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85076号公报描述了如下一种技术,通过比较有关从装
置发送的文档的相关信息与有关实际上存储在文件夹中的文档的文档信息,判断该发
送的文档是否被成功接收,并在确认到未成功接收时提供通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未对请求登记的文档进行登记时,进一步确保该文档的登
记。
本发明的宗旨能够在下述发明的各方面中领会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
了一种包括登记单元和通知单元的信息处理装置。当请求将文档登记到指定登记目的
地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所述登记单元将所述文档登记到所述登记目的地。如果未
进行所述文档的所述登记,所述通知单元向多个目的地提供用于识别所述文档的识别
信息的通知。当请求登记根据由所述通知单元通知的所述识别信息识别的所述文档
时,如果满足所述登记的所述条件,所述登记单元将所述文档登记到所述登记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获取唯一对应于所
述文档的对应信息的获取单元。当有关在由所述通知单元提供的所述通知之前请求登
记的所述文档所获取的所述对应信息与有关在所述通知之后请求登记的所述文档所
获取的对应信息匹配时,所述登记单元进行所述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中,作为所述对应信息,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文档的散列值、大小、更新时间或创建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中,所述通知单元向依据所述登记目的地、时间帧或时间带的各目的地提供所述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可
以包括输出所述识别信息的列表的输出单元。所述通知单元提供由用户从包含在所输
出的列表中的识别信息中选择的所述识别信息的所述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中,当通过所述登记单元登记根据由所述通知单元通知的所述识别信息识别的所述文
档时,所述通知单元向通知了所述识别信息的所述目的地通知所述文档已被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中,如果存在未通过所述登记单元进行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数的登记的文档,所述通知
单元改变要被通知所述文档的所述识别信息的所述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登记单元和通知单元的信息处理装置。
当请求将文档登记到指定登记目的地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所述登记单元将所述文
档登记到所述登记目的地,并且如果不满足所述条件,登记识别信息和状况信息,所
述识别信息识别所述文档,所述状况信息表示所述登记请求的状况。如果未进行所述
文档的所述登记,所述通知单元向预定目的地提供用于识别所述文档的所述识别信息
的通知。当请求登记根据由所述通知单元通知的所述识别信息识别的所述文档时,如
果满足所述登记的所述条件,所述登记单元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状况信息对应地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状况表示
已请求登记所述文档的人,并且要由所述通知单元通知的所述目的地包括除了已请求
所述登记的请求源以外的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一或第八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登记的
所述条件包括所述登记目的地具有可用于存储所述文档的足够的空间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当请求将文档登记
到指定登记目的地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将所述文档登记到所述登记目的地,或者
如果不满足所述条件,登记识别信息和状况信息,所述识别信息识别所述文档,所述
状况信息表示所述登记请求的状况;以及如果未进行所述文档的所述登记,向预定目
的地通知用于识别所述文档的所述识别信息。当请求登记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识别的所
述文档时,如果满足所述登记的所述条件,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状况信息对应地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信息处理方法中,所述状况表示
已请求登记所述文档的人,并且要被通知的所述目的地包括除了已请求所述登记的请
求源以外的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信息处理方法中,所述登记的所
述条件包括所述登记目的地具有可用于存储所述文档的足够的空间的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将通知仅提
供给一个目的地的情况相比,当未对请求登记的文档进行登记时,可以更可靠地进行
该文档的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方面,可以防止登记与未登记文档不同的文档。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通知目的地固定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进行文档
的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输出列表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采取措施对未登记
文档进行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提供成功登记的通知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对已登
记文档再次请求登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根据状况对通知的数量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和第十一方面,即使当在再次请求的时点状况已经发生改变,
也可以确定最初请求登记的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和第十二方面,即使当再次请求登记的人与最初请求登记的人
不同,也可以将文档处理为由作出最初请求登记的人登记的文档。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和第十三方面,可以可靠地进行登记的再次请求。
附图说明
将根据下列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信息处理系统;
图2示出用户装置的硬件配置;
图3示出服务器装置的硬件配置;
图4示出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
图5示出由显示单元显示的信息的一例;
图6A和6B示出消息的例子;
图7示出登记状态数据库的一例;
图8示出登记处理的序列;
图9示出目的地表的一例;
图10示出根据变形例的服务器装置的功能配置;以及
图11示出输出列表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1.示例性实施例
1.1.配置
图1示出信息处理系统1的整体配置。信息处理系统1用作管理电子文档的所谓
的文档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1包括服务器装置10、多个用户装置20以及通信线
路2。服务器装置10具有用于存储文档的数据库,并管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文档。
多个用户装置20例如为由用户使用、用于利用文档管理系统的个人计算机和平
板终端。例如,各用户装置20具有浏览由文档管理系统管理的文档的功能以及登记
文档的功能。各用户装置20通过通信线路2连接到服务器装置10并与服务器装置
10交换文档。以下,将对各用户装置20之间的共同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2示出各用户装置20的硬件配置。用户装置20是信息处理装置,其具有控制
器21、存储单元22、通信单元23、显示单元24以及可操作单元25。控制器21具有
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控制器21
使CPU执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控制各单元的操作。存储单元22是
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通信单元23用作通过通信线路2进行数
据通信的通信接口。显示单元24包括显示各种消息的显示装置。可操作装置25例如
具有用于操作用户装置20的操作器。
图3示出服务器装置10的硬件配置。服务器装置10是信息处理装置,具有控制
器11、存储单元12以及通信单元13。这些单元的配置与那些图2中所示的名称相同
的单元的配置一致。
控制器11的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2中的程序,控制器21的CPU执行存
储在存储单元22中的程序,以实现图4中所示的功能。
图4示出服务器装置10和各用户装置20的功能配置。服务器装置10包括登记
单元101、获取单元102以及通知单元103。用户装置20包括第一发送单元201、显
示单元202以及第二发送单元203。
第一发送单元201配置为发送用于请求文档登记的消息。例如,假定用户通过操
作用户装置20在文档管理系统中创建文档,指定登记目的地,并进行将该文档登记
到指定登记目的地的操作。登记目的地例如由在文档管理系统中用于文档分类而设定
的文件夹名或路径名(例如,“/购买处理/案件3/”)来表示。当执行该操作时,
第一发送单元201向服务器装置10发送创建的文档和请求将该文档登记到指定登记
目的地的消息。
当登记单元101接收所发送的文档和所发送的消息,即,当登记单元101请求将
文档登记到指定登记目的地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登记单元101将该文档登记到登
记目的地。登记的条件例如包括:服务器装置10的存储单元12中的存储区域具有可
用于存储文档的足够的空间的条件;或在用户(或者例如该用户所属的公司)被允许
使用通过合同而定的存储区域的预定容量的情况下,该存储区域的预定容量具有可用
于存储文档的足够的空间的条件。或者,例如,登记的条件可以包括:用于登记文档
的模块被正确操作的条件;或该文档中不包含在登记操作时未检测到的缺陷(例如,
文档中未附加有预料外的格式的数据)。
如果未满足上述条件,登记单元101不登记文档。例如,如果未满足与存储区域
的容量相关的条件,则登记单元101甚至不尝试登记文档就判断不进行登记。另一方
面,对于例如与模块或数据的格式相关的条件,不实际上尝试进行登记往往就难以判
断条件是否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登记单元101尝试登记文档,并且例如,如果文档
的登记在预定时间段(例如5分钟或10分钟)后未完成,则登记单元101判断不进
行登记。在例如登记单元101判断不进行登记的情况下,登记单元101将请求登记的
文档供给到获取单元102和通知单元103。
获取单元102获取唯一对应于文档的信息(以下称为“对应信息”)。在本示例性
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02获取文档的散列值作为对应信息。例如,当从登记单元101
向获取单元102供给文档时,获取单元102通过使用诸如消息摘要算法5(MD5)的
已知的散列函数来计算文档的散列值。获取单元102获取该计算出的散列值作为对应
信息。或者,获取单元102可以使外部装置计算散列值,并可获取计算结果。
在登记单元101不登记文档的情况下,通知单元103向多个目的地通知用于识别
文档的识别信息。例如,通知单元103针对各文档发出由作为识别信息的数字或符号
构成的ID(identification)。该ID将在后述的再次请求登记时使用,并将在以下称为
“再次请求ID”。通知单元103存储与使用文档管理系统的各用户相对应的目的地,
并向与已作出登记文档请求的用户对应地存储的目的地提供通知。此外,通知单元
103还存储操作和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用目的地,并向该目的地提供通知。
这些目的地例如为电子邮件地址或使用在文档管理系统中的唯一的目的地。在本
示例性实施例中,通知单元103将未登记文档、显示再次请求登记该文档的字符串和
将用于再次请求的信息与再次请求ID一起通知给各目的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当通知单元103提供有关未登记文档的通知时,该文档被从服务器装置10的存储单
元(例如存储单元12或RAM)删除。这是因为如果所有这种类型的文档都存储在其
中,服务器装置10的存储容量会变得凌乱。
显示单元202显示从通知单元103接收到的通知信息。
图5示出由显示单元202显示的信息的一例。在该示例中,通过使用带有标题“再
次请求文档登记的通知”的电子邮件消息来提供通知。该电子邮件消息具有附件“报
价请求.pdf”,即文档本身。此外,消息正文中包含再次请求ID、未登记文档的文档
名、其上要登记文档的登记目的地、以及用于接收该再次请求的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当用户执行选择该URL的操作时,文档管理系统的浏览器或程序被激活,
以执行再次请求处理。
第二发送单元203向服务器装置10发送再次请求文档登记的消息,该文档根据
由通知单元103通知的识别信息来识别。例如,当用户进行选择图5所示的URL的
操作时,第二发送单元203将含有所通知的再次请求ID的消息与附加文档一起发送
到服务器装置10。或者,例如,即使在电子邮件消息中未选择URL,可以显示当文
档管理系统中的程序被激活时提供的通知信息,并且当选择了该URL时,可将第二
发送单元203配置为执行发送。
由第二发送单元203发送的消息是用于请求文档登记的消息,该文档根据由通知
单元103通知的识别信息来识别。该消息通过登记单元101接收。由第一发送单元
201(以下称为“第一消息”)发送的消息与由第二发送单元203发送的消息(以下称
为“第二消息”)的区别将在下面描述。
图6A示出第一消息的一例。第一消息表示命令(表示请求的内容)是“登记”,
且文档是“报价请求.pdf”。第一消息中不包含“再次请求ID”。根据该第一消息的文
档登记请求将被称为“最初请求”。
图6B示出第二消息的一例。第二消息表示命令是“登记”,再次请求ID是“3”,
且文档是“报价请求.pdf”。当登记单元101接收该第二消息,即,当存在针对根据由
通知单元103通知的识别信息识别的文档的登记请求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则登记
单元101将该文档登记到在上述最初请求时的登记目的地。
如果有关在由通知单元103所提供的通知之前请求登记的文档所获取的对应信
息与有关在该通知之后请求登记的文档所获取的对应信息匹配,则登记单元101进行
上述登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满足登记条件则进行登记)。为了判断登记目的地是
否匹配或该两个对应信息是否匹配,登记单元101例如使用登记状态数据库(DB),
该登记状态数据库例如表示文档登记状态。
图7示出登记状态数据库的一例。登记状态数据库中存储识别信息(即,在该示
例性实施例中的再次请求ID)、登记目的地、对应信息(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
散列值)、以及登记状态。例如,当登记单元101未登记文档时,登记单元101将此
时的“登记目的地”存储到登记状态数据库。在这一时点,登记状态自动变成“未登
记”。通知单元103提供上述通知并且还存储发行的再次请求ID,该再次请求ID对
应于被发行了该再次请求ID的文档的登记目的地。
获取单元102存储有关从登记单元101供给的文档而获取的散列值,该散列值对
应于该文档的登记目的地。因此,服务器装置10存储未登记文档的登记目的地、识
别信息以及对应信息。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有关被通知了图5所示的信息的“未登
记”文档,将再次请求ID“3”、登记目的地“/购买处理/案件3/”以及散列值
“5b3a1...”彼此对应地进行存储。
当登记单元101接收图6B所示的第二消息时,登记单元101首先将与该第二消
息一起发送的文档“报价请求.pdf”提供给获取单元102。获取单元102获取所提供
的文档的散列值作为对应信息并将该散列值提供给登记单元101。登记单元101判断
所提供的散列值是否与存储在登记状态数据库中的散列值匹配,该散列值对应于包含
在第二消息中的再次请求ID“3”。
当登记单元101判断这些散列值匹配时,如上述情况,如果满足登记条件,登记
单元101将文档“报价请求.pdf”登记到存储在登记状态数据库中的登记目的地(在
这种情况下,“/购买处理/案件3/”),该登记目的地对应于再次请求ID“3”。
1.2.操作
包括在信息处理系统1中的各装置进行登记文档的登记处理。
图8示出登记处理的序列。在图8中,示出多个用户装置20中的两个。当用户
操作多个用户装置20中的一个来指定登记目的地并登记文档时登记处理开始。当在
步骤S11用户装置20接收该操作时,在步骤12,用户装置20将图6A所示的第一消
息发送到服务器装置10。由第一发送单元201来执行步骤12。
当服务器装置10接收第一消息时,如果满足上述登记条件,则在步骤S21服务
器装置10登记文档。当服务器装置10登记文档时,登记处理结束。如果不满足条件,
且服务器装置10不登记文档(“未登记”),则在步骤S22服务器装置10获取文档的
对应信息(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散列值)并在步骤S23发行文档的识别信息(即,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再次请求ID)。由获取单元102执行步骤S22。如图7所示,
在步骤S24,服务器装置10存储登记目的地、对应信息以及识别信息。在步骤S25
中,服务器装置10向多个目的地通知识别信息和图5所示的各种信息。由通知单元
103执行步骤S23和S25。
在图8中,与已进行文档登记操作的用户不同的第二用户正在进行再次请求操
作。第二用户的用户装置20在步骤S31显示通知信息,并在步骤S32接收由该第二
用户进行的再次请求文档登记的操作。在步骤S33中,用户装置20将图6B所示的
第二消息与文档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装置10。由显示单元202执行步骤S31,并由第二
发送单元203执行步骤S32和S33。
当服务器装置10接收第二消息时,服务器装置10在步骤S41获取与第二消息一
起接收的文档的对应信息,并在步骤S42判断所获取的对应信息是否与在步骤S22
获取的对应信息匹配。由获取单元102执行步骤S41。如果服务器装置10判断这两
个对应信息不匹配(“否”),则服务器装置10返回到接收第二消息之前的状态(即,
步骤S33之前的状态)。如果服务器装置10判断这两个对应信息匹配(“是”),如果
满足登记条件,则在步骤S43服务器装置10登记文档。由登记单元101执行步骤S42
和S43。当在步骤S43服务器装置10登记文档时,登记处理结束。如果在步骤S43
未登记文档,则服务器装置10返回到接收第二消息之前的状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未登记文档时,多个用户接收再次请求文档
登记的通知。因此,当未执行请求登记的文档的登记时,其它用户也被通知,以便与
例如仅通知已进行请求的用户(即,一个目的地)的情况相比,提高进行登记的再次
请求的可能性,由此可以更可靠地进行文档的登记。此外,由于当散列值即对应信息
匹配时登记文档,可防止登记与未登记文档不同的文档。
2.修改例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可作如下修改。对上述
示例性实施例和下面将要描述的修改例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2.1.用户装置
各用户装置20并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可以是智能电话、笔记本式个
人计算机或诸如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等由多个用户共享的装置。在图像读取
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设想按如下方式使用图像读取装置,例如,当图像读取装置读取
纸质文档并将其转换成电子文档时,请求登记该电子文档。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
可以设想按如下方式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将由通知单元103提供的
通知信息输出到纸张等介质上,以便通知用户。
2.2.对应信息
对应信息并不仅限于散列值。例如,作为对应信息获取单元102可获取文档大小、
文档更新时间或文档创建时间。有关文档大小,如果不同的文档例如以1个字节为单
位进行比较,其匹配的可能性会降低。当用户编辑文档时,文档更新时间一定会改变。
在一旦被创建即为不可编辑的文档的情况下,如果其创建时间不同,很明显该文档是
一个不同的文档。因此,即使当在这些信息中的一个被用作对应信息时,也可以防止
登记与未登记文档不同的文档。
2.3.对应信息的比较
当比较上述两个对应信息时,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即,登记单元101绝不允许这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以及登记单元101可以允许这两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不同。
例如,假定用户请求登记从纸质文档转换的电子文档,且该电子文档和从服务器装置
10通知的文档都由于某种情况被删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留有该纸质文档且文
档大小被用作对应信息,可以通过使用将该纸质文档进行转换而再次得到的电子文档
来再次请求登记。即使文档相同但电子文档的大小会稍有变化,但即使这两个对应信
息之间略有不同(例如约几个字节到几十个字节),登记单元101也可以确定其匹配。
2.4.通知目的地
通知单元103可以根据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方法来选择目的地。例如,通
知单元103按照登记目的地来提供对目的地的通知。通知单元103存储目的地表,在
该目的地表中,将登记目的地和通知目的地彼此对应地进行存储。
图9示出目的地表的一例。在该示例中,将登记目的地“/设计/”与通知目的
地“请求者”、“aaa...”和“bbb...”对应地进行存储。“请求者”表示与请求文档
登记的用户对应地存储的目的地。登记目的地“/测试/”与通知目的地“aaa...”
和“bbb...”对应地进行存储。登记目的地“/购买处理/”与通知目的地“请求
者”、ccc...、“ddd...”和“eee...”对应地进行存储。
例如,如果未进行登记到图5所示的登记目的地“/购买处理/案件3/”,通
知单元103向与“/购买处理/”对应地存储的四个目的地提供通知。因此,目的地
可以或不可包括请求者。此外,目的地的数量可以根据各登记目的地而改变。然而,
通知单元103向至少两个目的地提供通知。
在文档管理系统中,登记目的地通常针对要登记的文档的各个类型或属性单独地
进行设定。例如,登记目的地“/购买处理/”中登记有与购买业务有关的文档。在
这样的文档的情况下,通过向与购买业务有关的用户提供通知比与向与该业务无关的
客户提供通知更容易引起关注,并且进行登记的再次请求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因此,
可以更可靠地进行文档的登记。
另外,通知单元103可以按照时间帧或时间段来向目的地提供通知。例如,通知
单元103在白天期间向上白班的用户目的地提供通知,在夜晚期间向上夜班的用户目
的地提供通知。此外,例如,由于在繁忙期用户难以确认通知并进行再次请求操作,
所以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可以提高通知目的地的数量,从而可以尽可能提高进行再次请
求操作的可能性。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都期望的以尽可能提高进行再次请求登记的
可能性的方式来提供通知。因此,与通知目的地固定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进行
文档的登记。
2.5.列表的输出
为了对不立即进行登记的再次请求的情况做准备,例如,可以提示服务器装置的
管理者作出再次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能够容易地确定未登记的文档会很
方便。
图10示出根据变形例的服务器装置10a的功能配置。除了图4所示的单元以外,
服务器装置10a还包括输出单元104。输出单元104输出识别信息的列表。该列表的
输出目的地例如可以是连接到服务器装置10a的显示单元或管理者处理业务用的个
人计算机。
图11示出输出列表的一例。在图11中,列表A1包括三个识别信息,即,示出
再次请求ID3、4和5。除了识别信息外,列表A1中包括文档的名称和对应的文档的
登记目的地。列表A1可以额外地或可选地包括,例如,作出登记请求的时间点、已
作出登记请求的用户名、对应的通知目的地、以及对应于该目的地的用户名或部门名。
列表A1还包括对应于各识别信息的无线按钮、以及用于提供由各无线按钮选择
的识别信息的通知的操作符(operator)B1。当在如图11所示的状态下用户操作操作
符B1时,所选择的再次请求ID3和4被供给到通知单元103。通知单元103向对应
于所供给的再次请求ID(即,识别信息)的目的地提供通知。由此,根据本修改例
的通知单元103对由用户从包括在输出列表中的多个识别信息中选择的识别信息提
供通知。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可以确定如图11所示的未登记文档的列表,与不输出这样
的列表的情况相比,可以很容易地采取措置对未登记文档进行登记。此外,通过提供
被选择的识别信息的通知,与不提供这样的通知的情况相比,可以很容易地采取措置
对未登记文档进行登记。
2.6.登记的通知
通知单元103可向相关用户通知成功的登记。具体而言,当登记单元101登记根
据由通知单元103通知的识别信息而识别的文档时,通知单元103向被通知了识别信
息的目的地通知文档已被登记。因此,与未提供成功的登记的通知的情况相比,可以
抑制对已登记的文档再次请求登记。
当提供该通知时,各用户装置可以删除与被提供了通知的文档(即,已登记文档)
有关的以前的通知信息(如识别信息和文档)。由此,与不进行这样的删除的情况相
比,可以进一步抑制对已登记文档再次请求登记。
2.7.通知目的地的更改
可以对要被通知识别信息的目的地进行更改。例如,某用户可能会针对同一文档
多次进行上述最初请求(即,根据第一消息的文档登记的请求)。可以想到的是,出
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用户没有经常确认其被设为目的地的电子邮件或该用户并非通知
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多次执行了登记的请求以提高登记文档的可能性,但多
次提供识别信息的通知可能会烦扰被设为目的地的用户,从而可能会导致用户不对该
通知进行确认。
在本变形例中,如果存在未由登记单元101以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数进行登记的文
档,通知单元103会更改要被通知文档的识别信息的目的地。例如,通知单元103
将通知目的地只更改到对应于已作出最初请求的用户的目的地。由此,在例如如上多
次作出最初请求的情况下,通知其他用户的次数会减少。此外,如果存在未以预定次
数或更多次数进行登记的文档,通知单元103可以更改通知目的地,以便将通知提供
给其他添加的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通知目的地的数量增加,从而也会提高登记文
档的可能性。因此,通知单元103以上述方式更改目的地,以便根据状况调整通知的
数量。
2.8.通知的内容
要由通知单元103通知的内容不限于图5所示。例如,可以提供获取文档的信息
的通知而不是提供文档本身的通知。如果文档例如被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中,通知单元
103会提供指示其路径的信息的通知。此外,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立即删除了
由通知单元103通知的文档,服务器装置10可以在通知之后以预定时间段(如1天
或1周)存储文档,并且通知单元103可以提供表示存储位置的URL等信息的通知。
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装置10在所述时间段之后会将该文档从服务器装置10的存储
单元中删除。
如果在文档被存储期间进行再次请求,不必将该文档包含在上述第二消息(即,
用于再次请求的消息)中。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装置20发送至少包含由通知单元103
通知的识别信息的第二消息,而且服务器装置10读取根据识别信息识别的存储的文
档,并且如果满足条件则登记该文档。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服务器装置10的
通知不必包含该文档。由此,与文档包含在通知或消息中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通信
负载。此外,由于可以防止文档的副本扩散,根据这种方法的通知期待用于高度机密
的文档。
数据存储可通过独立于服务器装置10且用于数据交换而设置的外部装置来执
行。此外,如果要提供文档本身的通知,当要向相同的目的地再次通知相同的文档的
识别信息时,不必提供该文档的通知(由于已经提供了该文档的通知)。
此外,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识别信息(即,再次请求ID)和对应信息(即,
散列值)是分离的信息,对应信息可以替代地用作识别信息。由于对应信息是唯一对
应于文档的信息,可以将对应信息用作识别文档的信息。
2.9.用户装置的自动请求
即使当没有由用户执行的操作时,各用户装置20也可以自动进行登记的再次请
求。在本变形例中,当将来自通知单元103的识别信息通知给图4所示的第二传送单
元203时,第二发送单元203在预定定时向服务器装置10发送请求登记根据识别信
息识别的文档的消息。第二发送单元20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送单元”
的一例。所述预定定时例如可以是预定时间间隔(如每隔一小时)或预定时间(如每
天午夜)。此外,可以通过针对最初的预定次数每隔一小时执行传输,此后每两小时
进行传输来更改定时。另外,在将消息发送预定次数(例如5次或10次)后可以终
止该发送。在本变形例中,可以可靠地进行登记的再次请求。其结果是,与不自动进
行再次请求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登记文档的可能性。
2.10.文档的登记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是在文档管理系统中进行文档的登记,但例如在公告
板系统或社交网络服务(SNS)上发帖也可以看作是文档的登记。换言之,文档的登
记是指对设想将由其他用户在某一地点浏览的文档(其包括发帖,并不一定实际上必
须被浏览)进行存储,在所述地点,该文档可以被这些用户浏览。可以限定能够浏览
已登记文档的用户以及用户能够浏览已登记文档的时间段。此外,存储文档的地点不
限于服务器装置10的存储单元。具体而言,该地点也可以是外部存储单元,并且硬
件可以为任何类型。
2.11.用户权限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关于的用户权限的具体说明,但登记文档的权限
有时可能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想到未经授权的用户可以接收通知并
作出登记的再次请求。由于由原来被授权的用户对请求登记的文档作出登记请求,所
以登记单元101无论作出该再次请求的用户是否被授权都会登记该文档。因此,即使
当文档对应于小数目的授权登记的用户,也会如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提高登记文档的
可能性。
2.12.请求登记的状况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请求根据由通知单元103通知的识别信息识别的文档
的登记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登记单元101只是将该文档登记到登记目的地。或者,
可以在由通知单元103提供的通知之前请求登记的状况下登记文档。在此,术语“状
况”例如是指请求登记的时间或已作出登记请求的人。因此,在由信息处理系统1
实现的文档管理系统中,响应于再次请求而登记的文档被处理为在最初请求时登记的
文档。换言之,即使当再次请求时状况发生了变化,仍可以确定最初请求登记的状况。
在本变形例中,通知单元103可向一个目的地提供通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确定最
初请求登记的状况这一点是也相同的。
更具体地说,如果未满足登记条件,登记单元101登记用于识别文档的识别信息
以及表示作出请求的状况(如时间或登记请求者等)的信息(以下称为“状况信息”)。
因此,当不进行文档的登记时,通知单元103向目的地(其可以是单个目的地或多个
目的地)通知用于识别该文档的识别信息。当请求根据由通知单元103通知的识别信
息识别的文档的登记时,如果满足登记条件,登记单元101将该文档与状况信息对应
地进行登记。在这种情况下,登记单元101登记在登记时的内容而不改变状况信息。
通过以这种方式登记状况信息,与不登记状况信息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将响应于
再次请求登记的文档处理为在由通知单元103提供的通知之前请求登记的状况下登
记的文档。
例如,假设使用表示已请求文档登记的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由通知单元103
通知的目的地有时可以包括已请求登记的请求源以外的目的地(或可被设定为目的地
的请求源以外的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由请求源以外的用户请求文档登记。在本
变形例中,即使当已作出登记的再次请求的人与最初作出登记请求的人不同,也以最
初作出请求的人的名字登记文档,以便将该文档处理为由此人进行登记。因此,例如
即使当由于系统故障导致登记不成功时,也可在消除系统故障后登记文档,而不是迫
使最初作出请求的人进行额外的处理。如果以这种方式作出登记的再次请求的人与最
初作出请求的人不同,可以不进行访问授权的请求。
2.13.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被视为一种诸如服务器装置、具备服务器装置和用户装置的信息处理装
置、以及用于实现由这些装置执行的处理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信息处理装置。此外,本
发明也被视为一种使诸如上述各装置的计算机用作上述各单元的程序。例如,该程序
以存储该程序的诸如光盘等存储介质的形式来提供,或通过经由诸如互联网的网络下
载并安装到计算机来提供和使用。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
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许多修改以
及变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
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
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
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