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01170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1CN104301170A21申请号201410450299022申请日20140904H04L12/26200601G06F17/3020060171申请人南京邮电大学地址210003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72发明人孙知信周骄宫婧骆冰清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代理人汪旭东54发明名称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进行应用分类;该类型的应用所对应的具体操作,进行操作定义;数据采集;分类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对指。
2、标库中的数据进行反馈更新。本发明帮助分析网络动态,及时发现资源瓶颈,避免出现服务超时等负面影响的情况,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对移动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评估、优化、规范等手段打造友好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优化用户体验、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01170ACN104301170A1/1页21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移动应用特征分类,移动应用类型根据其行为特征被划分于不同的种类当中,将移动应用按。
3、照业务类型划分入不同分类组而作出不同业务类型的移动应用友好度的评判,包括如下步骤1应用分类,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读取移动应用所对应的分类,根据不同分类进行下一步具体分析,并确保同类型测试应用的测试都在同一条件下;2操作定义,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读取该类型的应用所对应的具体操作,这些操作能最大的体现本分类应用的特征,并且能最大化的区别出应用的性能高低;3数据采集,根据具体的操作定义,在移动终端上采集具体的数据;4分类打分,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值分析,得到需要的评判效果,为获得不同的评判效果,运用包括基于移动应用业务类型的评判规则、基于移动应用操作不同的评判规则、基于移动。
4、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5分类打分的同时,根据打分结果对指标库中的数据进行反馈更新,保证各类型的数据指标的有效性,控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在保证不同指标之间主次程度的同时,也能保证指标集合的多元化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值分析,分析包括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和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包括电量使用、硬件使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包括流量消耗、流量比例与时间特征、网络连接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包括设备调用、信息获取方式作为评判移动应。
5、用隐私安全友好度。权利要求书CN104301170A1/3页3基于特征分类的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全球智能终端发展迅猛潮流和移动应用传播日益广泛的今天,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无论从数量水平还是功能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者按照有线网络经验来开发移动应用,导致了应用不友好的移动网络行为,表现在终端耗电加快、移动网络持续爆发信令风暴、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下降、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等。急需智能终端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和决策平台,帮助分析网络动态,及时发现资源。
6、瓶颈,避免出现服务超时等负面影响的情况,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对移动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评估、优化、规范等手段打造友好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0003当前,已存在一些很多移动终端应用友好性评判,包括1利用移动终端ANDROID所附带的开源接口,获取移动终端的一些软硬件信息,处理数据进行欧式距离模式的打分评判。虽然能获取一些实用数据,但这些数据的精确程度或者可用程度局限性较大。2华为成立了移动宽带创新实验室MLAB,提供了包括GSM,UMTS,LTE,WIFI在内的全套无线网络环境,构建了一套自动化的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工具APPSINSIDER。APPSINSIDER分析网络友好性的评判标准是用户体。
7、验和网络影响,具体的评估指标包括用户体验、终端耗电、信令消耗、流量消耗、连接数消耗、多通道能力、隐私和安全。但是这种方法没有系统的分析移动终端应用的现有特征,从而评判的可用性不高。发明内容0004针对当前移动终端应用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对用户的使用和应用的管理产生极大的不便,所以应用友好性评判可以对移动应用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移动应用网络友好性的指标类型从不同角度划分和定义,按照移动应用类型和移动应用操作的不同,对于移动应用网络友好排名的评判规则方法也分将成多种,所以采取多种不同的评判规则方法,从不同的方向给移动应用进行打分。最终从多种角度给出移动应用友好度排名分析的结果。0005本发明基于。
8、移动应用特征分类,由于移动应用类型根据其行为特征被划分于不同的种类当中,将移动应用按照业务类型划分入不同分类组而作出的评判规则可能更倾向于不同业务的移动应用之间的对比,所以必须有适宜对不同业务类型的移动应用友好度排名的规则方法。为了简化评判规则的操作对象的数目,将这些移动应用在指标类型中按照分层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先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将应用分别划入不同的业务组里。再进行同一类移动应用对比打分。0006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移动应用特征分类,移动应用类型根据其行为特征被划分于不同的种类当中,将移动应用按照业务类型划分入不同分类组而作出不同业务类型的移动应用友好度的评。
9、判,包括如下步骤说明书CN104301170A2/3页400071应用分类,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读取移动应用所对应的分类,根据不同分类进行下一步具体分析,并确保同类型测试应用的测试都在同一条件下;00082操作定义,根据指标库中信息,读取该类型的应用所对应的具体操作,这些操作能最大的体现本分类应用的特征,并且能最大化的区别出应用的性能高低;00093数据采集,根据具体的操作定义,在移动终端上采集具体的数据;00104分类打分,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值分析,得到需要的评判效果,为获得不同的评判效果,运用包括基于移动应用业务类型的评判规则、基于移动应用操作不同的评判规则、。
10、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00115分类打分的同时,根据打分结果对指标库中的数据进行反馈更新,保证各类型的数据指标的有效性,控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在保证不同指标之间主次程度的同时,也能保证指标集合的多元化效果。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值分析,分析包括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和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包括电量使用、硬件使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包括流量消耗、流量比例与时间特征、网络连接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包括设备调用、信息获取方式。
11、作为评判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终端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和决策的方法,帮助分析网络动态,及时发现资源瓶颈,避免出现服务超时等负面影响的情况,确保网络安全,通过对移动应用的网络友好性分析、评估、优化、规范等手段打造友好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优化用户体验、保护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附图说明0014图1是工作流程图。0015图2是系统架构图。0016图3是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具体实施方式0017本专利是为了评判一个移动终端应用的友好性,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打分,通过对移动应用的友好性分析、评估、规范等手段打造友好的智能。
12、终端生态系统。客户端负责被测试应用的软硬件消耗数据的采集和最终的分类结果显示,采集的数据交由服务器进行处理,包括应用分类、操作定义、数据采集、分类打分、指标库更新等。00181、当用户使用本方法进行移动应用的友好性评判时,首先会对所测应用在指标类型库中进行搜索,找出它所对应的类别,也就是图1中的应用分类。00192、再根据应用所在类型从指标类型库中读取它所对应的具体操作定义,该操作定义为同一类型应用具有代表性、有效性的操作,并且定义具体操作在本类应用中的主次关系,更加能反应或者决定一类应用的操作就获更高的权值,也就是图1中的操作定义。00203、然后可以从手机客户端开始进行分类操作的具体执行,。
13、在执行具体操作的同时,客户端后台开始采集所需的数据,数据采集单位为每个具体操作,也就是图1中的数据说明书CN104301170A3/3页5采集。00214、接下来就进行分类打分,也就是整个图2的过程,00221从客户端中把以具体操作为单位的数据采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端;00232友好性评判系统通过前台获取的数据,把它们划入到用户体验、网络使用情况和隐私安全三个方面,例如将电量使用、硬件使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将流量消耗、流量比例与时间特征、网络连接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网络使用友好度,将设备调用、信息获取方式作为评判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并且根据数据指标库中存储的同。
14、类应用,具体操作采集的数据结果样本进行打分,得出排名;00243把具体的打分结果返还给客户端。00255、如果本次打分数据与样本差异性超过预定义阈值,根据打分结果对指标库中的数据进行反馈更新,保证各类型的数据指标的有效性,控制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在保证不同指标之间主次程度的同时,也能保证指标集合的多元化效果。0026基于移动应用获取参数分类的评判规则通过前台获取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相关数据并不是没有关联性,可以大致的划入到用户体验、网络使用情况和隐私安全三个方面,例如将电量使用、硬件使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友好度,将流量消耗、流量比例与时间特征、网络连接情况作为评判移动应用网络。
15、使用友好度,将设备调用、信息获取方式作为评判移动应用隐私安全友好度。这三个方面也是开发移动应用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决定一个移动应用友好性的最直白的方式。最初先将移动应用在三个方面给出各自的打分,得出排名。若将每个方面都计算在内则得出最终的移动应用友好性的总排名。0027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说明书CN104301170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01170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30117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