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机和塑料干燥除湿系统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塑料干燥除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燥机和塑
料干燥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塑料干燥系统中对塑料物料进行干燥的主体容器,塑
料物料进入干燥机后,塑料干燥系统向干燥机中通入热风,实现对
塑料物料的干燥。现有生产中,在干燥机持续运行时,通常情况下
是一边进料,一边出料,即新的物料进入的同时,已经干燥的物料
从干燥机底端的物料出口排出,控制进料速度和排料速度,可以实
现干燥除湿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破碎物料的流动性极差,一边进料,
一边出料,极容易在干燥机内出现架桥现象,造成局部堵塞,形成
桥架孔洞。使得新添加的物料通过桥架孔洞很快达到干燥机底部,
然后很快被排出,达不到干燥时间;而与此同时,形成桥架部分的
物料则长期滞留在干燥机内部,造成过渡干燥;最终导致出料不均
匀,使最终成品出现不合格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新的干燥机,以及基于该干燥
机的塑料干燥除湿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燥机,干燥机的顶端
设置有物料入口4,用于接收物料,干燥机的底端为敞开的物料出口,
物料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开关可控的储料桶6,储料桶6的顶端与
物料出口直接连接,通过开关控制两者的连通或隔离,储料桶6的
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物料出口增设一个储料桶,在干燥完
成后,直接打开开关,由于储料桶与物料出口直接连接,物料瞬间
从干燥机中掉入储料桶,然后在干燥机补充物料时,可控开关关闭,
将干燥机与储料桶隔开。由于物料是瞬间掉入储料桶的,因此,物
料来不及架桥;并且,在进料时物料是不移动的,因此,避免了新
加入物料通过桥架孔洞直接流到干燥机底部。在开关关闭后,干燥
机持续补充物料,与此同时,储料桶中的物料也被运输到下一工艺
环节,因为储料桶中的物料都是完全干燥的,避免了出料不均匀的
问题。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储料桶的顶端与物料出口是直接连接,而
不是通过连通管道连接的;因为如果采用管道连通,则物料出口的
物料排出与正常的,没有设计储料桶的情况差不多,无法达到避免
架桥现象的目的;储料桶直接连接于物料出口的正下方,在开关打
开时,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障碍,因此,可以实现物料瞬间掉入储料
桶中,从而避免架桥现象。
本申请的另一面公开了基于本申请的干燥机的塑料干燥除湿系
统。
优选的,本申请的塑料干燥除湿系统还包括除湿机1和油气分
离装置11,干燥机5的底端开设有热风入口,顶端开设有热风出口;
除湿机1通过管道连接于热风出口,除湿机1中设置有分子筛,用
于去除气流中的水份;油气分离装置11安装于除湿机的壳体内,并
且按照气流运动方向,油气分离装置11安装于分子筛之前。
优选的,本申请的塑料干燥除湿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3,加热装
置3与热风入口管道连通,用于给干燥机5提供热风,除湿机1的
排气口通过管道回接于加热装置3的入风口,使气流循环用于干燥
除湿。
优选的,本申请的塑料干燥除湿系统还包括热交换装置2,热交
换装置2设置于干燥机5的热风出口和油气分离装置11之间,并且
安装于除湿机1的排气口与加热装置3的入风口之间,热交换装置2
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与干燥机5
的热风出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与油气分离装置11的入口连
通,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与除湿机1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气流通道
的出口与加热装置3的入风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
之间的气体独立流动并进行热能交换。
优选的,第二气流通道将第一气流通道包裹其中。
优选的,第一气流通道为铜管。
因此,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干燥机,在物料出口
增加一个储料桶,排料时,利用储料桶实现瞬间排料,然后关闭储
料桶,再继续补充物料,有效的避免了架桥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
了干燥机出料的均匀性,避免了由于干燥不充分或过干燥所造成的
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储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塑料干燥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除湿机1、热交换装置2、加热装置3、物料入口4、干燥机5、
储料桶6和油气分离装置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现附较佳实施例
以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非限
定本申请。
本例的塑料干燥除湿系统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除湿机1、热
交换装置2、加热装置3、物料入口4、干燥机5、储料桶6和油气
分离装置11。
干燥机5的顶端开设有物料入口4,用于接收物料;干燥机的底
端为敞开的物料出口,物料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开关可控的储料
桶6,储料桶6的顶端与物料出口直接连接,通过开关61控制两者
的连通或隔离,储料桶6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干燥机5的底端开
设有热风入口,顶端开设有热风出口;加热装置3与干燥机5的热
风入口管道连通,用于给干燥机5提供热风。
除湿机1通过管道连接于热风出口,除湿机1中安装有油气分
离装置11和分子筛,按照气流运动方向,油气分离装置11安装于
分子筛之前,即气流是先经过油气分离装置11,然后再进入分子筛。
加热装置3给干燥机5提供热风,其气流可以通过外界提供,
但是,本例的优选方案中,采用除湿机1排出的气体,循环利用,
对物料进行干燥除湿,因此,除湿机1的排气口通过管道回接于加
热装置3的入风口。
热交换装置2设置于干燥机5的热风出口和除湿机1之间,同
时,位于除湿机1的排气口与加热装置3的入风口之间,热交换装
置2包括两个气流通道,即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
流通道的入口与干燥机5的热风出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与
油气分离装置11的入口连通,该气流通道实际上就是干燥机5排出
的热风的通道;另外一个气流通道,即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与除湿
机1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与加热装置3的入风口连
通,该气流通道中实际上就是气流在尚未采用加热装置3加热之前
的冷风;第一气流通道的热风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冷风彼此之间是独
立流动的,但是,两者之间通过传热媒介实现热能交换。因此,热
风在通过热交换装置2后,将热能传递给冷风,使得气流在经过加
热装置3之前就被预热;同时,也实现了对热风的降温,使得水蒸
气凝聚成水滴,以方便后续的除湿机1去除水份。
本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气流通道为若干个铜管,热风从
铜管的一端进入,另一端排出;第二气流通道包裹在第一气流通道
的外面,且冷风的进风方向,与热风在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方向相互
垂直,冷风充分包裹铜管后排出,使两者进行充分的热能交换。
本例的干燥机在物料出口的下方设置一个储料桶6,物料干燥完
成后,开启开关,物料瞬间从干燥机中掉入储料桶6内,然后关闭
开关,将储料桶和干燥机隔离,新的物料补充入干燥机,而储料桶6
内的物料则被输送到下一工艺环节。虽然也是一边入料,一边出料,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干燥机中的物料是不持续向下移动的,因此,
避免了传统的输送容易出现架桥现象的问题。本例通过在物料出口
设计储料桶的方法,简单有效的解决了出料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
生产质量和效率。
本例的塑料干燥除湿系统,通过热交换装置2可以将热风的50%
的热能回收,单通过这一项就可以节约50%的电能;由于通过热能交
换使热风冷却,也节省了冷却系统,从而节约了设备成本和运行成
本。与此同时,本例新增加的油气分离装置,热风经过热交换后,
先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将其中的油气分离出来,然后再进入分子筛,
避免了分子筛吸收大量的油气,而影响其吸水能力和使用寿命。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申请所提
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
换或改进。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