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隔振装置.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6326125
  • 上传时间:2019-06-01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1.0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57774.6

    申请日:

    2014.10.15

    公开号:

    CN105658990A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13/18申请日:20141015|||公开

    IPC分类号:

    F16F13/18

    主分类号:

    F16F13/18

    申请人: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发明人:

    植木哲; 大野信吾; 渡井宏和; 永泽正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3.10.25 JP 2013-22223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维持产品特性的同时使隔振装置的构造简单化。涡室单元(31)形成于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各涡室单元(31)均具有: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一连通孔(32a)向第一液室开口,该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该第一涡室(33a)经由第一连通孔(32a)与第一液室连通,该第二涡室(33b)经由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使第一涡室(33a)与第二涡室(33b)连通,并且沿涡室(33a,33b)的周向向涡室(33a,33b)开口。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33a,33b)被形成为使得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
    第二安装构件和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
    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
    中的另一者联接;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将这两安装构件联接;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
    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其中,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这两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在壁面的一
    部分上具有所述弹性体,
    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彼此连通的涡
    室单元,
    所述涡室单元包括:
    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向所述第一液室开口,所述
    第二连通孔向所述第二液室开口;
    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所述第一涡室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液
    室连通,所述第二涡室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以及
    流动调整通路,所述流动调整通路允许所述第一涡室与所述第二涡室彼
    此连通,所述流动调整通路沿涡室的周向向各涡室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涡室和所述第二涡室被形成为使得从所述流动调整通路
    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上分隔所述液室,并且
    所述第一涡室和所述第二涡室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安装
    构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于所述分隔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孔从限定所述第一涡室的壁面中的朝向该涡室的中心轴
    线方向的端面向所述第一涡室内开口,所述第二连通孔从限定所述第二涡室
    的壁面中的朝向该涡室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向所述第二涡室内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涡室的中心轴线同轴地配置,所述第二连通
    孔与所述第二涡室的中心轴线同轴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构件设置有允许所述两液室彼此连通且具有与第一振动的频
    率相等的共振频率的限制通路,并且
    所述流动调整通路的共振频率与具有比所述第一振动高的频率的第二
    振动的频率相等。

    说明书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机械等
    并吸收和衰减诸如发动机等的振动产生部的振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0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22235的优
    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类型的隔振装置,例如,已知以下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该
    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
    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二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
    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该弹性体使这两个安装构件联接;以及分
    隔构件,该分隔构件将位于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
    室和第二液室。该隔振装置还包括: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该第一
    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允许两液室彼此连通;缸室,该缸室设置在两液室
    之间;以及柱塞构件,该柱塞构件以能够在缸室内、在开放位置与堵塞位置
    之间移动的方式布置于该缸室。

    例如,该隔振装置会被输入诸如怠速振动和抖动振动等的具有不同频率
    的多种振动。因而,在该隔振装置中,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的各自
    的共振频率被设定(转变)为不同种类的振动的对应频率。当柱塞构件根据
    输入振动的频率而在开放位置与堵塞位置之间移动时,使用第一限制通路和
    第二限制通路来切换供液体流过的限制通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0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隔振装置中,对于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存
    在改进的空间。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隔振装置中,例如,当诸如具有比根据限制通路的
    通路长度、截面面积等所确定的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和极小的振幅
    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动态弹簧常数可能会因限制通路的阻塞
    而增大,这可能影响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诸如机动车的乘坐舒适性等。

    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产品
    特性的同时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构
    件和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
    的一者联接,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
    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将这两安装构件联接;以及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
    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
    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这两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具有
    所述弹性体。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彼此连
    通的涡室单元。所述涡室单元包括: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
    通孔向所述第一液室开口,所述第二连通孔向所述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
    和第二涡室,所述第一涡室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液室连通,所述
    第二涡室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所
    述流动调整通路允许所述第一涡室与所述第二涡室彼此连通,所述流动调整
    通路沿涡室的周向向各涡室开口。所述第一涡室和所述第二涡室被形成为使
    得从所述流动调整通路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根据本发明,当振动被输入,并且液体流过位于两液室之间的涡室时,
    液体以足够高的流速从流动调整通路流入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中的任一涡
    室,并且在一个涡室内涡旋。因此,例如,液体的压力损失会因由形成涡流
    所造成的能量损失、由液体与一个涡室的壁面之间的摩擦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等而增大,从而吸收和衰减了振动。

    因此,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或抖动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无论
    该振动的频率如何,均能够根据液体的流速来吸收和衰减该振动。因此,能
    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相互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
    制造的简易化。

    同时,如果液体的流速低,并且液体在一个涡室内的涡旋受到抑制,则
    液体会平缓地通过一个涡室的内部,从而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因此,
    例如,当液体的流速比普通振动被输入时的液体的流速低时,例如,诸如具
    有比普通振动高的频率和极小的振幅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能
    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该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另外,第一连通孔允许第一涡室与第一液室彼此连通,第二连通孔允许
    第二涡室与第二液室彼此连通。因此,关于从第一液室通过涡室单元朝向第
    二液室流动的液体和从第二液室通过涡室单元朝向第一液室流动的液体两
    者获得了上述作用效果,从而能够防止可供隔振装置适用的装置受限。

    另外,流动调整通路允许第一涡室与第二涡室彼此连通,并且沿各涡室
    的周向向对应的涡室开口,向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内开口的流动调整通路是
    两者共用的。因此,能够使该涡室单元例如与如下构造相比紧凑化,从而能
    够防止分隔构件大型化:在该构造中分别形成允许第一涡室与第二液室彼此
    连通的流动调整通路和允许第二涡室与第一液室彼此连通的流动调整通路。

    这里,所述分隔构件可以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上分隔所述液
    室,并且所述第一涡室和所述第二涡室可以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
    一安装构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于所述分隔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安装
    构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于在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上分隔液
    室的分隔构件。因此,能够可靠地约束涡室单元的在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
    向上的大小,从而能够防止分隔构件在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上大型化。

    另外,所述第一连通孔可以从限定所述第一涡室的壁面中的朝向该涡室
    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向所述第一涡室内开口,所述第二连通孔从限定所述
    第二涡室的壁面中的朝向该涡室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向所述第二涡室内
    开口。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从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的
    端面向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开口,所以能够在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内稳定地
    产生液体的涡流,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另外,所述第一连通孔可以与所述第一涡室的中心轴线同轴地配置,所
    述第二连通孔可以与所述第二涡室的中心轴线同轴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与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的
    对应的中心轴线同轴地配置,所以能够确保由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形成的液
    体的涡流的涡旋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易于使液体在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内
    滞留,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另外,所述分隔构件设置有允许所述两液室彼此连通且具有与第一振动
    的频率相等的共振频率的限制通路。所述流动调整通路的共振频率可以与具
    有比所述第一振动高的频率的第二振动的频率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振动被输入时,例如根据该第一振动的振幅等,
    每单位时间会有大量的液体从流动调整通路流入一个涡室。在这种情况下,
    例如,流被形成为会因已经流入一个涡室内部的液体的惯性力而在该涡室内
    部涡旋,并且该流会发展成涡流,由此两液室之间的、通过涡室单元的流阻
    上升了。因此,液体会优先流过两液室之间的限制通路,并且在限制通路内
    产生共振,从而吸收和衰减了第一振动。

    同时,在第二振动被输入时,例如根据该第二振动的振幅等,每单位时
    间会有少量的液体从流动调整通路流入一个涡室。因此,通过已经流入涡室
    内部的液体在一个涡室内不足以发展出涡流,从而将两液室之间的、通过涡
    室单元的流阻抑制得小。因此,能够使液体在涡室单元内积极地循环,并且
    在流动调整通路内产生共振,从而吸收和衰减了第二振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的同时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和制造的简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实施方式而示出的隔振装置的不包括分隔
    构件的涡室构件的整体纵截面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隔振装置的涡室构件的平面图。

    图3是从图2的A-A箭头观察的截面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涡室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当
    从流动调整通路流入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的液体的流速高时液体的流动的
    图。

    图5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涡室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从
    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流入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的液体的流动的图。

    图6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涡室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当
    从流动调整通路流入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的液体的流速低时液体的流动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0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该第一安装构
    件11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12,该第二安
    装构件12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13,该弹性体
    13使这两个安装构件11和12联接在一起;以及分隔构件16,该分隔构件16将
    位于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副液室(第二液室)15和在
    壁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弹性体13的主液室(第一液室)14。

    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12被形成为柱状,弹性体13被形成为筒
    状,并且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和弹性体13以具有共用轴线的方
    式同轴地布置。以下,将该共用轴线称作主轴线O(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
    将主轴线O方向(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上的主液室14侧称作一侧(第
    一侧),将副液室15侧称作另一侧(第二侧),将与主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作
    径向。

    在隔振装置10安装于例如机动车的情况下,第二安装构件12与作为振动
    产生部的发动机联接。同时,第一安装构件11经由支架(未示出)与作为振
    动接收部的车体联接,从而防止了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隔振装置10为
    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其中诸如乙二醇、水或者硅油等的液体被封入第一安
    装构件11的液室中。

    第一安装构件11包括:第一侧外筒体21,该第一侧外筒体21位于主轴线
    O方向上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外筒体22,该第二侧外筒体22位于主轴线O
    方向上的第二侧。

    弹性体13在液密状态下与第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第一侧的端部联接,第
    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第一侧的开口部被弹性体13堵塞。第一侧外筒体21的位
    于第二侧的端部21a形成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第一侧外筒体21的内部用
    作主液室14。此外,整周地连续延伸的环状槽21b形成在第一侧外筒体21的
    从第二侧与联接有弹性体13的部分相连的部分。

    隔膜17在液密状态下与第二侧外筒体22的位于第二侧的端部联接,第二
    侧外筒体22的位于另一侧的开口部被隔膜17堵塞。第二侧外筒体22的位于第
    一侧的端部22a形成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并嵌合在第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
    第二侧的端部21a内。此外,分隔构件16嵌合在第二侧外筒体22内,副液室
    15设置在分隔构件16与隔膜17之间。此外,第二侧外筒体22的大致全部区域
    均被与隔膜17形成为一体的橡胶膜覆盖。

    内螺纹部12a与主轴线O同轴地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12的位于第一侧的
    端面。第二安装构件12从第一安装构件11向第一侧突出。

    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整周地连续延伸的凸缘部12b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
    12。凸缘部12b向第一侧远离第一安装构件11的位于第一侧的端缘。

    弹性体13由例如能够弹性变形的橡胶材料等形成,并且被形成为直径从
    第一侧朝向第二侧逐渐变大的筒状。弹性体13的位于第一侧的端部与第二安
    装构件12联接,弹性体13的位于第二侧的端部与第一安装构件11联接。

    此外,第一安装构件11的第一侧外筒体21的内周面的大致全部区域均被
    与弹性体13形成为一体的橡胶膜覆盖。

    分隔构件16在主轴线O方向上分隔液室。分隔构件16包括装配构件41和
    涡室构件42。装配构件41装配于第一安装构件11。装配构件41被形成为与主
    轴线O同轴的环状,并且嵌合在第二侧外筒体22内。支撑构件43设置在装配
    构件41的位于第二侧的端部内。在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隔振装置10的平面图
    中,支撑构件43被形成为十字状。涡室构件42液密地嵌合在装配构件41内。
    支撑构件43支撑涡室构件42的位于第二侧的端面。

    这里,涡室单元31允许两液室14和15彼此连通,限制通路44形成于分隔
    构件16。

    涡室单元31形成于涡室构件42。如图2和图3所示,涡室单元31包括:第
    一连通孔32a,该第一连通孔31a向主液室14开口;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二
    连通孔32b向副液室15开口;第一涡室33a,该第一涡室33a通过第一连通孔
    32a与主液室14连通;第二涡室33b,该第二涡室33b通过第二连通孔32b与副
    液室15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允许第一涡室33a与
    第二涡室33b彼此连通。

    在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是形成
    圆形形状的圆盘状的空间。

    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被形成为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彼此具有
    相同的大小。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L彼此平行
    的方式并排地配置。各中心轴线L均与主轴线O平行。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
    室33b配置在与主轴线O正交的同一平面上。

    如图4所示,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被形成为使得已经从流动调整
    通路34流入室的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绕着中心轴线L涡旋。另外,
    如图5所示,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被形成为使得已经从第一连通孔32a
    和第二连通孔32b流入涡室内部的液体在不涡旋的情况下通过流动调整通路
    34。

    这里,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均由中心轴线L方向上的两个端面35a
    或35b和联接两个端面35a或35b的外周缘的周面限定,并且形成圆盘状的空
    间。第一连通孔32a或第二连通孔32b向限定第一涡室33a或第二涡室33b的两
    个端面35a或35b中的一个端面35a或35b开口。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连通孔
    32a和第二连通孔32b与中心轴线L同轴地配置。

    流动调整通路34沿绕着对应的涡室33a和33b的中心轴线L的周向向第一
    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开口。在图示的示例中,流动调整通路34直地延伸。
    在如图2所示的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流动调整通路34以与形成圆
    形形状的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外接的方式直地延伸。此外,在从主轴
    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流动调整通路34以与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
    外接的方式沿切线方向延伸。在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流动调整
    通路34与联接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的各自的中心轴线L的假想线K平
    行。

    被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六个涡室单元31形成于分隔构件16。

    各涡室单元31以使它们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配置在与主轴线O正交的
    同一平面上。

    在图示的示例中,每组包括两个涡室单元31和31的三组涡室单元形成于
    分隔构件16。

    一组涡室单元31和31被配置成使得在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
    第一涡室33a或第二涡室33b的位于各涡室单元31中的流动调整通路34所在
    侧的相反侧的周面部分彼此面对,并且各涡室单元31中的流动调整通路34彼
    此平行。另外,一组涡室单元31和31以它们的在流动调整通路34的延伸方向
    上的位置彼此错位的方式配置于分隔构件16。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多个涡室
    单元31,进一步实现了空间效率的改善。

    这里,涡室单元31独立于限制通路44地设置,并且如图1所示,限制通
    路44形成于装配构件41的外周面。限制通路44的共振频率与抖动振动(第一
    振动)(例如,频率:14Hz以下,振幅:大于±0.5mm)的频率相等,并且
    限制通路44相对于抖动振动的输入产生共振(液柱共振)。

    限制通路44的共振频率比流动调整通路34的共振频率低。流动调整通路
    34的共振频率与具有比抖动振动的频率高的频率和比抖动振动的振幅小的
    振幅的怠速振动(第二振动)(频率:14Hz至40Hz,振幅:±0.5mm以下)
    的频率相等。流动调整通路34用作相对于怠速振动的输入产生共振(液柱共
    振)的口。

    涡室构件42在主轴线O方向上被分割成两个分割体42a和42b。

    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位于主轴线O方向上的第二侧的端部处分割涡室构
    件42。

    限定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的凹部和第一连
    通孔32a形成于位于主轴线O方向上的第一侧的分割体42a。位于主轴线O方
    向上的第二侧的分割体42b覆盖限定流动调整通路34的凹部,并且分隔体42b
    限定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并具有第二连通孔
    32b。

    接下来,将说明隔振装置10的作用。

    在隔振装置10中,抖动振动被输入时,多个涡室单元31被设计成使得通
    过涡室单元31来分别吸收和衰减该抖动振动。

    也就是,如果隔振装置10被沿主轴线O方向输入抖动振动,则两安装构
    件11和12会相对于彼此移位,使弹性体13弹性变形,并且主液室14的液压会
    发生波动。

    然后,根据该抖动振动的振幅,主液室14或副液室15内的液体以每单位
    时间大量的方式通过第一连通孔32a、第一涡室33a和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第
    二涡室33b,并且通过第二连通孔32b、第二涡室33b和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
    第一涡室33a。也就是,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流速已经在抖动振动被输
    入时升高的液体通过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第二涡室33b或第一涡室33a。因
    此,例如,流被形成为会因已经流入涡室内部的液体的惯性力而在第二涡室
    33b或第一涡室33a内绕着中心轴线L涡旋,并且该流会发展成涡流。

    如上所述,由于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的、通过涡室单元31的流阻增
    大了,所以液体会优先流过位于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的限制通路44,并
    且在限制通路44内产生液柱共振,从而吸收和衰减了抖动振动。

    另一方面,如果隔振装置10被沿主轴线O方向输入怠速振动,并且主液
    室14的液压发生波动,则根据该怠速振动的振幅,通过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
    第二涡室33b或第一涡室33a的液体是少量的。因此,第二涡室33b或第一涡
    室33a内不足以发展出涡流,并且例如,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第一
    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的液体未涡旋,或者以少的涡旋量通过。因此,主液
    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的、通过涡室单元31的流阻被抑制成低。因此,能够使
    液体积极地循环到涡室单元31,并且在流动调整通路34内产生共振,从而吸
    收和衰减了怠速振动。

    如上所述,根据基于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通过替代现有技术中的
    柱塞构件地设置涡室单元31,能够吸收和衰减具有相互不同的频率的抖动振
    动和怠速振动两者,并且能够实现隔振装置10的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
    化。

    另外,由于第一连通孔32a允许第一涡室33a与主液室14彼此连通,第二
    连通孔32b允许第二涡室33b与副液室15彼此连通,所以关于从主液室14通过
    涡室单元31朝向副液室15流动的液体和从副液室15通过涡室单元31朝向主
    液室14流动的液体两者均获得了上述作用效果,从而能够防止可供隔振装置
    10适用的装置受限。

    另外,流动调整通路34允许涡室33a与33b彼此连通,并且流动调整通路
    34朝向各涡室33a和33b的周向向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开口。由于向第
    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开口的流动调整通路34是共用的,所以能够使涡室
    单元31例如与如下构造相比紧凑化,从而能够防止分隔构件16大型化:在该
    构造中分别形成允许第一涡室33a与副液室15彼此连通的流动调整通路和允
    许第二涡室33b与主液室14彼此连通的流动调整通路。

    另外,由于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L与主轴
    线O平行的方式并排地配置于在主轴线O方向上分隔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
    室的分隔构件16,所以能够可靠地约束涡室单元31的主轴线O方向上的大小,
    从而能够防止分隔构件16在主轴线O方向上大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从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
    33b的端面35a和35b向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开口,所以能够在第一涡
    室33a和第二涡室33b内稳定地产生液体的涡流,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大液体的
    压力损失。

    另外,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的
    各自的中心轴线L同轴地配置。因此,能够确保由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
    形成的液体的涡流的涡旋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易于使液体在第一涡室33a
    和第二涡室33b内滞留,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
    的构思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通路44形成于分隔构件16。然而,可以不
    形成限制通路44。

    在隔振装置10中,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仅通过涡室单元31彼此连通。当
    诸如抖动振动或怠速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多个涡室单元31被设计成
    使得通过涡室单元31分别吸收和衰减该振动。

    也就是,怠速振动具有相对小的振幅和相对高的频率,而抖动振动具有
    低的频率和大的振幅。因此,当这种普通振动被输入时,从主液室14通过第
    一连通孔32a、第一涡室33a和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第二涡室33b的液体的流
    速以及从副液室15通过第二连通孔32b、第二涡室33b和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
    第一涡室33a的液体的流速两者都能够升高到固定值以上。

    因此,通过使与本变型例相关的涡室单元31的形状和与本实施方式相关
    的隔振装置10的涡室单元31的形状不同,即使在抖动振动和怠速振动中的一
    者被输入时,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来自流动调整通路34的液体也能够
    在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中的任一涡室33a和33b内绕着中心轴线L涡
    旋。

    结果,例如,液体的压力损失会因液体的粘滞阻力(viscousresistance)、
    由形成涡流所造成的能量损失、由液体与一个涡室33a或33b的壁面之间的摩
    擦所造成的能量损失等而增大,因此振动被吸收和衰减。

    这里,伴随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一个涡室33a或33b的液体的流量随着
    液体的流速的升高而上升,一个涡室33a或33b的内部会充满液体的涡流,并
    且如果液体进一步流入一个涡室33a或33b内,则能够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后,在第一涡室33a内涡旋的液体从第一连通孔32a流出并流入主液室
    14。另外,在第二涡室33b内涡旋的液体从第二连通孔32b流出并流入副液室
    15。

    同时,例如,隔振装置10可能会被无意地输入具有比所假定的高的频率
    和极小的振幅的微振动等。当这种微振动被输入时,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
    示,由于通过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一个涡室33a或33b的液体的流速低,所以
    抑制了液体在一个涡室33a或33b内涡旋。在一个涡室33a或33b内未发生液体
    的涡流的情况下,由于液体仅通过一个涡室33a或33b并平缓地流动,所以抑
    制了动态弹簧常数(dynamicspringconstant)的上升。

    如上所述,根据与本变型例相关的隔振装置10,在一个涡室33a或33b内
    形成液体的涡流,使得能够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
    因而,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或抖动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
    的频率如何,均能够根据液体的流速吸收和衰减振动。因此,通过吸收和衰
    减具有相互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另外,在流速低且一个涡室33a或33b内的液体的涡旋被抑制的状态下抑
    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因此,例如,当液体的流速比普通振动被输入时
    的液体的流速低时,例如,诸如具有比普通振动高的频率和极小的振幅的微
    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从而能够容
    易地确保该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这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怠速振动和抖动振动两者均被吸收和衰减。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如下其它构造:在该结构
    中,包括第一振动和具有比第一振动高的频率的第二振动的两振动均被吸收
    和衰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的中心轴线L与主
    轴线O平行地延伸。然而,中心轴线可以沿与主轴线O交叉的方向延伸,或
    者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的各中心轴线L可以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中,流动调整通
    路34可以沿与假想线K平行的方向延伸。然而,例如,流动调整通路可以沿
    与假想线K交叉的方向延伸。

    另外,尽管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涡室构件42被在位于主轴线O方向上的
    第二侧的端部处分割的构造,但是可以适当地改变主轴线O方向上的分割涡
    室构件42的位置,可以在主轴线O方向上的三个以上的方向上分割涡室构件
    42,或者可以使整个涡室构件42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液室14用作第一液室,将副液室15用作第
    二液室。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诸如将副液
    室用作第一液室,而将主液室用作第二液室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16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分隔成
    副液室15和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弹性体13的主液室14。然而,本发明不限
    于此。例如,替代隔膜,可以在主轴线方向上设置一对弹性体,或者替代设
    置副液室,可以设置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弹性体的压力接收液室。也就是,
    可以将分隔构件适当地改变成如下另一构造:在该构造中,第一安装构件内
    的封入液体的液室被分割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这两
    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弹性体。

    另外,液室可以在与主轴线O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分隔构件16分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主轴线O方向观察的平面中,流动调整通
    路34直地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使流动调整通路弯
    曲或弯折来适当地改变。

    另外,尽管本实施方式已经说明了发动机与第二安装构件12连接、第一
    安装构件11与车体连接的情况,但是发动机可以与第一安装构件11连接、第
    二安装构件12可以与车体连接。

    另外,尽管本实施方式已经示出了车辆的发动机支座,但是本发明还能
    够适用于除了发动机支座以外的支座。例如,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搭载于建筑
    机械的发电机用的支座。另外,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安装在工厂等中的机器
    的支座。

    另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众所周知的构成元件
    替换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能够利用产品特性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
    简易化。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振装置

    11:第一安装构件

    12:第二安装构件

    13:弹性体

    14:主液室(第一液室)

    15:副液室(第二液室)

    16:分隔构件

    31:涡室单元

    32a:第一连通孔

    32b:第二连通孔

    33a:第一涡室

    33b:第二涡室

    34:流动调整通路

    35a、35b:端面

    44:限制通路

    L:中心轴线

    关 键  词: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隔振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3261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