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纯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纯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超纯水,是一般的纯水处理设备很难达到的处理程度,通常采用预处理、反渗透技术、超纯水处理设备以及后级处理四大步骤,多级过滤、高性能离子交换(抛光)、超滤过滤器、紫外灯、除TOC装置等多种处理方法,电阻率方可达18.25MΩ*cm。
超纯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大致分成以下几种:
1、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超纯水的传统水处理方式,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原水→沙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阳床→阴床→混床(复床)→纯水箱→纯水泵→后置精密过滤器→用水点
2、采用反渗透水处理设备与离子交换设备进行组合的方式,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原水→沙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设备→纯水箱→混床(复床)→超纯水箱→超纯水泵→后置精密过滤器→用水点
超纯水处理设备工艺的优缺点分别列于下面:
1、第一种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其优点在于初投资少,占用的地方少,但缺点就是需要经常进行离子再生,耗费大量酸碱,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性。
2、第二种采用反渗透作为预处理再配上离子交换设备,其特点为初投次比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方式要高,但离子设备再生周期相对要长,耗费的酸碱比单纯采用离子树脂的方式要少很多。但对环境还是有一定的破坏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流程简单实用、处理效果佳的超纯水处理工艺,且经济环保的优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超纯水处理工艺,进水依次经过预处理、二级RO系统、EDI装置及抛光混床后出水。
优选的,所述二级RO系统包括系统泵、反渗透装置、清洗装置及中间水箱,其中,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反渗透膜及膜壳、机架、电控箱。
优选的,所述EDI装置中包含有由阴膜、阳膜和隔板多组交替排列电渗析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超纯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单、配置合理有效、处理效率高,例如以自来水水质的进水,其出水水质指标电阻率可至≥17.5MΩcm。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超纯水处理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超纯水处理工艺,进水依次经过预处理、二级RO系统、EDI装置、抛光混床后出水。
预处理系统的设置,目的在于改善供水条件,使之达到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从而保护反渗透主机,并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在水处理系统中。常常需要针对不同的水质进行预处理设计,最常见的是多介质过滤器(滤除直径大于10um的悬浮颗粒)+活性碳(去除水中的异味、余氯、重金属离子、有机致癌物等)+阻垢剂加药装置(或软化装置)(大大减少系统中钙、镁等结垢物质形成垢)+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um,进一步脱除水中残留的颗粒性物质)组成预处理系统。
二级R0系统,即是反渗透系统,包括系统泵、反渗透装置、清洗装置及中间水箱,其中,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反渗透膜及膜壳、机架、电控箱。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运用特制的高压水泵,将原水加至6-20公斤压力,使原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渗透过孔径只有0.0001微米的反渗透膜。化学离子和细菌、真菌、病毒体不能通过,随废水排出,只允许体积小于0.0001微米的水分子和通过。
EDI装置即是一种将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离子电迁移技术相结合的纯水制造技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利用两端电极高压使水中带电离子移动,并配合离子交换树脂及选择性树脂膜以加速离子移动去除,从而达到水纯化的目的。电去离子(EDI)系统主要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通过隔板的水中电介质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利用交换膜对离子的选择透过作用来对水质进行提纯的一种科学的水处理技术。电渗析器的一对电极之间,通常由阴膜,阳膜和隔板(甲、乙)多组交替排列,构成浓室和淡室(即阳离子可透过阳膜,阴离子可透过阴膜)。淡室水中阳离子向负极迁移透过阳膜,被浓室中的阴膜截留;水中阴离子向正极方向迁移阴膜,被浓室中的阳膜截留,这样通过淡室的水中离子数逐渐减少,成为淡水,而浓室的水中,由于浓室的阴阳离子不断涌进,电介质离子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浓水,从而达到淡化、提纯、浓缩或精制的目的。
经实践,比方说以自来水水质的进水,其出水水质指标电阻率可至≥17.5MΩcm。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