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栽培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类植物栽培,即桑黄栽培方法。商品名称:长白山桑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桑黄是大自然中稀有的药用真菌,在唐朝的《药性论》就有记载。《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桑黄可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中药大辞典》叙述其可治疗内科多种疾病,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宣肠气、止血、排毒和胃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黄除了有传统中医理论上的药理作用以外,还具有抗癌、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抗氧化、抗纤维化、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保护、调解免疫功能,保肝和抗肝硬化等功效。
由于受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自然界的复杂性及其环境条件的制约,桑黄在自然生长中非常稀少,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和探索,寻求一种最佳的人工培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仿野生、光照合理、品质好的桑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桑黄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
(1)选用无污染,水源允分的地带搭设大棚,大棚内做栽培床多条,中间床宽,两边床窄,铺3cm厚的细沙,隔15公分摆放一个菌丝成熟的木段,在木段上端下量3cm处的两侧割2毫米宽、7cm长的口,控制子实体从此口生出,木段摆满栽培床,木段底部要用细砂培3cm厚,以保水份。
(2)在大棚四周用4×4角钢离地面30cm处固定,纵向用铁线,横用铁线分别拉直固定在角钢上,形成铁网,再在铁网上铺一层遮阳网一层,四周捆紧固定,在网上布置微喷水管,棚上用抗老化膜一层,遮阳网一层,这时一个完整的桑黄生长大棚完成。
(3)大棚管理:发好菌的木段控制在4月20日到5月10日之间全部下地进大棚生长;进入大棚的木段,前期要少通风,保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到6月10日把大棚上部的塑料薄膜卷放在一侧待用,阴天或雨天大棚内不浇水,用自然界的雨浇灌,睛天每天浇4-5次水,每次5-7分钟,霜降当日再把卷放在一侧的塑料膜再盖上,以后正常管理,冬季自然越冬,桑黄处于休眠状态。
上述方案中:
大棚宽6.5米,长28米,大棚内做栽培床三条,2000个木段摆满三个沙床。
所述的铁网是纵向用四根8#铁线,横用12根8#铁线分别拉直固定在角钢上。
所述菌丝成熟的木段是把柞木或桑木劈成若干小块,组成直径15cm,高18cm的木段,灭菌备用。
待灭菌后的木段,温度降到20℃时,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菌,采用两端接种,把木段断面盖全。
接菌的木段送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前15天必须控制在28℃-30℃,湿度80-95之间,给予15-20%的散射光,在开放换气扇的基础上,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小时,木段培养时间在50-60天。
桑黄母种培养基由以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
桑黄原种培养基由以下原料制成:桑木、柞木混合木屑75%,麦麸20%,黄豆粉2%,葡萄糖2%,石膏1%。
本发明的优点是:1、桑黄栽培回归自然,彷野生生长,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桑黄子实体的有效成份。2、无污染、无杂质,含量充分,纯绿色。3、色泽美、感观好、产量高,平均每个木段能产桑黄125-150g。4、经检测用以上方法管理生长出的桑黄其各种成份的含量高于野生桑木生长的桑黄各种含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桑黄栽培方法:
1、母种培养基由以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
母种来源2005年7月在长白山老爷岭原始森林中获取,相对取新鲜、型美、茁壮的桑黄菇块用常规方法分离,置于28℃—30℃培养箱中培养,待子实体周边长出乳黄色菌丝时,在菌丝一端选最茁壮的地方挑取菌丝体移植到新的试管母种培养基上,如此方法移植两次,达到脱毒目的,所得菌株作为母种备用。由此得来长白山桑黄。
2、桑黄原种培养基由以下原料制成:桑木、柞木混合木屑75%,麦麸20%,黄豆粉2%,葡萄糖2%,石膏1%。桑木:柞木=3:7。
原种培养用33×15cm的菌袋制成菌棒,经高温灭菌温度降下来时,接母种,接完母种后送培养室中培养,培养室要提前三天灭菌,每天两次,当确定培养室无杂菌的时候,再把接好的菌棒送进室内培养,培养其间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8℃—30℃,湿度76-90之间,采用换气扇调整空间温湿度均恒,室内予以10%—15%的散射光,光线不能太强,每天保持2次短时间的通风,换取新鲜氧气。菌种成熟的最佳时间,一般在38-45天。
3、木段栽培材料组成:一律采用柞木或桑木,把木段劈成若干小块,组成直径15cm,高18cm的菌段,装入的塑料袋中,高温灭菌后备用。
待灭菌后的木段,温度降到20℃左右时,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菌,菌种选用菌丝生长旺盛的栽培种,采用两端接种,目地加大菌丝生长面积,有效控制其它杂菌感染机会。接种量一般把木段断面盖全为最佳。
接菌的木段送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前15天必须控制在28℃—30℃,湿度80—95之间,给予15-20%的散射光,在开放换气扇的基础上,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小时左右。确保新鲜氧气的供应。木段培养时间不低于50-60天,否则菌丝吃不透不成熟。
4、栽培方法
(1)选用无污染,水源允分的地带搭设大棚,大棚长度宽6.5米,长28米,大棚内做栽培床三条,中间床宽,两边床窄,铺3cm厚的细沙,隔15公分摆放一个菌丝成熟的木段,在木段上端下量3cm处的两侧割2毫米、7cm长的口,控制子实体从此口生出,这样保证了桑黄在生长过程中不受泥沙的污染,确保重金属含量不超标。2000个木段摆满三个沙床,木段底部要用细砂培3cm厚,已保水份。
(2)在大棚四周用4×4角钢离地面30cm处固定,纵用四根8#铁线,横用12根8#铁线分别拉直固定在角钢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铁网,再在铁网上铺一层规格四针织遮阳网一层,四周捆紧固定,在网上适当位置布上微喷水管。棚上用抗老化膜一层,遮阳网一层,这时一个完整的桑黄生长大棚完成。
5、大棚管理
通过多年的栽培经验,总结出以下的大棚木段生长管理方法,发好菌的木段一般控制在阳历4月20日到5月10日之间全部下地进大棚生长。进入大棚的木段,前期要少通风,保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促使桑黄菌丝快速生长,到阳历6月10日把大棚上部的塑料薄膜卷放在一侧待用,阴天或雨天大棚内不浇水,用自然界的雨浇灌,睛天每天浇4-5次水,每次5-7分钟,霜降当日在把卷放在一侧的塑料膜在盖上,以后正常管理,冬季自然而然越冬,桑黄处于休眠状态,三整年可以采收。
上面描述,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