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6286483
  • 上传时间:2019-05-28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1.2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74265.1

    申请日:

    2015.11.13

    公开号:

    CN105608108A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7/30申请日:20151113|||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7/30

    主分类号:

    G06F17/30

    申请人: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耳顺; 周强; 胡中南; 刘易鑫; 宋雨萌; 饶庆云; 王少华; 黄骞; 董晓晶; 肖睿; 周旭; 金建波; 苏乐乐

    地址: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电子城IT产业园107号楼6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代理人:

    李向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数据采集任务;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以及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重复上述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GIS数据的过程,直至完成所述数据采集任务。本申请通过上述手段,使每个作业人员都可以实时了解当前数据采集任务的整体状态,还能够实时发现并修订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防止作业人员返工的问题,为后期的数据处理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工作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数据采集装
    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采集任务;
    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
    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以及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
    所述GIS数据包括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所在的位置信息以及外业人员输入的属性信息;
    重复上述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GIS数据的过程,直至完成所述数据采集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IS数据还包括关联附件;所述附件包
    括照片、视频以及描述性文档;所述描述性文档的类型包括文本、表格和演示文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从配置有数据采集任务的服务器读取;
    所述数据采集任务的配置方法包括: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
    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创建新的数据采集任务,为所述数据
    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创建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
    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几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显示样式为预设
    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格和线颜色,所述
    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填充色;
    在所述获取本地采集的GIS数据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上传到所述服
    务器上;
    所述获取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法具体为:定时从服务器读取其他数
    据采集装置上传到服务器的GIS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任务由本地数据采集装置配置;或与其他配置有数据采集任务的数据采
    集装置建立连接并读取数据采集任务;
    所述数据采集任务的配置方法包括: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
    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创建新的数据采集任务,为所述数据
    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创建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
    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几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显示样式为预设
    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格和线颜色,所述
    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填充色;
    所述获取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法具体为:与其他数据采集装置建立
    连接,并读取该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或接收该其他数据采集装置发送的GIS
    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式包括Wi-Fi、蓝牙和NFC,当采
    用NFC连接方式时,数据采集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
    信息显示地图,具体包括:
    当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仅配置有在线地图时,通过在线地图服务地址获取并显示在线地
    图;
    当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仅配置有离线地图时,判断本地存储器是否存储有离线地图包,
    若是,直接从本地读取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否则,从离线地图服务地址下载并显示离线地图
    包;
    当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同时配置有在线地图与离线地图时,根据用户的选择采用上述在
    线地图或离线地图的方式显示地图。
    7.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务获取模块,用于读取服务器、本地装置或其他装置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
    地图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
    数据协同交互模块,用于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以及向其
    他装置发送本地采集的GIS数据;
    其中,所述GIS数据包括所述装置所在的位置信息以及外业人员输入的属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用于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述几何类
    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其中,所述几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
    显示样式为预设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
    格和线颜色,所述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
    填充色;
    第一任务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采集任务,为新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配
    置底图、增加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定义的
    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为配置有GIS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的智能终端或专业GIS数据采集设备;
    所述数据协同交互模块获取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式为:从服务器读取其他装
    置上传的GIS数据,或与其他装置建立连接并读取该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
    所述数据协同交互模块向其他装置发送本地采集的GIS数据的方式为:将本地采集的
    GIS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或与其他装置建立连接并将本地采集的GIS数据发送给该其他装
    置。
    10.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图服务模块,用于将地图数据发布为在线地图服务和/或离线地图包;
    第二数据集制作模块,用于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述几何类
    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其中,所述几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
    显示样式为预设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
    格和线颜色,所述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
    填充色;
    第二任务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采集任务,为新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配
    置底图、增加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第二数据集制作模块定义的
    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
    数据共享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供其他数据采集装置读取的GIS
    数据,所述GIS数据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所述第二任务管理模块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
    采集获得;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为配置有GIS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的智能终端或专业GIS数据
    采集设备。

    说明书

    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GIS数据采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
    和装置、服务器。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
    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
    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其中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数据、属
    性特征数据及时域特征数据三个部分)是GIS的核心和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GIS的应
    用价值。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是构建GIS系统的重要阶段,数据的采集手段、生产工艺、数据质
    量等都直接影响着GIS的应用潜力、成本和效率。

    现有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一般采用单机离线的采集模式,采集终端采用专业的GIS
    采集设备或智能终端,并配以定制的采集和编辑软件。采集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数
    据采集、数据汇总处理和地图数据输出。数据采集是作业人员接受人工指派的任务后,在野
    外利用采集终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明确地理信息数据的连接关系、分类和符号化
    等信息,并在终端进行存储;数据汇总处理是在完成采集任务后对作业人员的数据进行人
    工检查汇总,包括对采集过程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问题进行错误排查;地图数据输出是
    对检查后的数据再进行编辑、符号化、投影转换等处理,最后整饰成图,直接输出为电子地
    图数据。在外业采集阶段,采集的数据都在各个采集终端进行存储,无法实时回传给数据处
    理人员,直至作业完成才会通过手工方式进行数据汇总,各阶段的作业人员彼此不知道整
    体的作业进度,信息不实时、不对称,很容易出现重复采集的情况,进而导致数据的冗余采
    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据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还会较大程度的增加后期数据汇总作
    业人员的工作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具体行业需求或业务场景定制具备协同功能
    的采集应用软件,用于行业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但是,定制软件往往和具体业务绑定在一
    起,通用性差,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当业务需求变化时,需要不断的定制。外业人
    员也需要不断地参与培训,以便熟练地使用这些软件,学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用于解决现有协同采
    集技术需要与具体业务绑定在一起而造成的通用性差的问题。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数据采集
    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数据采集任务;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
    图;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以及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
    所述GIS数据包括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所在的位置信息以及外业人员输入的属性信息;重复
    上述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GIS数据的过程,直至完成所述数据采集任务。

    优选的,所述GIS数据还包括关联附件;所述附件包括照片、视频以及描述性文档;
    所述描述性文档的类型包括文本、表格和演示文稿。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从配置有数据采集任务的服务器读取;所述数据采集
    任务的配置方法包括: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述几何类型设置显
    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创建新的数据采集任务,为所述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底
    图,创建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
    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几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显示样式为预设的填充图片或点
    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格和线颜色,所述显示风格包括实
    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填充色;在所述获取本地采集的
    GIS数据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上传到所述服务器上;所述获取其他数据
    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法具体为:定时从服务器读取其他数据采集装置上传到服务
    器的GIS数据。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任务由本地数据采集装置配置;或与其他配置有数据采集
    任务的数据采集装置建立连接并读取数据采集任务;所述数据采集任务的配置方法包括:
    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
    置限定条件;创建新的数据采集任务,为所述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创建数据采集图层,
    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几
    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显示样式为预设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
    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格和线颜色,所述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
    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填充色;所述获取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
    法具体为:与其他数据采集装置建立连接,并读取该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或
    接收该其他数据采集装置发送的GIS数据。

    优选的,所述连接方式包括Wi-Fi、蓝牙和NFC,当采用NFC连接方式时,数据采集装
    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具体包括:当所
    述数据采集装置仅配置有在线地图时,通过在线地图服务地址获取并显示在线地图;当所
    述数据采集装置仅配置有离线地图时,判断本地存储器是否存储有离线地图包,若是,直接
    从本地读取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否则,从离线地图服务地址下载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当所述
    数据采集装置同时配置有在线地图与离线地图时,根据用户的选择采用上述在线地图或离
    线地图的方式显示地图。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包括:任务获取模块,用于读取服
    务器、本地装置或其他装置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地图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
    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
    GIS数据;数据协同交互模块,用于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以及
    向其他装置发送本地采集的GIS数据;其中,所述GIS数据包括所述装置所在的位置信息以
    及外业人员输入的属性信息。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用于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
    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其中,所述几
    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显示样式为预设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充色;线数
    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格和线颜色,所述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路线;面数
    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填充色;第一任务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采
    集任务,为新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增加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
    与所述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定义的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

    优选的,所述装置为配置有GIS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的智能终端或专业GIS数据采
    集设备;所述数据协同交互模块获取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式为:从服务器读取其他
    装置上传的GIS数据,或与其他装置建立连接并读取该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所述数据
    协同交互模块向其他装置发送本地采集的GIS数据的方式为:将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上传至
    服务器,或与其他装置建立连接并将本地采集的GIS数据发送给该其他装置。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服务器,包括:地图服务模块,用于将地
    图数据发布为在线地图服务和/或离线地图包;第二数据集制作模块,用于定义所述GIS数
    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并为所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为属性字段设置限定条件;其
    中,所述几何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点数据的显示样式为预设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和填
    充色;线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线宽、显示风格和线颜色,所述显示风格包括实线、虚线和铁
    路线;面数据的显示样式包括轮廓线样式和填充色;第二任务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修改和
    删除数据采集任务,为新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增加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
    据采集图层与所述第二数据集制作模块定义的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
    系;数据共享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供其他数据采集装置读取的GIS数
    据,所述GIS数据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所述第二任务管理模块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采
    集获得;其中,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为配置有GIS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的智能终端或专业GIS
    数据采集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优选实施例通过能够在采集本地GIS数据的同时获取并显示其他数据采集装置
    采集的GIS数据,可以实时了解当前数据采集任务的整体状态,将数据采集任务在软件层面
    进行范围的界定,有效避免不同作业人员重复采集同样的数据导致的冗余采集问题;另外,
    还能够实时发现并修订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防止作业人员返工的问题,为后期的数据
    处理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工作量。

    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的数据采集方式还能够满足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
    分析的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执行主体
    为数据采集装置。本优选方法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数据采集任务;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数据采集任务可以从创建该任务的服务器(或云GIS中心)、本地装
    置或其他装置读取。

    对于从云GIS中心获取数据采集任务的情况,采用基于云GIS中心的数据协同采集
    方式;云GIS中心创建数据采集任务的流程具体包括:

    1)将地图数据发布为在线地图服务,并将离线地图包注册到系统;可以同时配置在线
    地图和离线地图,也可以只配置在线地图或离线地图;

    2)按行业需求制作数据集,需要定义几何类型(点、线、面等)、属性字段(如医院床位数
    量、地区人口等)以及属性字段的限制(如医院床位数量应该为大于0的整型数字);并将数
    据集发布为在线GIS数据服务;

    3)新建一个数据采集任务;

    4)为该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将步骤1)的地图关联到当前任务;

    5)新建数据采集图层;

    6)将步骤2)发布的GIS数据服务关联到该数据采集图层;

    7)配置数据显示样式;

    如果是点数据,则需要指定点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填充色等;如果是线数据,需
    要指定线宽、风格(实线、虚线、铁路线等)、线颜色等;如果是面数据,需要指定轮廓线样式、
    填充色等;

    8)若需要采集多种GIS数据,可以重复步骤5)~步骤7);

    9)保存上述数据采集任务。

    当从本地数据采集装置或其他数据采集装置获取数据采集任务时,采用点对点
    (P2P,PeertoPeer)的数据协同采集方式;数据采集装置创建数据采集任务的流程具体包
    括:

    1)新建一个数据采集任务;

    2)该数据采集任务配置底图,将在线地图服务地址或者本地离线地图包关联到该数据
    采集任务;

    3)新建数据采集图层;

    4)按行业需求制作数据集,需要定义采集数据几何类型(点、线、面等)、属性字段(如医
    院床位数量)以及属性字段的限制(如医院床位数量应该为大于0的整型数字)。

    5)配置数据显示样式;

    如果是点数据,则需要指定点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填充色等;如果是线数据,需
    要指定线宽、风格(实线、虚线、铁路线等)、线颜色等;如果是面数据,需要指定轮廓线样式、
    填充色等;

    6)将上述数据采集任务保存至本地存储器。

    对于P2P方式,当需要从其他装置读取数据采集任务时,首先需要与该其他装置以
    Wi-Fi、蓝牙或近场通讯(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等方式建立连接,然后再读取该
    其他装置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当采用NFC连接方式时,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步骤S102: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

    具体的,当所述装置仅配置有在线地图时,通过在线地图服务地址获取并显示在线地
    图;当所述装置仅配置有离线地图时,判断本地存储器是否存储有离线地图包,若是,直接
    从本地读取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否则,从离线地图服务地址(如云GIS中心)下载并显示离线
    地图包;当所述装置同时配置有在线地图与离线地图时,根据用户的选择采用上述在线地
    图或离线地图的方式显示地图。

    步骤S103: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

    其中,GIS数据的内容具体包括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还可以关联附件,不同的内容可
    以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对于位置信息,可以通过GPS/基站/Wi-Fi定位的方式自动采集或
    地图手绘的方式手工采集;对于属性信息,需要外业人员手工填写,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校
    验(如医院床位数量应该为大于0的整型数字);对于关联附件,可以是通过相机采集的照片
    和/或视频,还可以是任何格式的文档(如txt、doc、xls、pdf等)。

    在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时,可以为这些数据注册地图交互事件;之后在
    地图上选择了GIS数据时,即可以查看该数据的属性信息以及关联的照片、视频以和其他文
    件。

    对于基于云GIS中心的数据协同采集方式,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步骤S103-1:将本
    地采集的GIS数据上传到云GIS中心,供其他数据采集终端共享。

    步骤S104: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

    对于基于云GIS中心的数据协同采集方式,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其他数据采集装
    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法具体包括:

    1)启动一个定时器,通过云GIS中心提供的在线GIS数据服务,定时获取其他终端采集
    的GIS数据;

    2)将这些GIS数据显示在地图上,并为这些数据注册地图交互事件;

    3)在地图上选择了GIS数据后,可以查看该数据的属性信息,还可以查看关联的照片、
    视频以及其他文件;

    4)通过查看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可以了解当前数据采集任务的整体状态。

    对于P2P的数据协同采集方式,获取其他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的方法具体
    包括:

    1)与其他数据采集装置建立连接;可选的连接方式如下:

    a)Wi-Fi;将数据采集装置通过Wi-Fi连接至同一局网,自动检测局网中连接的其他数
    据采集装置;

    b)蓝牙;两数据采集装置之间打开蓝牙,建立连接;

    c)NFC;两数据采集装置的间距不超过10cm,即可自动建立连接。

    2)发起共享的数据采集装置选择本地采集任务后,通过“共享”按钮触发共享操
    作;

    3)选择一个已经建立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发送“共享数据”请求;

    4)另一数据采集装置接受“共享数据”请求;

    5)共享发起装置选择需要共享的离线地图包,将当前数据采集任务、地图包、当地采集
    的GIS数据传输至另一装置。

    步骤S105: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上述数据采集任务;若是,则结束本次数据协同采集
    流程;否则,转步骤S103重复上述获取并在地图上显示GIS数据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案中,通过规范采集流程,适用于不
    同平台的终端装置,既可以适配普通的智能终端,也可以专业的GIS数据采集装置,可满足
    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无需不断定制,通用性强,实现了多终端数据协同采集工作。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上述手段,使每个作业人员都可以实时了解当前数据采集任务
    的整体状态,将数据采集任务在软件层面进行范围的界定,能够有效避免不同作业人员重
    复采集同样的数据导致的冗余采集问题;另外,还能够实时发现并修订采集过程中出现的
    错误,防止作业人员返工的问题,也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少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本优选实
    施例的数据采集方式还能够满足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的行业。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本优选实
    施例中,采用基于云GIS中心(或协同服务器)的多终端协同方式。本优选方法实施例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S201:采集终端获取云GIS中心配置的所有数据采集任务,并将这些采集任务显示
    到界面上;

    步骤S202:选择需要数据采集的任务,并进入数据采集页面;

    步骤S203:根据当前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

    当采集终端仅配置有在线地图时,通过在线地图服务地址获取并显示在线地图;当采
    集终端仅配置有离线地图时,判断采集终端本地是否存储有离线地图包,若是,直接从本地
    读取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否则,从云GIS中心下载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当采集终端同时配置
    有在线地图与离线地图时,根据用户的选择采用上述在线地图或离线地图的方式显示地
    图。

    步骤S204:采集并修正GIS数据的位置信息,接收外业人员填写的属性信息,为GIS
    数据关联附件;

    关于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地图点选的方式,也可以通过GPS/Wi-Fi/基站定位的方式自
    动采集。采集位置信息后,地图会根据“定位精度”,以不同的颜色显示采集的点;可以根据
    地图和实际情况,通过地图点选的方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修正。

    关于属性信息,如医院的病床数量、地区人口等;在填写时,系统会对填写的值进
    行校验,当填写的值不符合属性限制条件时,将自动产生警告;如:医院的病床数应该是大
    于或等0的整数,当填写“a”,“-1”,“1.1”等值时,系统会自动产生警告。

    为GIS数据关联的附件可以是使用相机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也可以通过文件选择
    的方式,为GIS数据关联任意格式的文档(如txt、doc、xls、pdf等类型的文件)。

    步骤S205: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上述位置信息、属性以及关联附件等GIS
    数据;

    步骤S206:将本地采集的上述位置信息、属性以及关联附件等GIS数据上传到云GIS中
    心;

    步骤S207:从云GIS中心获取并在地图上显示其他终端采集的GIS数据;

    在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和其他终端采集的GIS数据时,可以为这些数据注册地图交互
    事件;之后在地图上选择了GIS数据时,可以查看该数据的属性信息,还可以查看关联的照
    片、视频以及其他文件。

    步骤S208:判断是否已经完成当前数据采集任务;若是,则结束当前数据采集任
    务,转步骤S202执行其他数据采集任务,直至完成所有数据采集任务;否则,转步骤S204重
    复当前数据采集任务的数据采集流程。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本优选实
    施例中,采用P2P数据协同采集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常规GIS数据协同采集任务的需求,还能
    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有临时采集任务发生时,各个作业人员不能通过终端进行任务自定义
    采集,任务指派不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集效率的问题。本优选方法实施例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S301:采集终端获取所有本地数据采集任务,并显示到界面上。

    数据采集任务的创建方式以及从其他终端读取数据采集任务的方式参见上述第
    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S101部分。

    步骤S302:选择需要数据采集的任务,并进入采集页面;

    步骤S303:根据当前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

    步骤S304:获取当前数据采集任务中本地采集的GIS数据以及其他终端采集的GIS数
    据;

    步骤S305:在地图上显示上述GIS数据,并为这些GIS数据注册地图交互事件;

    之后在地图上选择GIS数据时,可以查看该数据的属性信息、关联的照片或视频以及其
    他文件。

    步骤S306:将本地采集的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和关联附件等GIS数据共享到其他终
    端。

    步骤S307:通过了解当前数据采集任务的整体状态,判断是否已经完成当前数据
    采集任务;若是,则结束当前数据采集任务,转步骤S302执行其他数据采集任务,直至完成
    所有数据采集任务;否则,转步骤S304重复当前数据采集任务的数据采集流程。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上述手段,不仅能够实现常规数据采集任务的协同工作,当有
    临时采集任务发生时,外业人员还能够通过终端自定义采集任务,并与其他终端实现协同
    采集,进一步提高了任务指派的灵活性,可有效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描述简单,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
    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申请,
    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同时执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上述方法实施
    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采
    集装置实施例可以是配置有GIS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的智能终端,也可以是专业GIS数据采
    集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任务获取模块41,用于读取服务器、本地装置或其他装置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

    当任务获取模块41从服务器(如云GIS中心)获取数据采集任务时,采用基于服务器的
    数据协同采集方式;当任务获取模块41从本地装置或其他装置获取数据采集任务(即数据
    采集任务由本地装置或其他装置创建)时,采用P2P的数据协同采集方式。

    对于P2P方式,当需要从其他装置读取数据采集任务时,首先需要与该其他装置以
    Wi-Fi、蓝牙或NFC等方式建立连接,然后再读取该其他装置创建的数据采集任务;当采用
    NFC连接方式时,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cm。

    地图显示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任务中包括的地图信息显示地图;

    具体的,当所述装置仅配置有在线地图时,通过在线地图服务地址获取并显示在线地
    图;当所述装置仅配置有离线地图时,判断本地存储器是否存储有离线地图包,若是,直接
    从本地读取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否则,从离线地图服务地址下载并显示离线地图包;当所述
    装置同时配置有在线地图与离线地图时,根据用户的选择采用上述在线地图或离线地图的
    方式显示地图。

    数据采集模块43,用于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本地采集的GIS数据;

    其中,GIS数据的内容具体包括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还可以关联附件,不同的内容可
    以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对于位置信息,可以通过GPS/基站/Wi-Fi定位的方式自动采集或
    地图手绘的方式手工采集;对于属性信息,需要外业人员手工填写,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校
    验(如医院床位数量应该为大于0的整型数字);对于关联附件,可以是通过相机采集的照片
    和/或视频,还可以是任何格式的文档(如txt、doc、xls、pdf等)。

    数据协同交互模块44,用于获取并在所述地图上显示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以
    及向其他装置发送本地采集的GIS数据;

    数据协同交互模块44可以用以下方式获取其他装置采集的GIS数据:从服务器读取其
    他采集装置上传的GIS数据,或与其他其他采集装置建立连接并读取该其他采集装置采集
    的GIS数据;

    数据协同交互模块44可以用以下方式向其他装置发送本地采集的GIS数据:将本地采
    集的GIS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或与其他装置建立连接并将本地采集的GIS数据发送给该其他
    装置。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
    装置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第一装置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为了实现P2P方式的协同采集,本装
    置实施例还配置有如下模块:

    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45,用于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如点、线、面等)和属性字
    段(如医院的床位数量、地区人口等),并为所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以及为属性字段设
    置限定条件;

    其中,对于点数据的显示样式,需要设定点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填充色等;对于
    线数据的显示样式,需要设定线宽、显示风格(如实线、虚线、铁路线等)、线颜色等;对于面
    数据的显示样式,需要设定轮廓线样式、填充色等;关于属性字段的限定条件,用于校验外
    业人员填写的数据是否正确,如:地区人口应该是不小于0的整数,如果填写“A”,“-1”,
    “0.5”等,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

    第一任务管理模块46,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采集任务,为新创建的数据采集
    任务配置底图、增加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
    45定义的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基于
    本实施例的数据协同采集系统由服务器(或云GIS中心)和多个数据协同采集装置构成,云
    GIS中心是基于云计算的可定制地理信息门户平台,整合了地图、数据等GIS资源,支持数据
    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提供灵活的多终端协同工作能力;数据采集装置可以是
    手机、平板电脑等大众化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定制的专业GIS采集设备,外业人员通过数
    据采集装置执行作业任务。所述服务器包括:

    地图服务模块61,用于将地图数据发布为在线地图服务和/或离线地图包;可以同时配
    置在线地图和离线地图,也可以只配置在线地图或离线地图。

    第二数据集制作模块62,用于定义所述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如点、线、面等)和属
    性字段(如医院的床位数量、地区人口等),并为所述几何类型设置显示样式,以及为属性字
    段设置限定条件;

    其中,对于点数据的显示样式,需要设定点的填充图片或点显示开头、填充色等;对于
    线数据的显示样式,需要设定线宽、显示风格(如实线、虚线、铁路线等)、线颜色等;对于面
    数据的显示样式,需要设定轮廓线样式、填充色等。

    关于属性字段的限定条件,用于校验外业人员填写的数据是否正确,如:医院的床
    位数应该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当填写“a”,“-1”,“1.1”等值时,系统会自动产生告警。

    第二任务管理模块63,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采集任务,为新创建的数据采集
    任务配置底图、增加数据采集图层,并建立所述数据采集图层与所述第一数据集制作模块
    62定义的GIS数据的几何类型和属性字段的关联关系。

    数据共享模块64,用于接收并保存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供其他数据采集装置读取
    的GIS数据,所述GIS数据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所述第二采集任务管理模块63创建的数
    据采集任务采集获得。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可以配置如下模块: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65,用于将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GIS数据导出为多种格式的文件(如
    excel、udb、shapefile、csv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根据
    报表模板生成各种样式的统计报表或地图专题图。

    历史数据分析模块66,用于根据采集GIS数据的时间标签,对数据进行回放、存储
    和分析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GIS数据协同采集装置和服务器实施例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
    及的单元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
    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本申请的装
    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
    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进行了详
    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
    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
    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关 键  词:
    通用 GIS 数据 协同 采集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用GIS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28648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