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镜光学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棱镜光学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棱镜元件的成像光学系
统。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化光电成像组件与微图像源等的发展与大量运用,用于照相机、
视频记录仪、投影仪等的光学系统也被要求具有较小的体积、重量及较低的成
本。
传统的同轴对称式成像光学系统,光学元件依次分布在光轴上,其压缩空
间体积的能力有限,同时为了消除球差、慧差、像散、畸变、场曲五种单色像
差与轴向色差和垂轴色差两种复色差,不可避免的要采用若干组透镜元件或
数个具备特殊面形的透镜元件来进行像差校正,这直接导致了装配的复
杂性及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镜光学系统,用以解决传统的同轴对称式成像
光学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一种棱镜光学系统,包括一个棱镜,
该棱镜包括三个光学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
表面为球面,第二表面为自由曲面,第三表面为衍射面;物方产生的入射光线
先在所述第一表面透射,然后依次在所述第二表面反射,在所述第一表面反射,
最后由第三表面透射出该棱镜。
该棱镜光学系统的光学参数是:入瞳直径:8mm,视场角:24°,工作波
段为480nm~644nm。
所述自由曲面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Z ( x , y ) = cr 2 1 + 1 - ( 1 + k ) cr 2 + Σ i = 1 N A i E i ( x , y ) , ]]>
其中,z是光学表面矢高;k为圆锥系数;c为曲率半径;r为光轴方向的
半径高度,有r2=x2+y2;Ai是zernike多项式系数;
Σ i = 1 N A i E i ( x , y ) = A 1 x 1 y 0 + A 2 x 0 y 1 + A 3 x 2 y 0 + A 4 x 1 y 1 + ... + A N x j - k y k , ]]>
其中, N = 1 2 j ( j + 1 ) + k ; ]]>
所述衍射面的衍射面位相分布表达式为:
φ(t)=2π(B1t2+B2t4+B3t6...),
其中,B1、B2、B3……为衍射元件的位相系数,t为径向坐标。
所述棱镜光学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入射光线的光路上的孔径光阑,所述入
射光线经过所述孔径光阑后在所述第一表面透射;由所述第三表面透射出该棱
镜后的出射光线射到一个像面上。
所述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6.2971mm,所述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62.8811mm,所述第三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8.4499mm;所述孔径光阑和第一表
面的间隔为20mm,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间隔为13mm,所述第一表面
和第三表面的间隔为16mm,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像面的间隔为14.856mm。
所述自由曲面中,A2=6.6634e-007,A3=-0.27571,A4=2.3526e-004;所述
衍射面中,衍射级次:1,中心波长:546nm,B1=2.0949e-005,B2=-5.2945e-007。
所述孔径光阑的偏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y=-5mm;所述第
一表面的偏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alf=10°;所述第二表面的偏
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alf=25°;所述第三表面的偏心类型:
Basic,偏心量:alf=38.7°;所述像面的偏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
alf=-2.17°,y=6.46mm。
在所述物方与所述孔径光阑之间的光路上设置有一个望远光学系统,该望
远光学系统与所述棱镜光学系统组成一个中继成像系统;所述望远光学系统包
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一胶合镜组、第二胶合镜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
述第一胶合镜组由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胶合构成,所述第二胶合镜
组由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胶合构成。
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物方的表面的半径为-32.51mm,所述第一透镜的靠近
像方的表面的半径为19.72mm;第二透镜的靠近物方的表面的半径为
19.72mm,第二透镜的靠近像方的表面的半径为131.1mm;第三透镜的靠近物
方的表面的半径为86.9mm,所述第三透镜的靠近像方的表面的半径为
76.91mm;所述第四透镜的靠近物方的表面的半径为76.91mm,所述第四透镜
的靠近像方的表面的半径为-28.71mm;所述第五透镜的靠近物方的表面的半径
为37.288mm,所述第五透镜的靠近像方的表面的半径为-89.54mm;所述第六
透镜的靠近物方的表面的半径为-36.12mm,所述第六透镜的靠近像方的表面的
半径为42.17mm;
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透镜的厚度为3mm,所述第一
胶合镜组与第二胶合镜组之间的间隔为9.89mm;第三透镜的厚度为2mm,第
四透镜的厚度为6mm,所述第二胶合镜组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间隔是
0.5mm;第五透镜的厚度为6.5mm,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间隔是10.5mm;
第六透镜的厚度为2.5mm,第六透镜与孔径光阑之间的间隔为10mm。
第一透镜的材料为HLAK50A_CDGM,第二透镜的材料为HFK61_CDGM,
第三透镜的材料为QF1_CDGM,第四透镜的材料为HQK3_CDGM,第五透镜
的材料为HK10_CDGM,第六透镜的材料为QF1_CDG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仅采用一块棱镜光学元件实现设计,棱镜材料可选用普通光学玻璃
或光学塑料,光学系统组成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2)具有较大的像面尺寸和视场角,光学系统像面尺寸,视场角。
(3)该棱镜元件包含三个光学表面,通过入瞳偏心使得光线依次在棱镜
元件三个表面间的透射、反射、反射、透射,很好的校正了单色像差和复色像
差,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好,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
(3)系统出瞳距离长,出瞳直径大,可倒置作为头盔显示器使用。
(4)光学系统出瞳位于棱镜元件前可作为中继成像系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中继成像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棱镜光学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棱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
图4是棱镜光学系统的畸变图;
图5是棱镜光学系统作为头盔显示器变形使用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中继成像系统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中继成像系统,整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望远光学系统,
另一部分是棱镜光学系统。
对于棱镜光学系统,该棱镜光学系统的光学参数是:入瞳直径:8mm,视
场角:24°;棱镜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为480nm~644nm;CCD参数为:像元
尺寸:4.67μm×4.67μm,像元数量:1024×768。
如图2所示,该棱镜光学系统的成像部分由一个棱镜构成,从物方至像方
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分布着孔径光阑1、棱镜元件2和像面3,其中,棱镜2
包括三个光学表面,如图2所示,分别为第一表面a、第二表面b和第三表面
c,第一表面a为球面,第二表面b为自由曲面,第三表面c为衍射面。物方
产生的入射光线经过孔径光阑1后,先在第一表面a透射,光线进入到该棱镜
2中,然后光线依次在第二表面b反射,反射的光线再在第一表面a上反射,
最后由第三表面c透射出该棱镜2。由第三表面c透射出该棱镜2后的出射光
线射到像面3上,由CCD像面吸收。为了良好校正单色像差和复色像差,以
及保证成像质量,上述反射的光线再在第一表面a上全反射后,由第三表面c
透射出该棱镜2。
自由曲面b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Z ( x , y ) = cr 2 1 + 1 - ( 1 + k ) cr 2 + Σ i = 1 N A i E i ( x , y ) , ]]>
其中,z是光学表面矢高;k为圆锥系数;c为曲率半径;r为光轴方向的
半径高度,有r2=x2+y2;Ai是zernike多项式系数;
Σ i = 1 N A i E i ( x , y ) = A 1 x 1 y 0 + A 2 x 0 y 1 + A 3 x 2 y 0 + A 4 x 1 y 1 + ... + A N x j - k y k , ]]>
其中, N = 1 2 j ( j + 1 ) + k . ]]>
衍射面3的衍射面位相分布表达式为:
φ(t)=2π(B1t2+B2t4+B3t6...),
其中,B1、B2、B3……为衍射元件的位相系数,t为径向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给出该棱镜的一组具体的参数:
第一表面a的曲率半径为-96.2971mm,第二表面b的曲率半径为
-62.8811mm,第三表面c的曲率半径为-58.4499mm;孔径光阑和第一表面a的
间隔为20mm,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的间隔为13mm,第一表面a和第三
表面c的间隔为16mm,第三表面c和像面3的间隔为14.856mm。
自由曲面b满足的表达式中,给出一组值:A2=6.6634e-007,A3=-0.27571,
A4=2.3526e-004。
衍射面c满足的表达式中,给出一组值:衍射级次:1,中心波长:546nm,
B1=2.0949e-005,B2=-5.2945e-007。
孔径光阑1的偏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y=-5mm;第一表面
a的偏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alf=10°;第二表面b的偏心类型:
Decenter&Return,偏心量:alf=25°;第三表面c的偏心类型:Basic,偏心
量:alf=38.7°;像面3的偏心类型:Decenter&Return,偏心量:alf=-2.17°,
y=6.46mm。
另外,该棱镜2的材料为K9。
表1给出了该棱镜光学系统的具体的参数。
表1
如图3和图4所示,图2为棱镜光学系统的点列图,图4是棱镜光学系统
的畸变图。
如图1所示,望远光学系统设置在物方与孔径光阑1之间的光路上,该望
远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一胶合镜组、第二胶合镜组、透镜8和透
镜9,第一胶合镜组由依次设置的透镜4和透镜5胶合构成,第二胶合镜组由
依次设置的透镜6和透镜7胶合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光线传播的方向看,各个透镜的第一面为靠近物方的
表面,第二面为靠近像方的表面,那么,透镜4的第一面的半径为-32.51mm,
透镜4的第二面的半径为19.72mm;透镜5的第一面的半径为19.72mm,透镜
5的第二面的半径为131.1mm;透镜6的第一面的半径为86.9mm,透镜6的
第二面的半径为76.91mm;透镜7的第一面的半径为76.91mm,透镜7的第二
面的半径为-28.71mm;透镜8的第一面的半径为37.288mm,透镜8的第二面
的半径为-89.54mm;透镜9的第一面的半径为-36.12mm,透镜9的第一面的半
径为42.17mm。
透镜4的材料为HLAK50A_CDGM,透镜5的材料为HFK61_CDGM,透
镜6的材料为QF1_CDGM,透镜7的材料为HQK3_CDGM,透镜8的材料为
HK10_CDGM,透镜9的材料为QF1_CDGM。
透镜4的厚度为1.5mm,透镜5的厚度为3mm,第一胶合镜组与第二胶
合镜组之间的间隔为9.89mm;透镜6的厚度为2mm,透镜7的厚度为6mm,
第二胶合镜组与透镜7之间的间隔是0.5mm;透镜8的厚度为6.5mm,透镜8
与透镜9之间的间隔是10.5mm;透镜9的厚度为2.5mm,透镜9与孔径光阑
1之间的间隔为10mm。
表2给出了该望远光学系统的具体的参数。
表2
棱镜光学系统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棱镜光学系统只有棱镜、孔径光阑和像面,不包括上述望远
光学系统,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棱镜光学系统也作出描述,这里不做赘述。
另外,该棱镜光学系统可变形使用作为头盔显示器,在原始光路CCD像
面处放置微图像源,微图像源发出的图像经棱镜光学元件显示在孔径光阑处被
人眼接收,如图5所示。
以上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发
明的基本思路在于上述基本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
教导,设计出各种变形的模型、公式、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
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