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板带、板带的制作方法及由板带制成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626697
  • 上传时间:2018-02-26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1.8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13423.6

    申请日:

    2014.08.20

    公开号:

    CN104196556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21F 1/04申请公布日:201412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04申请日:20140820|||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04

    主分类号:

    E21F1/04

    申请人:

    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崔开华; 王鑫; 董建军; 陈弦

    地址:

    224402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宁滤料产业园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代理人:

    邢若兰;高之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带、板带的制作方法及由板带制成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其中导风筒包括整体为连续性的带状结构的板带,板带呈螺旋状缠绕。板带在任意位置上的垂直于板带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包括板带主体、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分别位于所述板带主体的两侧,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均垂直于所述板带主体所在的平面。本发明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在运输的时候,可以只运输板带,到达目的地后,现将板带呈螺旋状缠绕组装成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所以运输方便,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缠绕的角度,来得到不同直径大小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从而可以大大的节省运输空间和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板带,其特征在于,板带整体为连续性的带状结构,所述板带在任意位置上的垂直于板带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包括板带主体(1)、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所述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分别位于所述板带主体(1)的两侧,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均垂直于所述板带主体(1)所在的平面,将所述板带螺旋状缠绕时,所述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相互啮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道(2)为M型结构的槽道,第一槽道(2)包括中间柱(21)和位于中间柱(21)两侧的第一边柱(22)及第二边柱(23),所述第一边柱(22)、第二边柱(23)和中间柱(21)的顶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边柱(22)和所述第二边柱(23)的底部均设有第一卡齿(24),两个所述第一卡齿(24)的方向均朝向中间柱(2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道(3)为U型结构的槽道,第二槽道(3)包括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所述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的底部相互连接且固定于所述板带主体(1)上,所述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的顶部均设有第二卡齿(33),两个所述第二卡齿(33)的方向朝向第二槽道(3)的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板带螺旋状缠绕时,所述第一槽道(2)与所述第二槽道(3)啮合,所述中间柱(21)插入所述第三边柱(31)和所述第四边柱(32)之间,所述第三边柱(31)插入所述第一边柱(22)和中间柱(21)之间,所述第四边柱(32)插入所述第二边柱(23)与中间柱(21)之间,所述第一卡齿(24)和所述第二卡齿(33)相互卡合,所述第一槽道(2)和所述第二槽道(3)的啮合连接处设有粘合剂。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21)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三卡齿(25),中间柱(21)两侧的第三卡齿(25)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边柱(22)或者第二边柱(23),所述第三边柱(31)和所述第四边柱(32)的顶部还设有第四卡齿(34),所述第四卡齿(34)位于所述第二卡齿(33)的背面,所述第三卡齿(25)能够与所述第四卡齿(34)相互卡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齿(24)的上 表面(241)为水平面,第一卡齿(24)的下表面(242)为斜面,所述第二卡齿(33)的上表面(331)为斜面,第二卡齿(33)的下表面(332)为水平面,所述第三卡齿(25)的上表面(251)为水平面,第三卡齿(25)的下表面(252)为斜面,所述第四卡齿(34)的上表面(341)为斜面,第四卡齿(34)的下表面(342)为水平面。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道(2)的第二边柱(23)通过第一连接部(4)与所述板带主体(1)连接,所述第二槽道(3)的第四边柱(3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部(5),所述第一连接部(4)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的表面相吻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带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槽道(3)的位置上设有卡扣(6),所述第一槽道(2)的外侧连接有卡牙(7),将所述板带螺旋状缠绕时,所述卡牙(7)能够与所述卡扣(6)相互卡合。

    9.
      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带(10),所述板带(10)呈螺旋状缠绕,所述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相互啮合。

    10.
      一种板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选好制备板带材料的原料组分后进行配料、搅拌混合;
    将混合后的材料通过挤出机塑化后为热融状态然后从挤出机的机头挤出直接进入相应的模具当中达到所需形状;
    板带材料从模具挤出后进入与之相对应的冷却定型模定型冷却,然后经水槽进一步冷却后经过牵引机牵引,最后到达收卷机被收卷包装。

    说明书

    板带、板带的制作方法及由板带制成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导风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带、板带的制作方法及由板带制成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
    背景技术
    导风筒是矿井、隧道、防空洞、地铁等工地作业时进行通风的必要设置,是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必不可少的通风安全用品之一。目前,工地绝大部分都使用负压导风筒抽出有毒性、窒息性、可燃性气体。
    现有的负压导风筒主要分为带内衬骨架的柔性导风筒和硬质导风筒。
    硬质导风筒主要有塑料波纹管、玻璃钢管和金属通风管。
    塑料波纹管、玻璃钢通风管通常都是生产成型后,再运输到安装现场进行相应的安装,其不仅存放和运输时占用空间大,特别是对于大直径的导风筒而言运输成本更高。
    另外,金属通风管通常是由不锈钢、软铝带或镀锌铁带等通过冷压边螺旋而成。但是,不锈钢和镀锌材料造价偏高,而铁皮材料的容易锈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提供了可以用于制造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的板带。该板带整体为连续性的带状结构,板带在任意位置上的垂直于板带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包括板带主体、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分别位于板带主体的两侧,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均垂直于板带主体所在的平面,将板带螺旋状缠绕时,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相互啮合。
    其有益效果是,将该板带呈螺旋状缠绕在起来,就可以形成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因此在运输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板带运输到目的地,然后在目的地当中通过成型缠绕的机器将板带呈螺旋状缠绕起来,从而做成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可以大大的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在缠绕的时候,可以调节板带缠绕的角度,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直径大小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相互啮合后,也可以作为整个导风筒的螺旋状骨架,从而起到支撑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道为M型结构的槽道,第一槽道包括中间柱和位于中间柱两侧的第一边柱及第二边柱,第一边柱、第二边柱和中间柱的顶部相互连接,第一边柱和第二边柱的底部均设有第一卡齿,两个第一卡齿的方向均朝向中间柱。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槽道采用M型结构可以保证更好的啮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槽道为U型结构的槽道,第二槽道包括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的底部相互连接且固定于板带主体上,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的顶部均设有第二卡齿,两个第二卡齿的方向朝向第二槽道的外侧。其有益效果是,第二槽道采用U型结构可以保证更好的啮合效果。
    通常,为了方便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相互啮合,整个板带的材质尽量选用高分子材质,因为高分子材料,硬度较好,同时又还稍微有一点点弹性,方便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相互啮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带螺旋状缠绕时,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啮合,中间柱插入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之间,第三边柱插入第一边柱和中间柱之间,第四边柱插入第二边柱与中间柱之间,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相互卡合,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啮合连接处设有粘合剂。其有益效果是,当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啮合时,由于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是相互卡合的,从而可以防止第三边柱从第一边柱和中间柱当中脱落下来,同时也可以防止第四边柱从第二边柱和中间柱当中脱落下来。同时,粘合剂为PVC(聚氯乙烯)或PE(聚乙烯)糊树脂型专用粘合剂,在缠绕成管时滴入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内,其保证了缠绕风筒的密闭性,使板带更好的卷成一体,密不透风。
    而且,通常可以将中间柱的宽度设置成大于第三边柱与第四边柱之间的宽度,这里的大于通常为略大一点点。这样,当中间柱插入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之间的时候,由于中间柱的宽度要大,所以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会被挤向两侧。此时,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之间的卡合就会更加的紧密,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之间的相互脱落。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啮合连接处的粘合剂可以选用胶水,使得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更好的紧密结合。
    除此之外,第一卡齿的齿尖位置可以设置成略向斜上方上扬,第二卡齿的齿尖位置可以设置成略向斜下方下沿。这样当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啮合的时候,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之间的卡合就会更加的紧密,从而防止相互之间脱落现象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柱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三卡齿,中间柱两侧的第三卡齿分别朝向第一边柱或者第二边柱,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的顶部还 设有第四卡齿,第四卡齿位于第二卡齿的背面,第三卡齿能够与第四卡齿相互卡合。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中间柱的第三卡齿挤入到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的第四卡齿下方后,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会因为弹性而回位,从而使得第四卡齿牢牢的将第三卡齿卡住,防止其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齿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第一卡齿的下表面为斜面,第二卡齿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二卡齿的下表面为水平面,第三卡齿的上表面为水平面,第三卡齿的下表面为斜面,第四卡齿的上表面为斜面,第四卡齿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卡齿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卡齿的上表面均为斜面,这样就方便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插入到第一槽道内,受到的阻力较小。由于第三卡齿的下表面以及第四卡齿的上表面均为斜面,这样就可以方便中间柱插入到第二槽道内,受到的阻力较小。由于第二卡齿的下表面和第一卡齿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这样可以防止第三边柱和第四边柱从第一槽道内脱落。由于第四卡齿的下表面和第三卡齿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这样可以防止中间柱从第二槽道内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道的第二边柱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板带主体连接,第二槽道的第四边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与第二连接部的表面相吻合。由于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的开口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啮合的时候,第一槽道会与板带主体形成一个高度差,所以需要第一连接部来连接第一槽道和板带主体。为了保证在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啮合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紧密,所以需要第二槽道旁边也有一个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吻合,来实现紧密连接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带主体靠近第二槽道的位置上设有卡扣,第一槽道的外侧连接有卡牙,将板带螺旋状缠绕时,卡牙能够与卡扣相互卡合。其有益效果是,卡扣可以选用L形结构的L形卡扣,L形卡扣倒设在板带主体上并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卡牙可以为一个翘起的结构连接到第一槽道的第一边柱外侧,即卡牙与板带主体呈一个倾斜的夹角,由于卡牙也可以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当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相啮合的时候,卡牙由于弹性作用可以卡入到卡扣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卡牙的顶部可以刚好顶在卡扣的弯折位置,从而进一步的防止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相互脱落。
    本发明提供了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其主要包括上述的板带,板带呈螺旋状缠绕,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相互啮合。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在运输的时候,可以只运输板带,到达目的地后, 现将板带呈螺旋状缠绕组装成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所以运输方便,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缠绕的角度,来得到不同直径大小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从而可以大大的节省运输空间和成本。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板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好制备板带材料的原料组分后进行配料、搅拌混合;
    将混合后的材料通过挤出机塑化后为热融状态然后从挤出机的机头挤出直接进入相应的模具当中达到所需形状;
    板带材料从模具挤出后进入与之相对应的冷却定型模定型冷却,然后经水槽进一步冷却后经过牵引机牵引,最后到达收卷机被收卷包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当中,所述板带材料的原料组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增韧剂、稳定剂、润滑剂、阻燃剂、抗静电剂、填料、颜料和抗菌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增韧剂为树脂型饱和高分子材料;所述稳定剂为粉状或液体复合稳定剂;润滑剂为硬脂酸及石蜡类润滑剂;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或氢氧化铝;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类抗静电剂;所述填料为无机填料;所述颜料为各色相应颜料;所述抗菌剂为银离子及其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种原料的重量比为

    在各种原料进行搅拌时,先进行高速搅拌,所述高速搅拌的转速范围为n=800~1200/min当板带原料组分的温度升高至105~120摄氏度时,再改为低速搅拌形成捏合料,所述低速搅拌的转速范围为n=50~150/min。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板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板带在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板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板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板带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板带的制造方法用到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7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及其使用的板带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其包括整体为连续性的带状结构的板带10,板带10呈螺旋状缠绕。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带。板带在任意位置上的垂直于板带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包括板带主体1、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分别位于板带主体1的两侧,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均垂直于板带主体1所在的平面。如图1所示,板带呈螺旋状缠绕,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相互啮合。从而得到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
    本发明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在运输的时候,可以只运输板带,到达目的地后,现将板带呈螺旋状缠绕组装成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所以运输方便,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缠绕的角度,来得到不同直径大小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从而可以大大的节省运输空间和成本。
    同时,本发明的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相互啮合后,也可以作为整个导风筒的螺旋状骨架,从而起到支撑作用。
    为了保证更好的啮合效果,本发明的板带的第一槽道2为M型结构的槽道,第一槽道2包括中间柱21和位于中间柱21两侧的第一边柱22及第二边柱23,第一边柱22、第二边柱23和中间柱21的顶部相互连接,第一边柱22和第二边柱23的底部均设有第一卡齿24,两个第一卡齿24的方向均朝向中间柱21。
    同时本发明的板带的第二槽道3为U型结构的槽道,第二槽道3包括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的底部相互连接且固定于板带主体1上,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的顶部均设有第二卡齿33,两个第二卡齿33的方向朝向第二槽道3的外侧。
    通常,为了方便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相互啮合,整个板带的材质尽量选用高分子材质,因为高分子材料,硬度较好,同时又还稍微有一点点弹性,方便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相互啮合。
    如图3所示,在板带螺旋状缠绕时,第一槽道2与第二槽道3啮合,中间柱21插入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之间,第三边柱31插入第一边柱22和中间柱21之间,第四边柱32插入第二边柱23与中间柱21之间, 第一卡齿24和第二卡齿33相互卡合,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啮合连接处设有粘合剂。
    当第一槽道2与第二槽道3啮合时,由于第一卡齿24和第二卡齿33是相互卡合的,从而可以防止第三边柱31从第一边柱22和中间柱21当中脱落下来,同时也可以防止第四边柱32从第二边柱23和中间柱21当中脱落下来。而且,通常可以将中间柱21的宽度设置成大于第三边柱31与第四边柱32之间的宽度,这里的大于通常为略大一点点。这样,当中间柱21插入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之间的时候,由于中间柱21的宽度要大,所以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会被挤向两侧。此时,第一卡齿24和第二卡齿33之间的卡合就会更加的紧密,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卡齿24和第二卡齿33之间的相互脱落。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啮合连接处的粘合剂可以选用胶水,使得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更好的紧密结合。
    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第一卡齿24的齿尖位置可以设置成略向斜上方上扬,第二卡齿33的齿尖位置可以设置成略向斜下方下沿。这样当第一槽道2与第二槽道3啮合的时候,第一卡齿24和第二卡齿33之间的卡合就会更加的紧密,从而防止相互之间脱落现象的产生。
    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保证啮合效果,中间柱21的底部两侧可以设有第三卡齿25,中间柱21两侧的第三卡齿25分别朝向第一边柱22或者第二边柱23,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的顶部还设有第四卡齿34,第四卡齿34位于第二卡齿33的背面,第三卡齿25能够与第四卡齿34相互卡合。由于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中间柱21的第三卡齿25挤入到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的第四卡齿34下方后,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会因为弹性而回位,从而使得第四卡齿34牢牢的将第三卡齿25卡住,防止其脱落。
    为了方便啮合以及保证啮合效果,第一卡齿24的上表面241为水平面,第一卡齿24的下表面242为斜面,第二卡齿33的上表面331为斜面,第二卡齿33的下表面332为水平面,第三卡齿25的上表面251为水平面,第三卡齿25的下表面252为斜面,第四卡齿34的上表面341为斜面,第四卡齿34的下表面342为水平面。由于第一卡齿24的下表面242以及第二卡齿33的上表面331均为斜面,这样就方便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插入到第一槽道2内,受到的阻力较小。由于第三卡齿25的下表面252以及第四卡齿34的上表面341均为斜面,这样就可以方便中间柱21插入到第二槽道3内,受到的阻力较小。由于第二卡齿33的下表面332和第一卡齿24的上表面241均为水平面,这样可以防止第三边柱31和第四边柱32从第一槽道2内脱落。由于第四卡齿34的下表面342和第三卡齿25的上 表面251均为水平面,这样可以防止中间柱21从第二槽道3内脱落。
    第一槽道2的第二边柱23通过第一连接部4与板带主体1连接,第二槽道3的第四边柱3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部5,第一连接部4的表面与第二连接部5的表面相吻合。这里的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可以采用弧形结构,也可以采用阶梯状结构,只要第一连接部4的表面与第二连接部5的表面相吻合即可。由于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的开口方向是相反的,当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啮合的时候,第一槽道2会与板带主体1形成一个高度差,所以需要第一连接部4来连接第一槽道2和板带主体1。为了保证在第一槽道2和第二槽道3啮合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紧密,所以需要第二槽道3旁边也有一个第二连接部5,通过第二连接部5与第一连接部4的表面吻合,来实现紧密连接的效果。
    在板带主体1靠近第二槽道3的位置上设有卡扣6,第一槽道2的外侧连接有卡牙7,将板带螺旋状缠绕时,卡牙7能够与卡扣6相互卡合。卡扣6可以选用L形结构的L形卡扣6,L形卡扣6倒设在板带主体1上并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卡牙7可以为一个翘起的结构连接到第一槽道2的第一边柱22外侧,即卡牙7与板带主体1呈一个倾斜的夹角,由于卡牙7也可以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当于第一槽道2与第二槽道3相啮合的时候,卡牙7由于弹性作用可以卡入到卡扣6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卡牙7的顶部可以刚好顶在卡扣6的弯折位置,从而进一步的防止第一槽道2与第二槽道3相互脱落。
    另外,为了方便可以对第一槽道2施加一定的力量,使得第一槽道2与第二槽道3更好的啮合,可以在第一槽道2的顶部设置一个顶块9,方便施力。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板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选好制备板带材料的原料组分后进行配料、搅拌混合;
    步骤S20:将混合后的材料通过挤出机100塑化后为热融状态然后从挤出机的机头挤出直接进入相应的模具200当中达到所需形状;
    步骤S30:板带材料从模具200挤出后进入与之相对应的冷却定型模300定型冷却;
    步骤S40:板带经水槽400进一步冷却后经过牵引机500牵引;
    步骤S50:牵引机500牵出的板带最后到达收卷机600被收卷包装。
    本发明当中,板带材料的原料组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增韧剂、稳定剂、润滑剂、阻燃剂、抗静电剂、填料、颜料和抗菌剂。其中,所述增韧剂为树脂型饱和高分子材料;所述稳定剂为粉状或液体复合稳定剂;润滑 剂为硬脂酸及石蜡类润滑剂;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或氢氧化铝;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类抗静电剂;所述填料为无机填料;所述颜料为各色相应颜料;所述抗菌剂为银离子及其化合物。
    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比为:

    在各种原料进行搅拌时,先进行高速搅拌,所述高速搅拌的转速范围为n=800~1200/min当板带原料组分的温度升高至105~120摄氏度时,再改为低速搅拌形成捏合料,所述低速搅拌的转速范围为n=50~150/min。
    本发明的硬质板带由于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树脂,为高分子材料,所以其相对于传统的金属管道的材料具有耐腐蚀度高的优点,同时,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金属管道材料还具有质量轻,造价更低的特点,本发明的板带还可以具有阻燃,抗静电等优良性能。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制作方法 制成 硬质 螺旋状 导风筒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板带、板带的制作方法及由板带制成的硬质负压螺旋状导风筒.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266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