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杀菌组合物.pdf

  • 上传人:a3
  • 文档编号:62341
  • 上传时间:2018-01-22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893.0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70446.6

    申请日:

    2014.06.17

    公开号:

    CN104054729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N 47/24登记生效日:2017122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政通路8号变更后权利人:063600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经济开发区|||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7/24申请日:20140617|||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24; A01P3/00; A01N43/54(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47/24

    申请人: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卢小燕; 杨会营; 蒋勤桂; 刘晓娇; 吴勇

    地址:

    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政通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其中包含吡唑醚菌酯与宁南霉素两种活性组分,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60-60:1,本组合物杀菌谱广、高效,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对作物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组成,所述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的重量比为1:60~6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分和辅料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说明书

    一种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含有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的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杀菌剂。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为新型的低毒、高效、广谱杀菌剂。该成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该成分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成分经过田间药效实验表明对黄瓜、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宁南霉素(ningnanmycin)是由在四川省宁南县土壤分离而得到真菌的发酵产物,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该抗生素是一种低毒、低残留、无“三致”和蓄积问题,不污染环境的新农药,对水稻白叶枯病相对防效为70%左右,高的可达90%,增产效果为10%~20%,高的可达35%,另外它对小麦、蔬菜、花卉等白粉病的防病、增产效果都很显著,对水稻小球菌核病、油橄榄孔雀斑病、疮痂病及烟草花叶病防效也很好,同时在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水稻立枯病、大豆根腐病、水稻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黄瓜白粉病上取得了登记,此外在防治油菜菌核病、荔枝霜疫霉病,其它作物病毒病、茎腐病、蔓枯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上也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比较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该病对黄瓜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市场上急需对黄瓜霜霉病的特效、持效期长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环保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与现有防治药剂相比,实现提高药效、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的涉及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利用上述的杀菌组合物,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剂型,包括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上述杀菌组合物中,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的比例范围为1:60-60:1。
    杀菌组合物具有以下特点:①剂型先进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制剂中不添加有机成分;②杀菌作用强,不易产生抗药性;③两种成分复配,有增效作用;④有效成分为生物源,对病菌作用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为确定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室内生测试验,试验方法以及结果如下:
    首先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我们将生测的对象定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该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可以引起黄瓜的霜霉病。
    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从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90%范围内设计5个浓度,先将95%吡唑醚菌酯原药和60%宁南霉素原药以甲醇为溶剂配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备用,然后将药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到室温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Φ90mm)中制成带药平板,每处理四次重复,以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灭菌的打孔器(Φ5mm)挑取黄瓜霜霉病菌菌饼,菌丝面朝下无菌接种于带药平板的中央,倒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出各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毒力指数,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及抑菌作用。上述生测试验所用原药以及试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为加和作用。
    室内生测试验数据见下表:
    表1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黄瓜霜霉病共毒系数的测定结果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当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以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40,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能力都有不同比例的增效作用。
    通过室内生测试验证明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下通过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配方实例如下:
    实例一、30.5%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实例二、31%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


    实例三、22%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实例四、18%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

    实例五、8%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

    实例六、12%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


    实例七、33%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实例八、15.5%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

    实例九、36.6%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

    选择以上实例进行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确定配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效果;同时通过与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8%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以及其它制剂做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试验地点为陕西省杨凌地区,时间为2013年5月25日,试验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采用背负式电动压缩喷雾器,施药当天晴朗无风,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
    表2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调查方法为:每个小区对角线定两点,每点直线前进定20丛,施药后第7天、21天定点调查,调查各小区病指,计算防效,并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
    病情指数的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表38%吡唑醚菌酯·宁南霉素悬浮剂及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复配制剂在药后7天防效均超过70%,而吡唑醚菌酯单剂在药后7天防效为46.91%,宁南霉素单剂的防效为44.03%,相比吡唑醚菌酯和宁南霉素单剂,复配制剂与单剂之间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而在药后21天,所有复配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均超过了72%,复配后制剂的持效期延长,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更持久。复配制剂可以很好的提高药效,延长持效期,减轻农民的劳动量,有很高的实用性。

    关 键  词:
    一种 杀菌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杀菌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234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