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301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12 CN 103630103 A (21)申请号 201310635414.7 (22)申请日 2013.11.29 G01B 21/16(2006.01) (71)申请人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集团) 有限责 任公司 地址 110043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 6 号 (72)发明人 秦秀秀 彭会文 周华锋 曾庆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代理人 梁焱 (54) 发明名称 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57) 摘要 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属于航 空发动。
2、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具有传动机构、 施力 机构与定位机构, 实现了导向叶片在施加外力的 条件下获得稳定、 准确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测量 数据 ; 该装置利用多个均布顶针与支撑垫圈实现 同级导向叶片同时受到大小均匀的外力, 采用堆 加调节垫块的设计理念, 实现了同一装置适用同 一机匣内多级导向叶片的外力施加功能。本发明 包括底盘, 在底盘上设置有升降支撑机构、 施力机 构与定位机构 ; 升降支撑机构由螺纹杆、 螺套、 导 向销、 测力计座、 测力计的感应器、 压柱、 角架、 导 板、 顶针及支撑垫圈组成, 施力机构由第一、 第二 锥齿轮、 转轴及支架组成, 定位机构由具有通孔的 底座、 定位环及钩形。
3、压板组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30103 A CN 103630103 A 1/2 页 2 1. 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 在底盘上设置有传动机 构、 施力机构与定位机构 ; 传动机构由螺纹杆、 螺套、 导向销、 测力计座、 测力计的感应器、 压 柱、 角架、 导板、 顶针及支撑垫圈组成, 在底盘中部设置有通孔, 螺纹杆的底部与底盘之间通 过设置在底盘通孔内的轴承相连接, 螺纹杆。
4、的顶部设置在底盘的上方, 与螺套以螺纹连接, 在螺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板, 在顶板上设置有导向孔 ; 导向销的底部固定在底盘的顶面 上, 导向销的顶部设置在顶板的导向孔内 ; 在螺套的顶部设置有测力计座, 在测力计座的顶 部设置有测力计的感应器, 在测力计的感应器顶部设置有压柱, 压柱顶部为半球形, 在压柱 的上方设置有角架, 在角架底部中心设置有半球形凹槽, 所述压柱顶部设置在半球形凹槽 内 ; 在角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板, 在导板的外端设置有通槽, 在通槽 内设置有螺塞, 在螺塞的上方设置有顶针, 在导板的通槽内、 螺塞与顶针之间设置有弹簧 ; 顶针的顶部为半球形, 设置。
5、在导板的上方, 在顶针上方设置有支撑垫圈, 在支撑垫圈底面设 置有凹槽, 顶针的顶部设置在支撑垫圈的凹槽内 ; 所述施力机构由第一、 第二锥齿轮、 转轴 及支架组成, 转轴通过支架设置在底盘上, 转轴内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第二锥齿轮与 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第一锥齿轮设置在螺纹杆上 ; 在底盘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在环形 凹槽内设置具有滚动体的保持架, 第一锥齿轮的底部设置在滚动体上 ; 所述定位机构由具 有通孔的底座、 定位环及钩形压板组成, 在底盘顶面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柱, 底座通过支撑柱 平行设置在底盘上方, 在底座顶面上固定有环形的定位环, 在定位环顶面上设置有定位凹 槽 ; 在。
6、定位环的外部、 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钩形压板, 钩形压板沿着定位环圆周均匀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固 定有测量环, 测量环设置在定位环内部、 叶片缘板下方, 测量环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相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端 与手柄相连接, 第二锥齿轮内侧、 转轴的内端外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挡圈。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力计座 与角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柱, 支柱底部为内螺纹杆, 内螺纹杆与螺母相连接, 螺母固定在测力计座。
7、的顶面上, 支柱顶部为半球面, 能够与角架底部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架采用八 爪式结构, 角架的每个爪部沿角架圆周均匀分布 ; 所述导板设置在角架的每个爪部的顶面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板上设 置有导向槽, 角架与导板之间通过定位螺栓相连接, 定位螺栓通过导板的导向槽, 导板能够 沿导向槽方向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套顶面 上设置有凸起, 在所述测力计座底面上设置有凹槽, 螺套的凸起设置在测力计座的凹槽内。 8。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套与测 力计座之间设置有调节垫块。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针的底 部、 螺塞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凹槽, 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在顶针的凹槽的底部, 弹簧的底端固 定在螺塞的凹槽的底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板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30103 A 2 2/2 页 3 通槽内、 顶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 在所述顶针的凸起上方、 导板的通槽内侧壁上设置有 凸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3。
9、0103 A 3 1/5 页 4 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导向叶片施加一定外力的条件下测量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技术, 一直是生产 难以攻克的技术瓶颈, 此项内容超出传统测量装置仅定位、 压紧的功能, 传统测量装置的结 构不足以满足需求。现场长期采用人工手动传统方式进行施力并测量, 需要至少三位以上 工人同时配合操作完成, 且采用对称点逐一测量方式, 不仅效率低, 工人劳动强度大, 且稳 定性差, 测量误差大, 严重制约生产。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该 装置具有传动机构、 施力机构与定位机构, 实现了导向叶片在施加外力的条件下获得稳定、 准确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测量数据 ; 该装置利用多个均布顶针与支撑垫圈实现同级导向叶 片同时受到大小均匀的外力, 采用堆加调节垫块的设计理念, 实现了同一装置适用同一机 匣内多级导向叶片的外力施加功能。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 置, 包括底盘, 在底盘上设置有传动机构、 施力机构与定位机构 ; 传动机构由螺纹杆、 螺套、 导向销、 测力计座、 测力计的感应器、 压柱、 角架、 导板、 顶针及支撑。
11、垫圈组成, 在底盘中部设 置有通孔, 螺纹杆的底部与底盘之间通过设置在底盘通孔内的轴承相连接, 螺纹杆的顶部 设置在底盘的上方, 与螺套以螺纹连接, 在螺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板, 在顶板上设置有导 向孔 ; 导向销的底部固定在底盘的顶面上, 导向销的顶部设置在顶板的导向孔内 ; 在螺套 的顶部设置有测力计座, 在测力计座的顶部设置有测力计的感应器, 在测力计的感应器顶 部设置有压柱, 压柱顶部为半球形, 在压柱的上方设置有角架, 在角架底部中心设置有半球 形凹槽, 所述压柱顶部设置在半球形凹槽内 ; 在角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均匀分布 的导板, 在导板的外端设置有通槽, 在通槽内设置有螺塞。
12、, 在螺塞的上方设置有顶针, 在导 板的通槽内、 螺塞与顶针之间设置有弹簧 ; 顶针的顶部为半球形, 设置在导板的上方, 在顶 针上方设置有支撑垫圈, 在支撑垫圈底面设置有凹槽, 顶针的顶部设置在支撑垫圈的凹槽 内 ; 所述施力机构由第一、 第二锥齿轮、 转轴及支架组成, 转轴通过支架设置在底盘上, 转轴 内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第一锥齿轮设置在螺纹杆 上 ; 在底盘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在环形凹槽内设置具有滚动体的保持架, 第一锥齿轮 的底部设置在滚动体上 ; 所述定位机构由具有通孔的底座、 定位环及钩形压板组成, 在底盘 顶面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柱, 底。
13、座通过支撑柱平行设置在底盘上方, 在底座顶面上固定有环 形的定位环, 在定位环顶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 ; 在定位环的外部、 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钩形 压板, 钩形压板沿着定位环圆周均匀分布。 说 明 书 CN 103630103 A 4 2/5 页 5 0005 在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测量环, 测量环设置在定位环内部、 叶片缘板下方, 测量环的 上表面与水平面相平行。 0006 所述转轴的外端与手柄相连接, 在第二锥齿轮内侧、 转轴的内端外侧壁上设置有 弹性挡圈。 0007 在所述测力计座与角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柱, 支柱底部为内螺纹 杆, 内螺纹杆与螺母相连接, 螺母固定在测力计座的顶面上。
14、, 支柱顶部为半球面, 能够与角 架底部接触。 0008 所述角架采用八爪式结构, 角架的每个爪部沿角架圆周均匀分布 ; 所述导板设置 在角架的每个爪部的顶面上。 0009 在所述导板上设置有导向槽, 角架与导板之间通过定位螺栓相连接, 定位螺栓通 过导板的导向槽, 导板能够沿导向槽方向移动。 0010 在所述螺套顶面上设置有凸起, 在所述测力计座底面上设置有凹槽, 螺套的凸起 设置在测力计座的凹槽内。 0011 在所述螺套与测力计座之间设置有调节垫块。 0012 在所述顶针的底部、 螺塞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凹槽, 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在顶针的 凹槽的底部, 弹簧的底端固定在螺塞的凹槽的底部。 00。
15、13 在所述导板的通槽内、 顶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 在所述顶针的凸起上方、 导板 的通槽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0015 本发明装置采用支撑垫圈和多个均匀分布的顶针实现了整级叶片缘板同时受到 大小均匀的外力的效果, 采用添加调节垫块的设计理念, 实现同一装置适用于机匣内多级 整体叶片缘板的外力施加功能。 0016 本发明装置实现了导向叶片在施加一定外力的条件下获得稳定、 准确的导向叶片 缘板间隙测量数据 ; 该装置既具有定位功能, 又具有外力施加、 传递、 测量、 读取的功能, 减 少了操作工人的数量及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且应用于机匣内的多级叶片缘板间隙的。
16、测 量, 减少工装设计及制造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 达到了精益生产、 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发明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为图 1 的 A-A 剖视图 ; 0019 图 3 为图 2 的 B 部放大图 ; 0020 图 4 为图 2 的 C 部放大图 ; 0021 图 5 为螺套、 调节垫块及测力计座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6 为本发明的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中, 1底盘, 2- 底座, 3- 支撑柱, 4阶梯孔, 41第一通孔, 42第二通孔, 5螺纹杆, 6轴承,。
17、 7环形凹槽, 8- 滚动体, 9- 保持架, 10- 第一锥齿轮, 11转轴, 12-支架, 13-手柄, 14-第二锥齿轮, 15-螺套, 16-顶板, 17-导向销, 18-测力计座, 19-测力计的感应器, 20-压柱, 21-定位环, 22-调节垫块, 23-角架, 24半球形凹槽, 25-导板, 26-导向槽, 27-定位螺栓, 28-通槽, 29-螺塞, 30-顶针, 31-弹簧, 32挡 说 明 书 CN 103630103 A 5 3/5 页 6 板, 33- 弹性挡圈, 34- 钩形压板, 35支撑垫圈, 36支柱, 37垫圈, 38- 叶片, 39- 叶 片缘板, 40机。
18、匣, 41测量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 如图 1 图 6 所示, 一种导向叶片缘板间隙的测量装置, 包括底盘 1, 在底盘 1 上 设置有传动机构、 施力机构与定位机构 ; 传动机构由螺纹杆 5、 螺套 15、 导向销 17、 测力计座 18、 测力计的感应器 19、 压柱 20、 角架 23、 导板 25、 顶针 30 及支撑垫圈 35 组成, 在底盘 1 的 中心设置有通孔, 在通孔内设置有螺纹杆 5 的底部, 螺纹杆 5 的底部与底盘 1 之间通过设置 在底盘 1 通孔内的轴承 6 相连接, 轴承 6 的外圈与底盘 1 。
19、的通孔内壁之间配合公差为 H7/ n6, 轴承 6 的内圈与螺纹杆 5 的外壁之间配合公差为 H7/n6, 螺纹杆 5 的顶部设置在底盘 1 的上方 ; 在螺纹杆 5 的顶部设置有螺套 15, 螺纹杆 5 与螺套 15 以螺纹连接 ; 在螺套 15 的顶 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板 16, 在顶板 16 上设置有导向孔, 在底盘 1 的顶面上固定有导向销 17, 导向销 17 的顶部设置在螺套 15 的顶板 16 的导向孔内, 防止螺套 15 转动 ; 在螺套 15 的 顶部设置有测力计座 18, 在测力计座 18 的顶部设置有测力计的感应器 19, 测力计座 18 的 顶部通过螺栓与测力计的感应。
20、器 19 底部的螺纹孔相连接, 在测力计的感应器 19 顶部设置 有压柱20, 压柱20顶部为半球形, 压柱20底部为螺纹柱, 压柱20的螺纹柱与测力计的感应 器 19 的顶部的螺纹孔相连接 ; 在压柱 20 的上方设置有角架 23, 在角架 23 底部中心设置有 半球形凹槽 24, 所述压柱 20 顶部设置在角架 23 的半球形凹槽 24 内 ; 在角架 23 的边缘设 置有八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导板 25, 在导板 25 上设置有导向槽 26, 角架 23 与导板 25 之间 通过定位螺栓 27 相连接, 定位螺栓 27 通过导板 25 的导向槽 26, 导板 25 能够沿导向槽 26 方向。
21、移动 ; 在导板 25 的外端设置有通槽 28, 在通槽 28 内设置有螺塞 29, 通槽 28 底部与螺 塞29通过螺纹连接 ; 在螺塞29的上方设置有顶针30, 在导板25的通槽28内、 螺塞29与顶 针 30 之间设置有弹簧 31, 工作状态下的弹簧 31 的压缩量为 30% ; 顶针 30 的底部设置在导 板 25 的通槽 28 内, 顶针 30 的顶部通过通槽 28 设置在导板 25 的上方, 顶针 30 的顶部为半 球形, 在顶针30上方设置有支撑垫圈35, 在支撑垫圈35底部设置有凹槽, 顶针30的顶部设 置在支撑垫圈 35 的凹槽内 ; 所述施力机构由第一、 第二锥齿轮、 转轴。
22、 11 及支架 12 组成, 在 底盘 1 顶面上固定具有通孔的两个支架 12, 转轴 11 依次通过两个支架 12 的通孔设置在两 个支架 12 上, 转轴 11 外端与手柄 13 相连接, 为了便于操作, 手柄 13 设置在底盘 1 和底座 2 的外边缘外侧, 转轴 11 内端通过第二锥齿轮 14 的内孔与第二锥齿轮 14 固定连接, 使转轴 11 与第二锥齿轮 14 同步转动, 第二锥齿轮 14 与第一锥齿轮 10 相啮合 ; 第一锥齿轮 10 通 过其内孔与螺纹杆 5 固定连接, 使第一锥齿轮 10 与螺纹杆 5 同步转动, 第一锥齿轮 10 的轮 齿朝上设置 ; 在底盘 1 的顶面上。
23、设置有环形凹槽 7, 环形凹槽 7 与螺纹杆 5 同轴设置, 在环 形凹槽 7 内设置具有二十个滚动体 8 的保持架 9, 滚动体 8 的顶、 底端分别伸出保持架 9 的 顶、 底部, 且滚动体 8 的顶端高于底盘 1 的顶面 ; 第一锥齿轮 10 设置在底盘 1 的上方, 第一 锥齿轮 10 的底部设置在滚动体 8 上 ; 所述定位机构由具有通孔的底座 2、 定位环 21 及钩形 压板 34 组成, 底座 2 平行设置在底盘 1 上方 ; 在底盘 1 顶面上固定有四个支撑柱 3, 底座 2 的底面固定在支撑柱 3 的顶面上, 在底座 2 顶面上固定有环形的定位环 21, 在定位环 21 顶 。
24、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 作为定位止口 ; 定位环21的定位凹槽、 支撑垫圈35和压柱20为同轴 说 明 书 CN 103630103 A 6 4/5 页 7 设置 ; 在定位环 21 的外部、 底座 2 上设置有若干个钩形压板 34, 钩形压板 34 沿着定位环 21 圆周均匀分布, 钩形压板 34 的压钩与定位环 21 的顶面边缘相对应, 用于固定机匣 40 的凸 台, 定位环 21 的高度低于角架 23 的高度。 0026 所述滚动体 8 为钢球。 0027 在所述螺纹杆 5 底部固定有挡板 32, 挡板 32 设置在轴承 6 下方, 防止轴承 6 从底 盘 1 底部脱落。 0028 为了防。
25、止环形凹槽 7 的底面磨损, 在所述滚动体 8 与环形凹槽 7 的底面之间设置 有垫圈 37, 所述垫圈 37 材质为 T8A, 并在淬火热处理后硬度达到 HRC48 52。 0029 所述第一锥齿轮 10 与螺纹杆 5 之间通过平键相连接, 限制第一锥齿轮 10 与螺纹 杆 5 之间相对转动。 0030 所述转轴 11 的外侧壁与支架 12 的通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轴瓦, 以便减少转轴 11 在转动过程中对支架12的磨损, 其中转轴11的外侧壁与轴瓦的内侧壁之间配合公差为H7/ g6, 轴瓦的外侧壁与支架 12 的通孔内侧壁之间配合公差为 H7/n6。 0031 在所述底座 2 上固定有测量环。
26、 41, 测量环 41 设置在定位环 21 内部、 叶片缘板 39 下方, 测量环 41 的上表面与定位环 21 的定位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测量环 41 的上表面粗 糙度值为 0.8。 0032 在所述第二锥齿轮 14 与转轴 11 之间通过平键相连接, 限制第二锥齿轮 14 与转轴 11 之间相对转动。 0033 在所述第二锥齿轮14内侧、 转轴11的内端外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挡圈33, 防止第二 锥齿轮 14 脱离转轴 11。 0034 所述底盘1的通孔为阶梯孔4, 阶梯孔4由第一通孔41和设置在第一通孔41下方 的第二通孔 42 组成, 且第一通孔 41 的内径小于第二通孔 42 的内径,。
27、 所述螺纹杆 5 的外壁 与第一通孔 41 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轴承 6 设置在第二通孔 42 内。 0035 由于角架 23 与压柱 20 之间为球面接触, 且角架 23 仅在重力作用下压在压柱 20 的顶面上, 二者并无固定连接, 为防止角架 23 失衡, 在所述测力计座 18 与角架 23 之间设置 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柱 36, 支柱 36 底部为内螺纹杆, 内螺纹杆与螺母相连接, 螺母固定 在测力计座 18 的顶面上, 支柱 36 顶部为半球面, 能够与角架 23 底部接触, 当角架 23 失衡 时, 通过调节支柱 36 高度, 保持角架 23 的平衡。 0036 所述角架 2。
28、3 采用八爪式结构, 角架 23 的每个爪部沿角架 23 圆周均匀分布 ; 所述 导板 25 设置在角架 23 的每个爪部的顶面上。 0037 在所述螺套15顶面上设置有凸起, 在所述测力计座18底面上设置有凹槽, 螺套15 的凸起设置在测力计座 18 的凹槽内, 且二者配合公差为 H7。 0038 为了适用于不同级的叶片高度, 在所述螺套 15 与测力计座 18 之间设置有调节垫 块 22 ; 在所述调节垫块 22 的顶面上设置有凸起, 调节垫块 22 的凸起设置在测力计座 18 的 凹槽内, 且二者配合公差为 H7 ; 在调节垫块 22 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螺套 15 的凸起设 置在。
29、调节垫块 22 的凹槽内, 且二者配合公差为 H7。 0039 在所述顶针 30 的底部、 螺塞 29 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凹槽, 所述弹簧 31 的顶端固定 在顶针 30 的凹槽的底部, 弹簧 31 的底端固定在螺塞 29 的凹槽的底部。 0040 在所述导板 25 的通槽 28 内、 顶针 30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 在所述顶针 30 的凸 说 明 书 CN 103630103 A 7 5/5 页 8 起上方、 导板 25 的通槽 28 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防止顶针 30 从导板 25 的通槽 28 内脱离。 0041 所述底盘 1、 底座 2、 定位环 21、 顶针 30、 压柱 20。
30、、 螺套 15、 螺纹杆 5、 转轴 11、 支架 12、 保持架 9 及第一、 第二锥齿轮的材质均为 45 号钢, 并在淬火热处理后硬度达到 HRC35 40。 0042 为了减轻重量, 所述角架 23、 调节垫块 22 和测力计座 18 的材质均为 2A80。 0043 所述支撑垫圈 35 由两个半环结构的垫圈组成, 目的是节省毛料、 易装卸。 0044 所述测力计的感应器 19 的型号为 SH-1K-20K。 0045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 0046 如图1图6所示, 将装配好的叶片38、 叶片缘板39及机匣40与本发明装置进行 安装, 将机匣 40 的凸台放置在定位环 。
31、21 的定位止口中, 并通过钩形压板 34 的压钩压紧、 固 定, 将本发明装置的支撑垫圈35与同一级叶片缘板39底部的凹槽相对应 ; 顺时针方向旋转 手柄 13, 从而带动转轴 11、 第二锥齿轮 14 同步旋转, 由于第一、 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第二锥 齿轮 14 带动第一锥齿轮 10 转动, 第一锥齿轮 10 带动螺纹杆 5 旋转, 由于导向销 17 对螺套 15 的转动具有约束力, 螺套 15 在螺纹杆 5 带动下向上移动, 使测力计座 18、 测力计的感应 器 19、 压柱 20 及角架 23 一同向上移动, 直至顶针 30 带动支撑垫圈 35 与叶片缘板 39 底部 的凹槽底面相接。
32、触, 此时与测力计的感应器 19 相连接的测力计的数显屏显示出测力计的 感应器 19 受到的力, 即叶片缘板 39 受到的轴向力 ; 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手柄 13, 直至测力 计的数显屏上显示出此级叶片缘板 39 受到技术要求的轴向力为止,(此技术要求的轴向力 根据模拟叶片缘板 39 在发动机内真实状态下受到的轴向力而定, 例如 20 公斤力, ) 在同一 级的叶片缘板39顶部的凹槽上放置相同的千分垫, 将叶片缘板39顶部的凹槽填平, 便于测 量, 通过深度尺测量同一级的所有叶片缘板 39 上的千分垫的上表面与测量环 41 的上表面 之间的距离, 若所有的数值相同, 则同一级的叶片缘板 39 。
33、在同一水平面上 ; 若数值不同, 则 每两个数据的差值, 就是与这两个数据对应的叶片缘板 39 的间隙, 然后需要对叶片缘板 39 进行调节, 最终使所有叶片缘板 39 之间没有间隙, 在同一水平面上。重复上述步骤依次为 其他级的叶片缘板 39 施加轴向力, 并测量其他级叶片缘板 39 的间隙, 并对叶片缘板 39 进 行调节, 最终使所有叶片缘板 39 之间没有间隙, 在同一水平面上。 0047 当为其他级的叶片缘板 39 施加轴向力时, 为了适用于其他级的叶片缘板 39 的高 度, 可在螺套 15 与测力计座 18 之间加入调节垫块 22, 支撑垫圈 35 的尺寸可根据不同级叶 片缘板 39 的凹槽的进行调整, 并调节导板 25 的位置, 使支撑垫圈 35 与其他级的叶片缘板 39 的底部的凹槽相对应。 说 明 书 CN 103630103 A 8 1/4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30103 A 9 2/4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30103 A 10 3/4 页 11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30103 A 11 4/4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30103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