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端盖打胶粘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打胶粘结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端盖进行打胶粘接,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模拟块局部定位、打
胶、采用绑带或者铁块进行局部加压,最后将端盖整体送至烘箱加热或采用红外灯管照射加
热的工作流程;
采用上述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定位方式采用局部模拟块定位,无法保证汽车端盖整
体型面的位置;(2)现有的加压方式无法保证胶层厚度的一致;(3)加热时需将端盖转移至
烘箱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汽车端盖打胶粘接
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端盖打胶粘接方法,它基于一种汽车端盖打胶粘接系统,该系
统包括:支撑架、主工作台、侧向推进机构、后侧推进机构、垂向加压机构、顶板定位机构、
吸附机构以及联动机构;
支撑架为主工作台、侧向推进机构、后侧推进机构、垂向加压机构以及顶板定位机构提
供支撑;
主工作台包括:工作平台、安装于工作平台上的型芯模具、导轨、与工作平台连接并在
导轨A中运动的滑块A、用于驱动滑块A运动的驱动装置A以及设置在型芯模具中心的加热
装置;在型芯模具上设有定位凹槽和双倍数量的导套A;
侧向推进机构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布置在工作台的左右两侧,它包括:移动平台、安装
于移动平台上的侧向模具、导轨B、与移动平台连接并在导轨B中运动的滑块B以及用于驱
动滑块B运动的驱动装置B;在侧向模具上设置有双倍数量的导套B以及限位柱B;
后侧推进机构安装在支撑架的一个倾斜的平面上,它包括:U型安装架、后向模具、推
进U型安装架水平运动的驱动装置C;后向模具通过旋转装置与U型安装架活动连接;在后
向模具上设置有双倍数量的导套C以及限位柱C;
垂向加压机构包括:上模具、用于驱动上模具上下运动的液压驱动器;上模具的周围布
置有双倍数量的导套D以及限位柱D;
顶板定位机构安装在垂向加压机构与主工作台之间,它包括:定位模具以及用于安装定
位模具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在滑轨中运动,并由联动装置所驱动;
吸附机构包括:吸盘、用于连接吸盘与真空发生器的气管;吸盘布置在型芯模具、侧向
模具、后向模具以及上模具的表面;
联动机构包括: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的齿条A、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的齿条B,齿条A与
齿条B之间通过齿轮、链条实现传动;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主工作台与顶板定位机构的运
动方向相反;
汽车端盖打胶粘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系统初始化:令主工作台向内运动至垂向加压机构的正下方,同时顶板定位机构向外
运动;侧向推进机构位于垂向加压机构的下方两侧;后侧推进机构位于垂向加压机构的下方
后侧,并令后向模具逆时针旋转至设定位;
B.将中顶盖放置于顶板定位机构的定位模具上;
C.令顶板定位机构运动至垂向加压机构的正下方,主工作台向外运动;
D.令垂向加压机构向下运动,直至上模具与中顶盖相接触,开启上模具的表面的吸盘,
将中顶盖吸附至上模具;
E.将中顶梁、垂直梁、水平梁分别放置于型芯模具的相应位置,左右侧窗分别放置于侧
向模具的相应位置,后盖板放置于后向模具的相应位置,,并利用吸附机构进行吸附;
F.沿中顶梁、垂直梁、水平梁的导胶槽进行施胶,胶条厚度为4-6mm;
G.令主工作台向内运动至垂向加压机构的正下方;
H.沿左右侧窗的导胶槽进行施胶,胶条厚度为4-6mm;
I.令侧向推进机构向主工作台移动,直至限位柱B与型芯模具相抵触,此时部分中顶梁、
垂直梁、水平梁与左右侧窗贴合;
J.令垂向加压机构向下运动,直至限位柱D与型芯模具相抵触,此时,中顶盖与部分中
顶梁、部分左右侧窗贴合;
K.沿后盖板的导胶槽进行施胶,胶条厚度为4-6mm;
L.令后向模具顺时针旋转至设定位,并驱动后侧推进机构直至限位柱C与型芯模具相抵
触,此时,后盖板与部分中顶盖、部分左右侧窗贴合;
M.切断吸附机构的气源,开启加热装置,30-60分钟后关闭加热装置;
N.令侧向推进机构、后侧推进机构退回至初始位,主工作台向外运动远离垂向加压机构;
O.取出最终成型的产品。
有益效果:(1)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在汽车端盖的粘接过程中减少了人员的手工操作,
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2)本发明在下模具上设置有定位块,上下模具处设置有相配合的限位柱以及导套,上
模具处通过齿轮齿条保持水平,在粘接过程中,确保了端盖的位置精度。
(3)本发明配备了独立的加热机构,粘接时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向推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侧推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垂向加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顶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汽车端盖打胶粘接系统,它包括:支撑架1、主工作台2、侧向推进机构3、
后侧推进机构4、垂向加压机构5、顶板定位机构6、吸附机构7以及联动机构8;
支撑架1为主工作台2、侧向推进机构3、后侧推进机构4、垂向加压机构5以及顶板定
位机构6提供支撑;
主工作台2包括:工作平台21、安装于工作平台21上的型芯模具22、导轨23、与工
作平台21连接并在导轨A23中运动的滑块A24、用于驱动滑块A24运动的驱动装置A以及设
置在型芯模具22中心的加热装置26;在型芯模具22上设有定位凹槽25和双倍数量的导套
A27;
侧向推进机构3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布置在工作台2的左右两侧,它包括:移动平台31、
安装于移动平台31上的侧向模具32、导轨B33、与移动平台31连接并在导轨B33中运动的
滑块B34以及用于驱动滑块B34运动的驱动装置B;在侧向模具32上设置有双倍数量的导套
B35以及限位柱B36;
后侧推进机构4安装在支撑架1的一个倾斜的平面上,它包括:U型安装架41、后向模
具42、推进U型安装架41水平运动的驱动装置C;后向模具42通过旋转装置43与U型安装
架41活动连接;在后向模具42上设置有限位柱C44;
垂向加压机构5包括:上模具51、用于驱动上模具51上下运动的液压驱动器52;上模
具51的周围布置有双倍数量的导套D53以及限位柱D54;
顶板定位机构6安装在垂向加压机构5与主工作台2之间,它包括:定位模具61以及用
于安装定位模具61的支撑平台62;支撑平台62在滑轨63中运动,并由联动装置8所驱动;
吸附机构7包括:吸盘、用于连接吸盘与真空发生器的气管;吸盘布置在型芯模具22、
侧向模具32、后向模具42以及上模具51的表面;
联动机构8包括:与工作平台21固定连接的齿条A81、与支撑平台62固定连接的齿条
B82,齿条A81与齿条B82之间通过齿轮、链条实现传动;在联动机构8的作用下,主工作台
2与顶板定位机构6的运动方向相反;
汽车端盖打胶粘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系统初始化:令主工作台2向内运动至垂向加压机构5的正下方,同时顶板定位机构
6向外运动;侧向推进机构3位于垂向加压机构5的下方两侧;后侧推进机构4位于垂向加
压机构5的下方后侧,并令后向模具42逆时针旋转至设定位;
B.将中顶盖放置于顶板定位机构6的定位模具61上;
C.令顶板定位机构6运动至垂向加压机构5的正下方,主工作台2向外运动;
D.令垂向加压机构5向下运动,直至上模具51与中顶盖相接触,开启上模具51的表面
的吸盘,将中顶盖吸附至上模具51;
E.将中顶梁、垂直梁、水平梁分别放置于型芯模具22的相应位置,左右侧窗分别放置
于侧向模具32的相应位置,后盖板放置于后向模具42的相应位置,,并利用吸附机构7进行
吸附;
F.沿中顶梁、垂直梁、水平梁的导胶槽进行施胶,胶条厚度为4-6mm;
G.令主工作台2向内运动至垂向加压机构5的正下方;
H.沿左右侧窗的导胶槽进行施胶,胶条厚度为4-6mm;
I.令侧向推进机构3向主工作台2移动,直至限位柱B36与型芯模具22相抵触,此时
部分中顶梁、垂直梁、水平梁与左右侧窗贴合;
J.令垂向加压机构5向下运动,直至限位柱D54与型芯模具22相抵触,此时,中顶盖
与部分中顶梁、部分左右侧窗贴合;
K.沿后盖板的导胶槽进行施胶,胶条厚度为4-6mm;
L.令后向模具42顺时针旋转至设定位,并驱动后侧推进机构4直至限位柱C44与型芯
模具22相抵触,此时,后盖板与部分中顶盖、部分左右侧窗贴合;
M.切断吸附机构7的气源,开启加热装置26,30-60分钟后关闭加热装置26;
N.令侧向推进机构3、后侧推进机构4退回至初始位,主工作台2向外运动远离垂向加
压机构5;
O.取出最终成型的产品。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