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620433
  • 上传时间:2018-02-26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2.8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68644.3

    申请日:

    2014.09.15

    公开号:

    CN104265319A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9/10申请日:20140915|||公开

    IPC分类号:

    E21D9/10

    主分类号:

    E21D9/10

    申请人: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闫洪启; 王宏建

    地址: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神华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代理人:

    张相升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待施工切眼垂直连通在胶运顺槽和辅运顺槽之间,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掘锚机布置在待施工切眼的开口位置,并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其中所述待施工切眼的宽度大于所述掘锚机的切割滚筒的宽度,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待成型切眼的长度;步骤2:在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后,将所述掘锚机后退至该次施工的起始位置,并再次向前掘进以对所述待施工切眼的一侧进行扩帮;步骤3:完成一次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的阶段施工;步骤4:依次重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其中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由掘锚机开采的煤,通过与所述掘锚机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施工切眼垂直连通在胶运顺槽和辅运顺槽之间,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掘锚机布置在待施工切眼的开口位置,并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其中所述待施工切眼的宽度大于所述掘锚机的切割滚筒的宽度,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待成型切眼的长度;
    步骤2:在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后,将所述掘锚机后退至该次施工的起始位置,并再次向前掘进以对所述待施工切眼的一侧进行扩帮;
    步骤3:完成一次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的阶段施工;
    步骤4:依次重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其中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由掘锚机开采的煤,通过与所述掘锚机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往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的过程中,所述掘进施工和所述扩帮施工交替进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煤设备包括运煤车、转载机、刚性架和胶带机,
    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41:在第n(n≥1)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运煤车开至所述掘锚机后侧,并在靠近胶运顺槽的一侧布置胶带机,
    在所述胶带机与所述运煤车之间布置刚性架,将所述刚性架与所述胶带机通过随机皮带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刚性架的上布置转载机,所述转载机能够沿着所述刚性架来回滑动,将所述转载机与所述运煤车通过转载机皮带相连,
    在掘锚机向前掘进时,所述转载机在所述刚性架上向前滑动,并使得所述运煤车和所述转载机一体向前滑动;在掘锚机后退时,所述转载机在所述刚性架上向后滑动,并使得所述运煤车和所述转载机一体向后滑动;
    在每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所述刚性架随同所述运煤车和所述转载机向前移动至指定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运顺槽的 宽度和所述辅运顺槽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掘锚机的长度,所述掘锚机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掘进至所述待施工切眼。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抹角掘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掘锚机布置在所述胶运顺槽或所述辅运顺槽内,并距所述待施工切眼的开口位置一定距离,
    摆动所述掘锚机,使所述掘锚机与所述胶运顺槽或所述辅运顺槽呈一定夹角,
    启动所述掘锚机进刀,
    之后再摆动所述掘锚机进行斜切,
    依次循环掘进至掘锚机掘进至预定位置后正常进刀向前掘进,以进行第一次所述阶段施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施工切眼内布置两条施工偏中线,其中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距所述胶运顺槽的距离与另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距所述辅运顺槽的距离相等,
    在每次所述阶段施工过程中,所述掘锚机沿着其中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向前掘进,所述掘锚机沿着另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向前掘进并对所述待施工切眼的一侧进行扩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施工切眼内指定位置,通过掘锚机挖掘有调车硐室。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车硐室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掘锚机掘进至待成型的所述调车硐室的中线位置后,所述掘锚机向前掘进一段距离,
    再向后倒退至距待成型的所述调车硐室的中线位置指定距离,
    将所述掘锚机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进行掘进,
    待所述掘锚机与所述待施工切眼垂直后,继续进刀掘进直至挖掘完成所述调车硐室,
    退回所述掘锚机至所述待施工切眼内继续施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待施工切眼施工的过程中,所述掘锚机对切眼施工部分同时进行支护。

    说明书

    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眼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切眼属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所形成巷道,属于是大跨度、大断面巷道的一种。切眼在煤矿等矿山开采中用来放综采设备,以便于采掘矿产,两边与胶运顺槽或辅运顺槽连接,切眼所在的那条巷道一般在采过以后就会作废,成为废巷,综采设备随着顺槽往回开采。
    切眼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将切眼掘进到位后,再完全退回初始位置,再掘进进行扩帮,施工程序复杂、施工速度慢,造成施工周期长。
    在退回扩帮的过程中胶带机、缆线、水管等需要二次拆除与安装,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循环掘进与扩帮、施工周期短、成本耗费低的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待施工切眼垂直连通在胶运顺槽和辅运顺槽之间,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掘锚机布置在待施工切眼的开口位置,并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其中所述待施工切眼的宽度大于所述掘锚机的切割滚筒的宽度,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待成型切眼的长度;步骤2:在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后,将所述掘锚机后退至该次施工的起始位置,并再次向前掘进以对所述待施工切眼的一侧进行扩帮,步骤3:完成一次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的阶段施工;步骤4:依次重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其中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 由掘锚机开采的煤,通过与所述掘锚机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
    进一步地,在往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的过程中,所述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交替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运煤设备包括运煤车、转载机、刚性架和胶带机,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41:在第n(n≥1)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运煤车开至所述掘锚机后侧,并在靠近胶运顺槽的一侧布置胶带机,在所述胶带机与所述运煤车之间布置刚性架,将所述刚性架与所述胶带机通过随机皮带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刚性架的上布置转载机,所述转载机能够沿着所述刚性架来回滑动,将所述转载机与所述运煤车通过转载机皮带相连,在掘锚机向前掘进时,所述转载机在所述刚性架上向前滑动,并使得所述运煤车和所述转载机一体向前滑动;在掘锚机后退时,所述转载机在所述刚性架上向后滑动,并使得所述运煤车和所述转载机一体向后滑动;在每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所述刚性架随同所述运煤车和所述转载机向前移动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胶运顺槽的宽度和所述辅运顺槽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掘锚机的长度,所述掘锚机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掘进至所述待施工切眼。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抹角掘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掘锚机布置在所述胶运顺槽或所述辅运顺槽内,并距所述待施工切眼的开口位置一定距离,摆动所述掘锚机,使所述掘锚机与所述胶运顺槽或所述辅运顺槽呈一定夹角,启动所述掘锚机进刀,之后再摆动所述掘锚机进行斜切,依次循环掘进至掘锚机掘进至预定位置后正常进刀向前掘进,以进行第一次所述阶段施工。
    进一步地,在所述待施工切眼内布置两条施工偏中线,其中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距所述胶运顺槽的距离与另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距所述辅运顺槽的距离相等,在每次所述阶段施工过程中,所述掘锚机沿着其中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向前掘进,所述掘锚机沿着另一条所述施工偏中线向前掘进并对所述待施工切眼的一侧进行扩帮。
    进一步地,在所述待施工切眼内指定位置,通过掘锚机挖掘有调车 硐室。
    进一步地,所述调车硐室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掘锚机掘进至待成型的所述调车硐室的中线位置后,所述掘锚机向前掘进一段距离,再向后倒退至距待成型的所述调车硐室的中线位置指定距离,将所述掘锚机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进行掘进,待所述掘锚机与所述胶待施工切眼垂直后,继续进刀掘进直至挖掘完成所述调车硐室,退回所述掘锚机至所述待施工切眼内继续施工。
    进一步地,在对所述待施工切眼施工的过程中,所述掘锚机对切眼施工部分同时进行支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待施工切眼内循环实施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实现了大断面切眼一次成型,并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由掘锚机开采的煤,通过与掘锚机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无需重新安装运煤设备,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过将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交替进行,可以在每一阶段内一次成型该段切眼,克服了传统技术中需要首先将切眼掘进到位后,再完全退出扩帮所存在的缺陷。
    通过在切眼内安装刚性架,将刚性架与胶带机连接,在刚性架上安装转载机,转载机与运煤车连接为一体,转载机在刚性架上可根据掘锚机的移动进行向前或向后联动,从而将煤输出,同时,在掘锚机掘进和扩帮的过程中,无需将上述胶带机、转载机、运煤车等设备重新拆开安装,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掘锚机的长度大于胶运顺槽和辅运顺槽的宽度,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可以保证掘锚机掘进至待施工切眼施工。
    通过在待施工切眼布置两条施工偏中线,掘进时掘锚机沿着一条施工偏中线掘进,扩帮时沿着另一条施工偏中线前进,可以保证掘锚机按照设计前进,不偏移。
    通过在待施工切眼内指定位置挖掘有调车硐室,利于其他设备在切眼内掉头行走或设备之间进行避让,并通过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可以 保证在狭窄的切眼内形成该调车硐室。
    在对待施工切眼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掘锚机对切眼施工部分同时进行支护,提高了施工效果,提高了支护强度,避免切眼塌方,保证了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2为待施工切眼布置在胶运顺槽和辅运顺槽之间的示意图;
    图3为运输设备布置在待施工切眼内的示意图;
    图4为转载机滑动配合在刚性架上的示意图;
    图5为在待施工切眼内布置两条施工偏中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胶运顺槽;         2-辅运顺槽;        3-待施工切眼;
    31-切眼施工部分;    32-切眼未施工部分; 4-调车硐室;
    5-掘锚机;           51-出煤口;         6-运煤车;
    7-刚性架;           8-转载机;          81-转载机皮带;
    9-胶带机;           91-随机皮带;       10-施工偏中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是相对于附图而言的,并不代表部件实际施工中的位置。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其中,待施工切眼3垂直连通在胶运顺槽1和辅运顺槽2之间,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掘锚机5布置在待施工切眼3的开口位置,并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其中待施工切眼3的宽度大于掘锚机5的切割滚筒的宽度,预定距离小于待成型切眼3的长度;
    步骤2:在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后,将掘锚机5后退至该次施工的起始位置,并再次向前掘进以对待施工切眼3的一侧进行扩帮,
    步骤3:完成一次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的阶段施工;
    步骤4:依次重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其中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由掘锚机5开采的煤,通过与掘锚机5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
    切眼属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所形成巷道,属于是大跨度、大断面巷道的一种,大跨度一般指宽度在3.0m及以上,大断面一般指断面面积为15m2及以上。待施工切眼3为等待施工成型的切眼。
    因待施工切眼3的断面大,现有技术中掘锚机无法一次施工成功,只能二次扩帮,即一次掘进到位后,再退回进行二次扩帮,二次扩帮时需要将一次施工时安装的设备拆除且重新安装,工作效率低。
    如图2所示,待施工切眼3垂直连通在胶运顺槽1和辅运顺槽2之间。胶运顺槽1,用于煤炭运输;辅运顺槽2用于人员、材料运输。
    通过掘锚机5对待施工切眼3施工。掘锚机5是将掘进与支护有机结合起来,减少掘进与支护设备的换位作业时间,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掘进和支护工艺的设备,其主要由掘进系统、钻锚系统、液压系统、运输系统、电气系统等构成。本发明使用的掘锚机5即为现有的掘锚机,在此不再赘述。
    施工时,先将掘锚机5布置在待施工切眼3的开口位置,再向前掘进预定距离,该处向前是指沿着待施工切眼3的一端掘进。
    其中待施工切眼3的宽度大于掘锚机5的切割滚筒的宽度,预定距离小于待成型切眼3的长度。
    在向前掘进预定距离后,将掘锚机5后退至该次施工的起始位置,并再次向前掘进以对待施工切眼3的一侧进行扩帮。起始位置为该阶段进行挖掘时的位置,比如,第一次施工时,起始位置为待施工切眼3的开口位置。在第二次施工时,起始位置在掘进的预定距离之处,依次类推。
    在完成一次向前掘进施工和后退后再向前掘进扩帮之后,完成一次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的阶段施工。阶段施工是指整个切眼施工过程中一 阶段的施工。该阶段施工可重复循环实施,提高了单进水平。
    例如,待施工切眼3的宽度为7.8m,掘锚机5的切割滚筒的宽度为5m,其一次只能施工5.0m宽巷道,需要在一次掘进完毕后,再退机施工2.8m宽巷道,即为对待施工切眼3的一次侧进行扩帮。
    在完成一次阶段施工之后,再依次重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通过重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可以一次成型切眼。
    其中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由掘锚机5开采的煤,通过与掘锚机5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由于该运煤设备与掘锚机5联动,联动是指:在掘锚机5前进时,运煤设备随同前进,在运煤设备后退时,运煤设备随之后退。通过该与掘锚机5联动的运煤设备保证了随时将掘锚机5开采的煤输出,并在后退扩帮时,无需重新安装运煤设备,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待施工切眼内循环实施阶段施工直至成型切眼,实现了大断面切眼一次成型,并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由掘锚机开采的煤,通过与掘锚机联动的运煤设备输出,无需重新安装运煤设备,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较佳地,在往复实施上述阶段施工的过程中,上述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交替进行。通过将掘进施工和扩帮施工交替进行,可以在每一阶段内一次成型该段切眼,克服了传统技术中需要首先将切眼掘进到位后,再完全退出扩帮所存在的缺陷。
    较佳地,如图3-4所示,运煤设备包括运煤车6、转载机8、刚性架7和胶带机9,
    该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41:在第n(n≥1)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运煤车6开至掘锚机5后侧,并在靠近胶运顺槽1的一侧布置胶带机9,
    在胶带机9与运煤车6之间布置刚性架7,将刚性架7与胶带机9通过随机皮带91连接在一起,
    在刚性架7的上布置转载机8,转载机8能够沿着刚性架7来回滑动,将转载机8与运煤车6通过转载机皮带81相连,
    在掘锚机5向前掘进时,转载机8在刚性架7上向前滑动,并使得运煤车6和转载机8一体向前滑动;在掘锚机5后退时,转载机8在刚性架7上向后滑动,并使得运煤车6和转载机8一体向后滑动;
    在每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刚性架7随同运煤车6和转载机8向前移动至指定位置。
    运煤车6为安装有破碎机的运煤车,也可以普通的运煤车。运煤车6与掘锚机5的出煤口51连接,用于将煤运出。
    转载机8全称是顺槽用刮板转载机,其用于将运煤车6的内煤连续运出。转载机8与运煤车6通过转载机皮带81相连,运煤车6内的煤可通过转载机皮带81输送至后方所需位置。转载机8可以为普通的转载机。
    在靠近胶运顺槽1的一侧布置胶带机9,在胶带机9与运煤车6之间布置刚性架7,将刚性架7与胶带机9通过随机皮带91连接在一起,转载机8安装在刚性架7,转载机8能够沿着刚性架7来回滑动。
    由此,经掘锚机5挖掘的煤可顺次经过运煤车6、转载机8中的转载机皮带81和胶带机9上的随机皮带91输送至外部所需位置。
    转载机8能够沿着刚性架7来回滑动,并且转载机8与运煤车6成为一体,可一体左右滑动。因此,在掘锚机5向前掘进时,转载机8在刚性架7上向前滑动,并使得运煤车6和转载机8一体向前滑动;在掘锚机5后退时,转载机8在刚性架7上向后滑动,并使得运煤车6和转载机8一体向后滑动。
    并在每次阶段施工完成后,将刚性架7随同运煤车6和转载机8向前移动至指定位置,以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转载机8可通过链条等类似连接装置安装在刚性架7上,只要能保证转载机8可根据需要在刚性架7上前后滑动即可。
    通过安装刚性架7,将刚性架7与胶带机9连接,在刚性架7上安装转载机8,转载机8与运煤车6连接为一体,转载机8在刚性架7上可根据掘锚机5的移动进行向前或向后联动,从而将煤输出。同时,在掘锚机5掘进和扩帮的过程中,无需将上述胶带机9、转载机8、运煤车6等设备重新拆开安装,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 本。
    较佳地,如图2-4所示,胶运顺槽1的宽度和辅运顺槽2的宽度分别小于掘锚机5的长度,掘锚机5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掘进至待施工切眼3。
    开口抹角掘进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掘锚机5布置在胶运顺槽1或辅运顺槽2内,并距待施工切眼3的开口位置一定距离,比如3.5m。
    摆动掘锚机5,使掘锚机5与胶运顺槽1或辅运顺槽2呈一定夹角A,比如3°。当然,夹角A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介于0°-90°之间任意角度。
    启动掘锚机5进刀,其中每次进刀距离小于等于B毫米,进刀距离B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200mm。
    之后再摆动掘锚机5进行斜切,其中每次斜切宽度小于等于C毫米,进刀距离C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200mm。
    依次循环掘进至掘锚机5掘进至预定位置后正常进刀向前掘进,以进行第一次阶段施工。
    上述预定位置是指掘锚机5在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施工后,能够正常进入顺槽时所处的位置。
    由于掘锚机5的长度大于胶运顺槽1和辅运顺槽2的宽度,采用开口抹角掘进方法可以保证掘锚机5掘进至待施工切眼3进行正常施工。
    优选地,上述进刀距离B与进刀距离C相等,便于掘锚机转向抹角前进。
    例如,胶运顺槽1和辅运顺槽2的宽度分别为5m,掘锚机5的长度为11m,要想掘锚机5掘进与胶运顺槽1和辅运顺槽2垂直的待施工切眼3,必须将掘锚机5在待施工切眼3的开口处倾斜,缓慢抹角进入。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待施工切眼3内布置两条施工偏中线10,其中一条施工偏中线10距胶运顺槽的距离与另一条施工偏中线10距辅运顺槽的距离相等,均为D米,在每次阶段施工过程中,掘锚机5沿着其中一条施工偏中线10向前掘进,掘锚机5沿着另一条施工偏中线10向前掘进并对待施工切眼3的一侧进行扩帮。
    在阶段施工过程中,联系地测站标定两条施工偏中线10(例如,一条施工偏中线距胶运顺槽1为1.3m,另一条施工偏中线距辅运顺槽2为1.3m,两条施工偏中线10之间的距离为5.2m),掘进过程中,掘锚机5在掘进和扩帮中,必须严格按标定施工偏中线10进行,保证切眼按施工偏中线10掘进。上述施工偏中线10为偏置在待施工切眼一侧的标定线,由于其没有处在待施工切眼3的中心线上,并用于施工之用,称之为施工偏中线。其距离两侧顺槽的距离以及两条施工偏中线10之间距离,可根据掘锚机5的宽度和待施工切眼3的宽度相应调整,保证在一次掘进和扩帮后能够形成所需切眼。
    较佳地,在待施工切眼3内指定位置,通过掘锚机5挖掘有调车硐室4。调车硐室4用于其他设备在切眼内掉头行走或设备之间进行避让,调车硐室4与待施工切眼3垂直。
    调车硐室4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在掘锚机5掘进至待成型的调车硐室4的中线位置后,掘锚机5向前掘进一段距离,例如10m。
    再向后倒退至距待成型的调车硐室5的中线位置指定距离,例如7-18m。
    将掘锚机5采用上面提到的开口抹角掘进方法进行掘进。
    待掘锚机5与待施工切眼3垂直后,继续进刀掘进直至挖掘完成调车硐室4。
    之后,退回掘锚机5至待施工切眼3内继续施工。
    待施工切眼3包括切眼施工部分31和切眼未施工部分32。如切眼未施工部分32的长度为0,则切眼施工完完成。
    上述调车硐室4以及、运煤设备和掘锚机5都位于切眼施工部分31内。在施工时,掘锚机5位于切眼施工部分31内对切眼未施工部分32进行施工掘进。
    较佳地,在对待施工切眼3施工的过程中,掘锚机5对切眼施工部分31同时进行支护。通过掘锚机5对切眼施工部分31同时进行支护,提高了施工效果,提高了支护强度,避免切眼塌方,保证了施工安全。 掘锚机5的掘进循环进度为1m,即掘锚机5的掘进、支护工序为1.0m,每掘进一米,进行一次支护。其节约了支护成本,通过优化后,节约支护费用,避免材料的浪费。在掘进15米后,巷道正帮只需临时支护一根玻璃钢锚杆,300m巷道节约玻璃钢锚杆约600套,塑料网900m2,节约支护费用4.2万元。副帮是指顺槽、切眼中远离工作面的一侧,正帮是指顺槽、切眼中靠近工作面的一侧。
    上述阶段施工的距离可以为15m,即每掘锚机5,每掘进15m进行一次循环(掘进15m后,退掘锚机5,进行该15m段的扩帮工作,结束后再前进掘锚机进行下一个15m的掘进工作,循环往复)。
    待掘进掘锚机5掘进65m后,再将运煤车6开至掘锚机5后,并安设胶带机9、刚性架7和转载机8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支护成本。通过安装桥式转载机和刚性架,运输系统稳定,且消除了转载机出煤产生的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用于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用于施工切眼的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2043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