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水接头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水接头组件.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42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CN 103574207 A (21)申请号 201310472919.6 (22)申请日 2013.10.11 F16L 39/02(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科能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白 茅村 (72)发明人 王科远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陆永强 (54) 发明名称 气水接头组件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连接软管技术领域, 涉及软管接 头,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水接头组件。 它解决了现有 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
2、问题。本组件包括外联 接头和管端接头, 管端接头上连接有外软管和穿 设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 内软管具有水流通道, 外 软管和内软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管端接头具有 相互隔离的过水通道和过气通道, 且水流通道与 过水通道贯通, 气流通道与过气通道贯通, 外联接 头具有相互隔离的进/出水通道和进/出气通道, 外联接头和管端接头之间通过定位结构固连。优 点在于 : 1、 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 水流和气流能稳 定地进行输送。2、 结构强度高, 密封性好, 能适应 于不同的气候环境。 3、 成本和维修费用低, 拆装方 便, 使用寿命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4207 A CN 103574207 A 1/2 页 2 1. 一种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本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联接头 (1) 和管端接头 (2) , 在管端接头 (2) 上连接有外软管 (3) 和穿设在外软管 (3) 中的内软管 (4) , 所述的内软 管 (4) 具有水流通道 (5) , 所述的外软管 (3) 和内软管 (4) 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6) , 所述的管 端接头 (2) 具有相互隔离的过水通道 (7) 和过气通道 (8) ,。
4、 且所述水流通道 (5) 与过水通道 (7) 贯通, 所述气流通道 (6) 与过气通道 (8) 贯通, 所述的外联接头 (1) 具有相互隔离的进 / 出水通道 (9) 和进 / 出气通道 (10) , 所述的外联接头 (1) 和管端接头 (2) 之间通过定位结 构 (11) 固连, 且所述的过水通道 (7) 与进 / 出水通道 (9) 贯通, 所述的过气通道 (8) 与进 / 出气通道 (10) 贯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端接头 (2) 包括内接头 组件 (21) 和外接头组件 (22) , 所述的内软管 (4) 端部设置所述内接头组件 (21。
5、) , 所述的外 软管 (3) 端部设置所述外接头组件 (22) , 所述的内接头组件 (21) 通过轴向固定结构 (23) 固 定在外接头组件 (22) 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接头组件 (21) 包括插 于内软管 (4) 端部内侧的第一衬管 (211) 和套于内软管 (4) 端部外侧的第一夹管 (212) , 所 述的内软管 (4) 端部端部压紧在第一衬管 (211) 和第一夹管 (212) 之间 ; 所述的外接头组件 (22) 包括插于外软管 (3) 端部内侧的第二衬管 (221) 和套于外软管 (3) 端部外侧的第二夹 管 (222) 。
6、, 所述的外软管 (3) 端部端部压紧在第二衬管 (221) 和第二夹管 (222)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轴向固定结构 (23) 包括 设置在第一衬管 (221) 上的第一环形挡圈 (231) 和设置在第二衬管 (221) 上的第二环形挡 圈 (232) , 所述的第一衬管 (221) 穿过第二环形挡圈 (232) 且第一环形挡圈 (231) 抵靠在第 二环形挡圈 (232) 的内端, 所述的第一衬管 (211) 的外端设有抵靠在第二环形挡圈 (232) 的 外端的止挡体 (213) , 所述的第二环形挡圈 (232) 上设有上述过气通道 。
7、(8) 。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止挡体 (213) 与第一衬管 (211) 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 所述的第一环形挡圈 (231) 和第二环形挡圈 (232) 之间设有密封 圈 (12) 。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或 5 所述的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衬管 (221) 外侧还设有阻挡环 (222a) , 所述的第二衬管 (221) 上套有螺纹套 (20) , 所述的螺纹套 (20) 的端部设有挡圈 (121) , 所述的挡圈 (121) 的内径小于阻挡环 (222a) 的外径。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或 5 所述的。
8、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衬管 (211) 外壁设有第一凹凸结构, 所述的第一夹管 (212) 内壁设有第二凹凸结构 ; 所述的第二衬管 (221) 外壁设有第三凹凸结构, 所述的第二夹管 (222) 内壁设有第四凹凸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气水软管接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联接头 (1) 包括接头体 (13) , 所述的接头体 (13) 中心具有轴向贯通的所述进 / 出水通道 (9) , 在进 / 出水通道 (9) 外围设有轴向贯通的所述进 / 出气通道 (10) , 在接头体 (13) 的侧部设有与进 / 出气通道 (10) 贯通的气孔 (131) , 所述。
9、的接头体 (13) 的一端固定有端盖 (14) , 所述的端盖 (14) 封堵 在进 / 出气通道 (10) 的一端且在端盖 (14) 中心具有与进 / 出水通道 (9) 贯通的通孔 (141) ; 所述的端盖 (14) 和接头体 (13) 之间设有能使进 / 出水通道 (9) 和进 / 出气通道 (10) 相互 隔离的密封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气水软管接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头体 (13) 远离端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4207 A 2 2/2 页 3 (14) 的一端外壁设有连接螺纹段 (132) , 所述的连接螺纹段 (132) 与所述螺纹套 (20。
10、) 螺纹 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气水软管接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头体 (13) 一端设有至 少一个内环形台阶 (133) , 所述的端盖 (14) 上设有至少一个外环形台阶 (142) , 所述的内环 形台阶 (133) 和外环形台阶 (142) 一一对应地相互吻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4207 A 3 1/4 页 4 气水接头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连接软管技术领域, 涉及软管接头,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水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软管接头用于连接软管从而便于形成输送管路。现有技术中, 软管接头一般只能 向设备中输送单一的流体介质, 因。
11、为同时输送的水和气体不能满足在特定的温度、 压力下 同步工作。为此, 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0003 例 如,中 国 专 利 文 献 公 开 了 一 种 水 气 一 体 式 旋 转 接 头 申 请 号 : 201120256876.4, 包括 : 壳体、 丝堵、 气动杆、 空心轴、 导向垫、 气动嘴、 轴承、 密封环、 卡簧, 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 所述空心轴嵌入轴承位于壳体内, 且一端伸出壳体外 ; 所述气动 杆从壳体的一端装入壳体内 ; 所述丝堵封堵在气动槽外 ; 所述导向垫嵌入空心轴的相对键 槽内, 同时平衡支撑起气动杆。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 水气一体。
12、式壳体结构, 减少了泄漏 点 ; 螺纹与设备连接的法兰基座, 更平稳, 同心度更高 ; 更能与设备做同步旋转 ; 密封性能 良好。 上述方案虽然能实现水气管分离并同时工作, 但上述方案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够合理, 设计复杂, 成本和维修费用高, 使用寿命短, 无法达到人们的需求。 例如,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 了一种供水管道接头体的箍紧机构 申请号 : 201020608759.5, 包括接头体, 在接头体的 一头内嵌有铜嵌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体的外壁箍有铁圈, 铁圈与接头体外壁相箍紧。 通 过在接头体的外壁箍有一层铁圈, 由于铁材料强度好, 熔点高, 不易受热变形, 固定在接头 体外壁, 与接头。
13、体箍紧牢靠, 避免接头体受热后而产生膨胀, 保证了接头体的质量和使用寿 命, 并提高了接头体外壁的强度和增加了美观的效果。上述方案虽然能使接头在不同的温 度下正常工作, 且接头体的强度和美观效果好, 但上述方案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够合理, 不能 实现水气同步工作的功能, 无法达到人们特定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 能够同时输送气水 两种介质的气水接头组件。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 本气水接头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本 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联接头和管端接头, 在管端接头上连接有外软管和穿设在外软管中 的。
14、内软管, 所述的内软管具有水流通道, 所述的外软管和内软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的 管端接头具有相互隔离的过水通道和过气通道, 且所述水流通道与过水通道贯通, 所述气 流通道与过气通道贯通, 所述的外联接头具有相互隔离的进 / 出水通道和进 / 出气通道, 所述的外联接头和管端接头之间通过定位结构固连, 且所述的过水通道与进 / 出水通道贯 通, 所述的过气通道与进 / 出气通道贯通。 0006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管端接头包括内接头组件和外接头组件, 所述 的内软管端部设置所述内接头组件, 所述的外软管端部设置所述外接头组件, 所述的内接 头组件通过轴向固定结构固定在外接头组件。
15、中。 说 明 书 CN 103574207 A 4 2/4 页 5 0007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内接头组件包括插于内软管端部内侧的第一衬 管和套于内软管端部外侧的第一夹管, 所述的内软管端部端部压紧在第一衬管和第一夹管 之间 ; 所述的外接头组件包括插于外软管端部内侧的第二衬管和套于外软管端部外侧的第 二夹管, 所述的外软管端部端部压紧在第二衬管和第二夹管之间。 0008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轴向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衬管上的第一环 形挡圈和设置在第二衬管上的第二环形挡圈, 所述的第一衬管穿过第二环形挡圈且第一环 形挡圈抵靠在第二环形挡圈的内端, 所述的第一衬管的外端。
16、设有抵靠在第二环形挡圈的外 端的止挡体, 所述的第二环形挡圈上设有上述过气通道。 0009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止挡体与第一衬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 所述的 第一环形挡圈和第二环形挡圈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0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第二衬管外侧还设有阻挡环, 所述的第二衬管 上套有螺纹套, 所述的螺纹套的端部设有挡圈, 所述的挡圈的内径小于阻挡环的外径。 0011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第一衬管外壁设有第一凹凸结构, 所述的第一 夹管内壁设有第二凹凸结构 ; 所述的第二衬管外壁设有第三凹凸结构, 所述的第二夹管内 壁设有第四凹凸结构。 0012 在上述的气水接。
17、头组件中, 所述的外联接头包括接头体, 所述的接头体中心具有 轴向贯通的所述进 / 出水通道, 在进 / 出水通道外围设有轴向贯通的所述进 / 出气通道, 在 接头体的侧部设有与进 / 出气通道贯通的气孔, 所述的接头体的一端固定有端盖, 所述的 端盖封堵在进 / 出气通道的一端且在端盖中心具有与进 / 出水通道贯通的通孔 ; 所述的端 盖和接头体之间设有能使进 / 出水通道和进 / 出气通道相互隔离的密封结构。 0013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接头体远离端盖的一端外壁设有连接螺纹段, 所述的连接螺纹段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 0014 在上述的气水接头组件中, 所述的接头体一端设有至。
18、少一个内环形台阶, 所述的 端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外环形台阶, 所述的内环形台阶和外环形台阶一一对应地相互吻合。 0015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本气水接头组件的优点在于 : 1、 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 水流和 气流能稳定地进行输送。2、 结构强度高, 密封性好, 能适应于不同的气候环境。3、 成本和维 修费用低, 拆装方便, 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发明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是本发明提供的外联接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3 是本发明提供的管端接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外联接头1、 管端接头2、 内接头组件21、 第一衬管211、 第。
19、一夹管212、 止挡体 213、 外接头组件 22、 阻挡环 222a、 轴向固定结构 23、 第一环形挡圈 231、 第二环形挡圈 232、 外软管 3、 内软管 4、 水流通道 5、 气流通道 6、 过水通道 7、 过气通道 8、 进 / 出水通道 9、 进 / 出气通道10、 密封圈12、 挡圈121、 接头体13、 气孔131、 连接螺纹段132、 内环形台阶133、 端 盖 14、 通孔 141、 外环形台阶 142。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574207 A 5 3/4 页 6 0020 如图 1-3 所示, 本气水接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联接头 1 和管端接头 2,。
20、 在管端 接头 2 上连接有外软管 3 和穿设在外软管 3 中的内软管 4, 内软管 4 具有水流通道 5, 外软 管 3 和内软管 4 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6, 管端接头 2 具有相互隔离的过水通道 7 和过气通道 8, 且所述水流通道 5 与过水通道 7 贯通, 气流通道 6 与过气通道 8 贯通, 外联接头 1 具有相 互隔离的进 / 出水通道 9 和进 / 出气通道 10, 外联接头 1 和管端接头 2 之间通过定位结构 11 固连, 且所述的过水通道 7 与进 / 出水通道 9 贯通, 过气通道 8 与进 / 出气通道 10 贯通。 0021 如图 2 所示, 管端接头 2 包括内接头。
21、组件 21 和外接头组件 22, 所述的内软管 4 端 部设置所述内接头组件 21, 所述的外软管 3 端部设置所述外接头组件 22, 所述的内接头组 件 21 通过轴向固定结构 23 固定在外接头组件 22 中。内接头组件 21 包括插于内软管 4 端 部内侧的第一衬管211和套于内软管4端部外侧的第一夹管212, 所述的内软管4端部端部 压紧在第一衬管 211 和第一夹管 212 之间 ; 所述的外接头组件 22 包括插于外软管 3 端部内 侧的第二衬管221和套于外软管3端部外侧的第二夹管222, 所述的外软管3端部端部压紧 在第二衬管 221 和第二夹管 222 之间。 0022 轴向。
22、固定结构 23 包括设置在第一衬管 221 上的第一环形挡圈 231 和设置在第二 衬管221上的第二环形挡圈232, 所述的第一衬管221穿过第二环形挡圈232且第一环形挡 圈 231 抵靠在第二环形挡圈 232 的内端, 所述的第一衬管 211 的外端设有抵靠在第二环形 挡圈 232 的外端的止挡体 213, 所述的第二环形挡圈 232 上设有上述过气通道 8。 0023 止挡体 213 与第一衬管 211 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 所述的第一环形挡圈 231 和第二 环形挡圈 232 之间设有密封圈 12。第二衬管 221 外侧还设有阻挡环 222a, 所述的第二衬管 221上套有螺纹套20。
23、, 所述的螺纹套20的端部设有挡圈121, 所述的挡圈121的内径小于阻 挡环 222a 的外径。第一衬管 211 外壁设有第一凹凸结构, 所述的第一夹管 212 内壁设有第 二凹凸结构 ; 所述的第二衬管221外壁设有第三凹凸结构, 所述的第二夹管222内壁设有第 四凹凸结构。 0024 如图 3 所示, 外联接头 1 包括接头体 13, 所述的接头体 13 中心具有轴向贯通的所 述进 / 出水通道 9, 在进 / 出水通道 9 外围设有轴向贯通的所述进 / 出气通道 10, 在接头体 13的侧部设有与进/出气通道10贯通的气孔131, 所述的接头体13的一端固定有端盖14, 所述的端盖 1。
24、4 封堵在进 / 出气通道 10 的一端且在端盖 14 中心具有与进 / 出水通道 9 贯 通的通孔 141 ; 所述的端盖 14 和接头体 13 之间设有能使进 / 出水通道 9 和进 / 出气通道 10 相互隔离的密封结构。 0025 接头体13远离端盖14的一端外壁设有连接螺纹段132, 所述的连接螺纹段132与 所述螺纹套 20 螺纹连接。接头体 13 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内环形台阶 133, 所述的端盖 14 上 设有至少一个外环形台阶142, 所述的内环形台阶133和外环形台阶142一一对应地相互吻 合。 002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
25、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7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联接头 1、 管端接头 2、 内接头组件 21、 第一衬管 211、 第 一夹管 212、 止挡体 213、 外接头组件 22、 阻挡环 222a、 轴向固定结构 23、 第一环形挡圈 231、 第二环形挡圈 232、 外软管 3、 内软管 4、 水流通道 5、 气流通道 6、 过水通道 7、 过气通道 8、 进 说 明 书 CN 103574207 A 6 4/4 页 7 / 出水通道 9、 进 / 出气通道 1。
26、0、 密封圈 12、 挡圈 121、 接头体 13、 气孔 131、 连接螺纹段 132、 内环形台阶 133、 端盖 14、 通孔 141、 外环形台阶 142 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 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 ; 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 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说 明 书 CN 103574207 A 7 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4207 A 8 2/3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4207 A 9 3/3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4207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