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及其起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及其起重机.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154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05 CN 103615440 A (21)申请号 201310667430.4 (22)申请日 2013.12.10 F15B 21/04(2006.01) B66C 23/693(2006.01) (71)申请人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路 165 号 (72)发明人 史先信 胡小冬 张晓磊 刘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方亮 (54) 发明名称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及其 起重机 (57) 摘要 本发。
2、明涉及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 的系统及其起重机, 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防气蚀 溢流阀、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 油缸和二级油缸 ; 防气蚀溢流阀包括第一油口和 第二油口 ; 第一方向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油口、 第二控制油口、 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 第二方向控制阀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 置;一级油缸包括芯管腔、 有杆腔和无杆腔;二级 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 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通过增加芯管补油通 道, 并合理匹配补油流量, 始终保持芯管腔处在恒 压状态, 有效地避免了芯管出现负压而导致的芯 管腔气蚀问题, 另外可避免三四五节臂伸延迟。
3、现 象和管路抖动故障的出现。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15440 A CN 103615440 A 1/2 页 2 1.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防气蚀溢流阀、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油缸和二级油缸, 伸缩切换阀包括 压力油口和回油油口, 压力油口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 回油油口与系统回油油路连通 ; 防气蚀溢流阀包括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 其第。
4、一油口与伸缩切换阀的回油油口连通 ; 第一方向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油口、 第二控制油口、 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 第一工作油口与伸缩切换阀的压力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防气蚀溢流阀的第二油口连 通 ; 且, 第一方向控制阀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 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 第三工作油口、 第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 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工作油口、 第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 第二方向控制阀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方。
5、向控制 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 第二控制油口连通, 第四工作油口与出油口连通 ; 且, 第二方向控制阀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 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 在第二工 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 一级油缸包括芯管腔、 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芯管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四工作油口 连通, 无杆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有杆腔与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连通 ; 二级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无杆腔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有杆腔与一级。
6、油 缸的有杆腔连通。 2.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直动式溢流阀、 单向阀、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油缸和二级油缸, 伸缩切换 阀包括压力油口和回油油口, 压力油口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 回油油口与系统回油油路连 通 ; 直动式溢流阀和单向阀并联设置, 直动式溢流阀包括入口和出口, 单向阀包括入口和 出口, 直动式溢流阀的出口、 单向阀的入口与伸缩切换阀的回油油口连通 ; 第一方向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油口、 第二控制油口、 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 第一工作油口与伸缩切换阀的压力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直动式溢流阀。
7、的入口、 单向 阀的出口连通 ; 且, 第一方向控制阀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 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 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 第三工作油口、 第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第三工 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工作油口、 第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 第二方向控制阀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方向控制 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 第二控制油口连通, 第四工作油口与出油口连通 ; 且, 第二方向控制阀配置成 : 在。
8、第一工作 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 在第二工 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 一级油缸包括芯管腔、 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芯管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四工作油口 连通, 无杆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有杆腔与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连通 ; 二级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无杆腔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有杆腔与一级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15440 A 2 2/2 页 3 缸的有杆腔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系统还包 括第一平。
9、衡阀, 所述 第一平衡阀包括第一油口、 第二油口和控制油口, 其第一油口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三工 作油口连通, 第二油口与一级油缸的无杆腔连通, 控制油口与一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平衡阀, 所述第 二平衡阀包括第一油口、 第二油口和控制油口, 其第一油口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第二 油口与二级油缸的无杆腔连通, 控制油口与二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方向控制阀为二位四通电 磁换向阀。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
10、述第二方向控制阀为二位四通电 磁换向阀。 7. 一种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起重机包括权利要求 1-6 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用防 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起重机为包括五节臂绳排式伸缩 系统的起重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15440 A 3 1/7 页 4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及其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及其 包含该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起重机械上, 对于五节臂绳排式伸缩系统是使用一级油缸。
11、、 二级油缸实现 伸缩的, 二节臂的伸缩是液压油流经一级油缸来带动的, 三四五节臂伸缩是通过伸缩切换 阀切换后, 液压油流过一级油缸的芯管进入二级油缸带动的。五节臂绳排式伸缩系统的伸 缩顺序为 : 伸时先伸一级油缸再伸二级油缸, 缩时先缩二级油缸再缩一级油缸。 在伸完一级 油缸后, 由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无法进油, 导致内部形成负压, 严重的甚至导致气蚀。在调 试厂区和外部市场多次反馈一级油缸的芯管腔出现负压、 三四五节臂伸时出现延迟, 更严 重的甚至出现一级油缸的芯管腔发生气蚀, 最终对车辆造成损害, 用户的经济效益受到损 失。 伸缩切换阀是通过控制电磁阀得电顺序, 切换主油路的流动方向, 实。
12、现二节臂与三四五 节臂的伸缩切换。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及其包含该起重机 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的起重机, 该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有效地解决了 上述问题,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 0005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防气蚀溢流阀、 第 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油缸和二级油缸, 伸缩切换阀包括压力油口和回油油 口, 压力油口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 回油油口与系统回油油路连通 ; 防气蚀溢流阀包括第一 油口和第二油口, 其第一油口与。
13、伸缩切换阀的回油油口连通 ; 第一方向控制阀包括第一控 制油口、 第二控制油口、 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伸缩切换阀的压 力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防气蚀溢流阀的第二油口连通 ; 且, 第一方向控制阀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 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 口、 第三工作油口、 第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工作油口、 第 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 第二方向控制阀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 与第一方向控。
14、制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 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二控制油口连通, 第四工作油口与出油口连通 ; 且, 第二方向控制阀配置 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 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 口连通 ; 一级油缸包括芯管腔、 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芯管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四工作油 口连通, 无杆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有杆腔与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连通 ;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4 2/7 页 5 二级油缸包括有杆腔。
15、和无杆腔, 其无杆腔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有杆腔与一级油缸的 有杆腔连通。 0006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直动式溢流阀、 单 向阀、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油缸和二级油缸, 伸缩切换阀包括压力油口 和回油油口, 压力油口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 回油油口与系统回油油路连通 ; 直动式溢流阀 和单向阀并联设置, 直动式溢流阀包括入口和出口, 单向阀包括入口和出口, 直动式溢流阀 的出口、 单向阀的入口与伸缩切换阀的回油油口连通 ; 第一方向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油口、 第二控制油口、 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伸缩切换阀的。
16、压力油口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直动式溢流阀的入口、 单向阀的出口连通 ; 且, 第一方向控制阀配置 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 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 口、 第三工作油口、 第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工作油口、 第 四工作油口非导通 ; 第二方向控制阀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 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二控制油口连通, 第四工作油口与出油口。
17、连通 ; 且, 第二方向控制阀配置 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 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与第四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三工作油 口连通 ; 一级油缸包括芯管腔、 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芯管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四工作油 口连通, 无杆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有杆腔与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连通 ; 二级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无杆腔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有杆腔与一级油缸的 有杆腔连通。 0007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 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衡阀, 第一平衡阀包括第一油 口、 第二油口和控制油。
18、口, 其第一油口与第一方向控制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第二油口与 一级油缸的无杆腔连通, 控制油口与一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0008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 系统还包括第二平衡阀, 第二平衡阀包括第一油 口、 第二油口和控制油口, 其第一油口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第二油口与二级油缸的无 杆腔连通, 控制油口与二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0009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 第一方向控制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10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 第二方向控制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 0012 一种起重机, 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起重机用防止油。
19、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0013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 起重机为包括五节臂绳排式伸缩系统的起重机。 001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 果 : 0015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包括伸缩切换阀、 防气 蚀溢流阀、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油缸、 二级油缸或者包括伸缩切换阀、 直 动式溢流阀、 单向阀、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二方向控制阀、 一级油缸、 二级油缸, 通过增加芯 管补油通道, 并合理匹配补油流量, 始终保持芯管腔处在恒压状态, 有效地避免了芯管出现 负压而导致的芯管腔气蚀问题, 另外可避免三。
20、四五节臂伸延迟现象和管路抖动故障的出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5 3/7 页 6 现。 附图说明 0016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 0017 图 1 为本发明的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 意图 ; 0018 图 2 为本发明的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 需要说明的是 : 本实施例中的。
21、任何技术特征、 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 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 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 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 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 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 : 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 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 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 0021 下文为了叙述方便, 下文中所称的 “左” 、“右” 、“上” 、“下” 与附图本身的左、 右、 上、 下方向一致。 0022 实施例 1 0023 如图 1 所。
22、示,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图中 未示出) 、 防气蚀溢流阀 1、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一级油缸 5 和二级油缸 7, 伸缩切换阀包括压力油口 P 和回油油口 T, 压力油口 P 与系统压力油路连通, 回油油口 T 与 系统回油油路连通 ; 防气蚀溢流阀 1 包括第一油口 11 和第二油口 12, 其第一油口 11 与伸 缩切换阀的回油油口T连通 ; 第一方向控制阀2包括第一控制油口25、 第二控制油口26、 四 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 23 与伸缩切换阀的压力油口 P 连通, 第二工 作油口 24 与防气蚀溢流。
23、阀 1 的第二油口 12 连通 ; 且,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配置成 : 在第一工 作位置 (图示左位) , 其第一工作油口 23 与第三工作油口 21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 24 与第四 工作油口 22 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右位) , 其第一工作油口 23 与第四工作油口 22 连 通、 第二工作油口 24 与第一工作油口 23、 第三工作油口 21、 第四工作油口 22 非导通、 第三 工作油口21与第一工作油口23、 第二工作油口24、 第四工作油口22非导通 ; 第二方向控制 阀 8 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 81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一控 制。
24、油口 25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 82 与进油口 X 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 83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二控制油口 26 连通, 第四工作油口 84 与出油口 Y 连通 ; 且,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图示下位) , 其第一工作油口81与第二工作油口82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83 与第四工作油口84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上位) , 其第一工作油口81与第四工作油口 84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 82 与第三工作油口 83 连通 ; 一级油缸 5 包括芯管腔 4、 有杆腔和无 杆腔, 其芯管腔 4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四工作油口 22 连通, 无杆腔与。
25、第一方向控制阀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6 4/7 页 7 2 的第三工作油口 21 连通, 有杆腔与有杆腔进出油管路 13 连通 ; 二级油缸 7 包括有杆腔和 无杆腔, 其无杆腔与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连通, 有杆腔与一级油缸 5 的有杆腔连通。 0024 防气蚀溢流阀的工作方式为 : 当伸缩切换阀的 T 口用于回油时, 通过防气蚀溢流 阀回油 ; 当伸缩切换阀的 T 口不用于回油时, 通过防气蚀溢流阀吸油。 0025 二级油缸的无杆腔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一级油缸的芯管腔给二级油缸的无 杆腔供油。 0026 伸缩切换阀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不再展开描述。 。
26、0027 有杆腔进出油管路给一级油缸的有杆腔进油和回油、 二级油缸的有杆腔进油和回 油, 一级油缸的有杆腔和二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例如一级油缸伸时、 一级油缸的有杆腔通 过有杆腔进出油管路回油 ; 一级油缸缩时、 一级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进油 ; 二级油缸伸时、 二级油缸的有杆腔通过一级油缸的有杆腔和有杆腔进出油管路回油 ; 二级 油缸缩时、 二级油缸的有杆腔通过一级油缸的有杆腔和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进油, 有杆腔进 出油管路切换进油和出油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不再展开描述。 0028 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衡阀 3, 第一平衡阀 3 包括第一油口 31、 第二油口 32 和控制油 口。
27、 33, 其第一油口 31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三工作油口 21 连通, 第二油口 32 与一级油 缸 5 的无杆腔连通, 控制油口 33 与一级油缸 4 的有杆腔连通。 0029 系统还包括第二平衡阀 6, 第二平衡阀 6 包括第一油口 61、 第二油口 62 和控制油 口 63, 其第一油口 61 与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连通, 第二油口 62 与二级油缸 7 的无杆腔连 通, 控制油口 63 与二级油缸 7 的有杆腔连通。 0030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31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32 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通过防。
28、气蚀溢流阀来实现一级油缸芯管腔自 动补油, 其工作原理如下 : 0033 在伸一级油缸 5 时,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不得电, 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示下位) , 油 从 X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二方向控制阀 8 的第二工作油口 82、 第一工作油口 81、 到达第一方 向控制阀 2 的第一控制油口 25, 再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二控制油口 26、 第二方向控 制阀 8 的第三工作油口 83、 第四工作油口 84、 从 Y 口流出, 这时第一方向控制阀 2 处于第一 工作位置 (图示左位) , 油从 P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一工作油口 23、 第三 工作油口 21。
29、、 A 口、 第一平衡阀 3 的第一油口 31、 第二油口 32 到达一级油缸 5 的无杆腔, 一 级油缸 5 的有杆腔的油经过有杆腔进出油管路 13 排出, 当伸缩切换阀的 T 口不用于回油 时, 液压油从伸缩切换阀的 T 口通过防气蚀溢流阀 1, 再经过 B 口进入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自动实现了芯管的补油, 使芯管腔保持一个恒压, 防止了芯管内产生负压现象, 杜绝了芯 管发生气蚀的可能性 ; 再伸二级油缸7时, 第二方向控制阀8得电, 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 上位) , 油从 X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二方向控制阀 8 的第二工作油口 82、 第三工作油口 83、 到 达第一方向。
30、控制阀 2 的第二控制油口 26, 再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一控制油口 25、 第 二方向控制阀 8 的第一工作油口 81、 第四工作油口 84、 从 Y 口流出, 这时第一方向控制阀 2 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右位) , 液压油从伸缩切换阀的P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一工作油口 23、 第四工作油口 22、 再经过 B 口至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到达二级油 缸 7 的无杆腔推动二级油缸 7 实现伸动作, 二级油缸 7 的有杆腔的油经过一级油缸 5 的有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7 5/7 页 8 杆腔和有杆腔进出油管路 13 排出, 由于先。
31、前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保持恒压, 避免了伸二 级油缸延迟和管路抖动故障的出现。 0034 一种起重机, 起重机包括如上的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0035 起重机为包括五节臂绳排式伸缩系统的起重机。 0036 起重机的其它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不再展开描述。 0037 实施例 2 0038 如图 2 所示, 一种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系统包括伸缩切换阀 (图中 未示出) 、 直动式溢流阀 10、 单向阀 9、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一级油缸 5 和 二级油缸 7, 伸缩切换阀包括压力油口 P 和回油油口 T, 压力油口 P 与系统压力油。
32、路连通, 回 油油口 T 与系统回油油路连通 ; 直动式溢流阀 10 和单向阀 9 并联设置, 直动式溢流阀 10 包 括入口 102 和出口 101, 单向阀 9 包括入口 91 和出口 92, 直动式溢流阀 10 的出口 101、 单向 阀 9 的入口 91 与伸缩切换阀的回油油口 T 连通 ;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包括第一控制油口 25、 第二控制油口 26、 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口 23 与伸缩切换阀的压力 油口P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24与直动式溢流阀10的入口102、 单向阀9的出口92连通 ; 且,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图示左位)。
33、 , 其第一工作油口 23 与第三工作油 口 21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24与第四工作油口22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右位) , 其第一 工作油口 23 与第四工作油口 22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 24 与第一工作油口 23、 第三工作油口 21、 第四工作油口 22 非导通、 第三工作油口 21 与第一工作油口 23、 第二工作油口 24、 第四 工作油口 22 非导通 ;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包括四个工作油口和二个工作位置, 其第一工作油 口81与第一方向控制阀2的第一控制油口25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82与进油口X连通, 第三 工作油口 83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二控制油口 。
34、26 连通, 第四工作油口 84 与出油口 Y 连 通 ; 且,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配置成 : 在第一工作位置 (图示下位) , 其第一工作油口 81 与第二 工作油口82 连通、 第三工作油口83与第四工作油口84连通 ; 在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上位) , 其第一工作油口 81 与第四工作油口 84 连通、 第二工作油口 82 与第三工作油口 83 连通 ; 一 级油缸 5 包括芯管腔 4、 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芯管腔 4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四工作油口 22 连通, 无杆腔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三工作油口 21 连通, 有杆腔与有杆腔进出油管路 13 连通 ; 二级油缸 7 包。
35、括有杆腔和无杆腔, 其无杆腔与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连通, 有杆腔 与一级油缸 5 的有杆腔连通。 0039 直动式溢流阀和单向阀并联设置的工作方式为 : 当伸缩切换阀的 T 口用于回油 时, 通过直动式溢流阀回油 ; 当伸缩切换阀的 T 口不用于回油时, 通过单向阀吸油。 0040 二级油缸的无杆腔与一级油缸的芯管腔连通, 一级油缸的芯管腔给二级油缸的无 杆腔供油。 0041 伸缩切换阀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不再展开描述。 0042 有杆腔进出油管路给一级油缸的有杆腔进油和回油、 二级油缸的有杆腔进油和回 油, 一级油缸的有杆腔和二级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例如一级油缸伸时、 一级油缸。
36、的有杆腔通 过有杆腔进出油管路回油 ; 一级油缸缩时、 一级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进油 ; 二级油缸伸时、 二级油缸的有杆腔通过一级油缸的有杆腔和有杆腔进出油管路回油 ; 二级 油缸缩时、 二级油缸的有杆腔通过一级油缸的有杆腔和有杆腔进出油管路进油, 有杆腔进 出油管路切换进油和出油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不再展开描述。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8 6/7 页 9 0043 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衡阀 3, 第一平衡阀 3 包括第一油口 31、 第二油口 32 和控制油 口 33, 其第一油口 31 与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三工作油口 21 连通, 第二油口 32 与。
37、一级油 缸 5 的无杆腔连通, 控制油口 33 与一级油缸 5 的有杆腔连通。 0044 系统还包括第二平衡阀 6, 第二平衡阀 6 包括第一油口 61、 第二油口 62 和控制油 口 63, 其第一油口 61 与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连通, 第二油口 62 与二级油缸 7 的无杆腔连 通, 控制油口 63 与二级油缸 7 的有杆腔连通。 0045 第一方向控制阀 2 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46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0047 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通过直动式溢流阀、 单向阀来实现一级油缸芯 管腔自动补油, 其工作原理如下 : 0048 在伸一级油缸 。
38、5 时, 第二方向控制阀 8 不得电, 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示下位) , 油 从 X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二方向控制阀 8 的第二工作油口 82、 第一工作油口 81、 到达第一方 向控制阀 2 的第一控制油口 25, 再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二控制油口 26、 第二方向控 制阀 8 的第三工作油口 83、 第四工作油口 84、 从 Y 口流出, 这时第一方向控制阀 2 处于第一 工作位置 (图示左位) , 油从 P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一工作油口 23、 第三 工作油口 21、 A 口、 第一平衡阀 3 的第一油口 31、 第二油口 32 到达一级油缸 5 的无。
39、杆腔, 一 级油缸 5 的有杆腔的油经过有杆腔进出油管路 13 排出, 当伸缩切换阀的 T 口不用于回油 时, 液压油从伸缩切换阀的 T 口通过单向阀 9, 再经过 B 口进入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自动 实现了芯管的补油, 使芯管腔保持一个恒压, 防止了芯管内产生负压现象, 杜绝了芯管发生 气蚀的可能性 ; 再伸二级油缸7时, 第二方向控制阀8得电, 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示上位) , 油从 X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二方向控制阀 8 的第二工作油口 82、 第三工作油口 83、 到达第一 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二控制油口 26, 再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一控制油口 25、 第二方向。
40、 控制阀 8 的第一工作油口 81、 第四工作油口 84、 从 Y 口流出, 这时第一方向控制阀 2 处于第 二工作位置 (图示右位) , 液压油从伸缩切换阀的 P 口进入、 依次经过第一方向控制阀 2 的第 一工作油口 23、 第四工作油口 22、 再经过 B 口至一级油缸 5 的芯管腔 4、 到达二级油缸 7 的 无杆腔推动二级油缸 7 实现伸动作, 二级油缸 7 的有杆腔的油经过一级油缸 5 的有杆腔和 有杆腔进出油管路 13 排出, 由于先前一级油缸的芯管腔保持恒压, 避免了伸二级油缸延迟 和管路抖动故障的出现。 0049 一种起重机, 起重机包括如上的起重机用防止油缸芯管气蚀的系统。。
41、 0050 起重机为包括五节臂绳排式伸缩系统的起重机。 0051 起重机的其它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不再展开描述。 0052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 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 那么 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 优选的数值范围 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 无法 穷举, 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并且, 上述列举的数值不 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53 同时, 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 那么, 除另 有声明外。
42、, 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 : 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 , 也可以 理解为 : 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例如铆接、 焊接) , 当然, 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9 7/7 页 10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 (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 0054 另外, 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 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 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 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 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005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 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 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3615440 A 10 1/2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15440 A 11 2/2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15440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