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滤器装置.pdf(2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197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05 CN 103619760 A (21)申请号 201280012985.9 (22)申请日 2012.03.21 13/069,309 2011.03.22 US C02F 1/42(2006.01) (71)申请人 杰弗里G麦克雷恩 地址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 (72)发明人 杰弗里G麦克雷恩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 严星铁 (54) 发明名称 过滤器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过滤器装置, 其包括 : 具 有入口孔和出口孔的第一环绕侧。
2、壁, 其具有第一 端部和第二端部, 连接到第二端部的盖子和连接 到第一端部的圆穹端。还包括 : 具有一级端部和 二级端部的第二环绕侧壁, 该第二环绕侧壁同轴 地设置在第一环绕侧壁内, 第一环境内部设置在 其间, 第二环境内部设置在第二环绕侧壁内, 并且 第三环境内部设置在第一环绕侧壁内。还包括 : 设置在第一环境内部和第二环境内部之间的一 级滤网 ; 在第一环境内部之中形成螺旋通道的叶 片, 其向流体增加离心速度以分离更重流体和微 粒。 另外, 二级滤网设置在第二环境内部和第三环 境内部之间, 并且过滤器介质设置在第三环境内 部之中。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
3、2013.09.12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2/030018 2012.03.21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29351 EN 2012.09.2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19760 A CN 103619760 A 1/2 页 2 1. 一种有助于净化流体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包括 : (a) 第一环绕侧壁, 其包括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 (。
4、b) 第二环绕侧壁, 其包括一级端部和相对的二级端部, 其中, 所述第二环绕侧壁大致 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内, 所述一级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二级端部靠近 所述第二端部, 第一环境内部被限定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和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之 间, 第二环境内部被限定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环绕侧壁内, 并且第三环境内部被限定为设置 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内 ; (c) 一级滤网, 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和所述第二环境内部之间, 其中, 所述一级 滤网靠近所述一级端部 ; (d) 二级滤网, 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境内部和所述第三环境内部之间, 其中, 所述二级 滤网靠近所述二级端部 ; 以及 (e)。
5、 过滤器介质, 其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境内部之中, 其中, 在操作上, 脏流体进入所述第 一环境内部, 并通过所述一级滤网扩散到所述第二环境内部, 该流体通过所述二级滤网进 一步扩散到所述第三环境内部, 并且该流体通过所述过滤器介质进一步扩散。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还包括 : 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之 中的叶片, 其中, 在操作上, 所述叶片将离心速度传给脏流体。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之 中形成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以将脏流体从所述二级端部引导到所述一级端部而接近所述一 级滤网。 4. 如权利要求 3 所。
6、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一级滤网形成截锥形, 其从结 构上形成所述第二环绕侧壁的一级端部的连续部, 其在操作上大致使所述一级滤网最大程 度地暴露于所述第一环境内部部分, 在此脏流体处于更低的离心速度而具有更少的更重流 体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二级滤网形成截锥形, 其从结 构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境内部的大部分之中, 其中, 所述二级滤网的截锥形大致平行于 所述第二环绕侧壁, 其在操作上大致使所述二级滤网最大程度地暴露于所述第二环境内部 部分, 在此该流体处于更低的离心速度而具有更少的更重流体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 6. 如。
7、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第三环境内部还包括设置在 所述二级滤网和所述过滤器介质之间的聚结室, 其中, 所述聚结室具有的流体流动横截面 积至少是所述第二环境内部的流体流动横截面积的两倍, 在操作上, 所述聚结室降低流体 的流速, 以便在流体进入所述过滤器介质之前, 允许进一步沉淀出更重流体和微粒污染物。 7. 一种有助于净化流体的流体过滤器装置, 其包括 : (a) 第一环绕侧壁, 其包括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 其中, 所述第二端部包括设置 为通过所述第一环绕侧壁的脏流体入口孔, 并且所述第二端部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环绕侧 壁的出口孔 ; (b) 连接到所述第二端。
8、部的盖子 ; (c) 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的圆穹端 ; (d) 第二环绕侧壁, 其包括一级端部和相对的二级端部, 其中, 所述第二环绕侧壁大致 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内, 所述一级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二级端部靠近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19760 A 2 2/2 页 3 所述第二端部, 第一环境内部被限定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和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之 间, 第二环境内部被限定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环绕侧壁内, 并且第三环境内部被限定为设置 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内 ; (e) 一级滤网, 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和所述第二环境内部之间, 其中, 所述一级 滤网靠近所述一级端部 ; 。
9、(f) 叶片, 其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之中形成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以在操作上将脏流体从 所述流体入口孔引导到所述一级滤网, 并提高流体的离心速度, 以将脏流体的更重流体部 分和微粒污染物部分朝向所述第一环绕侧壁的第一端部驱使 ; (g) 二级滤网, 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境内部和所述第三环境内部之间, 其中, 所述二级 滤网靠近所述二级端部 ; 以及 (h) 过滤器介质, 其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境内部之中, 其中, 在操作上, 脏流体通过所述脏 流体入口孔进入所述第一环境内部, 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境内部之中的所述叶片进行扩散, 通过所述一级滤网扩散到所述第二环境内部, 该流体通过所述二级滤网进一步扩散到所。
10、述 第三环境内部, 并且该流体通过所述过滤器介质进一步扩散, 使大致净化的流体通过所述 出口孔向前扩散。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一级滤网形成截锥形, 其从结 构上形成所述第二环绕侧壁的一级端部的连续部, 其在操作上大致使所述一级滤网最大程 度地暴露于所述第一环境内部部分, 在此脏流体处于更低的离心速度而具有更少的更重流 体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二级滤网形成截锥形, 其从结 构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境内部的大部分之中, 其中, 所述二级滤网的截锥形大致平行于 所述第二环绕侧壁, 其在操作上大致使所。
11、述二级滤网最大程度地暴露在所述第二环境内部 部分, 在此该流体处于更低的离心速度而具有更少的更重流体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第三环境内部还包括设置在 所述二级滤网和所述过滤器介质之间的聚结室, 其中, 所述聚结室具有的流体流动横截面 积至少是所述第二环境内部的流体流动横截面积的两倍, 在操作上, 所述聚结室降低流体 的流速, 以便在流体进入所述过滤器介质之前, 允许进一步沉淀出更重流体和微粒污染物。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其中, 所述过滤器介质还包括靠近所 述过滤器介质的凸形键帽, 其中, 所述凸形键。
12、帽包括凸形六角突出键, 所述凸形六角突出键 与相对于所述过滤器介质设置的凹形键流动端口的凹形六角键可拆卸地紧密配合, 其中所 述凹形键流动端口与相对于所述凹形六角键设置的所述盖子接触, 其中在操作上, 所述凸 形键帽和所述凹形键流动端口形成紧密配合的组件以引导流体退出所述过滤器介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19760 A 3 1/10 页 4 过滤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过滤流体的装置, 该流体流经过滤器装置。 更具体地说, 本 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过滤器装置, 该流体过滤器装置因多级过滤和离心分离的综合效果, 在 清洁之中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00。
13、02 基本传统流体过滤器的操作利用了多孔隔板将固体污染物从流体中分离出来, 该 隔板允许流体通过并因此包含固体污染物, 从而将微粒污染物从流体中分离出来。最常用 的隔板是各种材料制成的筛子或网眼, 这些材料符合流体特性, 例如流体压力、 流体温度和 流体腐蚀问题。典型的流体过滤器隔板具有大致对称的开孔, 开孔的大小使污染物可以通 过, 污染物的尺寸小于开孔的尺寸, 同时, 隔板将尺寸大于开孔的污染物留住。几乎所有的 典型微粒污染物大约均为球形, 如果污染物的总体尺寸大于隔板开孔, 那么, 如果个别污染 物的尺寸稍微大于隔板的尺寸, 个别污染物将通过流体流入隔板的力而部分地将自己楔入 隔板开孔 。
14、; 但是, 如果个别污染物的尺寸明显地大于隔板的尺寸, 那么个别污染物将不太可 能被楔入隔板。因此, 在隔板开孔和污染物之间有多个接触点, 因而允许污染物楔入开孔, 导致过滤器寿命缩短, 因为更多的隔板开孔基本上被污染物挡住了, 导致过滤器降低了其 总流体流速能力, 由于过滤器的负荷因污染物而增加, 所以缩短了过滤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0003 例如, 如果启动反冲洗操作, 换而言之, 将流体流经隔板的流向倒过来以移除楔入 开孔中的污染物, 那么污染物可能不容易被移除, 这是因为与开孔有多个接触点, 这与隔板 (典型地由纸张或聚合物、 钢丝网等等构成)通常的半弹性性质和污染物(可能是流体浸泡 过。
15、的, 或以非对称方式使自身具有弹性 ) 有关, 导致即使在反冲洗操作过程中, 也可以将个 别的污染物留在隔板开孔上。另外, 将污染物从隔板移走的流体流动力受到隔板的不同压 力能力和过滤器材料的机械强度的限制。 0004 个别污染物楔入隔板开孔的这种缺点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得到了证实, 其中一个解 决方案是从基本对称的形状变成非对称的形状来重塑开孔, 其通常为又长又细的矩形开 孔, 导致产生与隔板开孔仅有两个接触点的个别污染物, 这通常会导致个别污染物很少 “楔 入” 隔板中, 可以通过之前描述的上述反冲洗程序将个别污染物从隔板中更有效地清除, 其 中这通常被称为 “自我清洗” 流体过滤器。另外, 。
16、作为一种改进方式, 在结构上需要时, 自 我清洗流体过滤器隔板中的又长又细的矩形开孔大致是由刚性材料构成 ( 与前述讨论过 的通常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传统过滤器隔板相比 ), 以容纳又长又细的矩形开孔的长跨度, 这 有利于在反冲洗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有助于从隔板中移除污染物。通常, 自我清洗流体过滤 器具有两个不同的操作模式, 第一个模式具有三个连续操作的过滤器流动端口, 这包括一 个脏流体入口孔、 一个清洁流体出口孔和一个脏流体出口孔, 在这种操作模式下, 自我清洗 流体过滤器被连续地清洗 ( 无需反冲洗 ) 并通过脏流体的连续流动而具有不间断的流体 过滤操作, 其中一个连续清洗流体流通过自我清洗过。
17、滤器而被 “排放” , 因为这种模式对连 续自我清洗流体过滤器操作而言是最理想的, 所以基本上免于维修。当流体流动系统不能 说 明 书 CN 103619760 A 4 2/10 页 5 容许连续脏流体流出出口时 ( 例如, 在发动机中有燃油过滤器系统或油品过滤器润滑系统 时 ), 换而言之, 当流体系统需要具有单一的脏流体入口和单一的清洁流体出口的过滤器 时, ( 即, 为汽车、 轮船或任何其他机动设备上通常需要的闭合环系统 ), 这时自我清洗过滤 器将需要间断的反冲洗操作, 这就是自我清洗过滤操作的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具有两 个间断操作的过滤器流动端口, 这包括脏流体入口孔和清洁流体出口。
18、孔, 其中需要间断反 冲洗操作以便通过倒转流体流动方向来移除过滤器中积聚的被捕集的流体污染物, 这样清 洁流体出口就成为清洁流体入口, 脏流体入口就成为脏流体出口, 继续进行反冲洗操作直 至从过滤器中基本上移除所有的污染物。 0005 另外一种类型的自我清洗 “过滤器” 称为离心式分离器, 其中流体被旋转到涡流 中, 并且通过使用离心力, 较重的微粒向外旋转而抵住通常为截锥形的壁 ( 通常箭头端向 下 ), 以向下沉淀出旋转的流体, 清洁的流体中心向上地浮出涡流, 而较大较重的微粒清被 除掉。离心式分离器中流体的流动非常像之前所述的自我清洗过滤器的第一种操作模式, 其中无需反冲洗, 即, 有一。
19、个脏流体入口(通常与靠近截锥形壁无关)、 一个脏流体出口(通 常位于狭窄的截锥形壁的底部 ) 和一个清洁流体出口 ( 通常位于截锥形室的顶部中心部 分 ), 其中通过保持脏流体入口、 脏流体出口和清洁流体出口之间的适当的压差和流速, 来 维持离心式分离器的适当操作。 因此, 离心式分离器是一个连续操作的无需维护的设备, 这 似乎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但是, 这不是真正的过滤器, 而更像一个将较重的微粒从较轻的流 体中分离出来的分级器, 因此 “过滤” 绝不是绝对的, 即, 较轻的微粒不会分离出来, 并且某 些较重的微粒可能被包含在清洁的流体出口中, 因而对于许多应用而言, 离心式分离器并 非理想。
20、。 还有一种类型的自我清洗过滤器, 其与气体使用, 以通过传统的过滤器材料或者在 过滤器中包括介电材料, 通过极化一对电极表面的介电材料以从气流中电力地收集微粒, 而将微粒物质从气流中移除。 然后, 利用用于在过滤过程中收集微粒的高电势, 使传统过滤 器或介电过滤器中收集到的微粒蒸发, 从而使过滤器进行自我清洗, 因此, 被蒸发的微粒的 尺寸减小以通过过滤器。还有一种类型的自我清洗过滤器, 它机械地 “刮掉” 过滤器元件中 的污染物, 这作为自我清洗过滤器装置中的内置部分。 0006 在查看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时, Losing 的美国专利号 5,078,875 公开了一种分 离器, 用于从液体。
21、燃料中去除灰尘和水, 其壳体的矩形横截面中心部分具有过滤器, 壳体的 杯形的下部具有导管, 液体在绕着导管被向下转移到碗型室之前通过该导管围绕着产生液 体涡流的叶片螺旋体向下导入。导管的外部是由一对水平 V 形反馈通道形成的, 该通道将 密度较大的小液滴向下抽出, 以便在向上偏流到最终过滤器之前与来自导管内部的流体汇 合, 由此提高了分离效率。 0007 而且, Druffel 的美国专利号 4,298,465 公开了一种独立的装置, 用于将燃料等低 密度流体从水等高密度流体中分离出来, 并且适用于其他微粒, 其可以轻松地装配到各种 现有的新旧发动机中, 因为其可以有选择地容纳各种燃料管线布置。
22、及这些发动机的各种障 碍物。 而且, 该装置包括改进了的流量指示器装置, 其用于由于在过滤流体之前更完整地进 行分离, 而可以在早期阶段将高密度流体和微粒从低密度流体中分离出去。 因此, 由于过滤 器元件在过滤低密度流体时暴露在密度不太高的流体和微粒中, 所以过滤器元件的使用寿 命延长。 0008 在 Casami 巧 ana 的美国专利号 4,312,751 中的现有技术中继续公开了一种设 说 明 书 CN 103619760 A 5 3/10 页 6 备, 用于将污染物从不易与其混合的液体中分离出去。Casamitjana 的设备包含入口部和 出口部, 其形成有允许液体进入设备的入口孔和允。
23、许液体离开设备的出口孔, 和分离器部 分, 该分离器部分被可拆卸地固定到入口部和出口部并包括一般的筒形容器。使用中的 Casamitjana 的筒形容器的中轴大致垂直, 设备的入口部和出口部在其上端, 浆形元件位于 筒形容器的上端并用于通过所述入口孔来接收进入该设备的液体并将该液体引入到容器 中而同时向其传递运动旋转分量。由此, Casamitjana 中的污染物通过离心效应从液体中 分离出来, 并沉积到容器的底部, 与此同时, 将污染物分离出去的液体通过出口孔离开该设 备。 其中Casamitjana中的静叶片9用于将碗底部的微粒和更重流体留住, 另外, 截锥形10 还有助于朝向碗的底部驱使。
24、微粒和更重流体。 0009 接着, Shinaver 的美国专利号 4,456,529 公开了一种过滤器装置, 用于将不同密 度的流体分离出去。该装置的壳体尺寸较小, 因此尤其适合安装在乘用车中。Shinaver 中 该过滤器的构造意在消除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问题, 同时允许利用具有增加负荷的过滤器, 因为它就是筒形过滤器。 0010 而且, Druffel 的美国专利号 4,502,954 的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燃料过滤器 和水分离器的组合, 其在燃料泵的上游、 入口侧尤其有用, 它包括对下腔室中水和微粒材 料的初次沉淀, 之后, 流体向上流过防回流截止阀, 并流入上腔室, 在此进行精细过滤。在。
25、 Druffel 中, 截止阀尤其是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的球形阀, 在顶盖打开时, 防止燃料由于过 滤器/分离器组件中的万有引力发生回流, 例如用于上腔室中的过滤器元件。 Druffel中球 形阀的位置避免使其经受高度污染的输入燃料, 因为这可能污染该阀。与 Druffel 的入口 结构相连的组件是一个通道, 用于产生螺旋形流动路径, 以便以离心方式将水和微粒去除, 与此同时, 将运动的向下分量传给它们, 需要注意的是, 这有点类似于 Shinaver 的结构。 0011 自我清洗或基本上自我清洗的过滤器一般是非常可取的, 因为它很少需要维修, 减少流体处理程序或系统的周期性或非故意故障, 即,。
26、 通过几乎完全连续的使用, 由于从旧 的或污染过的过滤器元件中产生的可处理废物的减少, 从而环境 “更绿色” , 如果过滤的流 体有毒、 易燃等, 那么可能会有环保问题。因此, 目前需要这样一种基本上自我清洗的过滤 器, 其具有提高了的微过滤能力, 因为结合了离心微粒分离的多级过滤处理程序、 多级过滤 及最终精细过滤, 从而在需要维修之前, 使微过滤具有最长的过滤组件寿命。 这与传统的单 级非自我清洗过滤器相反, 在传统的单级非自我清洗过滤器中, 所有的过滤器流体流动力 倾向于留住过滤器元件中捕集到的污染物, 因此, 进一步将污染物陷入和楔入过滤器元件 中, 其中这些污染物积聚起来的速度更快,。
27、 需要对过滤器进行更频繁的维修。 0012 理想的情况是, 本发明的自我清洗过滤器有能力过滤到大约为 10 绝对微米的非 常精细的等级, 与此同时, 能够以离心方式将更重流体和微粒去除到终极 10 绝对微米过滤 器的上游, 后续阶段的更精细的微粒过滤也将微粒去除到终极 10 绝对微米过滤器的上游, 以将闭环系统中的过滤器维修间隔最大化, 其中在真正的自我清洗过滤器中, 连续脏流体 出口是不容许的。 发明内容 0013 广义上说, 本发明的有助于净化流体的流体过滤器装置包括 : 第一环绕侧壁, 其包 括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 其中, 所述第二端部包括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环绕侧壁的 说 明 书 。
28、CN 103619760 A 6 4/10 页 7 脏流体入口孔, 并且所述第二端部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环绕侧壁的出口孔。该流体过滤器 装置还包括 : 连接到所述第二端部的盖子和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的圆穹端。从过滤器装置 的内部来讲其还包括 : 第二环绕侧壁, 其包括一级端部和相对的二级端部, 其中, 所述第二 环绕侧壁大致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内, 所述一级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 二级端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 该流体过滤器装置还包括 : 第一环境内部, 其被限定为设置在 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和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之间 ; 第二环境内部, 其被限定为设置在所述第二 环绕侧壁内 ; 以及第三环境内。
29、部, 其被限定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绕侧壁内, 其中所述第二环 绕侧壁不会延伸进去。 0014 该流体过滤器装置还包括一级滤网, 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和所述第二环境 内部之间, 其中, 所述一级滤网靠近所述一级端部, 还包括叶片, 其在所述第一环境内部之 中形成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以在操作上将脏流体从所述流体入口孔引导到所述一级滤网, 并提高流体的离心速度, 以将脏流体的更重流体部分和微粒污染物部分朝向所述第一环绕 侧壁的第一端部驱使。该流体过滤器装置还包括二级滤网, 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境内部和 所述第三环境内部之间, 其中, 所述二级滤网靠近所述二级端部 ; 过滤器介质, 其设置在所 述第三。
30、环境内部之中。 其中在操作上, 在该流体过滤器装置上, 脏流体通过所述脏流体入口 孔进入所述第一环境内部, 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境内部之中的所述叶片进行扩散, 通过所述 一级滤网扩散到所述第二环境内部, 该流体通过所述二级滤网进一步扩散到所述第三环境 内部, 并且该流体通过所述过滤器介质进一步扩散, 使大致净化的流体通过所述出口孔向 前扩散。 0015 参考附图, 从本发明中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将更容易明白和理解本发 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 其中 ;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显示了流体过滤器装置的立体图, 该装置具有被盖着的入口孔和出口孔, 还 显示出第一环绕侧壁及其第一端部和第二。
31、端部、 盖子、 圆穹端、 通风口、 磁性排管、 以及辅助 口 ; 0017 图 2 显示了流体过滤器装置的立体图, 该装置具有被打开的入口孔和出口孔, 还 显示出第一环绕侧壁及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盖子、 圆穹端、 通风口、 磁性排管、 以及辅助 口 ; 0018 图 3 显示了流体过滤器装置的侧视图, 该装置具有被盖着的入口孔和出口孔, 还 显示出第一环绕侧壁及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盖子、 圆穹端、 通风口、 磁性排管、 以及辅助 口 ; 0019 图 4 显示了从图 3 来看的横截面 4-4, 以显示流体过滤器装置的内部构件, 显示出 包括 : 开着的出口孔、 第一环绕侧壁及其第一端部。
32、和第二端部、 盖子、 圆穹端、 通风口、 磁性 排管、 以及辅助口, 还显示了一级滤网和二级滤网、 叶片和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过滤器介质, 以及第一环境内部、 第二环境内部和第三环境内部, 还有聚结室 ; 0020 图 5 显示了从图 1 来看的横截面 5-5, 以显示流体过滤器装置的内部构件, 显示出 包括 : 脏流体流入的入口孔和净化流体流出的出口孔、 第一环绕侧壁及其第一端部和第二 端部、 盖子、 圆穹端、 通风口、 磁性排管、 以及辅助口, 还显示了一级滤网和二级滤网、 叶片和 说 明 书 CN 103619760 A 7 5/10 页 8 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过滤器介质, 以及第一环。
33、境内部、 第二环境内部和第三环境内部, 还有 聚结室, 以及聚结流体流动面积和第二环境内部的流体流动面积, 流体的路径从入口孔开 始流经流体过滤器装置而流入出口孔 ; 0021 图 6 显示了与输送阀一起使用的一对流体过滤器装置, 以允许在一个过滤器装置 维修期间使用另一个过滤器装置或同时使用两个过滤器装置 ; 0022 图 7 显示了流体主要流经流体过滤器装置的简图, 从脏流体入口开始, 通过第一 环境内部之中的连续的螺旋形通道的叶片, 将连续离心速度传给脏流体, 然后进入靠近更 低离心速度流体的一级滤网, 而后通过一级滤网, 此时流体在第二环境内部中仍具有更高 的离心速度, 然后进入靠近更。
34、低离心速度流体的二级滤网, 然后, 通过二级滤网进入第三环 境内部, 并进入聚结室, 其中, 在进入过滤器介质之前, 流体速度放缓, 其中净化的流体退出 过滤器介质, 进入到出口孔 ; 0023 图 8 显示了凹形键流动端口的立体图, 其具有凹形六角形键, 净化流体的流体流 过凹形键流动端口 ; 0024 图 9 显示了用于过滤器介质的凸形键帽的立体图, 其具有凸形六角突出物, 净化 流体的流体流过凸形键帽 ; 以及 0025 图 10 显示了盖子、 凹形键流动端口、 流动端口的支架的立体装配图, 其中六角螺 母键与过滤器介质中的凸形键帽的凸形六角突出物键紧密配合, 而净化流体的流体流经过 滤。
35、器介质、 凸形键帽和凹形键流动端口, 其中图 10 的装配图是图 4 和图 5 所示的过滤器介 质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 0026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 0027 50 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0028 55 流体过滤器装置 0029 60 流体 0030 65 脏流体 60 0031 70 微粒污染物 0032 75 更重流体 60 0033 80 大致净化的流体 60 0034 85 第一环绕侧壁 0035 90 第一环绕侧壁 85 的第一端部 0036 95 第一环绕侧壁 85 的第二端部 0037 100 脏流体入口孔 0038 105 出口孔 0039 110 盖子 0040 115 圆穹端 。
36、0041 120 第二环绕侧壁 0042 125 第二环绕侧壁 120 的一级端部 0043 130 第二环绕侧壁 120 的二级端部 0044 135 同轴地设置第二环绕侧壁 120 和第一环绕侧壁 85 0045 140 第一环境内部 说 明 书 CN 103619760 A 8 6/10 页 9 0046 145 第二环境内部 0047 150 第三环境内部 0048 155 一级滤网 0049 160 二级滤网 0050 164 流动端口 168 的支架 0051 165 过滤器介质 0052 166 用于过滤器介质 165 的凸形键帽 0053 167 用于帽 166 的凸形六角突出。
37、物键 0054 168 凹形键流动端口 0055 169 与凸形六角突出物 167 紧密地可拆卸配合的流动端口 168 的凹形六角键 0056 170 叶片 0057 175 由叶片 170 形成的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0058 180 将连续离心速度从叶片 170 形成的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175 传送给脏流体 65 0059 185 接近一级滤网 155 0060 190 一级滤网 155 的截锥形 0061 195 第二环绕侧壁 120 的一级端部的连续 0062 200具有更少的更重流体75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70的脏流体65的更低离心速度 0063 205 具有被驱使到第一环绕侧壁 85 的。
38、第一端部 90 的更重流体 75, 微粒污染物 70 的脏流体 65 的更高离心速度 0064 210 二级滤网 160 的截锥形 0065 215 二级滤网 160 的截锥形 210 从结构上被设置在第二环境内部 145 的大部分之 中 0066 220 二级滤网 160 的截锥形 210 和第二环绕侧壁 120 之间大致为平行关系 0067 225 聚结室 0068 230 聚结室 225 的流体流动横截面积 0069 235 第二环境内部 145 的流体流动横截面积 0070 240 降低流体速度, 在流体进入过滤器介质 165 之前, 允许进一步沉淀出更重流体 75 和微粒污染物 70。
39、 0071 300 第三环境内部 150 的通风口 0072 305 磁性排管塞 0073 310 双过滤器系统的传输阀 0074 315 辅助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大体上, 首先参考图 1, 其显示的是流体过滤器装置 55 的立体图, 该装置具有被盖 着的入口孔 100 和出口孔 105, 还显示了第一环绕侧壁 85 及其第一端部 90 和第二端部 95、 盖子 110、 圆穹端 115、 通风口 300、 磁性排管 305、 以及辅助端口 315。接着, 图 2 显示的是流 体过滤器装置 55 的立体图, 该装置具有被打开的入口孔 100 和出口孔 105, 还显示了第一 环绕侧壁。
40、 85 及其第一端部 90 和第二端部 95、 盖子 110、 圆穹端 115、 通风口 300、 磁性排管 说 明 书 CN 103619760 A 9 7/10 页 10 305、 以及辅助端口315。 接着, 图3显示的是流体过滤器装置55的侧视图, 该装置具有盖着 的入口孔 100 和出口孔 105, 还显示了第一环绕侧壁 85 及其第一端部 90 和第二端部 95、 盖 子 110、 圆穹端 115、 通风口 300、 磁性排管 305、 以及辅助端口 315。 0076 接着, 图 4 显示了从图 3 来看的横截面图 4-4, 以显示流体过滤器装置 55 的内部 构件, 显示出包括。
41、 : 开着的出口孔105、 第一环绕侧壁85及其第一端部90和第二端部95、 盖 子110、 圆穹端115、 通风口300、 磁性排管305、 以及辅助端口315, 还显示了一级滤网155和 二级滤网 160、 叶片 170 和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175、 过滤器介质 165, 以及第一环境内部 140、 第二环境内部 145 和第三环境内部 150, 还有聚结室 225。接着, 图 5 显示了从图 1 来看的 横截面 5-5, 以显示流体过滤器装置 55 的内部构件, 显示出包括 : 脏流体流入的入口孔 100 和净化流体 80 流出的出口孔 105、 第一环绕侧壁 85 及其第一端部 90 。
42、和第二端部 95、 盖子 110、 圆穹端 115、 通风口 300、 磁性排管 305、 以及辅助端口 315, 还显示了一级滤网 155 和二 级滤网 160、 叶片 170 和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175、 过滤器介质 165, 以及第一环境内部 140、 第 二环境内部 145 和第三环境内部 150, 还有聚结室 225, 以及聚结流体流动面积 230 和第二 环境内部的流体流动面积235, 流体60的路径从入口孔100开始流经流体过滤器装置55而 流入出口孔 105。 0077 接着, 图6显示了与输送阀310一起使用的一对流体过滤器装置55, 以允许在一个 过滤器装置 55 维修期间。
43、使用另一个过滤器装置 55 或同时使用两个过滤器装置 55。另外, 图 7 显示了流体 60 主要流经流体过滤器装置 55 的简图, 从脏流体入口 100 开始, 通过第一 环境内部 140 之中的连续的螺旋形通道的叶片 175, 将连续离心速度 180 传给脏流体 65, 然 后进入靠近更低离心速度流体 200 的一级滤网 155。此外, 图 7 显示流体 60 继续通过一级 滤网 155, 此时流体 60 在第二环境内部 145 中仍具有更高的离心速度 205, 然后进入靠近更 低离心速度流体 200 的二级滤网 160, 然后, 通过二级滤网 160 进入第三环境内部 150, 并进 入。
44、聚结室 225, 其中, 在进入过滤器介质 165 之前, 流体速度放缓 240, 其中净化的流体 80 退 出过滤器介质 165, 进入到出口孔 105。 0078 接着, 图8显示了凹形键流动端口168的立体图, 其具有凹形六角形键169, 净化流 体 80 的流体 60 流过凹形键流动端口 168。而且, 图 9 显示了用于过滤器介质 165 的凸形键 帽 166 的立体图, 其具有凸形六角形突出物 167, 净化流体 80 的流体 60 流过凸形键帽 166。 接着, 图 10 显示了盖子 110、 凹形键流动端口 168、 流动端口 168 的支架 164 的立体装配图, 其中六角螺。
45、母键 169 与过滤器介质 165 中的凸形键帽 166 的凸形六角突出物键 167 紧密配 合, 而净化流体 80 的流体 60 流经过滤器介质 165、 凸形键帽 166 和凹形键流动端口 168, 其 中图 10 的装配图是图 4 和图 5 所示的过滤器介质 165 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 0079 参考图 4、 5 和 7, 显示了有助于净化 80 流体 60 的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50, 其大致 就是被称为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50 的内部构件, 以允许任何形式的外壳用作以下用途, 其 包括 : 具有第一端部90和相对的第二端部95的第一环绕侧壁85, 包括一级端部125和相对 的二级端。
46、部 130 的第二环绕侧壁 120。其中该第二环绕侧壁 120 大致同轴地设置 135 在第 一环绕侧壁 85 内, 一级端部 125 靠近第一端部 90, 二级端部 130 靠近第二端部 95。而且, 第一环境内部140被限定为设置在第一环绕侧壁85和第二环绕侧壁120之间 ; 第二环境内 部 145 被限定为设置在第二环绕侧壁 120 内 ; 第三环境内部 150 被限定为设置在第一环绕 侧壁 85 内, 其中第二环绕侧壁 120 不会延伸进去。 说 明 书 CN 103619760 A 10 8/10 页 11 0080 该流体过滤器组件 50 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境内部 140 和第二。
47、环境内部 145 之 间的一级滤网 155, 其中该一级滤网 155 靠近一级端部 125。另外, 二级滤网 160 设置在第 二环境内部 145 和第三环境内部 150 之间, 其中该二级滤网 160 靠近二级端部 130。另外, 过滤器介质 165 设置在第三环境内部 150 内, 其中在操作上, 脏 65 流体 60 进入第一环境内 部 140, 并通过一级滤网 155 扩散到第二环境内部 145, 流体 60 通过二级滤网 160 进一步扩 散到第三环境内部 150, 然后流体 60 通过过滤器介质 165 扩散。 0081 作为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50的一个可选项, 可还包括设置在第一。
48、环境内部140之 中的叶片 170, 其中在操作上, 叶片 170 将离心速度 180 传输到脏 65 流体 60 以大致将脏流 体中的较重的物质分离出去, 这些较重的物质通常以微粒70和更重流体75的形式存在。 而 且在叶片 170 上, 可以在第一环境内部 140 之中形成连续的螺旋形通道 175, 以将来自二级 端部 130 的脏 65 流体 60 引导到一级端部 125 而接近 185 一级滤网 155。 0082 详细参见一级滤网155, 对于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50而言, 一级滤网155形成截锥 形 190, 其从结构上形成第二环绕侧壁 120 的一级端部 125 的连续部 195,。
49、 其在操作上大致 上使一级滤网155最大程度地暴露于第一环境内部部分140, 在此脏65流体60处于更低的 离心流速 200 而具有更少的更重流体 75 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 70。参见二级滤网 160, 对于 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50而言, 二级滤网160形成截锥形210, 其从结构上被设置215在第二 环境内部 145 的大部分之中, 其中二级滤网 160 的截锥形 210 大致平行于 220 第二环绕侧 壁 120, 其在操作上大致使二级滤网 160 最大程度地暴露于第二环境内部部分 145, 在此流 体 60 处于更低离心流速 200 而具有更少的更重流体 75 和更少的微粒污染物 70。 0083 接着, 对于流体过滤器元件组件 50 而言, 第三环境内部 150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 二级滤网160和过滤器介质165之间的聚结室225, 其中该聚结室225具有的流体流动横截 面积 230 至少是第二环境内部 145 的流体流动横截面积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