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水平轴驱动机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裸芯片接合器.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6179986
  • 上传时间:2019-05-17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3.8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66505.3

    申请日:

    2013.03.01

    公开号:

    CN103681408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L 21/67申请公布日:20140326|||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L 21/6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变更后权利人:捷进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埼玉县变更后权利人:日本山梨县登记生效日:201507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1/67申请日:20130301|||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67; H01L21/50; H01L21/58; F16H25/22

    主分类号:

    H01L21/67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发明人:

    石井良英; 望月政幸

    地址:

    埼玉县

    优先权:

    2012.09.13 JP 2012-20172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严星铁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且可减少振动并实现快速化的直线电动机的水平轴驱动部,而且,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水平轴的振动并且能够实现升降轴的快速化的包括升降轴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利用了它的裸芯片接合器。本发明包括:第一固定部;具备固定负载部并使负载部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直线电动机;支撑上述第一固定部的支撑体;设置于上述支撑体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且使上述第一固定部移动的第一直线导向件;可旋转地支撑于上述支撑体的旋转体;具备将上述第一固定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转换为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转换单元的旋转转换式配重;以及控制上述第一可动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位置的控制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平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直线电动机,该第一直线电动机具备第一固定部、和固定负载部并使上述负载部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可动部;
    支撑上述第一固定部的支撑体;
    设置于上述支撑体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且使上述第一固定部移动的第一直线导向件;
    旋转转换式配重,该旋转转换式配重具备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上述支撑体的旋转体、和将上述第一固定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转换为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转换单元;
    检测上述第一可动部相对于上述支撑体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位置的线性传感器;以及
    基于上述线性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上述第一可动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位置的控制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换单元具备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的螺母、与上述螺母配合且一端与上述旋转体连接的滚珠丝杠。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是对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换单元具备一端能够旋转地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且另一端能够旋转地连接于上述旋转体的周边部的连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转换式配重设置于上述支撑体的端部。

    6.  一种二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平轴驱动机构;
    处理部;
    第二直线电动机,该第二直线电动机具备使上述处理部沿第二直线导向件 升降的第二可动部和固定于上述支撑体上的第二固定部;
    通过上述第一直线导向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上述第一可动部和第二可动部的连结部;
    使上述第一可动部、上述第二可动部、以及上述连结部成为一体向上述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三直线导向件;以及
    将与上述第二可动部成为一体向上述水平方向移动的部分作为负载的上述负载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垂直于上述第一可动部地设置上述第二可动部,上述第一直线导向件和上述第三直线导向件设置成彼此平行。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平行于上述第一可动部地设置上述第二可动部,上述第二固定部也设置成平行于上述第一固定部。

    9.  一种裸芯片接合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轴驱动机构,利用上述处理部对基片进行处理。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裸芯片接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是从晶片拾取裸芯片并接合到上述基片上的接合头、或是在上述基片涂敷裸芯片粘接剂的滚针。

    说明书

    说明书水平轴驱动机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裸芯片接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平轴驱动机构、包括升降轴的二轴驱动机构及裸芯片接合器。
    背景技术
    作为半导体制造装置之一有在引线框等基片上接合半导体芯片(裸芯片)的裸芯片接合器。在裸芯片接合器将裸芯片真空吸附并快速上升、水平移动、下降后安装在基片上。在该场合上升、下降的就是升降(Z)驱动部。
    近来,对裸芯片接合器的高精度、快速化的要求较高,尤其对裸芯片接合器的核心即接合头的快速化的要求较高。
    一般来讲,若使装置快速化则因快速移动物体而引起的振动变大,由于该振动,装置难以实现所期望的精度。
    作为响应该要求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裸芯片接合器等半导体制造装置的驱动部使用直线电动机,使永磁铁和绕组侧向相反方向移动,降低振动,并且以缓冲器使永磁铁侧返回原位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920号公报
    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10所示,直线电动机由可动元件(绕组)和定子构成,且在定子上沿着电动机的行进方向交替地安装有S极N极的永磁铁。可动元件配合定子上的磁铁变化相位驱动。通过安装于基座上的直线检测元件的编码器读数来进行该相位的控制。
    然而,由于将移动的定子用作配重,因此,因与直线检测元件的位置变化而在可动元件与定子上的磁铁之间产生相移δ,导致电动机的推动力F1降低。图11是表示相移δ与推动力F的关系的一例的图。推动力F相对于相移δ直线下降。虽然条件因各种因素而不同,但在图11所示例中,考虑到电动机的控制性,可容许的推力降低为10%至30%,此时的相移即配重部的移动极限 距离为数mm以内。如在下面所述,为了使配重部的移动极限距离限制在数mm以内,导致作为配重的定子侧的质量变得非常大,使得装置本身也大型化从而不实用。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的缓冲器中,不能将相移限制在上例那样的数mm范围内。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也未提及对相移的理解。
    另外,专利文献1虽然公开了在平面上对驱动部使用直线电动机的技术,但对于在升降轴上也使用直线电动机的二轴驱动机构并未公开实现快速化并能够降低振动的技术。但仅仅提示了若采用直线电动机驱动则如图9所示那样导致Z轴驱动的Z轴直线电动机的定子和可动元件均成为水平例如下述的Y方向的Y轴驱动部的负载。若加大Y轴驱动部的转矩则耗电和振动变大,若使Z轴驱动的直线电动机的定子和可动元件的重量小则导致Z轴的转矩变小,因而不能实现所定的快速化。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且可减少振动并能够实现快速化的直线电动机的水平(Y)轴驱动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水平轴的振动,并且能够实现升降轴的快速化的包括升降(Z)轴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利用了它的裸芯片接合器。
    解决课题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本发明是一种水平轴驱动机构,该水平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电动机,该第一直线电动机具备第一固定部、和固定负载部并使上述负载部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可动部;支撑上述第一固定部的支撑体;设置于上述支撑体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且使上述第一固定部移动的第一直线导向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上述支撑体的旋转体;旋转转换式配重,该旋转转换式配重具备将上述第一固定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移动转换为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转换单元;检测上述第一可动部相对于上述支撑体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位置的线性传感器;以及基于上述线性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上述第一可动部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位置的控制部。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二轴驱动机构,该二轴驱动机构包括:上述水平轴驱动机构;处理部;第二直线电动,该第二直线电动具备使上述处理部沿第二直 线导向件升降的第二可动部和固定于上述支撑体上的第二固定部;通过上述第一直线导向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上述第一可动部和第二可动部的连结部;使上述第一可动部、上述第二可动部、以及上述连结部成为一体向上述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三直线导向件;以及将与上述第二可动部成为一体向上述水平方向移动的部分作为负载的上述负载部。
    再有,本发明是一种裸芯片接合器,该裸芯片接合器具备上述二轴驱动机构,通过上述处理部对基片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轻量且可减少振动并实现快速化的直线电动机的具有水平(Y)轴驱动部构成的水平(Y)轴驱动部。
    而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水平轴的振动,并且能够实现升降轴的快速化的包括升降(Z)轴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利用了它的裸芯片接合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裸芯片接合器的概念图。
    图2是图1所示的D-D剖视图,是说明Y轴驱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和适用于Y轴驱动机构的旋转转换式配重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的图。
    图3是表示具备旋转转换式配重的第二实施例的Y轴驱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4是接合头所在的图1所示位置中的ZY轴驱动部的A-A剖视图。
    图5是从箭头C的方向观察了图4所示ZY轴驱动部的向视图。
    图6是表示图7中的E-E剖视图的图,是从箭头F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6中从箭头G的方向观察的Y轴驱动机构的图。
    图8是表示在ZY轴驱动部的第二实施例中适用了具有图2所示基本构造的旋转转换式配重第四实施例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具有Z轴的直线电动机的二轴驱动机构的现有技术的图。
    图10是表示直线电动机驱动的问题的图。
    图11是表示相移δ与推动力F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搭载于主驱动部的接合头等和配重部的各自的动作模式的图。
    符号说明
    1—晶片供给部,2—工件供给输送部,3—裸芯片接合部,7—控制部,10—裸芯片接合器,31—预制部,32—接合头部,35—接合头,40K、40KA、40KA—Y轴驱动机构,40—Y轴驱动部,41—Y轴可动部,42—Y轴固定部,43—Y轴直线导向件,44—Y轴导向件部,45—Y轴可动部固定部,46—直线导向件,47、47d、47u—固定磁铁部,48—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50—Z驱动部,51—Z轴可动部,52—Z轴固定部,53—Z轴直线导向件,57、57h、57m—固定磁铁部,60、60、60D—ZY轴驱动部,61—连结部,62、62a、62b、62c、62d—支撑体,70—X驱动部,71—线性传感器,100、100A至100D—旋转转换式配重,101、201—旋转体,102、202—旋转体支撑体,103—轴承,104—螺母,105—滚珠丝杠,106—螺母支撑部,20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从上方观察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即裸芯片接合器10的概念图。裸芯片接合器大体上具有晶片供给部1、工件供给输送部2、裸芯片接合部3、以及监测这些的状态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
    晶片供给部1具有晶片盒提升器11和拾取装置12。晶片盒提升器11具有装填有晶圆环的晶片盒(未图示),并依次向拾取装置12供给晶圆环。拾取装置12使晶圆环移动以便能够从晶圆环中拾取所希望的裸芯片。
    工件供给输送部2具有堆料装料器21、框送料器22、以及卸料器23并向箭头方向输送工件(引线框等基片)。堆料装料器21向框送料器22输送粘接裸芯片的工件。框送料器22通过框送料器22上的两处处理位置向卸料器23输送工件。卸料器23保管所输送的工件。
    裸芯片接合部3具有预制部31(裸芯片糊料涂敷装置)和接合头部32。预制部31在由框送料器22输送到的工件例如引线框上用滚针涂敷裸芯片粘接剂。接合头部32从拾取装置12拾取裸芯片并使裸芯片上升并移动至框送料器22上的接合点。而且,接合头部32使裸芯片从接合点下降并接合在涂敷有裸芯片粘接剂的工件上。
    接合头部32具有使接合头35(参照图2)在Z(高度)方向升降并在Y 方向移动的ZY轴驱动部60和在X方向移动的驱动部70。ZY轴驱动部60具有使接合头在Y方向即拾取装置12内的拾取装置与接合点之间往返的Y轴驱动部40和为了从晶片拾取或者在基片上接合而使裸芯片升降的Z驱动部50。X驱动部70使ZY轴驱动部60整体向输送工件的方向即X方向移动。X驱动部70可以是用伺服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的构成,还可以是在ZY轴驱动部60的构成中所说明的用直线电动机驱动的构成。
    首先,详细说明如图10所示直线电动机那样将定子侧做成降低振动和相移的构成时的问题。在图10中,将固定于直线导向件LG上的直线电动机定子LK用作配重部。动作原理是,利用主驱动部(可动元件)的驱动力F1的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使配重部向与主驱动部相反的方向运动,并通过吸收成为振动原因的主驱动部的反作用而降低振动。
    在这种配重机构中,若假定各个接触面非常光滑则主驱动部(可动元件)LS与配重部的运动的关系是如下。
    [公式1]
    F1=M1×a1=M2×a2  (1)
    其中,M1为主驱动部质量,a1为主驱动部加速度,a2为配重部加速度,M2为配重部质量。在该配重构成中,在按照工作台规格决定了主驱动部质量M1、主驱动部加速度a1的情况下,配重部加速度a2仅由配重部质量M2可控制。
    接着,利用图12所示事例研讨课题中所提及的配重部质量M2。图12的上侧图表示搭载于由直线电动机LM驱动的主驱动部上的接合头等的动作模式,图12的下侧图表示为了作为配重来减少振动而作为反作用驱动的配重的动作模式。
    在为该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若假定配重部的移动极限距离为Lm,则配重部的移动极限距离与配重部质量M2的关系由公式(1)而得出下式。
    [公式2]
    M2=M1×a1(Ta+TS)TaLm---(2)]]>
    在公式(2)中输入图12所示的各值,为了限制Lm在数mm以内,配重 部质量M2的重量成为250~500kg。这样一来,配重部质量M2很大因而不能搭载到实际装备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申请发明中如公式(3)所示那样将成为振动原因的主驱动部的反作用力F1的直线运动动能转换为其它的动能,以减少配重部的重量M2。
    [公式3]
    主驱动部的反作用力动能=配重部的动能+其它动能  (3)
    作为其它动能有旋转动能、弹簧等的弹性能、缓冲器等的热能等,而在本发明中使用可实现以mm单位设定的配重部的移动极限距离的刚体动能。
    图2是图1所示的D-D剖视图,是说明Y轴驱动机构40K的第一实施例40KA的构成和适用于Y轴驱动机构的刚体动能转换式配重(下面仅称作旋转转换式配重)100的第一实施例100A的原理的图。
    Y轴驱动机构40KA具备使成为负载部的接合头35等的处理部在Y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部40和旋转转换式配重100。
    Y轴驱动部40具备具有固定磁铁部47的反向コ字形(参照图4)的Y轴固定部42和设置于Y轴固定部与Y轴支撑体62之间并可使Y轴固定部42向Y方向移动的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固定磁铁部47具备沿Y方向交替地排列有多个N极和S极的永磁铁的上、下固定磁铁部47u、47d。直线导向件48具备设置于Y轴驱动部支撑体62d上的直线导轨48a和固定于Y轴固定部42并在直线导轨48a上移动的多个直线滑块48b。
    而且,Y轴驱动部40具备在上述排列方向至少具有一组N极和S极的电磁铁且具有插入反向コ字形的凹部42d并在凹部内移动的可动元件的Y轴可动部41。在Y轴可动部41连接有作为负载部的连结部61,连结部与处理部相连。
    另一方面,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设置于Y轴驱动部支撑体62d的一侧端部。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具备下述的带来惯性矩的惯性矩和将Y轴驱动部支撑体62d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转换为上述旋转体的旋转的转换单元。转换单元具有一端侧与螺母104配合且另一端侧具有以旋转中心与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一致的方式固定的旋转体101的滚珠丝杠105。滚珠丝杠105由设置于未刻螺纹 的平坦部105a上的轴承103和固定于螺母支撑部106上的轴承103所可旋转地支撑。轴承103设置于固定部支撑体62d上的旋转体支撑体102的平坦部105a的贯通部。螺母支撑部106固定于Y轴固定部42。
    通过这种构成,若构成主驱动部的Y轴可动部41以加速度a1向箭头方向移动,则沿相反方向在构成配重部的Y轴固定部42上产生反作用力F1。由于该反作用力F1,使得Y轴固定部42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滚珠丝杠105使旋转体101旋转。另外,滚珠丝杠105不是与旋转体101直接相连而是通过齿轮或带轮等向旋转体101传递旋转亦可。
    在仅以Y轴固定部42(配重部)进行的直接传动式中配重部所承受的反作用力F1仅来自Y轴固定部42(配重部)的质量M2,而在旋转转换型中由配重部质量M2和旋转体的惯性矩I承受,从而可使配重部质量变小。
    在该构成中,能够以下式表示主驱动部和配重部的关系。
    [公式4]
    F1=M1×a1=(M2+I)×a2  (4)
    这里,I是考虑了滚珠丝杠的旋转体惯性矩。图2中的主驱动部质量M1成为Y轴可动部41、支撑体61、以及与支撑体61成为一体移动的部分的质量的总合。另一方面,配重部质量成为与Y轴固定部42一起移动的旋转体101、滚珠丝杠105、螺母104以及直线滑块48b等以虚线表示的配重部的总质量。
    图3是表示具备旋转转换式配重100的第二实施例100B的Y轴驱动机构40K第二实施例40KB的图。
    Y轴驱动机构40K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点在于旋转转换式配重,而Y轴驱动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旋转转换式配重100B作为转换单元使用连杆203来代替滚珠丝杠105,而将Y轴固定部42的直线动作转换为旋转体201的旋转动作。旋转体201可旋转地支撑于旋转体支撑体202上,该旋转体支撑体202与纸面平行地固定于驱动部支撑体62d上并可旋转地支撑旋转体201。
    在旋转转换式配重的第二实施例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ZY轴驱动部60的第一实施方式60C。首先,利用图4、图5说明ZY轴驱动部60C的构成、动作。图4是接合头35所在 的图1所示位置中的ZY轴驱动部60C的A-A剖视图。图5是从箭头C的方向观察了图4所示ZY轴驱动部60C的向视图。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ZY轴驱动部60C具备Y轴驱动部40C、Z驱动部50C、连结Y轴驱动部40C的Y轴可动部41和Z驱动部50的Z轴可动部51的连结部61、以及支撑这些全体的横向L字形的支撑体62。Z驱动部50C具备作为处理部的接合头35和使接合头35以Z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部80。另外,为了使下面的说明容易理解,在图4、图5中以白底黑框表示Y轴可动部41、Z轴可动部51、以及连结部61成为一体移动的部分,并以斜线表示其它固定于支撑体62的部分。另外,支撑体62具有上部支撑体62a、侧部支撑体62b、下部支撑体62c、以及Y轴驱动部支撑体62d。
    Y轴驱动部40C具有与图2所示Y轴驱动部40相同的构造。即、Y轴驱动部40C具备具有排列有多个N极和S极的永磁铁的上下固定磁铁部47(47u、47d)的反向コ字形Y轴固定部42和可使Y轴固定部42向Y方向移动的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设置于Y轴固定部与Y轴驱动部支撑体62d之间。
    而且,Y轴驱动部40C具备在上述排列方向至少具有一组N极和S极的电磁铁且具有插入反向コ字形的凹部并在凹部内移动的Y轴可动部41、和检测Y轴可动部41的Y方向的位置的线性传感器71。线性传感器71检测与Y轴可动部41一起移动的、下述的接合头35的在Y方向的位置,检测Y轴可动部41的位置。Y轴驱动部40C由Y轴导向件部44能够使Y轴可动部41在Y方向稳定地移动,该Y轴导向件部44固定于支撑Y轴可动部41的连结部61并具备设置于连结部与下部的支撑体62c之间的Y轴直线导向件43。
    横跨图1的虚线所示的Y轴驱动部40的大致整个区域设置Y轴固定部42使得Y轴可动部41能够在规定的范围移动。另外,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和Y轴直线导向件43分别具有向Y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线导轨48a、43a和在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直线滑块48b、43b。如图4所示,线性传感器71具有横跨Y轴驱动部40的大致整个区域设置检测元件71s和固定于Y轴导向件部44并在Y方向移动的光学检测部71h。对在Y方向的目标位置的移动控制可基于线性传感器71的输出并通过位置控制或速度控制等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控制部7进行该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Y轴直线导向件43分开设置了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但互不干涉地设置各自的直线滑块48b、43b并将Y轴直线导向件43兼作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亦可。
    Z驱动部50C具备倒U字形的Z轴固定部52、插入倒U字形的凹部并在凹部内移动的Z轴可动部51、以及引导Z轴可动部51的升降的Z轴直线导向件53。Z轴固定部52与Y轴驱动部40C相同地具备沿Z方向交替地排列有多个N极和S极的永磁铁的左、右固定磁铁部57(57h、57m)。Z轴可动部51在上部沿Z轴固定部52的排列方向具有至少一组N极和S极的电磁铁,且插入倒U字形的凹部并在凹部内移动。Z轴直线导向件53设置于Z轴可动部51与连结部61之间,具备固定于连结部61并在Z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线导轨53a和固定于Z轴可动部51并在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直线滑块53b。
    Z轴可动部51通过连结部61与Y轴可动部41相连,若Y轴可动部41在Y方向移动则Z轴可动部51也一起在Y方向移动。而且,在移动目的地的规定的位置升降Z轴可动部51(接合头35)。
    接合头35利用旋转驱动部80并通过齿轮35b可旋转地设置于Z轴可动部51的前端,并在自身前端具有裸芯片吸附用筒夹35a。另外,旋转驱动部80利用固定于Z轴可动部51的电动机81并通过齿轮82、35b控制接合头35的旋转姿势。
    下面利用图6、图7说明Y轴驱动部60C中的旋转转换式配重100的第三实施例100C。图6是表示图7中的E-E剖视图的图,是从图7所示箭头F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图7是表示在图6中从箭头G的方向观察的Y轴驱动机构40KC的图。Y轴驱动部40C与图4、图5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旋转转换式配重100C基本上与图2相同。不同点在于,旋转转换式配重100C的螺母支撑部106相对于Y轴驱动部40C位于与Z驱动部50C相反的一侧且固定于Y轴固定部42。因而如图7所示,图6中所示的螺母104、滚珠丝杠105的螺纹侧前端部以及螺母支撑部106被Y轴固定部42所遮住而表示不出。
    当然,也可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在Y轴固定部42的上部侧。另外,如图 3所示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在Y轴固定部42的侧部与配重旋转体支撑体102之间空出距离并使图2的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下降而设置在Y轴固定部42的延长线上亦可。
    在ZY轴驱动部60的第一实施方式60C中,主驱动部质量M1成为与Y轴可动部41成为一体移动的图4所示的以白底黑框表示的部分的总质量。另一方面,如在图2所说明,配重部质量M2成为Y轴固定部42、与Y轴固定部42成为一体移动的旋转体101、滚珠丝杠105、螺母104以及直线滑块48b等的总质量。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ZY轴驱动部60C,通过设置旋转转换式配重,能够将相移限制在配重部的移动范围内,并能够确保直线电动机的推动力,能够降低配重部的质量,从而能够在Y方向快速移动。
    图8表示在ZY轴驱动部60的第二实施例即ZY轴驱动部60D中适用了具有图2所示基本构造的旋转转换式配重第四实施例100D的例子。另外,图8是作为第一实施例的ZY轴驱动部60C的与图6对应的图。在图8中对于具有与ZY轴驱动部60C和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基本上相同的构成或功能的部分附注与图4相同的符号。
    首先说明ZY轴驱动部60D,然后说明旋转转换式配重100D。
    与作为ZY轴驱动部6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ZY轴驱动部60C不同点在于,第一、将Y轴固定部42做成在Z方向较长的I字形,并与Y轴固定部42平行地设置了Y轴可动部41。第二、将Y轴的固定磁铁部仅设置在一侧的固定磁铁部47上。第三、为了固定Y轴可动部41而在Y轴可动部41与连结部61之间设置了Y轴可动部固定部45。第四、使侧部支撑体62b较短,并在其一侧设置了使Y轴固定部42可移动的Y轴固定部直线导向件48。
    第五、使支撑可使Y轴可动部41在Y方向移动的Y轴直线导向件43的Y轴导向件部44从下部支撑体62c向上部支撑体62a移动。第六、使Z轴固定部52从U字形变为I字形,并仅在一侧的固定磁铁部57设置了固定磁铁部57h、57m。第七、为了防止可动一体部在Y方向移动时左右晃动,在侧部支撑体62b与连结部61之间设置了直线导向件46。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稳定这种移动的直线导向件46设置在Y轴 固定部42或Z轴固定部52与连结部61之间亦可。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有各种各样的相异之处,也有联动的相异之处,但不必全部相异。
    其它方面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ZY轴驱动部60C相同。
    另一方面,旋转转换式配重100D的不同于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的点在于设置于I字形Y轴固定部42之上。更具体地讲,不同之处在于在I字形的Y轴固定部42的上部固定图2所示的螺母支撑部106,并在上部支撑体62a或侧部支撑体62b上固定了旋转体支撑体102。其它基本的点与旋转转换式配重100A相同。
    在ZY轴驱动部60的第二实施方式60D中,主驱动部质量M1虽然构造不同但与ZY轴驱动部60C相同地、成为与Y轴可动部41成为一体移动的图8所示的以白底黑框表示的部分的总质量。另一方面,如在图2所说明,配重部质量M2成为Y轴固定部42、与Y轴固定部42成为一体移动的旋转体101、滚珠丝杠105、螺母104以及直线滑块48b等的总质量。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ZY轴驱动部60D,通过设置旋转转换式配重,能够将相移限制在配重部的移动范围内,并能够确保直线电动机的推动力,能够降低配重部质量,从而能够在Y方向快速移动。
    在以上所说明的在ZY轴驱动部60的第二实施方式60D中,作为旋转转换式配重使用了图2的类型的实施例,但同样也可以使用图3所示类型的实施例。当然,可考虑利用Y轴驱动部的移动使旋转体旋转的各种方法。那种方法也可适用于ZY轴驱动部60的实施例中。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旋转转换式配重的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轻量且可减少振动并实现快速化的直线电动机的具有Y(水平)轴驱动部构成的Y(水平)轴驱动部。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旋转转换式配重的实施例或ZY轴驱动部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升降轴的快速化,并且能够减少Y(水平)轴振动的包括Z(升降)轴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利用了它的裸芯片接合器。
    如上所述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但本领域人员能够根据上述说明进行各种代替例、修改例或变形,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包括 上述各种代替例、修改例或变形。

    关 键  词:
    水平 驱动 机构 以及 芯片 接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平轴驱动机构、二轴驱动机构以及裸芯片接合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7998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