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手动变速器.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6174059
  • 上传时间:2019-05-17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7.1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34788.7

    申请日:

    2012.07.11

    公开号:

    CN103687741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K 6/36申请公布日:2014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K 6/36申请日:20120711|||公开

    IPC分类号:

    B60K6/36; B60K6/48; B60K6/547; B60K20/02; F16H63/20; F16H63/32

    主分类号:

    B60K6/36

    申请人:

    爱信AI株式会社

    发明人:

    枡井勇树; 大须贺慎也

    地址:

    日本爱知县西尾市

    优先权:

    2011.07.13 JP 2011-15444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高龙鑫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装置的手动变速器具备:输入轴(Ai),经由离合器(C/T)从内燃机(E/G)输入动力;输出轴(Ao),从电动机(M/G)输入动力。该变速器具有在(Ai)-(Ao)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不同于空挡位置)的EV行驶用的多个变速挡(EV、EV-R)、和在(Ai)-(Ao)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HV)行驶用多个变速挡(2速-5速)。在H型的换挡模式上,前进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和后退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分别配置在共同的换挡线路的两端部。以这种方式,提供一种具备“HV行驶用变速挡”和“EV行驶用变速挡”并能够小型化的HV-MT车用手动变速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手动变速器,所述手动变速器(M/T)适用于将内燃机(E/G)和电动机(M/G)作为动力源而具备的车辆,所述手动变速器(M/T)不具备变矩器,其中,
    所述手动变速器(M/T)具备:
    输入轴(Ai),接受来自所述内燃机的动力,
    输出轴(Ao),接受来自所述电动机的动力且向所述车辆的驱动轮输出动力,
    变速器变速机构(M),通过使由驾驶员操作的换挡操作构件(SL)在换挡模式上移动至与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2速-5速)相对应的各混合动力行驶换挡完成位置,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确立如下动力传递系统,即,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速度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速度的比值即变速器减速比设定为与对应的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相对应的各值,其中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用于使车辆以能够利用所述内燃机及所述电动机两者的驱动力的状态行驶;通过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在所述换挡模式上移动至与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EV、EV-R)相对应的各电动机行驶换挡完成位置,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用于使车辆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中仅利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力来行驶;
    所述变速器变速机构,包括前进用的一个或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和后退用的一个或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作为所述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变速器,其中,
    所述换挡模式包括:
    单一的选择线路,在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选择线路为如下路径,即,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空挡状态下,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操作即选择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 在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多个换挡线路,所述多个换挡线路分别为如下路径,即,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操作即换挡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从所述选择线路上的多个选择位置中对应的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多个换挡线路分别从所述对应的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延伸,并且在各换挡线路的端部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换挡完成位置;
    就所述变速器变速机构而言,
    作为所述多个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包括前进用的一个所述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和后退用的一个所述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
    所述前进用及后退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具有所述多个选择位置中对应的共同的电动机行驶用选择位置,且在从所述多个换挡线路中所述电动机行驶用选择位置向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两个方向延伸的电动机行驶用换挡线路的两端部的其中一端部,配置所述前进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并在所述两端部的另一端部配置所述后退用的电动机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具有所述多个选择位置中的所述电动机行驶用选择位置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选择位置,并且,在从所述多个换挡线路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选择位置分别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换挡线路的各端部,分别配置对应的所述混合动力行驶换挡完成位置;
    所述变速器变速机构具备:
    多个固定齿轮(G2i、G3i、G4i、G5i),这些固定齿轮(G2i、G3i、G4i、G5i)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Ai)或所述输出轴(Ao)不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入轴(Ai)或所述输出轴(Ao),且分别与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的各变速挡相对应,
    多个空转齿轮(G2o、G3o、G4o、G5o),这些空转齿轮(G2o、G3o、G4o、G5o)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且分别与所述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的各变速挡相对应,并且与对应的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的所述固定齿轮时常啮合,
    多个套筒(S1、S2),这些套筒(S1、S2)分别以相对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中对应的轴不可旋转且在轴向上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对应的轴,并为了将所述多个空转齿轮中对应的空转齿轮以相对于所述对应轴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对应轴,各所述套筒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空转齿轮相接合,
    多个叉轴(FS1、FS2),分别与所述多个套筒连结,并且能够在轴向上进行移动,
    换挡选择轴,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选择操作而在轴向上移动或绕轴旋转,且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换挡操作而绕轴旋转或在轴向上移动;
    当通过所述选择操作使所述换挡选择构件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混合动力行驶用选择位置时,从所述多个叉轴中选择对应的叉轴,通过所述换挡操作构件的所述换挡操作,使从所述换挡选择轴的侧面突出的内杆IL对选择的所述叉轴在该轴向上进行推压和移动,由此实现相应的混合动力行驶用变速挡;
    当通过所述选择操作使所述换挡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电动机行驶用选择位置时,不存在从所述多个叉轴中选择的叉轴。

    说明书

    说明书手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该手动变速器适用于将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而具备的车辆,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在内燃机的输出轴和手动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安装有摩擦离合器的车辆的手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发动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而具备的所谓混合动力车广为人们广泛所知(例如,参照特开2000-224710号公报)。在混合动力车中,可以采用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内燃机的输出轴、变速器的输入轴以及变速器的输出轴中任一个轴相连接的结构。以下,将内燃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扭矩称为“内燃机驱动扭矩”,将电动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扭矩称为“电动机驱动扭矩”。
    近年来,开发出了适用于具有手动变速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以下称为“HV-MT车”)的动力传递控制装置。这里所说的“手动变速器”是指,不具有根据驾驶员操作的变速杆的换挡位置来选择变速挡的变矩器的变速器(所谓的手动变速器,MT)。另外,这里所说的“摩擦离合器”是指,安装于内燃机的输出轴和手动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根据驾驶员操作的离合器踏板的操作量而使摩擦板的接合状态发生变化的离合器。
    发明内容
    在混合动力车中,可以利用内燃机驱动扭矩和电动机驱动扭矩这两者来实现车辆行驶状态(以下称为“HV行驶”)。近年来,还开发出了如下的混合动力车:除了能够实现该HV行驶之外,还能在维持内燃机停止状态(内燃机输出轴的旋转停止的状态)的同 时仅利用电动机驱动扭矩来实现车辆行驶状态(以下称为“EV行驶”)。
    在HV-MT车中,如果要在驾驶员不操作离合器踏板的状态(即,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实现EV行驶,需要在维持变速器的输入轴不旋转的状态的同时通过利用电动机驱动扭矩来驱动变速器的输出轴。因此,除了需要使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之外,还需要使变速器维持“在变速器的输入轴和变速器的输出轴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状态”。
    以下,假定手动变速器具有“(经由离合器)从内燃机输入动力的输入轴”和“从电动机输入动力的(即,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时常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在该手动变速器中,无论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有无确立动力传递系统,都能将电动机驱动转矩任意地传递至手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进而,传递至驱动轮)。
    因此,为了利用该手动变速器实现HV行驶并实现上述EV行驶,需要设置HV行驶用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变速挡”(以下称为“HV行驶用变速挡”)以及EV行驶用的“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变速挡”(与空挡不同的变速挡。以下称为“EV行驶变速挡”)来作为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挡。
    即,该手动变速器中,在换挡模式上,通过使变速杆移动至多个HV行驶用变速挡所对应的各换挡完成位置,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确立设定为与“减速比”所对应的HV行驶用变速挡相对应的各值的动力传递系统,通过使变速杆在换挡模式上移动至与EV行驶用变速挡对应的EV行驶换挡完成位置(与空挡位置不同),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提出这种HV-MT车用手动变速器(例如,参照特愿2011-92124号)。该申请中公开了如下变速器:在换挡模式上,作为EV行驶用变速挡仅具备前进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相当于向前方行驶用的1速)的手动变速器。若采用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利用EV行驶的向前方行驶,还可以省略前 进用的1速用齿轮对(具体地,时常进行啮合的1速用固定齿轮及1速用空转齿轮的组合),能够对变速器整体进行小型化。
    作为本申请人在之后进行的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一种能够比该种手动变速器更加小型化的手动变速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HV行驶用变速挡”和“EV行驶用变速挡”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手动变速器。
    本发明的手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在换挡模式上,具备(前进用的)多个“HV行驶用变速挡”所对应的各HV行驶换挡完成位置、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所对应的各EV行驶换挡完成位置,且具备前进用的一个或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和后退用的一个或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来作为所述多个“EV行驶用变速器”。
    这样,不仅可以通过EV行驶向前方行驶,还可以通过EV行驶向后方行驶。而且,不仅省略用于前进的1速用的齿轮对(具体地,时常啮合的1速用的固定齿轮及1速用的空转齿轮的组合),还可以省略用于后退的齿轮对(具体地,后退用的固定齿轮、后退用的空转齿轮、及惰轮等的组合)。因此,能够对变速器整体进行更加小型化。
    在上述本发明的手动变速器中,作为换挡模式采用了所谓的“H型”(由单一的选择线路和与该选择线路交叉的多个换挡线路所构成的模式),并且,作为所述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具备前进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和后退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时,在换挡模式上,优选地,前进用及后退用的“EV行驶用变速挡”的各换挡完成位置分别配置在共同的(同一个)换挡线路的两端。这样,如后面所详细叙述那样,能够使必要的叉轴的个数减少一个,且能够对变速器整体进行进一步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HV-MT车用的动力传递控制装置在选择N位置状态下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出在选择N位置状态下的S&S轴和多个叉轴的位置 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套筒及叉轴”和S&S轴的接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换挡模式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5是示出在选择了EV位置的状态下与图1相对应的图。
    图6是示出在选择了EV位置的状态下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7是示出在选择了EV-R位置的状态下与图1相对应的图。
    图8是示出在选择了EV-R位置的状态下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9是示出在选择了2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1相对应的图。
    图10是示出在选择了2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11是示出在选择了3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1相对应的图。
    图12是示出在选择了3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13是示出在选择了4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1相对应的图。
    图14是示出在选择了4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2相对应的图。
    图15是示出在选择了5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1相对应的图。
    图16是示出在选择了5速位置的状态下与图2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动变速器的车辆的动力传递控制装置(以下称为“本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装置适用于“将发动机E/G和电动发电机M/G作为动力源而具备,且具备不具有变矩器的手动变速器M/T和摩擦离合器C/T的车辆”,即,适用于上述“HV-MT车”。该“HV-MT车”可以是前轮驱动车,也可以是后轮驱动车或四轮驱动车。
    (整体结构)
    首先,对本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发动机E/G是众所周知的内燃机,例如,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汽油发动机,使用轻油作为燃料的柴油发动机。
    手动变速器M/T是根据驾驶员操作的变速杆SL的换挡位置来选择变速挡且不具有变矩器的变速器(manualtransmission)。M/T具备:输入轴Ai,接受来自E/G的输出轴Ae的动力;输出轴Ao, 接受来自M/G的动力并向车辆的驱动轮输出动力。输入轴Ai和输出轴Ao互相平行配置。输出轴Ao可以是M/G的输出轴本身,也可以是与M/G的输出轴平行且经由齿轮列以时常可传递动力的方式与M/G输出轴连接的轴。M/T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中叙述。
    摩擦离合器C/T安装于E/G的输出轴Ae和M/T的输入轴Ai之间。C/T是众所周知的离合器,也就是根据驾驶员操作的离合器踏板CP的操作量(踩踏量)而摩擦板的接合状态(更具而言,与Ai一体旋转的摩擦板相对于与Ae一体旋转的飞轮的轴向位置)发生变化的离合器。
    就C/T的接合状态(摩擦板的轴向位置)而言,可以利用将离合器踏板CP和C/T(摩擦板)机械连结的连杆机构等并根据CP的操作量进行机械调整,也可以利用驱动器的驱动力来进行电(所谓的电传方式)调整,所述驱动器根据用于检测CP操作量的传感器(后述的传感器P1)的检测结果而运行。
    电动发电机M/G具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构(例如交流同步马达),例如具有转子(未图示)与输出轴Ao一体旋转的结构。即,在M/G的输出轴和M/T的输出轴Ao之间时常确立着动力传递系统。以下,将E/G的输出轴Ae的驱动扭矩称为“EG扭矩”,将M/G的输出轴(输出轴Ao)的驱动扭矩称为“MG扭矩”。
    另外,本装置具备:离合器操作量传感器P1,用于检测离合器踏板CP的操作量(踩踏量、离合器行程等)的;刹车操作量传感器P2,用于检测刹车踏板BP的操作量(踏力、操作的有无等);油门踏板操作量传感器P3,用于检测油门踏板AP操作量(油门开度);换挡位置传感器P4,用于检测变速杆SL位置。
    进而,本装置具备电子控制单元ECU。ECU基于来自上述的传感器P1-P4、及其他传感器等的信息等,控制E/G的燃料喷射量(节流阀的开度),由此控制EG扭矩,并通过控制变换器(未图示)来控制MG扭矩。
    (M/T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4对M/T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及 图4所示,在本例中所采用的变速杆SL的换挡模式为,由单一的选择线路(车辆左右方向的线路)、和与该选择线路交叉的三条换挡线路(车辆前后方向的线路)所构成的所谓“H型”的换挡模式。
    在本例中,作为要选择的变速挡(换挡完成位置),设有前进用的五个变速挡(EV、2速-5速)和后退用的一个变速挡(EV-R)。“EV”及“EV-R”是上述的EV行驶用变速挡,“2速”-“5速”分别是上述HV行驶用变速挡。以下,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将包括“N位置”、“第一选择位置”及“第二选择位置”的选择操作的可行范围统称为“空挡范围(neutral range)”。
    M/T具有套筒S1、S2。S1及S2分别是“2速-3速”用的套筒、“4速-5速”用的套筒,S1及S2分别以相对于与输出轴Ao一体旋转的对应的毂构件不可相对旋转、且在轴向上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毂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套筒S1及套筒S2分别与叉轴FS1及叉轴FS2(经由拨叉(fork))一体连结。FS1及FS2(进而S1及S2)分别通过设置于与变速杆SL的操作连动的S&S轴上的内杆(inner lever)IL(参照图2、图3)向轴向(图2中上下方向,图1和图3中左右方向)驱动。
    在图2及图3中示出的是,作为S&S轴,通过变速杆SL的换挡操作(图1、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操作)在轴向上平行移动、且通过变速杆SL的选择操作(图1、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操作)绕轴中心转动的“选择旋转型”。但是,使用通过变速杆SL的换挡操作绕轴中心转动且通过SL的选择操作在轴向上平行移动的“换挡旋转型”也是可以的。
    如图3所示,FS1及FS2分别与换挡头H1、H2设置为一体。若SL的位置通过换挡操作(车辆前后方向的操作)从“N位置”或“第二选择位置”向车辆前方侧及后方侧的任一个方向移动,即,当内杆IL的轴向位置(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从与SL的“N位置”或“第二选择位置”对应的基准位置向所述任一个方向移动时,IL将在轴向上推压H1或H2,由此FS1或FS2(进而,S1或 S2)从“中立位置”向对应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即使SL的位置通过换挡操作从“第一选择位置”向车辆前侧及后侧的任一个方向移动,即,即使内杆IL的轴向位置从与SL的“第一选择位置”对应的基准位置向所述任一个方向移动,也不会存在与IL接合的换挡头(进而,叉轴),因此,FS1及FS2(进而,S1及S2)维持在“中立位置”。以下,按照顺序对各变速挡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SL位于某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这一事实,表示为“已选择”了该变速挡。
    如图1、图2所示,变速杆SL位于“N位置”(更准确地说,空挡位置范围)的状态下,套筒S1及S2位于“中立位置”。该状态中,S1及S2分别与对应的任何空转齿轮都不进行接合。即,输入轴Ai和输出轴Ao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另外,MG扭矩维持在“零”。即,EG扭矩及MG扭矩均不会传递至驱动轮。
    如图5、图6所示,当变速杆SL从“N位置”(经由第一选择位置)移动至“EV的换挡完成位置”时,如上所述,不存在与S&S轴的IL啮合的换挡头(进而,叉轴)。因此,FS1及FS2(进而,S1及S2)维持在“中立位置”。因此,在输入轴Ai和输出轴Ao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另一方面,此时,如图5的粗实线所示,利用M/G和输出轴Ao之间动力传递系统,使前进方向的MG扭矩传递至驱动轮。
    即,选择了“EV”的情况下,使E/G维持在停止状态(E/G的输出轴Ae的旋转停止的状态)的同时仅利用MG扭矩来实现车辆的行驶状态(即,上述“EV行驶”)。即,该车辆能够通过选择“EV”,实现基于EV行驶的前方行驶。MG扭矩调整为与油门开度等相对应的大小的前进方向的值。
    如图7、图8所示,变速杆SL从“N位置”(经由第一选择位置)向“EV-R的换挡完成位置”移动时,与选择了上述“EV”的情况相同,不存在与IL啮合的换挡头(进而,叉轴)。因此,FS1及FS2(进而,S1及S2)维持在“中立位置”。因此,在输入轴Ai和输出轴Ao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另一方面,该情 况下,如图7的粗实线所示,利用M/G和输出轴Ao之间的动力传递系统,使后退方向的MG扭矩传递至驱动轮。
    即,选择了“EV-R”的情况下,实现“E/V行驶”。即,该车辆能够通过选择“EV-R”来实现基于EV行驶的后方行驶。MG扭矩调整为与油门开度等相对应大小的后退方向的值。
    此外,对于SL位于“N位置”(空挡领域)、“EV换挡完成位置”、“EV-R换挡完成位置”的识别,例如,可以基于换挡位置传感器P4的检测结果及用于检测S&S轴的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实现。
    如图9、10所示,当变速杆SL从“N位置”向“2速的换挡完成位置”移动时,S&S轴的IL将连结于FS1的头部H1的“2速侧啮合部”向“2速”方向(图10中的向上方向)驱动,由此,只有FS1(进而、S1)被驱动(图10中的向上方向、图9中的向下方向)。该结果,套筒S1移动至“2速位置”。套筒S3位于“中立位置”。
    该状态中,S1与空转齿轮G2o接合,使空转齿轮G2o固定成在输出轴Ao上不可相对旋转。另外,空转齿轮G2o与固定于输入轴Ai的固定齿轮G2i时常啮合。该结果,如图9的粗实线所示,在M/G和输出轴Ao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并且,在输入轴Ai和输出轴Ao之间,经由G2i及G2o确立对应于“2速”的动力传递系统。即,选择了“2速”的情况下,利用经由离合器C/T传递的EG扭矩和MG扭矩两者来实现车辆的行驶状态(即,上述“HV行驶”)。
    以下,如图11-图16所示,变速杆SL位于“3速”、“4速”、或“5速”时,也与位于“2速”时相同地,实现上述“HV行驶”。即,当变速杆SL位于“3速”、“4速”、“5速”时,分别在M/G和输出轴Ao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且在输入轴Ai和输出轴Ao之间经由“G3i及G3o”、“G4i及G4o”、“G5i及G5o”确立与“3速”、“4速”、“5速”相对应的动力传递系统。
    以上,在本例中,“EV”及“EV-R”为EV行驶用变速挡, “2速”-“5速”为HV行驶用变速挡。对于EG扭矩的传递系统,若将“Ai的旋转速度与Ao的旋转速度的比值”称为“MT减速比”,则从“2速”到“5速”的MT减速比(GNo的齿数/GNi齿数)(N:2-5)逐渐减小。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套筒S1、S2的轴向位置,利用将变速杆SL和套筒S1、S2机械连结的连杆机构(S&S轴和叉轴)并根据变速杆SL的换挡位置进行机械调整。与此相应地,针对套筒S1、S2的轴向位置,也可以利用基于换挡位置传感器P4的检测结果运行的驱动器的驱动力进行电(用所谓的电传方式)调整。
    (E/G的控制)
    本装置的E/G的控制大致以如下方式进行。在车辆停止时,或选择了“N”、“EV”或“EV-R”时,E/G将维持停止状态(不进行燃料喷射的状态)。在E/G停止状态下,当选择了HV行驶用的变速挡(“2速”-“5速”任一个)时,E/G启动(开始进行燃料喷射)。在E/G运行中(进行燃料喷射期间),基于油门开度等来控制EG扭矩。在E/G运行中,当选择了“N”、“EV”或“EV-R”,或者车辆停止时,E/G再次维持停止状态。
    (M/G的控制)
    根据本装置的M/G的控制大致以如下方式进行。在车辆停止时,或选择了“N”时,M/G将维持停止状态(MG扭矩=0)。当选择了“EV”或“EV-R”时,基于油门开度和离合器行程等,M/G扭矩调整为EV行驶用的值(EV行驶用MG扭矩控制)。另一方面,当选择了HV行驶用变速挡(“2速”-“5速”中的任一个)时,基于油门开度及离合器行程等,MG扭矩调整为HV行驶用的值(HV行驶用MG扭矩控制)。在EV行驶用MG扭矩控制和HV行驶用MG扭矩控制中,调整MG扭矩的大小是不同的。并且,当选择了“N”或车辆停止时,M/G再次维持停止状态。
    (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就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手动变速器M/T而言,不仅利用EV行驶能够向前方行驶,且能够利用EV行驶向后方行驶。 与此相伴地,可以省略前进用的1速用的齿轮对(具体地,时常进行啮合的1速用的固定齿轮及1速用的空转齿轮的组合)和后退用的齿轮对(具体地,前进用的固定齿轮、后退用的空转齿轮、及惰轮等的组合)(参照图1等)。因此,与具有前进用的1速用的齿轮对及后退用的齿轮对中一个、或者具有两者的变速器相比,能够使变速器整体更加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H型的换挡模式上,“EV换挡完成位置”和“EV-R换挡完成位置”分别配置在共同的(同一个)换挡线路的两端部。通常,需要具有与H型的换挡模式上存在的换挡线路的个数相同数量的叉轴。对此,根据上述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具有三条换挡线路的H型的换挡模式,但由两条叉轴构成了变速器(参照图2)。即,能够减少一个所需的叉轴的数量,从而能够对变速器整体进行进一步的小型化。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套筒S1、S2均设置于输入轴Ai,然而,套筒S1、S2均设置于输出轴Ao也是可以的。另外,套筒S1、S2中的一个设置于输出轴Ao,另一个设置于输入轴Ai也是可以的。另外,配置于Ai及Ao的多个齿轮对在轴向上的排列顺序还可以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EV的换挡完成位置”和“EV-R的换挡完成位置”分别配置在共同的(同一个)换挡线路的两端部,然而,“EV换挡完成位置”和“EV-R换挡完成位置”分别配置在不同的换挡线路的两端部也是可以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换挡模式上,作为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具备前进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和后退用的一个EV行驶用变速挡,然而,具备前进用的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或后退用的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也是可以的。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在前进用或后退用的多个EV行驶用变速挡之间,使“M/G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与Ao的旋转速度的比值”(MG减速比)不同。

    关 键  词:
    手动 变速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手动变速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740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