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以及薄型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以及薄型显示装置.pdf(2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185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09 CN 103718542 A (21)申请号 201280038539.5 (22)申请日 2012.05.24 2011-170968 2011.08.04 JP 2011-201568 2011.09.15 JP H04N 5/64(2006.01) G09F 9/00(2006.01) (71)申请人 夏普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 涉谷则行 西泽秀明 藤原将也 熊代崇 吉泽谕贵 下河边学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俞丹 (54) 发明。
2、名称 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以及薄型显示装置 (57) 摘要 根据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不使用线夹, 而一 次性、 稳定地固定多个线束的技术。前壳体成形 部 (20) 中形成有用于安置线束 (99) 的线整形部 (30)。 线整形部(30)包括隔着规定距离的两个肋 条 (40) ; 以及位于该两个肋条 (40) 的中央、 从侧 面观察时形成为从上覆盖的吊钩 (50)。通过吊钩 卡紧部 (54) 来防止由肋条 (40) 和吊钩 (50) 保 持的线束 (99) 脱离到外部。此外, 在吊钩卡紧部 (54)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斜面(引导部(56), 因此 能顺畅地进行线束 (99) 的安置操作。 (30)优先。
3、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2.0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63286 2012.05.24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18423 JA 2013.02.0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18542 A CN 103718542 A 1/1 页 2 1. 一种具有电缆的保持结构的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结构。
4、包括 : 在上表面上配置有电缆的两个肋条 ; 以及在所述肋条之间、 且对 配置于所述肋条的所述电缆进行按压的吊钩, 所述两个肋条在所述电缆的安置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排列, 各个所述肋条具备对被安 置的所述电缆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所述吊钩具有卡紧所述电缆的卡紧部 ; 以及对配置到由所述肋条与所述吊钩形成的保 持空间进行引导的斜面。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形成在两个所述肋条之间的第 1 开口部 ; 以及 形成在从所述第 1 开口部开始连续到所述吊钩的延伸部分为止的第 2 开口部。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 其特。
5、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18542 A 2 1/6 页 3 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以及薄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以及薄型显示装置, 例如涉及具有固定扬声器等 的布线的结构的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以及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而言, 液晶电视机等薄型显示装置的前壳体采用树脂品的成形品。 此外, 为了 保持液晶电视机的扬声器、 基板类的线束, 成形品上需要具有肋条等保持结构。更具体而 言, 液晶电视机中、 在显示器部以外的空间中配置有用于以红外线等方式进行收发的基板。 这些基板具有从。
6、连接器部利用线束与搭载于液晶模块的基板相连接的结构。此时, 若在生 产(组装)线上安装基板与线束, 则工序增加, 所需的生产线变长。 因此, 事前将基板以及线 束安装于外观品 ( 外壳 ) 等上, 并在生成线上组装完成液晶模块后, 仅进行线处理的操作。 通过这样的生产线, 能实现缩短生产线, 从而即使是较短的生产线, 也能高效地生产产品。 0003 图 6 是表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线束保持结构 ( 线整形用结构 ) 的示例的图。这里 示出了在前壳体的背面下侧部中、 安置扬声器等的布线的区域。此处, 布线分为两束, 一束 所用的线整形用肋条 101 的前端是具有卡紧结构的开口, 呈 U 字形的夹持。
7、结构。另一束所 用的线整形用肋条 102 呈从上侧按压布线的结构。 0004 此外, 如图7所示, 作为其他的技术, 在电缆160被牢固固定于布线路径上的同时, 可靠地防止脱离卡紧肋条 70, 并且成为嵌合状态的卡紧肋条 70 与卡紧肋条嵌合部起到强 化肋条的作用, 是使构成液晶电视机的电视机外壳的强度得到提高的技术 ( 例如, 参考专 利文献 1。)。如图 7 所示, 具体而言, 从扬声器延伸出的电缆 160 被形成在前面壁内侧的 布线系统路径上的各卡紧肋条卡紧为蜿蜒状, 使前壳体与后壳体相组合从而使卡紧肋条 70 与卡紧肋条嵌合部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1 : 。
8、日本专利特开 2005-13009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在通常使用的线整形用肋条中, 在进行线整形时具有以下问题 : 即, 线易于产生杂 乱, 从而导致线夹持着其他的元器件。虽然能够增大肋条的直径, 但电缆的收纳会恶化, 无 法充分发挥作为肋条的作用, 因此是不现实的对策。此外, 在安装固定台罩等外壳的轴套 上, 可能会发生线咬合。在轴套附近形成向上的肋条, 从而也能防止上台, 但是在保持性能 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正不断寻求其他的技术。此外, 在单纯吊钩结构的情况下, 电缆未被完 全地保持, 电缆可能会产生杂乱。因此, 需要另外使用线夹等, 与元器件个数的增加。
9、以及操 作工序的增加相关联, 正不断寻求对策技术。 此外, 压入图6的U字型肋条101的方式中, 由 于压入时对电缆所施加的压力较大, 因此电缆可能会切断。另外, 也具有在工厂内输送时, 说 明 书 CN 103718542 A 3 2/6 页 4 线束容易脱离的问题。 因此, 需要一种在生产线的前工序中即使在安装了基板等之后, 线束 也不会杂乱, 在生产线中输送时线束也不会发生脱离的结构。 0007 本发明针对以上情况提出,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是具有电缆保持结构的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 所述保持结构包括 : 在上表 面上配置有。
10、电缆的两个肋条 ; 以及在所述肋条之间、 对配置于所述肋条的所述电缆进行按 压的吊钩, 所述两个肋条在所述电缆的安置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排列, 各个所述肋条具备 对被安置的所述电缆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所述吊钩具有卡紧所述电缆的卡紧部 ; 以 及对配置到由所述肋条和所述吊钩所形成的保持空间进行引导的斜面。 此外, 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可以包括 : 形成在两个所述肋条之间的第 1 开口部 ; 以及形 成在从所述第 1 开口部开始连续到所述吊钩的延伸部分为止的第 2 开口部。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具有上述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壳。 发明效果 0009 根据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不使用线夹, 而一次性、 稳定地。
11、固定多个线束的技术。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液晶电视机的前壳体的背面侧的图。 图 2 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3 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4 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线束被安置状态的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5 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线束被安置状态的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6 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表示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7 是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表示电缆的线整形结构的图。 图 8 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 所涉及的表示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9 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 所涉及的表示线束被安置状态的前壳体的线。
12、整形部的图。 图 10 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2 所涉及的表示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表示线束被安置状态的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图 12 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3 所涉及的表示前壳体的线整形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接着, 参照附图, 来具体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 以下简称为 “实施方式” )。 图 1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电视机 10 的前壳体 12 的背面侧的图。前壳体 12 的 下侧安装有前壳体成形部 20。此外, 这里虽未图示, 但前壳体 12 的前面侧安装有例如铝合 金板的前面板 ( 化妆面板 )。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薄型显示装置。
13、用外壳例示了液晶电视机 10 的外壳, 但也能应用于等离子体电视机、 有机 EL 电视机等。 0012 前壳体成形部 20 形成有 SP 用轴套 24、 用于固定台罩、 后壳体的轴套 25、 线整形部 30。SP 用轴套 24 中固定有扬声器 60。此外, 轴套 25 中固定有后壳体 ( 未图示 )。线整形 部 30 中安置有扬声器 60、 红外线通信电路的线束 ( 电缆 )99。 0013 图 2 示出了前壳体成形部 20 的线整形部 30。此外, 图 3 是放大表现线整形部 30 说 明 书 CN 103718542 A 4 3/6 页 5 的图, 图 3(a) 是立体图, 图 3(b) 。
14、是侧面图, 图 3(c) 是底面图。并且, 图 4、 图 3(a) 中示出了 安置了线束 99 状态的线整形部 30。同样, 图 5(a) 以及图 5(b) 示出了图 3(b) 以及图 3(c) 中安置了线束 99 状态的线整形部 30。 0014 如图所示, 前壳体成形部 20 具有第 1 成形壁面 21 与第 2 成形壁面 22, 该第 1 成形 壁面 21 平行于显示面, 该第 2 成形壁面 22 形成为大致与第 1 成形壁面 21 垂直, 并形成为 向后方延伸出规定长度。第 2 成形壁面 22 的后侧端部进一步向上方延伸, 从而固定于前壳 体 12。 0015 此外, 从第 1 成形壁。
15、面 21 开始, 两个板状的肋条 40 以相对且隔着规定间隔的状态 形成为规定高度。肋条 40 后方侧的端部构成安置部 42, 配置有线束 99。此外, 在安置部 42 的下侧端部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肋条卡紧部 44。肋条卡紧部 44 的下侧角部 44a 形成为圆 弧状 ( 或者斜面 )。肋条卡紧部 44 的上侧端部 44b 向大致垂直的后方延伸。 0016 肋条 40 的上侧侧面部分与第 2 成形壁面 22 一体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 安置部 42 与肋条卡紧部 44 对线束 99 的位置进行限制。 0017 从第 2 成形壁面 22 开始形成向下方延伸的吊钩 50。吊钩 50 包括从第 2 。
16、成形壁面 22 向下方延伸的按压部 52, 以及形成在其前端侧的吊钩卡紧部 54。吊钩卡紧部 54 在内侧 ( 第 1 成形壁面 21 侧 ) 呈爪状。此外, 端部侧构成为引导部 56, 该引导部 56 以随着向下侧 延伸朝向外侧的方式设定了斜率。 0018 如图 3(b) 所示, 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中, 按压部 52 从线束 99 能在形成肋条 40 与吊钩 50 的空间中留有余量地配置的位置开始延伸。并且, 吊钩卡紧部 54 的前面侧的位 置与肋条卡紧部 44 的后方侧的位置大致一致。因此, 从侧面观察时, 线束 99 被安置在由第 2 成形壁面 22、 安置部 42、 肋条卡紧部 44。
17、、 吊钩卡紧部 54 以及按压部 52 所围的空间中。 0019 当将线束 99 安置于上述空间中时, 操作人员以将线束 99 从下侧插入的方式进行 安置。此时, 由于吊钩卡紧部 54 的引导部 56 以及肋条卡紧部 44 的下侧角 44a 的圆弧状, 因此能比较顺畅地使按压部 52 弯曲来进行安置。若一端被安置, 则只要不人为地从被吊钩 卡紧部 54 以及肋条卡紧部 44 所保持的状态弯曲按压部 52 来取出, 就能防止线束 99 发生 脱离。此外, 通过调整按压部 52 的长度, 能够调整取出线束 99 的难易度。 0020 此外, 如图所示, 第 1 成形壁面 21 中, 两个肋条 40。
18、 之间形成有矩形的第 1 开口部 62。第 1 开口部 62 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吊钩 50 的宽度要宽。另外, 第 1 开口部 62 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肋条 40 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要稍长。 0021 并且, 第 2 成形壁面 22 上形成有与第 1 成形壁面 21 的第 1 开口部 62 相连续地、 到按压部 52 的根部为止的梯形的第 2 开口部 64。 0022 为了形成第 1 以及第 2 开口部 62、 64 来对吊钩的形状进行成形, 用于对前壳体成 形部 20 进行成形的金属模能够仅在外壳侧以及内核侧对吊钩进行成形。即, 无需利用滑动 核的复杂的金属模。因此, 能够使金属模。
19、成本更为廉价。另外, 在前壳体成形部 20 的前方 侧配置外观用的元器件 ( 化妆面板 ) 的情况下, 无需用于隐藏第 1 以及第 2 开口部 62、 64 的结构。在外观用的元器件由金属板 ( 铝合金板 ) 形成的情况下, 由于难以在外观用的元 器件中设置线束 99 的保持结构, 因此尤其有效。 0023 并且, 在现有技术中, 若线束 99 碰到轴套 25 等的侧面部分, 则在安置操作中或生 产线的输送中, 线束 99 可能向轴套前端侧飞出, 因此需要该情况的防止对策。即, 需要充分 说 明 书 CN 103718542 A 5 4/6 页 6 隔开轴套 25 与线束 99, 对设计的自由。
20、度有所限制。然而, 本实施方式中, 构成为按压线束 99的结构, 因此不会发生线束99飞出的情况, 相反, 轴套25等能够积极地利用于线束99的 移动限制 ( 线整形 ) 中。 0024 若对以上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归纳, 则为如下所示。即, 吊钩 50 的两侧设有肋 条 40, 从而构成在吊钩 50 的两侧添加了壁的结构。通过该结构, 能够实现利用中央的吊钩 50 和其两侧的两个肋条 40 来夹持线束 99 的结构。其结果是, 一旦卡住了线束 99 等, 则会 有较轻的压力作用于线束 99, 防止线束 99 的杂乱。此外, 用于树脂成形该结构的金属模也 无需滑动核等复杂的结构, 从而能简单且。
21、廉价地制作形状。 0025 以上, 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白, 该实施方式 例是示例, 通过组合这些示例的各结构要素等可实现各种变形例, 而且这样得到的变形例 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例如, 两个肋条 40 大致呈相同形状, 但并不局限于该内容, 也可以是 不同的形状、 不同的大小。此外, 吊钩 50 的位置可以不在两个肋条 40 的中央, 而产生偏移。 下面, 参照图 8 图 12 对变形例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 下面主要说明不同的结构, 对 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0026 图 8 及图 9 是表示变形例 1 所涉及的线整形部 230 的图。
22、。图 9 示出了图 8 中安置 了线束99状态的线整形部230。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 不具有在第1成形壁面221 上与第 1 开口部 62 相对应的开口, 仅有第 2 成形壁面 222 上与第 2 开口部 64 相对应的、 设 置于吊钩 250 的延伸部分 ( 按压部 252 的根部 ) 的开口部 264。此外, 利用该开口部 264, 在成形时能抽出滑动核。 0027 此外, 吊钩 250 的吊钩卡紧部 254 的前端侧部分 ( 图 8(b) 中为下侧端部 ) 未设有 用于顺畅地安置线束 99 的引导部 56。取而代之, 在肋条 240 的下侧端部, 以规定的斜率形 成引导部 24。
23、8。另外, 吊钩卡紧部 254 中也可以设置相当于引导部 56 的结构。肋条卡紧部 244 的安置部 242 中安置了线束 99 这一点相同。 0028 根据本变形例, 能够不使用线夹, 而一次性、 稳定地固定多个线束99。 此外, 易于将 线束 99 固定到线整形部 230。能够在不在液晶电视机 10 的前面侧设置其他的外观元器件 的情况下, 制作出线束保持结构。此外, 在成形时, 能够在侧面方向抽出吊钩 250 的成形所 必需的金属模组件即滑动核, 而非线束 99 的路径方向, 从而能将两个肋条 240 与中央的吊 钩 250 的距离保持在适当的距离, 能维持向线束 99 施加较轻的压力。。
24、不具有为了使用滑动 核而在第1成形壁面221上与吊钩250相对的区域(空腔侧)所形成的开口部, 从而能制作 所期望的形状, 也能够去除为了隐藏现有的开口部所需的前面的盖板、 装饰等其他元器件。 0029 图 10 及图 11 是表示变形例 2 所涉及的线整形部 330 的图。图 11 示出了图 10 中 安置了线束 99 状态的线整形部 330。另外, 图 10 中示出了用于成形吊钩 350 的滑动核的区 域 B1。 0030 一般的金属模结构中, 为了制作吊钩 350 的形状, 需要开口部 ( 第 1 开口部 62、 第 2 开口部 64), 但通过使用在吊钩部 350 的成形中从侧面抽出的。
25、、 图 10(c) 中为向右侧方向 抽出的滑动核, 从而能够无需在第1成形壁面321、 第2成形壁面322中设置开口部, 而制作 出吊钩部 350 的形状。 0031 两个肋条 340a、 340b 中滑动核抽出方向侧的肋条 340b 需要滑动核抽出空间 ( 区 域A1), 因此与吊钩350之间的间隔(区域A1)稍微变宽。 另外, 吊钩350的吊钩卡紧部354 说 明 书 CN 103718542 A 6 5/6 页 7 中设有引导部 356, 与两侧的肋条 340a、 340b 的倾斜 ( 引导部 348) 相配合, 使得易于安置 线束 99。由于需要从左右方向抽出滑动核的空间, 因此两侧的。
26、肋条 340a、 340b 的一方与吊 钩 350 需要一定的距离, 但能通过吊钩 350 与两侧的肋条 340a、 340b 这三点来适当地保持 线束 99。 0032 通过这样来使用滑动核, 能够不具有开口部, 实现所期望的形状, 因此不会对产品 的外观品位产生不良影响。此外, 能够去除用于塞住开口部的盖板、 装饰等其他元器件。 0033 图 12 是表示变形例 3 所涉及的线整形部 430 的图。本变形例中, 肋条 440 上形成 了拾取线束 99 的形状。 0034 如图所示, 第 1 成形壁面 421 上形成有两个肋条 440。此外, 吊钩 450 从第 1 成形 壁面 421 开始。
27、延伸而形成。具体而言, 吊钩基部 453 从第 1 成形壁面 421 开始向大致垂直 的后方 ( 图 12(b) 中为左方向 ) 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并且, 形成有以规定长度向下方弯 曲成直角的按压部 452。按压部 452 的前端形成有具有引导部 456 的吊钩卡紧部 454。此 外, 第 1 成形壁面 421 中, 在与按压部 452 相对的区域中包括用于抽出滑动核而成形的开口 部 464, 该滑动核用于使吊钩 450 成形为规定形状。 0035 若第 2 成形壁面 422 被朝向前方形成, 则吊钩 450 包括吊钩基部 453, 但在像实施 方式那样第 2 成形壁面被朝向后方形成的情况下。
28、, 则成为不具有吊钩基部 453 的结构。关 于安置部 442、 肋条卡紧部 444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0036 此外, 如图 12(d) 所示, 在线束 99 按压于肋条 440 的引导部 448 的情况下 ( 图示 的箭头F1的方向), 能够通过沿着引导部448(图示的箭头F2的方向)移动的简单操作, 来 适当地安置线束 99。 标号说明 0037 10 液晶电视机 12 前壳体 20 前壳体成形部 21、 221、 321、 421 第 1 成形壁面 22、 222、 322、 422 第 2 成形壁面 24 SP 用轴套 25 轴套 30、 230、 330、 430 线整形部 (。
29、 保持结构 ) 40、 240、 340、 340a、 340b、 440 肋条 42、 242、 342、 442 安置部 44、 244、 344、 444 肋条卡紧部 44a 下侧角部 44b 上侧端部 50、 250、 350、 450 吊钩 52、 252、 352、 452 按压部 54、 254、 354、 454 吊钩卡紧部 56、 248、 348、 356、 448、 456 引导部 60 扬声器 说 明 书 CN 103718542 A 7 6/6 页 8 62 第 1 开口部 64 第 2 开口部 99 线束 ( 电缆 ) 264、 462、 464 开口部 453 吊。
30、钩基部 说 明 书 CN 103718542 A 8 1/12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9 2/12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0 3/12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1 4/12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2 5/12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3 6/12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4 7/12 页 15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5 8/12 页 16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6 9/12 页 17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7 10/12 页 18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8 11/12 页 19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19 12/12 页 20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18542 A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