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6171369
  • 上传时间:2019-05-1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1.9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15479.5

    申请日:

    2013.11.28

    公开号:

    CN103622739A

    公开日:

    2014.03.1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B 17/70申请公布日:201403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7/70申请日:201311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7/70; A61F2/44

    主分类号:

    A61B17/70

    申请人:

    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建明

    地址:

    324113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区汇源路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脊椎固定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该装置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椎体前部、椎体中间部和椎体后部组成,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均为U形凹槽结构,两者的U形凹槽开口方向相反;椎体中间部呈S形结构,该S形的上端位于椎体前部U形凹槽的底部,该S形的下端位于椎体后部U形凹槽的底部。本发明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椎体活动性较强、稳定性好、不容易移位和脱出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其特征是: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椎体前部(1)、椎体中间部(2)和椎体后部(3)组成,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均为U形凹槽结构,两者的U形凹槽开口方向相反;椎体中间部(2)呈S形结构,该S形的上端位于椎体前部(1)U形凹槽的底部,该S形的下端位于椎体后部(3)U形凹槽的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U形凹槽的侧壁的内外侧设有若干外凸的三角齿形(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螺钉孔(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椎体中间部(2)在靠近椎体前部(1)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6)。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椎体中间部(2)在靠近椎体后部(3)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6)。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椎体前部(1)、椎体中间部(2)和椎体后部(3)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说明书

    说明书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脊椎固定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治疗脊椎病变或损伤时,一般都采用脊椎固定装置对脊椎进行固定手术,或者用人工椎体作为替代物进行手术。
    常用的脊椎固定装置由纵向杆和椎弓根钉构成,纵向杆和椎弓根钉的连接固定对手术效果和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纵向杆和椎弓根钉的连接固定都是通过旋紧螺钉的紧固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操作不够方便,而且压紧螺钉时容易将椎弓根钉的螺钉头撑开脱出,造成手术失败。如要避免椎弓根钉螺钉头在压紧螺钉时滑脱,不仅要提高其制造材料要求,在尺寸上还必须具有一定高度,这样会增大椎弓根钉在人体内所占用的空间,影响手术质量,增加病人痛苦。
    人工椎体替代物的材料各异, 有异体骨、陶瓷、金属等,其中异体骨存在来源有限、免疫排斥反应等缺陷,陶瓷类在体内易碎和易被疲劳破坏,而钛合金既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又与人体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部分人工椎体虽然具有能恢复椎体高度的可调性,但最大的缺点是彻底去除了手术部位椎体的活动性。显然传统人工椎体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术后椎体活动性的稳定性不够、与上下椎体早期结合强度低等,其并发症是易导致植入物移位甚至脱出、手术部位脊柱运动功能受限、邻近节段的脊柱由于代偿性地过度活动带来的一系列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椎体活动性较强、稳定性好、不容易移位和脱出的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椎体前部、椎体中间部和椎体后部组成,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均为U形凹槽结构,两者的U形凹槽开口方向相反;椎体中间部呈S形结构,该S形的上端位于椎体前部U形凹槽的底部,该S形的下端位于椎体后部U形凹槽的底部。
    本发明所述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U形凹槽的侧壁的内外侧设有若干外凸的三角齿形。
    本发明所述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螺钉孔。
    本发明所述椎体中间部在靠近椎体前部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
    本发明所述椎体中间部在靠近椎体后部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的椎体中间部采用S形结构,纵向上有弹性,可以压缩,有利于非融合椎体植入人体内;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内外侧均设有外凸的三角齿形,用于帮助该非融合椎体固定于人体中,不易移位和脱落;椎体中间部在靠近椎体前部和椎体后部处均设有外凸的倒钩齿形,用于有效阻止该非融合椎体在脊柱中移动;使用该非融合椎体可大大减少手术的创伤面,简化操作流程,术后椎体活动性的稳定性非常好,不容易移位和脱出,同时可有效改善对邻近节段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并发症的影响,为椎体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其由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椎体前1、椎体中间部2和椎体后部3组成。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的结构相同,均为U形凹槽结构,两者的U形凹槽开口方向相反。椎体中间部2呈S形结构,该S形的上端位于椎体前部1 U形凹槽的底部,该S形的下端位于椎体后部3 U形凹槽的底部;由于S形结构之间留有间隙,使得该非融合椎体纵向上有弹性,可以压缩,有利于非融合椎体植入人体内。
    在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螺钉孔4,用于螺钉的固定。
    椎体前部1和椎体后部2 U形凹槽的侧壁的内外侧均设有若干外凸的三角齿形5,用于帮助该非融合椎体固定于人体中,不易移位和脱落。
    椎体中间部2在靠近椎体前部1 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6,椎体中间部2在靠近椎体后部3 U形凹槽底部处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外凸的倒钩齿形6,用于有效阻止该非融合椎体在脊柱中移动。

    关 键  词:
    椎体非 融合 棘突间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椎体非融合棘突间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713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