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环境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棚环境控制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36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CN 103843624 A (21)申请号 201210494355.1 (22)申请日 2012.11.28 A01G 9/24(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地址 201199 上海市闵行区水清路 999 弄 3 号 501 室 申请人 都林林 (72)发明人 都林林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所述的 装置包括土壤热量传感器 1、 土壤加热器 2、 控制 模块3、 作物4、 土壤5。 本发明结构简单。
2、, 可以相对 容易地实现温室作物对土壤与大气的温度要求。 相对于传统只满足大气温度的温室系统, 确保了 不会导致作物的根系冻伤。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3624 A CN 103843624 A 1/1 页 2 1. 一种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所述的装置包括 : 土壤热量传感器 1、 土壤加热器 2、 控制模 块 3、 作物 4、 土壤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
3、壤热量传感器在土 壤中埋藏的深度为 0-1 米。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在深 度方向的密度为 1-60 个每米。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在水 平方向的密度为 1-200 个每平方米。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的测 量范围为 -20-50 度。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在土壤中 埋藏的深度为 0-0.6 米。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4、,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在深度方 向的密度为 1-30 个每米。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在水平方 向的密度为 1-80 个每平方米。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加热土壤 的范围为 0-30 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控制模块是指用来接 收土壤热量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并且根据温度来设置土壤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强度的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43624 A 2 1/3 页 3 一种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
5、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温室环境领域的高层外墙清洁装置, 具体是一种大棚环境控 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 随着温室环境维持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 特别是能适应不同植物、 不同气候的问题。 传统的温室环境维持装置往往只能监测温室大气中的温度、 适度等参数, 并不能够对环境的改变做出及时反应。另外, 直接监测土壤温度参数并且及时做出改变也 没有得到重视。 0004 中国申请号 CN201110142600.8, 申请公开号 CN102331753A, 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装置, 该发明成本低、 功耗小、 不需布线、 即插即用且监测数据及时准确, 智能程度高, 能有效解决传。
6、统温室监控系统采用传统通信方式所存在的安装施工量大、 工 期长、 成本高等缺点。 但是没有设置对环境进行干预的装置, 偏离了智能监控是为了保持环 境参数的目的。 0005 中国申请号 CN 200710047903.5, 申请公开号 CN101430552, 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 温室栽培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该装置的温室环境计算机配有处理模块、 存储模块, 控制模块 中心, 不同作物季节性生长模式调整模块。 并且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稳定性, 并可有效降 低人工干涉控制。但是这种方法针对的是温室中的大气环境控制, 没有涉及到土壤。 0006 综上, 虽然温室环境维持得到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文献中未。
7、见报道可大棚环境控 制方法。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可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可以通过 土壤热量传感器与加热器实现适合不同作物生长所需土壤环境的要求。 0008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 : 土壤热量传感器、 土壤加热器、 控制模块、 作物、 土壤。 0009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是指用来检测土壤的温度的传感器。 0010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在土壤中埋藏的深度为 0-1 米。 0011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在深度方向的密度为 1-60 个每米。 0012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在水平方向的密度为 1-200 个每平方米。 0013 所述。
8、的土壤热量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 -20-50 度。 0014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是指用来加热土壤的装置。 0015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在土壤中埋藏的深度为 0-0.6 米。 0016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在深度方向的密度为 1-30 个每米。 说 明 书 CN 103843624 A 3 2/3 页 4 0017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在水平方向的密度为 1-80 个每平方米。 0018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加热土壤的范围为 0-30 度。 0019 所述的控制模块是指用来接收土壤热量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并且根据温度来设置 土壤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强度的装置。 0020 所述的作物是指在温室中栽培的各种作物、 植。
9、物。 0021 所述的土壤是指来温室范围内的土壤。 0022 当土壤热量传感器检测到温室中的土壤温度低于提前的设定值时, 控制模块打开 土壤加热器开始加热, 直至土壤热量传感器检测到得温度达到设定值。从而保证温室中作 物生长对土壤温度的要求。 0023 综上, 本发明结构简单, 可以使用土壤热量传感器与土壤加热器相对容易地实现 温室土壤温度环境的自主维持。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0。
10、026 实施例 1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大棚环境控制方法包括 : 土壤热量传感器 1、 土壤加热器 2、 控制模块 3、 作物 4、 土壤 5。 0027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 1 是指用来检测土壤的温度的传感器。 0028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 1 在土壤中埋藏的深度为 0-1 米。 0029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 1 在深度方向的密度为 1-60 个每米。 0030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 1 在水平方向的密度为 1-200 个每平方米。 0031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热量传感器 1 的测量范围为 -20-50 度。 0。
11、03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 2 是指用来加热土壤的装置。 0033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 2 在土壤中埋藏的深度为 0-0.6 米。 0034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 2 在深度方向的密度为 1-30 个每米。 0035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 2 在水平方向的密度为 1-80 个每平方米。 0036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加热器 2 加热土壤的范围为 0-30 度。 0037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控制模块 3 是指用来接收土壤热量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并且 根据温度来设置土壤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强度的装置。 0038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作物 4 是指在。
12、温室中栽培的各种作物、 植物。 0039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土壤 5 是指来温室范围内的土壤。 0040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 首先, 根据不同作物对土壤温度的不同需要埋藏特定数 量的土壤热量传感器与土壤加热器, 也可以放在土壤表面。 系统开始工作后, 土壤热量传感 器把检测到的温室中土壤温度信号传送到控制模块, 温度如果低于提前的设定值, 控制模 说 明 书 CN 103843624 A 4 3/3 页 5 块则打开土壤加热器开始加热, 直至土壤热量传感器检测到得温度达到设定值。从而保证 温室中作物生长对土壤温度的要求。 0041 由于温室中热空气会上升, 所以当土壤的温度满足作物要求时, 大气温度环境也 可以满足要求。 相对于传统只满足大气温度的温室系统, 确保了不会导致作物的根系冻伤。 0042 综上, 利用该大棚环境控制方法, 可以相对容易地实现温室作物对土壤与大气的 温度要求。 0043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 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 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 对于本发明的 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说 明 书 CN 103843624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43624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