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与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90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23 CN 103739066 A (21)申请号 201310723769.1 (22)申请日 2013.12.24 C02F 3/28(2006.01) C02F 3/34(2006.01) C02F 11/02(2006.01) C02F 11/04(2006.01) C02F 101/16(2006.01) (71)申请人 清华大学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1 号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北控水务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侯锋 王博 邵彦青 。
2、薛晓飞 彭永臻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54) 发明名称 低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 化装置与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 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与方法。原水箱、 储泥 池、 沉淀池均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 化反应器连接 ;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 化反应器设有自循环管路。方法为 : 原水、 短程硝 化回流液以及新鲜剩余污泥一起进入自养脱氮同 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中, 部分氨氮与亚 硝通过厌氧氨氧化菌自养脱氮, 剩余亚硝和硝态 氮利用原水中有机物及剩余污泥发酵产生的碳源。
3、 进行反硝化, 其出水在短程硝化反应器中硝化, 经 沉淀池泥水分离后部分硝化液回流至自养脱氮同 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本发明能有效抵 抗高氨氮负荷冲击, 充分利用原水及发酵产生的 碳源, 提高废水脱氮效率, 同时减少污泥产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9066 A CN 103739066 A 1/2 页 2 1.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装置 设有原水箱 。
4、(1) 、 储泥池 (2) 、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 短程硝化反应 器 (4) 、 排水池 (5) ; 原水箱 (1) 通过进水泵 (1.1)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 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通过出水泵 (3.11) 与 短程硝化反应器 (4) 首格室相连接 ; 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用上下交错设置过水孔的隔板分 为 4-9 个格室, 每个格室设有曝气装置 (4.1) , 短程硝化反应器 (4) 末端与沉淀池 (4.2) 相 连接, 沉淀池 (4.2) 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 (4.4) 与短程硝化反应器 。
5、(4) 首格室相连接, 沉淀 池 (4.2) 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排水池 (5) 相连接 ; 排水池 (5) 设有排水管 (5.1) , 通过硝化液 回流泵 (5.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设有圆筒形污泥床 (3.7) , 上部设有顶 部密封板 (3.6) 和三相分离器 (3.9) , 中间设有温控加热带装置 (3.10) , 下部设有布水装置 (3.8) ; 三相分离器 (3.9) 的上部连通气体收集装置 (3.5) ; 圆筒形污泥床 (3.7) 上部出水口 依次通过中间水箱 (3.1) 、 循环泵 (3.。
6、2) 和循环控制阀 (3.3) 与圆筒形污泥床 (3.7) 底部相 连接 ; 储泥池 (2) 通过进泥泵 (2.1) 和进泥控制阀 (2.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 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排水池 (5) 通过硝化液回流泵 (5.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 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2. 应用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进行低碳氮比污水 处理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 启动短程硝化反应器 (4) :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硝化污泥为接种污 泥注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4) , 控制污泥浓度为 2000-500。
7、0mg/L, 水力停留时间 4-8h, 污泥停 留时间 20-30 天 ; 将实际城市生活污水泵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的首端, 随后启动曝气装 置 (4.1) 进行硝化作用, 调节曝气装置 (4.1) 使硝化过程中溶解氧维持在 2mg/L, 用氢氧化 钠调节 pH 值使其维持在 8.0-8.5, 出水进入沉淀池 (4.2) , 沉淀污泥回流到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的首格室, 回流比控制在 50%-100% ; 在上述条件下运行短程硝化反应器 (4) , 当出水亚 硝酸盐累积率大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短程硝化反应器启动成功 ; 步骤二 : 启动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
8、硝化反应器 (3) : 控制自养脱氮同步污泥 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中污泥浓度 7000-8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 3-5h, 污泥停留时间 10-20 天, 进水采用 NH4+-N 与 NO2-N 质量比为 1 : 1.3 的人工配水, 起始 TN 浓度为 20mg/L 并 以 20mg/L 的梯度逐步增大氮负荷直到 200mg/L, 每次增大氮负荷的时间以自养脱氮率超过 95%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判断, 最后完成对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的厌氧氨氧化驯化处理 ; 进水采用NH4+-N与NO2-N质量比为1 : 1.3且TN为200mg/L的人工 。
9、配水, 同时投加乙酸钠作为反硝化碳源使 SCOD 浓度为 100-150mg/L, 当 TN 去除率高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的耦合成功实现 ; 以剩余污泥取代乙酸钠作 为反硝化的碳源使 SCOD 浓度继续维持在 100-150mg/L, 当 TN 去除率高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达到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的实现 ; 步骤三 : 短程硝化反应器 (4)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分别完 成启动后, 将整个装置串联运行 : 开启进泥泵 (2.1) , 将储泥池中的新鲜剩余污泥注入自养 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
10、应器 (3) 中 ; 开启进水泵 (1.1) 将原水注入自养脱氮同步 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 控制其中污泥浓度 7000-8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 3-5h,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9066 A 2 2/2 页 3 污泥停留时间 10-20 天, 出水进入中间水箱 (3.1) ; 中间水箱 50% 出水回流至自养脱氮同 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 50% 出水通过出水泵 (3.11) 泵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4) ; 控制短程硝化反应器 (4) 中污泥浓度为 2000-5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 4-8h, 污泥停留时 间 20-30 天, 。
11、溶解氧维持在 2mg/L, 用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使其维持在 8.0-8.5, 其出水进入 沉淀池 (4.2) , 泥水分离后, 上清液进入排水池 (5) , 沉淀污泥回流到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的 首格室, 回流比控制在 50%-100% ; 排水池 (5) 中的硝化液以 100% 回流比通过硝化液回流泵 (5.2) 回流到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 处理后出水与污泥分别通过排水 管 (5.1) 与排泥阀 (3.4) 、 排空阀 (4.4) 排放。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9066 A 3 1/5 页 4 低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与方法 技术。
12、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氨氮废水及剩余污泥生化处理技术领域, 污泥发酵释放的氨氮与短 程硝化反应产生的亚硝通过厌氧氨氧化去除, 反硝化菌利用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酸 作为电子供体将产生的硝态氮反硝化去除, 达到总氮的深度去除和污泥的有效利用。 背景技术 0002 低碳氮比污水如污水处理厂污泥硝化液、 垃圾渗滤液等, 这类废水存在碳源严重 不足的问题, 其自身的碳源根本无法满足脱氮的需求, 因而成为污水生物处理总氮不达标 的关键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总氮去除率, 提供额外的碳源强化反硝化效果是有效的 方法。在外加碳源中, 主要包括两种 : 0003 1) 单一碳源。主要的碳源种类有。
13、甲醇, 乙酸, 乙醇等。实际污水处理厂中甲醇作为 传统的反硝化外加碳源应用较为广泛。 单一外加碳源的优点是经过驯化一般都可以达到较 高的反硝化速率, 可精确控制药剂投加量, 运行管理方便, 出水水质稳定。但是为达到合适 的反硝化速率和良好的反硝化效果, 需按照理论耗量的 2-3 倍投加碳源, 运行费用昂贵。 0004 2) 复合碳源。挥发性脂肪酸是一种有效的复合碳源, 是指碳原子为 2-6 的脂肪酸, 在城市污水 / 污泥中以乙酸、 丙酸、 丁酸为主。挥发性脂肪酸可以通过污泥厌氧消化得到, 因此利用污泥水解酸化产生的脂肪酸作为污水厂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可以缓解反硝化碳 源不足问题, 同时实现污泥。
14、减量化。 然而, 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脱氨基作用将会 使部分氨氮释放到上清液中, 导致污泥水解酸化上清液中氨氮浓度过高, 降低了该方法的 实际应用性。 0005 目前, 生物脱氮出现了一种新工艺 - 厌氧氨氧化工艺。根据厌氧氨氧化反应, 厌氧氨氧化菌能够将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由于厌氧氨氧化菌属于厌氧自养菌, 反 应过程无需氧气和有机物, 故可以节约曝气和有机碳源, 从而大大减少污水处理的处理费 用和基建费用。然而由厌氧氨氧化反应关系, 对于如何保证稳定且持续的氨氮与亚硝态氮 的比例关系还缺乏有效控制, 并且反应过程中还会伴随部分硝态氮产生。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
15、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出了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 装置和方法, 即将短程硝化的硝化液与剩余污泥混合, 通过厌氧氨氧化作用先将污泥发酵 释放的氨氮与硝化液中的部分亚硝态氮去除, 反硝化菌再利用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为 碳源, 将剩余的亚硝和硝氮全部还原, 达到废水总氮的高效去除。 0007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08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 设有原水箱 1、 储泥池 2、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短程硝化反应器 4、 排水池 5 ; 原水箱 1 通过 进水泵 1.1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
16、自养脱氮同步污泥 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3通过出水泵3.11与短程硝化反应器4首格室相连接 ; 短程硝化反 说 明 书 CN 103739066 A 4 2/5 页 5 应器 4 用上下交错设置过水孔的隔板分为 4-9 个格室, 每个格室设有曝气装置 4.1, 短程硝 化反应器 4 末端与沉淀池 4.2 相连接, 沉淀池 4.2 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 4.4 与短程硝化反 应器 4 首格室相连接, 沉淀池 4.2 出水口与排水池 5 相连接 ; 排水池 5 设有排水管 5.1, 通 过硝化液回流泵 5.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0009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
17、反硝化反应器 3 设有圆筒形污泥床 3.7, 上部设有顶 部密封板 3.6 和三相分离器 3.9, 中间设有温控加热带装置 3.10, 下部设有布水装置 3.8 ; 三相分离器 3.9 的上部连通气体收集装置 3.5 ; 圆筒形污泥床 3.7 上部出水口依次通过中 间水箱 3.1、 循环泵 3.2 和循环控制阀 3.3 与圆筒形污泥床 3.7 底部相连接 ; 储泥池 2 通过 进泥泵 2.1 和进泥控制阀 2.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排水池 5 通过硝化液回流泵 5.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 接。 0010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
18、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进行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的方法, 包括以下 步骤 : 0011 步骤一 : 启动短程硝化反应器 4 :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硝化污泥为接种 污泥注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4, 控制污泥浓度为 2000-5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 4-8h, 污泥停 留时间 20-30 天 ; 将实际城市生活污水泵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的首端, 随后启动曝气装置 4.1 进行硝化作用, 调节曝气装置 4.1 使硝化过程中溶解氧维持在 2mg/L, 用 2mol/L 的氢氧 化钠调节pH值使其维持在8.0-8.5, 出水进入沉淀池4.2, 沉淀污泥回流到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的首格室, 回流比控。
19、制在 50%-100%。在上述条件下运行短程硝化反应器 4, 当出水亚硝酸 盐累积率大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短程硝化反应器启动成功 ; 0012 步骤二 : 启动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 控制自养脱氮同步污 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3中污泥浓度7000-8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3-5h, 污泥停留时间 10-20 天, 进水采用 NH4+-N 与 NO2-N 质量比为 1 : 1.3 的人工配水, 起始 TN 浓度为 20mg/L 并 以 20mg/L 的梯度逐步增大氮负荷直到 200mg/L, 每次增大氮负荷的时间以自养脱氮率超过 95% 且持续。
20、维持 15 天以上判断, 最后完成对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的 厌氧氨氧化驯化处理 ; 进水采用NH4+-N与NO2-N质量比为1 : 1.3且TN为200mg/L的人工配 水, 同时投加乙酸钠作为反硝化碳源使 SCOD 浓度为 100-150mg/L, 当 TN 去除率高于 90% 且 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的耦合成功实现 ; 以剩余污泥取代乙酸钠作为 反硝化的碳源使 SCOD 浓度继续维持在 100-150mg/L, 当 TN 去除率高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达到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的实现。 0013 步骤三 : 短程硝。
21、化反应器 4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分别完 成启动后, 将整个装置串联运行 : 开启进泥泵 2.1, 将储泥池中的新鲜剩余污泥注入自养脱 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中 ; 开启进水泵 1.1 将原水注入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 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控制其中污泥浓度 7000-8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 3-5h, 污泥停留 时间 10-20 天, 出水进入中间水箱 3.1 ; 中间水箱 50% 出水回流至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 合反硝化反应器 3, 50% 出水通过出水泵 3.11 泵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4 ; 控制短程硝化反应器 4中污泥浓度为2000-5。
22、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4-8h, 污泥停留时间20-30天, 溶解氧维持在 2mg/L, 用 2mol/L 的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使其维持在 8.0-8.5, 其出水进入沉淀池 4.2, 泥水 分离后, 上清液进入排水池 5, 沉淀污泥回流到短程硝化反应器 4 的首格室, 回流比控制在 说 明 书 CN 103739066 A 5 3/5 页 6 50%-100% ; 排水池5中的硝化液以100%回流比通过硝化液回流泵5.2回流到自养脱氮同步 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 处理后出水与污泥分别通过排水管 5.1 与排泥阀 3.4、 排空阀 4.4 排放。 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
23、效果 : 0015 本发明将厌氧氨氧化、 污泥发酵、 反硝化等反应集于同一反应器中进行, 关键是要 保证回流的亚硝态氮能够通过厌氧氨氧化作用使得污泥发酵释放的氨氮全部去除, 随后反 硝化菌则利用污泥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作为电子供体将其余部分的亚硝态氮、 硝态氮 全部还原成氮气, 达到总氮的高效深度去除。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与传统 污泥碳源开发工艺相比, 还有如下优点 : 0016 (1) 稳定。 该装置可以抵抗一定的氨氮冲击, 即便短程硝化反应器不能完全发挥效 用,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仍然能够通过反硝化将硝态氮去除。 0017 (2) 发酵速率高。 在污泥发酵耦。
24、合反硝化的过程中, 发酵产物被反硝化菌群大量消 耗, 减弱了底物抑制作用, 发酵速率与传统污泥发酵淘洗工艺相比将会进一步提高。 0018 (3) 经济高效。 实现污水生物脱氮系统自身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和利用, 提高污 泥污水处理效率, 节省处理成本和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主要符号说明如下 : 0021 1- 原水箱 2- 储泥池 4- 短程硝化反应器 0022 5- 排水池 3-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0023 1.1- 进水泵 2.1- 进泥泵 2.2- 进泥控制阀 0024 3.1- 中间水箱 3.2- 循环泵 3.。
25、3- 循环控制阀 0025 3.4- 排泥阀 3.5- 气体收集装置 3.6- 密封板 0026 3.7- 圆筒形污泥床 3.8- 布水装置 3.9- 三相分离器 0027 3.10- 加热带装置 3.11- 出水泵 4.1- 曝气装置 0028 4.2- 沉淀池 4.3- 污泥回流泵 4.4- 排空阀 0029 5.1- 排水管 5.2- 硝化液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如图 1 所示, 低碳氮比污水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装置设有原水箱 1、 储泥池2、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3、 短程硝化反应器4、 排水池5。
26、 ; 原水箱 1通过进水泵1.1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3底部相连接, 自养脱氮同步 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3通过出水泵3.11与短程硝化反应器4首格室相连接 ; 短程硝 化反应器 4 用上下交错设置过水孔的隔板分为 4-9 个格室, 每个格室设有曝气装置 4.1, 短 程硝化反应器 4 末端与沉淀池 4.2 相连接, 沉淀池 4.2 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 4.4 与短程硝 化反应器4首格室相连接, 沉淀池4.2出水口与排水池5相连接 ; 排水池5设有排水管5.1, 通过硝化液回流泵 5.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739。
27、066 A 6 4/5 页 7 0032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设有圆筒形污泥床 3.7, 上部设有顶 部密封板 3.6 和三相分离器 3.9, 中间设有温控加热带装置 3.10, 下部设有布水装置 3.8 ; 三相分离器 3.9 的上部连通气体收集装置 3.5 ; 圆筒形污泥床 3.7 上部出水口依次通过中 间水箱 3.1、 循环泵 3.2 和循环控制阀 3.3 与圆筒形污泥床 3.7 底部相连接 ; 储泥池 2 通过 进泥泵 2.1 和进泥控制阀 2.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接, 排水池 5 通过硝化液回流泵 5.2 与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
28、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3 底部相连 接。 0033 具体试验用水采用北京工业大学家属区生活污水外加碳酸氢铵作为原水, 具体 水质如下 : pH 为 6.8-7.3, COD 浓度为 120-180mg/L, NH4+-N 浓度为 150-220mg/L, NO2-N 及 NO3-N 均在检测限以下, COD/N 浓度比为 0.55-1.2。试验每天所加污泥为某中试浓缩后的 新鲜剩余污泥 (SS 为 9600-12000mg/L) 。所用短程硝化反应器有效容积 9L, 分为 8 格室, 各 格室由隔板上上下交错的通水孔道连接, 水力停留时间 7.2h, 污泥停留时间 20 天, 污泥浓 度 400。
29、0-5000mg/L, 污泥回流比 60%, 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为 5L, 水力停留时间为 4.8h, 污泥停留时间 15 天, 硝化液回流比 100%。具体运行操作过程 如下 : 0034 (1) 向原水箱与储泥池中分别注满高氨氮废水与新鲜剩余污泥。 0035 (2) 开启进泥泵, 将储泥池中的新鲜剩余污泥注入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 硝化反应器中 ; 开启进水泵将高氨氮废水注入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待其加满后注入中间水箱 ; 通过循环泵将中间水箱 50% 出水回流至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 耦合反硝化反应器底部。 0036 在系统连续运行之前,。
30、 先对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进行启动, 具体过程为 : 控制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中污泥浓度 7000-8000mg/L, 水力停留时间3-5h, 污泥停留时间10-20天, 进水采用NH4+-N与NO2-N质量比为1 : 1.3的人 工配水, 起始TN浓度为20mg/L并以20mg/L的梯度逐步增大氮负荷直到200mg/L, 每次增大 氮负荷的时间是自养脱氮率超过95%且持续维持15天以上, 最后完成对自养脱氮同步污泥 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驯化处理 ; 进水采用 NH4+-N 与 NO2-N 质量比为 1 : 1.3 且 TN 为 200mg/L 的人。
31、工配水, 同时投加乙酸钠作为反硝化碳源使 SCOD 浓度为 100-150mg/ L, 当TN去除率高于90%且持续维持15天以上时,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的耦合成功实现 ; 以 剩余污泥取代乙酸钠作为反硝化的碳源使SCOD浓度继续维持在100-150mg/L, 当TN去除率 高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达到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的实现。 0037 (3) 中间水箱 50% 的出水通过出水泵泵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 短程硝化反应器溶解 氧维持在 2mg/L, 用 2mol/L 的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使其维持在 8.0-8.5, 出水进入沉淀池, 泥 水分离后, 上清液进入。
32、排水池, 其中硝化液以 100% 回流比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回流到自养脱 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 出水通过排水管排出系统。 0038 在系统连续运行之前, 先对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启动, 具体过程为 : 以实际城市生 活污水处理厂的硝化污泥为接种污泥注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控制污泥浓度为 2000-5000mg/ L, 水力停留时间 4-8h, 污泥停留时间 20-30 天 ; 将实际城市生活污水泵入短程硝化反应器 的首端, 随后启动曝气装置进行硝化作用, 调节曝气装置使硝化过程中溶解氧维持在 2mg/ L, 用 2mol/L 的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使其维持在 8.0-8.5, 出水进入沉。
33、淀池, 沉淀污泥回流到 说 明 书 CN 103739066 A 7 5/5 页 8 短程硝化反应器的首格室, 回流比控制在50%-100%。 在上述条件下运行短程硝化反应器, 当 出水亚硝酸盐累积率大于 90% 且持续维持 15 天以上时, 短程硝化反应器启动成功。 0039 (4) 处理后出水与污泥分别通过排水管与排泥阀、 排空阀排放。 0040 连续的试验结果表明 : 当自养脱氮同步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反应器污泥浓 度 7000-8000mg/L 时, 利用其处理高氨氮废水, 最终出水的 pH 值为 7.8-8.3, 氨氮浓度 1.5-6.2mg/L, 总氮浓度 12-25mg/L, COD 值 40-60mg/L, 同时污泥减量约 30%。系统成功实现 了同步污泥发酵、 污水反硝化及自养脱氮。 说 明 书 CN 103739066 A 8 1/1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9066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