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一种关于对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实施优化的方案.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6160964
  • 上传时间:2019-05-13
  • 格式:PDF
  • 页数:22
  • 大小:794.4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44534.0

    申请日:

    2013.12.31

    公开号:

    CN103742212A

    公开日:

    2014.04.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K 23/02申请日:20131231|||公开

    IPC分类号:

    F01K23/02

    主分类号:

    F01K23/02

    申请人:

    黄世乐

    发明人:

    黄世乐

    地址:

    538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财源路二巷18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关于对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实施优化的方案。一种系统本身属于高效输送液体类型的经过优化的系统及其优化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装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冷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介质;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本发明将冷源装置安装在不低于蒸发器的位置,对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实施优化。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有效地解决原来难以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的问题,起到提高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经济运行性能,避免在冷却水或冷却液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为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采用和实施创造前提和条件等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系统本身属于高效输送液体类型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装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冷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介质;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

    2.  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的火力发电装置和方法,包括凝汽器、冷却塔、锅炉,其特征在于,冷却塔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水;凝汽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凝结水。

    3.  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的火力发电设备和方法,包括凝汽器、冷却容器、锅炉,其特征在于,冷却容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水;凝汽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凝结水。

    4.  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的中低温发电装置和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装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冷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介质;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

    5.  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的余热回收装置和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装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冷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介质;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

    6.  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的热电转换装置和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装置、泵、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冷源装置至冷凝器的通道设置有泵;冷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介质;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关于对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实施优化的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本身为高效输送液体类型的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属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中低温发电、余热回收等,大多需要进行工质输送,以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常用作工质的有氨,氨水,氨气,氯甲烷,氯乙烷,乙醇,二硫化碳,乙炔,二氧化碳,氟利昂,水,工业水,软水,海水,盐水,溴化锂,辛醇,氢气,氦气等等。
    现有的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通过将冷凝器安装在不低于蒸发器的位置,利用重力场使高位工质下落,以提高液体输送效率。
    冷凝器一般使用冷却水或冷却液作为热交换介质,由冷源装置供给。冷源装置在此起到辅助降温作用。
    但是,进行液体高效输送尚不足以可靠地提高系统性能。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相对位置发生调整后,一旦出现冷却水或冷却液供给困难,不仅增加供冷部件工作负荷,还造成冷凝器降温效果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整机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本身属于高效输送液体类型的经过优化的系统及其优化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装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冷源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在有限的距离输送介质;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
    本发明所指介质,是在冷凝器处吸热的介质;本发明所指工质,是在冷凝器处放热的工质。
    本发明属于高效输送液体类型,冷凝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安装位置,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工质。
    本发明是对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实施的优化,将冷源装置安装在不低于蒸发器的位置——这样,冷源装置与冷凝器高度差有限,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水或冷却液不会消耗过多的能量,易于规避冷却水或冷却液供给困难的风险。
    实际上输送冷却水或冷却液所消耗的能量,在系统总能耗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在试图提高系统的液体输送效率却又顾虑冷却水或冷却液输送能耗的情况下,通过将冷源装置安装在不低于蒸发器的位置,优化出十分理想的解决方案。因此,液体高效输送方法,得以采用和实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有效地解决原来难以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的问题,提高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经济运行性能,避免在冷却水或冷却液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为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采用和实施创造前提和条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太阳能氨水发电装置框架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太阳能氨水发电设备框架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低温发电装置框架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低温发电设备框架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余热回收装置框架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余热回收机框架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余热回收设备框架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余热回收系统框架图。
    附图9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热电转换装置框架图。
    附图10是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热电转换设备框架图。
    附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火力发电装置框架图。
    附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火力发电设备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氨蒸发器;2、透平机;3、氨冷凝器;4、储氨器;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11、冷却泵。
    第一个实施例太阳能氨水发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太阳能氨水发电装置依次设置有氨蒸发器(1),透平机(2),氨冷凝器(3),储氨器(4),泵(10),形成闭合循环回路,其中在氨冷凝器(3)至氨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10),设置由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氨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氨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氨冷凝器(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氨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在冷源装置(6)至氨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装冷却泵(11)。工作时,所述的氨冷凝器(3)使用的冷却液体,由所述的冷源装置(6)供给,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液体,所述的冷却泵(11)对冷却液体进行输送。所述的氨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氨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氨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氨蒸发器(1)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储存在所述的储氨器(4)里,最后被所述的泵(10)输送给所述的氨蒸发器(1),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重新进入所述的氨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太阳能氨水发电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2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氨蒸发器;2、透平机;3、氨冷凝器;4、储氨器;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11、供冷部件。
    第二个实施例太阳能氨水发电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太阳能氨水发电设备依次设置有氨蒸发器(1),透平机(2),氨冷凝器(3),储氨器(4),泵(10),形成闭合循环回路,其中在氨冷凝器(3)至氨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10),设置由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氨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氨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氨冷凝器(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氨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组成冷源装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1)。工作时,所述的冷源装置(6)的供冷部件(11),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供给冷却液体,在有限的距离进行冷却液体输送。所述的氨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氨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氨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氨蒸发器(1)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储存在所述的储氨器(4)里,最后被所述的泵(10)输送给所述的氨蒸发器(1),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重新进入所述的氨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太阳能氨水发电设备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3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器;2、透平机;3、冷凝器;4、泵;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
    第三个实施例中低温发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中低温发电装置设置有蒸发器(1),透平机(2),冷凝器(3),泵(4),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4),设置由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冷源装置(6)与冷凝器(3)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在冷源装置(6)至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装泵(10)。 工作时,所述的冷凝器(3)使用的冷却液体,由所述的冷源装置(6)供给,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液体,所述的泵(10)对冷却液体进行输送。所述的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发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经所述的泵(4)提升后,再在重力场中下落,重新进入所述的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中低温发电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4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器;2、透平机;3、冷凝器;4、泵;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供冷部件。
    第四个实施例中低温发电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中低温发电设备设置有蒸发器(1),透平机(2),冷凝器(3),泵(4),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4),设置由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冷源装置(6)与冷凝器(3)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组成冷源装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0)。工作时,所述的冷源装置(6)的供冷部件(10),向所述的冷凝器(3)供给冷却液体,在有限的距离进行冷却液体输送。所述的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发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经所述的泵(4)提升后,再在重力场中下落,重新进入所述的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中低温发电设备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5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器;2、透平机;3、冷凝器;4、储液器;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11、冷却泵。
    第五个实施例余热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依次设置有蒸发器(1),透平机(2),冷凝器(3),储液器(4),泵(10),形成闭合循环回路,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10),设置由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冷凝器(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在冷源装置(6)至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装冷却泵(11)。工作时,所述的冷凝器(3)使用的冷却液体,由所述的冷源装置(6)供给,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液体,所述的冷却泵(11)对冷却液体进行输送。所述的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发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储存在所述的储液器(4)里,最后被所述的泵(10)输送给所述的蒸发器(1),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经所述的泵(10)重新进入所述的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余热同收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6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器;2、透平机;3、冷凝器;4、储液器;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11、供冷部件。
    第六个实施例余热回收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余热回收机依次设置有蒸发器(1),透平机(2),冷凝器(3),储液器(4),泵(10),形成闭合循 环同路,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10),设置由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冷凝器(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组成冷源装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1)。工作时,所述的冷源装置(6)的供冷部件(11),向所述的冷凝器(3)供给冷却液体,在有限的距离进行冷却液体输送。所述的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发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储存在所述的储液器(4)里,最后被所述的泵(10)输送给所述的蒸发器(1),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经所述的泵(10)重新进入所述的蒸发器(1)中。所述的余热同收机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7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器;2、透平机;3、冷凝器;4、调控器;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11、冷却泵。
    第七个实施例余热回收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设置有蒸发器(1),透平机(2),冷凝器(3),调控器(4),形成闭合循环同路,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10),调控器(4)可以是由阀门(7)、阀门(8)和阀门(9)组成的集合体,其中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冷凝器(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在冷源装置(6)至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装冷却泵(11)。工作时,所述的冷凝器(3)使用的冷却液体,由所述的冷源装置(6)供给,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液体,所述的冷却泵(11)对冷却液体进行输送。所述的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发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被所述的泵(10)输送给所述的蒸发器(1),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经所述的泵(10)重新进入所述的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余热同收设备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8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器;2、透平机;3、冷凝器;4、调控器;5、发电机;6、冷源装置;7、阀门;8、阀门;9、阀门;10、泵;11、供冷部件。
    第八个实施例余热回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设置有蒸发器(1),透平机(2),冷凝器(3),调控器(4),形成闭合循环回路,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发器(1)段的通道安装泵(10),调控器(4)可以是由阀门(7)、阀门(8)和阀门(9)组成的集合体,其中阀门(7)控制气路,阀门(8)控制液路,阀门(9)控制气液两路,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5)连接,冷凝器(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1)的安装位置,组成冷源装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1)。工作时,所述的冷源装置(6)的供冷部件(11),向所述的冷凝器(3)供给冷却液体,在有限的距离进行冷却液体输送。所述的蒸发器(1)中的氨溶液受热,产生氨气、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气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压力,对稀溶液施力,推动稀溶液运动,此时所述的蒸发器(1)出口压力相对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气体压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发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经过所述的阀门(8)和所述的阀门(9),另一方面,氨气经所述的阀门(7),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氨气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结合,吸收氨气后的氨溶液被所述的泵(10)输送给所述的蒸发器(1),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经所述的泵(10)重新进入所述的蒸发器(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 过多的能量。
    附图9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装置;2、分离器;3、冷凝装置;4、透平机;5、发电机;6、冷源装置;7、泵;8、冷却泵。
    第九个实施例热电转换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热电转换装置依次设置有蒸发装置(1),分离器(2),冷凝装置(3),泵(7),构成热循环运动回路,其中在冷凝装置(3)至蒸发装置(1)段的通道安装泵(7),冷凝装置(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装置(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4)与发电机(5)连接,接入上述热循环运动回路,冷凝装置(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装置(1)的安装位置,在冷源装置(6)至冷凝装置(3)段的通道安装冷却泵(8)。工作时,所述的冷凝装置(3)使用的冷却液体,由所述的冷源装置(6)供给,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液体,所述的冷却泵(8)对冷却液体进行输送。工质在所述的蒸发装置(1)中受热,在所述的冷凝装置(3)中冷凝,受热后的工质出现气泡,密度变小,冷凝后的工质温度降低,密度变大,通过工质内部温度梯度造成的密度差,回路形成热循环对流效应,所述的蒸发装置(1)中的工质挟气泡上升,所述的冷凝装置(3)中的工质在重力场中下落,挟气泡上升的工质提升至所述的分离器(2),进行气液两相分离,气态工质推动所述的透平机(4)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气态工质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装置(3)中的液态工质结合,最后工质溶液被所述的泵(7)输送给所述的蒸发装置(1),工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经所述的泵(7)进入所述的蒸发装置(1),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述的热电转换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10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蒸发装置;2、分离器;3、冷凝装置;4、透平机;5、发电机;6、冷源装置;7、泵;8、供冷部件。
    第十个实施例热电转换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热电转换设备依次设置有蒸发装置(1),分离器(2),冷凝装置(3),泵(7),构成热循环运动同路,其中在冷凝装置(3)至蒸发装置(1)段的通道安装泵(7),冷凝装置(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装置(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4)与发电机(5)连接,接入上述热循环运动回路,冷凝装置(3)冷侧与冷源装置(6)连接,冷源装置(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装置(1)的安装位置,组成冷源装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8)。工作时,所述的冷源装置(6)的供冷部件(8),向所述的冷凝装置(3)供给冷却液体,在有限的距离进行冷却液体输送。工质在所述的蒸发装置(1)中受热,在所述的冷凝装置(3)中冷凝,受热后的工质出现气泡,密度变小,冷凝后的工质温度降低,密度变大,通过工质内部温度梯度造成的密度差,回路形成热循环对流效应,所述的蒸发装置(1)中的工质挟气泡上升,所述的冷凝装置(3)中的工质在重力场中下落,挟气泡上升的工质提升至所述的分离器(2),进行气液两相分离,气态工质推动所述的透平机(4)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5)发电,做功过后,气态工质又与通向所述的冷凝装置(3)中的液态工质结合,最后工质溶液被所述的泵(7)输送给所述的蒸发装置(1),工质溶液在重力场中下落,经所述的泵(7)进入所述的蒸发装置(1),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述的热电转换设备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液体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11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锅炉;2、透平机;3、凝汽器;4、发电机;5、低压加热器;6、高压加热器;7、除氧器;8、水化学处理器;9、冷却塔;10、凝结水泵;11、给水泵;12、循环水泵。
    第十一个实施例火力发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火力发电装置设置有锅炉(1),透平机(2),发电机(4),凝汽器(3),凝结水泵(10),低压加热器(5),除氧器(7),水化学处理器(8),给水泵(11),高压加热器(6),其中在凝汽器(3)至锅炉(1)段的通道安装凝结水泵(10)和给水泵(11),凝汽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4)连接,凝汽器(3)与冷却塔(9)连接,冷却塔(9)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1)的安装位置,在冷却塔(9)至凝汽器(3)段的通道安装循环水泵(12)。工作时,所述的凝汽器(3)使用的冷却水,由所述的冷却塔(9)供给,在有限的距离输送冷却水,所述的循环水泵(12)对冷却水进行输送。工质在所述的锅炉(1)中被加热,汽化后产生具有压力的工质气体,工质气体受热源驱动上升,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4)发电,做功过后,工质气体进入所述的凝汽器(3)中凝结,凝结后的工质由所述的凝结水泵(10)输送到所述的低压加热器(5),工质在重力场中下落,到达所述的低压加热器(5),然后进入所述的除氧器 (7),从所述的除氧器(7)出来的工质,由所述的给水泵(11)输送到所述的高压加热器(6),工质在重力场中下落,到达所述的高压加热器(6),最后提供给所述的锅炉(1),工质液体重新进入所述的锅炉(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火力发电装置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水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附图12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锅炉;2、透平机;3、凝汽器;4、发电机;5、低压加热器;6、高压加热器;7、除氧器;8、水化学处理器;9、冷却容器;10、凝结水泵;11、给水泵;12、供冷部件。
    第十二个实施例火力发电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火力发电设备设置有锅炉(1),透平机(2),发电机(4),凝汽器(3),凝结水泵(10),低压加热器(5),除氧器(7),水化学处理器(8),给水泵(11),高压加热器(6),其中在凝汽器(3)至锅炉(1)段的通道安装凝结水泵(10)和给水泵(11),凝汽器(3)的安装位置不低于锅炉(1)的安装位置,透平机(2)与发电机(4)连接,凝汽器(3)与冷却容器(9)连接,冷却容器(9)的设置位置不低于锅炉(1)的安装位置,组成冷却容器(9)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2)。工作时,所述的冷却容器(9)的供冷部件(12),向所述的凝汽器(3)供给冷却液体,在有限的距离进行冷却液体输送。工质在所述的锅炉(1)中被加热,汽化后产生具有压力的工质气体,工质气体受热源驱动上升,推动所述的透平机(2)运转,带动所述的发电机(4)发电,做功过后,工质气体进入所述的凝汽器(3)中凝结,凝结后的工质由所述的凝结水泵(10)输送到所述的低压加热器(5),工质在重力场中下落,到达所述的低压加热器(5),然后进入所述的除氧器(7),从所述的除氧器(7)出来的工质,由所述的给水泵(11)输送到所述的高压加热器(6),工质在重力场中下落,到达所述的高压加热器(6),最后提供给所述的锅炉(1),工质液体重新进入所述的锅炉(1)中,继续下一轮工作循环。所述的火力发电设备除了能够可靠地进行液体高效输送之外,还能够节省冷却水输送环节消耗过多的能量。

    关 键  词:
    一种 关于 采用 液体 高效 输送 方法 系统 实施 优化 方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关于对采用液体高效输送方法的系统实施优化的方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609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