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725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07 CN 103772570 A (21)申请号 201210417595.1 (22)申请日 2012.10.26 C08F 210/06(2006.01) C08F 4/649(2006.01) C08L 23/14(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 22 号 申请人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王荣和 陈国康 黄伟东 沈峰明 闵丽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代理人 张泽纯。
2、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 物, 其组分包括 : 共聚单体 - 烯烃 0.5-7wt、 丙烯 99.5-93wt。本发明的丙烯 - 烯烃无 规共聚物可溶物含量低、 成膜加工性能好, 成膜 后挺度高、 透明性好、 耐高温蒸煮性能优良, 该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可耐 135的高温蒸煮, 可应用于高温蒸煮级 CPP 膜的制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
3、布号 CN 103772570 A CN 103772570 A 1/1 页 2 1. 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组分包括 : 共聚单体 - 烯烃 0.5-7wt、 丙烯 99.5-93wt。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共聚单 体 - 烯烃, 其含量为 1.5 5wt%。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共聚单 体 - 烯烃, 其含量为 1.8 2.3wt%、 2.5 2.9wt%、 3.1 3.6wt% 或 3.8 4.7wt%。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
4、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室温下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 3wt。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室温下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 2.5wt。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 230、 2.16kg 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 5 12g/10min。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 230、 2.16kg 载荷下测定。
5、的熔融指数为 7 10g/10min。 8. 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8。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6。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中, 共聚单体 - 烯烃含量为 1.8 2.3wt%,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 于 2.5wt%, 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6。 11. 根据权。
6、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 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中, 共聚单体 - 烯烃含量为 2.5 2.9wt%、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 于 2.3wt%, 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6。 12. 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高温蒸煮 CPP 膜制备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72570 A 2 1/8 页 3 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高温蒸 煮 CPP 膜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流延薄膜 (Castf。
7、ilnl) 是通过熔体流延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 非定向的平挤薄 膜。与吹膜相比 , 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 , 产量高 , 薄膜透明性、 光泽性、 厚度均匀性良好 , 各向性能平衡性优异。同时 , 由于是平挤薄膜 , 后续工序如印刷、 复合等极为方便 , 因而 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品、 鲜花、 食品、 日用品的包装。 0003 CPP 薄膜可分为蒸煮级和非蒸煮级。蒸煮级是指能与 PET、 NY、 铝箔等通过干式复 合后, 制成耐高温蒸煮杀菌的复合用基材薄膜。 非蒸煮级是指不能做蒸煮袋内层基材, 只能 用于常规包装的薄膜。 0004 相对于普通CPP薄膜, 高温蒸煮CPP膜具有特别的性能要求 : 耐高。
8、温、 高压, 有杰出 的热封强度、 复合强度。 蒸煮后其物理性质也不会下降、 不破裂、 不漏气, 袋内食物不会变质 变味。在运输及销售时要求在冷藏中能耐低温、 不脆裂。这种新型包装材料的使用, 不仅大 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品的新鲜和营养,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 抽真空、 高压、 压力波动时的破包现象,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普及了高档方便食 品的包装。高温蒸煮 CPP 薄膜的特性主要取决于聚丙烯树脂基料的特性 (如共聚单体含量、 等规度、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 , 现有技术在生产 CPP 专用树脂时, 为满足光学性能、 热封 性能等要求, 加入较大量乙烯。但加。
9、入较大量的乙烯, 在满足低热封性能要求的同时, 其耐 高温性能同时下降, 因而不能满足高温蒸煮使用要求。 并且大量乙烯的加入, 树脂中的可溶 物含量增加, 限制了薄膜在食品、 卫生领域的应用, 还会随时间的迁移影响金属镀层的牢度 及透明性等 ; 可溶物含量高同时会造成薄膜加工中冷却及传送辊上沉积物增加, 不仅影响 薄膜的表面光洁度和光学性能, 还会造成停车清理, 影响加工连续性。 0005 迄今为止, 关于将丙烯-烯烃无规共聚物用于制造高温蒸煮CPP膜的文献和专 利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 用, 该丙烯 - 烯。
10、烃无规共聚物可溶物含量低、 成膜加工性能好, 成膜后挺度高、 透明性 好、 耐高温蒸煮性能优良, 且制备方法聚合过程容易, 能避免出现粘釜、 结块、 残留单体难以 脱除干净等情况。 0007 本发明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组分包括 : 共聚单体 - 烯烃 0.5-7wt、 丙烯 99.5-93wt 0008 所述的共聚单体 - 烯烃, 其含量为 1.5 5wt% ; 0009 优选的共聚单体 - 烯烃, 其含量为 1.8 2.3wt%、 2.5 2.9wt%、 3.1 3.6wt%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3 2/8 页 4 或 3.8 4.7wt% ; 0010。
11、 所述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室温 (约 25) 下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 3wt, 优选低于 2.5wt ; 0011 所述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 230、 2.16kg 载荷下测定的熔融指数为 5 12g/10min, 优选 7 10g/10min 0012 所述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8, 优选 4 6 ; 0013 所述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中, 共聚单体 - 烯烃含量为 1.8 2.3wt%, 二 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 2.5wt%, 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6 ; 0014 所述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中, 共聚单体 。
12、- 烯烃含量为 2.5 2.9wt%、 二 甲苯可溶物含量低于 2.3wt%, 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为 4 6。 0015 本发明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 - 烯烃含量会影响聚丙烯的 结晶度和熔点, 共聚单体含量越高, 聚丙烯的熔点越低, 成膜加工性越好, 透明性也越好, 热 封性能更好, 但共聚单体含量太高, 会降低聚丙烯结晶度, 耐高温性越差, 影响薄膜的耐蒸 煮性能, 且可溶物含量会增加。 0016 一般而言, 室温下二甲苯可溶物含量越高, 可能导致其作为包装材料不能与食品、 药品等直接接触, 否则可能污染所包装的物品 ; 同时, 过多的可溶物会造成薄膜加工中冷却 。
13、及传送辊上沉积物增加, 不仅影响薄膜的表面光洁度和光学性能, 还会造成停车清理, 影响 加工连续性 ; 并且, 随着时间的迁移, 可溶物会影响薄膜金属镀层的牢度及透明性等。 0017 本发明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 : 0018 (1) 高立构选择性 Ziegler-Natta 催化剂的预聚合反应 0019 所述的高立构选择性 Ziegler-Natta 催化剂 (齐格勒 - 纳塔催化剂) 是以下组分的 反应产物 :(1) 一种以镁、 钛、 卤素和内给电子体为主要组分的含钛活性固体催化剂组分 ; (2) 一种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组分 ;(3) 可选的一种或多种外给电子体。
14、组分 ; 其中组分 (1) 与组分 (2) 之间的摩尔比以铝 / 钛比计为 25 100 : 1 ; 如果有外给电子体组分, 有机铝 与外给电子体组分间的重量比为 2 150 : 1 ; 0020 a. 将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 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以及外给电子体在反应器中 充分混合, 于 -10 60进行预络合, 反应时间控制在 0.1 180min ; 0021 b. 将上述预络合反应得到的产物、 或不经过步骤 a 的预络合反应直接将钛的活性 固体催化剂、 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以及外给电子体, 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于 -10 60 进行预聚合反应, 络合的时间控制在 0.1 100min, 。
15、预聚合的倍数控制在 0.5 1000 倍 ; 0022 其中, 所述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与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中铝 : 钛的摩尔比为 25100 : 1 ; 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与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为 2 150 : 1 ; 0023 (2) 丙烯 - 烯烃的共聚 0024 在高立构选择性的齐格勒 - 纳塔 (Ziegler-Natta) 催化剂存在下, 以及在通入氢 气的情况下, 通过调节反应器中共聚单体-烯烃的加入量, 控制聚合温度0150, 进行 丙烯和 - 烯烃的聚合反应, 得到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催化剂与丙烯比 ( 以 AL/ 丙 烯计 ) 为 0.1-0.5g/kg, 催化。
16、剂与外给电子体质量比 (以 AL/SI 计) 为 10-20m/m, 氢气的加 入量为 1000-4500ppmv, - 烯烃的加入量为 8000-70000ppmv ; 0025 本发明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 物料的熔融共混温度即为通常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4 3/8 页 5 聚丙烯加工中所用的共混温度, 应该在既保证聚丙烯基体完全熔融又不会使其分解的范围 内选择, 通常为 180 260。 0026 所述的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 通常是在 MgCl2nROH 加合物上负载有钛化合 物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其中 MgCl2nROH 加合物是二氯化镁与醇的。
17、加合物, 优选呈球形 颗粒, 其中 n 通常为 2.0 3.5, R 为碳数 1 4 的烷基, 所述的醇如乙醇、 丙醇、 异丙醇、 丁醇、 异丁醇、 异辛醇等。有关制备步骤可参照中国专利 CN93102795.0、 CN00109216.2、 CN200410062291.3 中公开的方法进行, 该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公开 的中国专利 ; 0027 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为烷基铝化合物, 优选三烷基铝化合物, 如三乙基 铝、 三异丁基铝、 三正丁基铝等 ; 0028 所述的外给电子体为醚、 酯和硅烷等业界共知化合物, 优选硅烷类化合物, 如甲基 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环。
18、戊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 (DIB) 、 二异丙基二 甲氧基硅烷 (DIP) 等。 0029 所述步骤 (1) /a 中的预络合反应的反应器形式为连续搅拌釜反应器、 环管反应 器、 含静态混合器的一段管路, 或一段物料处于湍流状态的管路 ; 0030 所述步骤 (1) /a 中的预络合反应温度为 0 30, 反应时间为 5 30min ; 0031 所述步骤 (1) /b 中的预聚合反应为在丙烯液相本体条件下连续进行或在惰性溶 剂 (如己烷或煤油) 中间歇进行 ; 0032 所述步骤 (1) /b 中的预聚合反应器为连续搅拌釜、 环管反应器等 ; 0033 所述步骤 (1) /。
19、b 中的预聚合反应温度为 0 40, 预聚合的倍数为 1.0 500 倍 ; 0034 所述步骤 (2) 中的聚合反应是在丙烯液相或丙烯气相中进行, 聚合温度为 40 100, 液相聚合压力应高于丙烯在相应聚合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气相聚合压力为常压 或更高, 优选压力为 1.0 3.0MPa(表压, 下同) 。 0035 所述的聚合可以是连续进行, 也可以间歇进行。连续聚合可以一个或一个以上串 联的液相反应器或气相反应器, 液相反应器可以是环管反应器或搅拌釜反应器, 气相反应 器可以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或是立式搅拌床反应器或是流化床反应器等, 以上液相反应器 和气相反应器也可以任意地搭配组合。
20、。 0036 本发明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可以使用设备进行挤出造粒, 造粒时根据需 要添加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其他助剂, 添加剂由主抗氧剂和, 以及辅抗氧剂和组成, 其中 : 主抗氧剂为四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 丙酸 季戊四醇酯, 主抗氧剂 为 1, 3, 5- 三甲基 -2, 4, 6- 三 (3, 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基) 苯 , 辅抗氧剂为三 (2,4- 二 叔丁基苯基) 亚磷酸酯, 辅抗氧剂为四 (2,4- 二叔丁基酚 )-4,4 - 联苯基二亚磷酸酯。 0037 本发明的一种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在高温蒸煮 CPP 膜制备中的应用。 0038 有益。
21、效果 0039 (1) 本发明所制备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 其中 - 烯烃中的碳原子可为 C4-C6, 其可溶物含量低、 成膜加工性能好, 由其制备的聚丙烯薄膜即便与均聚聚丙烯相比, 透明性更好, 在保持良好热封性能的同时, 其耐高温性能更佳, 可耐 135的高温蒸煮 ; 0040 (2) 该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用作包装材料能避免室温可溶物的析出对包装 物的污染, 用作食品及医药包装材料时更有优势 ;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5 4/8 页 6 0041 (3)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聚合过程容易, 能避免出现粘釜、 结块、 残留单体难以脱除 干净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
22、42 图 1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中 - 烯烃含量 (以 C4 为例) 的 红外光谱 ; 0043 图 2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差示扫描量热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0045 实施例 1 0046 聚合反应在一套中试装置上进行。其主要设备包括预聚反应器、 第一环管反应器 和第二环管反。
23、应器。聚合方法及步骤如下 : 0047 预聚合反应 : 0048 主催化剂 (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组分) 采用中国专利 CN93102795.0 中实施例 1 描述的方法得到, 其中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采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得到的主催化剂 Ti 含量 2.2wt,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 11.2wt。 0049 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 (三乙基铝) 、 外给电子体 (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 经 10、 20min 预接触后, 连续地加入预聚反应器进行预聚合反应, 预聚合在丙烯液相本体环 境下进行, 温度为 15, 停留时间为约 4min, 此条件下催化剂的预聚倍数为约 120 150 。
24、倍。聚合反应中, 催化剂与丙烯比 ( 以 AL/ 丙烯计 ) 为 0.2g/kg, 催化剂与外给电子体质量 比 (以 AL/SI 计) 为 15.1m/m, 0050 丙烯 - 烯烃的共聚 : 0051 预聚后催化剂进入两个串联的环管反应器中, 在环管反应器内完成丙烯 - 烯 烃的共聚合反应。- 烯烃的加入量第一环管为 18000ppmv, 第二环管为 22000。氢气的加 入量为第一环管为 1500ppmv, 第二环管为 1500ppmv。两环管聚合反应温度 70, 反应压力 4.0MPa。控制环管反应器的工艺条件, 使第一、 第二环管的产率比为约 45 : 55。 0052 第一和第二环管。
25、聚合反应主要工艺条件见表 1。 0053 从第二环管出来的聚合物经过闪蒸分离出丙烯后, 再经湿氮气去除未反应的催化 剂的活性并加热干燥, 得到聚合物。 0054 实施例 2 0055 同实施例 1, 只是改变 - 烯烃的加入量, 具体工艺条件见表 1。 0056 实施例 3 0057 同实施例 1, 只是改变 - 烯烃的加入量, 具体工艺条件见表 1。 0058 表 1 实施例 1 3 聚合工艺条件 0059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6 5/8 页 7 0060 实施例 4 0061 聚合反应在一套中试装置上进行。其主要设备包括预聚反应器、 第一环管反应器 和第二环管反应器。。
26、聚合方法及步骤如下 : 0062 预聚合反应 : 0063 主催化剂 (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组分) 采用中国专利 CN93102795.0 中实施例 1 描述的方法得到, 其中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采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得到的主催化剂 Ti 含量 2.2wt,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 11.2wt。 0064 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 (三异丁基铝) 、 外给电子体 (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 , 经 0、 150min 预接触后, 连续地加入预聚反应器进行预聚合反应, 预聚合在丙烯液相本体环境下 进行, 温度为 40, 停留时间为约 4min, 此条件下催化剂的预聚倍数为约 250 300 倍。 。
27、0065 丙烯 - 烯烃的共聚 : 0066 预聚后催化剂进入两个串联的环管反应器中, 在环管反应器内完成丙烯 - 烯 烃的共聚合反应。两环管聚合反应温度 40, 反应压力 3.0MPa。控制环管反应器的工艺条 件, 使第一、 第二环管的产率比为约 45 : 55。 0067 催化剂与丙烯比 ( 以 AL/ 丙烯计 ) 为 0.25g/kg, 催化剂与外给电子体质量比 (以 AL/SI 计) 为 16m/m, - 烯烃的加入量第一环管为 52000ppmv, 第二环管为 52000ppmv。氢 气的加入量为第一环管为 800ppmv, 第二环管为 2500ppmv, 0068 从第二环管出来的。
28、聚合物经过闪蒸分离出丙烯后, 再经湿氮气去除未反应的催化 剂的活性并加热干燥, 得到聚合物。 0069 实施例 5 0070 聚合反应在一套中试装置上进行。其主要设备包括预聚反应器、 第一环管反应器 和第二环管反应器。聚合方法及步骤如下 : 0071 预聚合反应 : 0072 主催化剂 (含钛的活性固体催化剂组分) 采用中国专利 CN93102795.0 中实施例 1 描述的方法得到, 其中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采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得到的主催化剂 Ti 含量 2.2wt,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 11.2wt。 0073 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 (三正丁基铝) 、 外给电子体 (二异丙基二甲氧。
29、基硅烷) , 经 40、 20min 预接触后, 连续地加入预聚反应器进行预聚合反应, 预聚合在丙烯液相本体环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7 6/8 页 8 境下进行, 温度为 30, 停留时间为约 4min, 此条件下催化剂的预聚倍数为约 100 120 倍。 0074 丙烯 - 烯烃的共聚 : 0075 预聚后催化剂进入两个串联的环管反应器中, 在环管反应器内完成丙烯 - 烯 烃的共聚合反应。两环管聚合反应温度 120, 反应压力 1.0MPa。控制环管反应器的工艺 条件, 使第一、 第二环管的产率比为约 45 : 55。 0076 催化剂与丙烯比 ( 以 AL/ 丙烯计 。
30、) 为 0.25g/kg, 催化剂与外给电子体质量比 (以 AL/SI 计) 为 16m/m, - 烯烃的加入量第一环管为 56000ppmv, 第二环管为 48000ppmv。氢 气的加入量为第一环管为 1800ppmv, 第二环管为 1800ppmv, 0077 从第二环管出来的聚合物经过闪蒸分离出丙烯后, 再经湿氮气去除未反应的催化 剂的活性并加热干燥, 得到聚合物。 0078 比较例 1 0079 同实施例 1, 只是将共聚单体改为乙烯, 具体工艺条件见表 2, 共聚物及薄膜的相 关性能见表 3 和 4。 0080 比较例 2 0081 同实施例 2, 只是将共聚单体改为乙烯, 具体工。
31、艺条件见表 2, 共聚物及薄膜的相 关性能见表 3、 表 4。 0082 比较例 3 0083 同实施例 1, 只是共聚单体 - 烯烃的加入量为 0, 具体工艺条件见表 2, 共聚物及 薄膜的相关性能见表 3、 表 4。 0084 比较例 4 0085 同比较例 3, 只是改变铝硅比, 具体工艺条件见表 2, 产品及薄膜的相关性能见表 3 和 4。 0086 表 2 比较例 1 5 聚合工艺条件 0087 0088 表 3 共聚物性能一览表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8 7/8 页 9 0089 0090 0091 表 4 薄膜性能一览表 0092 0093 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中。
32、聚合物和薄膜的有关数据按以下测试方法获得 : 0094 1、 - 烯烃含量 : 以 C4 为例, 采用红外光谱方法测定, 选用波数在 770cm-1 的吸收 峰为 C4 特征峰, 采用一系列不同 C4 含量的样品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 C4 含量后作为标准 样品建立标准曲线。 0095 2、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 : 按 ASTM D5492-98 测定。 0096 3、 熔融指数 (MFR) : 按 ISO1133, 230、 2.16kg 载荷下测定。 0097 4、 分子量分布指数 Mw/Mn : 采用英国 Polymer Laboratories 公司产 PL-GPC 220 凝胶渗透色谱仪。
33、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 色谱柱为3根串联Plgel 10m MIXED-B柱, 溶剂 及流动相为 1, 2, 4- 三氯苯 (含 0.3g/1000ml 抗氧剂 2, 6- 二丁基对甲酚) , 柱温 150, 流速 1.0ml/min, 采用 PL 公司 EasiCal PS-1 窄分布聚苯乙烯标样进行普适标定。 0098 5、 熔融温度 Tm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按 ASTM D3418-03 测量, 扫描速度 10 /min。 0099 6、 薄膜的透光率、 雾度 : 按 GB/T2410 测量。 0100 7、 薄膜的表面光泽度 : 按 ASTM D2457-08 测量。 0101 8、 。
34、薄膜的拉伸模量、 拉伸断裂强度、 断裂标称应变 : 按 GB/T 13022-1991 测量。 0102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丙烯-烯烃无规共聚物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 物相比, 在聚会单体含量相同时, 共聚物的熔点显著提高, 其耐高温性能得到提升, 满足了 耐高温蒸煮要求。与此同时, 薄膜拉伸模量有所提高, 说明薄膜挺度更高, 同时二甲苯可溶 物显著降低 ; 本发明的丙烯 - 烯烃无规共聚物相比均聚聚丙烯树脂薄膜拉伸模量相当,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9 8/8 页 10 说明薄膜挺度令人满意, 成膜加工性能更好, 且二甲苯可溶物降低, 尤其是薄膜雾度明显降 低, 说明薄膜透明性更好。 说 明 书 CN 103772570 A 10 1/2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2570 A 11 2/2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2570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