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093801.X (22)申请日 2019.01.30 (71)申请人 韩亚博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 北21号远洋大厦9层 (72)发明人 韩亚博 (51)Int.Cl. C05D 9/00(2006.01) C05G 3/00(2006.01) C05G 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 由以下 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纳米碳0.20.6份、 -聚 谷氨。
2、酸0.10.3份、 羧甲基纤维素0.20.6份、 腐 殖酸粉617份、 普通复合肥2538份、 蒙脱土410 份、 丙烯酸37份、 黄原胶1218份、 交联剂0.01 0.02份、 引发剂0.0050.01份、 稻壳生物质炭6 15份、 含菌浓缩液15份、 淀粉胶黏剂58份。 本发 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该保水增效复合肥通过 三层包裹制备得到, 无需包膜, 制备简单, 成本 低, 吸水保水性好, 能够实现肥效的多重可控释 放, 微生物菌种数量多、 存活率高, 不仅提高土壤 保肥保水能力, 还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9516838 A 2019.03.2。
3、6 CN 109516838 A 1.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纳米碳0.20.6份、 -聚谷氨酸0.10.3份、 羧甲基纤维素0.20.6份、 腐殖酸粉617份、 普通复合肥2538份、 蒙脱土410份、 丙烯酸37份、 黄原胶1218份、 交联剂0.010.02份、 引发剂0.0050.01份、 稻壳生物质炭615份、 含菌浓缩液15份、 淀粉胶黏剂5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水增效复合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质炭为在稻壳中掺入 适量蒙脱土, 在缺氧条件下500 高温裂解制备得到, 粒径1.02.0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水增效。
4、复合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菌浓缩液由质量分数为 30%的酵母废液与质量分数为2%的复合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得到, 其中, 复合微生物菌液为 紫色光合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单独发酵, 将发酵后的菌液 混合得到, 有效活菌数2109 cfu/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水增效复合肥,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 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保水增效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一、 微生物的固定: 向含菌浓缩液中按照30 g/L加入稻壳生物质炭, 30 恒温摇 床中震荡培养至稳定期,。
5、 弃上清, 用无菌水洗涤, 尼龙纱布沥干, 即得物理吸附生物质炭; 将 物理吸附固定微生物平铺成薄薄一层, 30 密闭条件下, 在正硅酸甲酯气氛中孵育2 h, 即 得硅凝胶生物质炭, 取出, 4 静置备用; 步骤二、 增效剂、 腐殖酸包裹: 将普通复合肥投入转鼓造粒机中, 升温至3035 , 保持 2050 min,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将纳米碳、 -聚谷氨酸、 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后 加入, 待包裹完毕后, 再次喷洒淀粉黏结剂, 加入腐殖酸粉, 直至包裹完毕即可; 步骤三、 凝胶粉的制备: 将丙烯酸加入反应器中, 用碱液调节中合度为70%, 加入黄原 胶, 搅拌下加热至75 , 加。
6、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再加入蒙脱土, 反应2 h后即得产物, 除去过 量的引发剂和交联剂, 真空干燥, 粉碎即得凝胶粉; 步骤四、 凝胶粉包裹: 将步骤二包裹完腐殖酸粉的复合肥及步骤一所得硅凝胶生物质 炭倒入转鼓造粒机中, 混合均匀,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加入步骤三制得的凝胶粉, 待 包裹均匀即得增效复合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516838 A 2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肥是在一种化肥中含有氮、 磷、 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肥料。 。
7、复合肥具 有养分全面, 含量高, 物理性状好, 便于施用; 配比多样, 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 降低 成本, 节约开支等优点。 0003 微生物肥料主要是依靠其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 目前, 我国 微生物肥发展很快, 品种不断增加, 但是存在肥效不稳定, 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缺点。 微生 物的添加大多停留在直接加入微生物菌粉, 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 微生物菌种裸露在外界 环境中, 易受温度、 pH、 盐的影响而失活, 此外粉剂与颗粒化肥一同施用时容易流失, 不能与 土壤有效结合, 导致实际进入土壤中的生物菌剂活菌数量较少或者活性过低, 无法发挥其 应有功效。 发明内容 000。
8、4 针对现有微生物肥料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种活性高、 不易流失、 不 产生二次污染的增效复合肥。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纳米碳0.20.6份、 -聚谷 氨酸0.10.3份、 羧甲基纤维素0.20.6份、 腐殖酸粉617份、 普通复合肥2538份、 蒙脱 土410份、 丙烯酸37份、 黄原胶1218份、 交联剂0.010.02份、 引发剂0.0050.01份、 稻壳生物质炭615份、 含菌浓缩液15份、 淀粉胶黏剂58份。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生物质炭为在稻壳中掺入适量蒙脱石, 在缺氧条件下5。
9、00高温裂 解制备得到, 粒径1.02.0mm。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含菌浓缩液由质量分数为30的酵母废液与质量分数为2的复 合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得到, 其中, 复合微生物菌液为紫色光合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 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单独发酵, 将发酵后的菌液混合得到, 有效活菌数2 109cfu/g。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0010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1 步骤一、 微生物的固定: 向含菌浓缩液中按照30g/L加入稻壳生物质炭, 30恒温 摇床中震荡培养至稳定期, 弃上清, 用无菌。
10、水洗涤, 尼龙纱布沥干, 即得物理吸附生物质炭; 将物理吸附生物质炭平铺成薄薄一层, 30密闭条件下, 在正硅酸甲酯气氛中孵育2h, 即得 硅凝胶生物质炭, 取出, 4静置备用; 0012 步骤二、 增效剂、 腐殖酸包裹: 将普通复合肥投入转鼓造粒机中, 升温至3035, 保持2050min,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将纳米碳、 -聚谷氨酸、 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9516838 A 3 匀后加入, 待包裹完毕后, 再次喷洒淀粉黏结剂, 加入腐殖酸粉, 直至包裹完毕即可; 0013 步骤三、 凝胶粉的制备: 将丙烯酸加入反应器中, 用碱液调节中合度为7。
11、0, 加入 黄原胶, 搅拌下加热至75, 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再加入蒙脱土, 反应2h后即得产物, 除去 过量的引发剂和交联剂, 真空干燥, 粉碎即得凝胶粉; 0014 步骤四、 凝胶粉包裹: 将步骤二包裹完腐殖酸粉的复合肥及步骤一所得硅凝胶生 物质炭倒入转鼓造粒机中, 混合均匀,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加入步骤三制得的凝胶 粉, 待包裹均匀即得增效复合肥。 0015 本发明所用含菌浓缩液中不仅含有复合微生物菌液, 还含有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 养的酵母废液, 选用稻壳生物质炭作为微生物的载体, 碳化时加入蒙脱土作为催化剂, 能够 促进木质素完全碳化, 同时减少还原性糖、 糠醛、 有机酸。
12、的生成量, 在稻壳生物质炭物理吸 附固定微生物的同时, 酵母废液中的营养成分也被生物质炭吸附, 保证后期微生物生命活 动的营养供应; 此外, 稻壳生物质炭的多孔结构还能在硅凝胶固化过程中, 避免正硅酸甲酯 对微生物菌体的损伤, 使得微生物菌种保持很高的存活率。 在复合肥施用到土壤中后, 稻壳 生物质炭能够迅速吸附水分和土壤中的有机质, 供微生物使用, 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促进其生命活动。 0016 本发明所用纳米碳、 -聚谷氨酸通过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黏结剂的黏结作用包 裹在复合肥表面, 遇水后, 在羧甲基纤维素的成膜作用下形成一层凝胶膜, 对复合肥中养分 释放起到缓释调节作用。 腐殖酸是。
13、微量元素络合剂, 能够富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供作物吸 收, 还能防止复合肥释放过程对生物质炭中微生物活性造成不良影响, 包裹在复合肥外面 的腐殖酸不仅对内部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起到缓释作用, 还可作为营养成分供微生物利用。 尿素施入土壤中以分子态存在, 而作物对分子态尿素吸收的极少, 土壤颗粒吸附尿素分子 的能力很弱, 这就造成尿素养分的大量流失, 腐殖酸能与尿素水解后的产物NH4+接触后以共 价键预制几何, 将其固定, 待作物需要时再重新释放。 0017 本发明采用多重控释的方法, 首先用腐殖酸对复合肥进行缓释处理, 再包裹一层 黄原胶-蒙脱土凝胶粉, 从而具有更好的缓释特性, 与黄原胶相比, 黄。
14、原胶接枝聚丙烯酸表 面有许多微孔, 表面积较大, 与蒙脱土片层结构交织形成蜂窝状结构, 该空间网络结构进一 步提升了凝胶的缓释功效, 从而更好地发挥对复合肥的缓释作用。 此外, 由于其粗糙疏松, 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有利于水分子的吸附, 能够有效抑制水分蒸发, 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 同时蒙脱土超强的阳离子交换性能, 使得凝胶具有较高的离子耐受性, 避免复合肥施用后 出现电解质浓度过高引起的 “烧苗” 现象。 0018 本发明所用复合微生物菌液为紫色光合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和胶 冻样芽孢杆菌单独发酵, 将发酵后的菌液混合得到, 有效活菌数2109cfu/g。 复合肥制 备过程中其。
15、通过物理吸附于稻壳生物质炭结合, 再通过表面包裹一层凝胶粉, 从而防止生 产及运输过程中菌种的流失, 大大减弱了外部环境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有利于微生物的 活性保持; 生物质炭为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 复合肥施用于土壤后, 凝胶粉 具备的超强吸水能力, 可以促使微生物迅速繁殖, 黄原胶作为一种多糖能够直接被微生物 利用, 因而能够改善植株根系环境, 促进作物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001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1)本发明提供的保水增效复合肥, 通过 “两步固定法” 将微生物菌种固定在稻壳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9。
16、516838 A 4 生物质炭载体上, 防止微生物菌种流失, 固定过程中利用生物质炭吸附酵母废液为菌种储 存营养物质, 解决了微生物肥菌种数量少、 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活性易受环境影响、 菌 种易流失等问题; 0021 (2)本发明通过对复合肥进行增效剂包裹、 腐殖酸包裹、 凝胶粉包裹三步包裹, 从 而实现肥效的多重可控释放, 提供与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分需求量相适应的养分, 提 高肥料利用率, 保证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充足的养分供给, 促进增产丰收; 0022 (3)本发明通过淀粉黏结剂的黏结作用直接将凝胶粉包裹在增效复合肥外部, 与 包膜工艺相比, 操作简单, 设备成本低, 成粒性好, 不。
17、易破裂分散, 且在发挥缓释功效的同时 具有很好的吸水保水功效, 易降解,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 实施例1 0025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纳米碳0.2份、 -聚谷氨酸 0.1份、 羧甲基纤维素0.2份、 腐殖酸粉6份、 普通复合肥25份、 蒙脱土4份、 丙烯酸3份、 黄原胶 12份、 交联剂0.01份、 引发剂0.005份、 稻壳生物质炭6份、 含菌浓缩液1份、 淀粉胶黏剂5份。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普通复合肥为尿素20份、 磷酸一铵10。
18、份、 硫酸钾8份。 0027 进一步地, 所述生物质炭为稻壳在缺氧条件下500高温裂解制备得到, 粒径1.0 2.0mm。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含菌浓缩液由质量分数为30的酵母废液与质量分数为2的复 合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得到, 其中, 复合微生物菌液为紫色光合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 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单独发酵, 将发酵后的菌液混合得到, 有效活菌数2 109cfu/g。 0029 进一步地, 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0030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31 步骤一、 微生物的固定: 向含菌浓缩液中按照30g/。
19、L加入稻壳生物质炭, 30恒温 摇床中震荡培养至稳定期, 弃上清, 用无菌水洗涤, 尼龙纱布沥干, 即得物理吸附生物质炭; 将物理吸附生物质炭平铺成薄薄一层, 30密闭条件下, 在正硅酸甲酯气氛中孵育2h, 即得 硅凝胶生物质炭, 取出, 4静置备用; 0032 步骤二、 增效剂、 腐殖酸包裹: 将普通复合肥投入转鼓造粒机中, 升温至3035, 保持2050min,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将纳米碳、 -聚谷氨酸、 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 匀后加入, 待包裹完毕后, 再次喷洒淀粉黏结剂, 加入腐殖酸粉, 直至包裹完毕即可; 0033 步骤三、 凝胶粉的制备: 将丙烯酸加入反应器中, 用碱液调。
20、节中合度为70, 加入 黄原胶, 搅拌下加热至75, 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再加入蒙脱土, 反应2h后即得产物, 除去 过量的引发剂和交联剂, 真空干燥, 粉碎即得凝胶粉; 0034 步骤四、 凝胶粉包裹: 将步骤二包裹完腐殖酸粉的复合肥及步骤一所得硅凝胶生 物质炭倒入转鼓造粒机中, 混合均匀,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加入步骤三制得的凝胶 粉, 待包裹均匀即得增效复合肥。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9516838 A 5 0035 对所得保水增效复合肥进行吸水测试和养分释放测试, 测试结果吸蒸馏水倍率为 830g/g, 生理盐水倍率为191g/g。 氮肥初期释放率为8.5,。
21、 28d累积释放率72, 35d累积释 放率86; 磷肥初期释放率为7, 28d累积释放率64, 35d累积释放率80; 钾肥初期释放 率为10, 28d累积释放率65, 35d累积释放率84。 常温储藏6个月后, 可释放有效活菌数 4.2108cfu/g。 0036 实施例2 0037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纳米碳0.4份、 -聚谷氨酸 0.2份、 羧甲基纤维素0.4份、 腐殖酸粉11份、 普通复合肥29份、 蒙脱土6份、 丙烯酸5份、 黄原 胶15份、 交联剂0.015份、 引发剂0.008份、 稻壳生物质炭8份、 含菌浓缩液3份、 淀粉胶黏剂5 8份。 003。
22、8 进一步地, 所述普通复合肥为尿素25份、 磷酸一铵15份、 硫酸钾12份。 0039 进一步地, 所述生物质炭为稻壳在缺氧条件下500高温裂解制备得到, 粒径1.0 2.0mm。 0040 进一步地, 所述含菌浓缩液由质量分数为30的酵母废液与质量分数为2的复 合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得到, 其中, 复合微生物菌液为紫色光合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 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单独发酵, 将发酵后的菌液混合得到, 有效活菌数2 109cfu/g。 0041 进一步地, 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0042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
23、043 步骤一、 微生物的固定: 向含菌浓缩液中按照30g/L加入稻壳生物质炭, 30恒温 摇床中震荡培养至稳定期, 弃上清, 用无菌水洗涤, 尼龙纱布沥干, 即得物理吸附生物质炭; 将物理吸附生物质炭平铺成薄薄一层, 30密闭条件下, 在正硅酸甲酯气氛中孵育2h, 即得 硅凝胶生物质炭, 取出, 4静置备用; 0044 步骤二、 增效剂、 腐殖酸包裹: 将普通复合肥投入转鼓造粒机中, 升温至3035, 保持2050min,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将纳米碳、 -聚谷氨酸、 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 匀后加入, 待包裹完毕后, 再次喷洒淀粉黏结剂, 加入腐殖酸粉, 直至包裹完毕即可; 0045。
24、 步骤三、 凝胶粉的制备: 将丙烯酸加入反应器中, 用碱液调节中合度为70, 加入 黄原胶, 搅拌下加热至75, 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再加入蒙脱土, 反应2h后即得产物, 除去 过量的引发剂和交联剂, 真空干燥, 粉碎即得凝胶粉; 0046 步骤四、 凝胶粉包裹: 将步骤二包裹完腐殖酸粉的复合肥及步骤一所得硅凝胶生 物质炭倒入转鼓造粒机中, 混合均匀,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加入步骤三制得的凝胶 粉, 待包裹均匀即得增效复合肥。 0047 对所得保水增效复合肥进行吸水测试和养分释放测试, 测试结果吸蒸馏水倍率为 910g/g, 生理盐水倍率为223g/g。 氮肥初期释放率为8.1, 。
25、28d累积释放率68, 35d累积释 放率84; 磷肥初期释放率为6.7, 28d累积释放率63, 35d累积释放率79; 钾肥初期释 放率为9.6, 28d累积释放率66, 35d累积释放率82。 常温储藏6个月后, 可释放有效活 菌数4.4108cfu/g。 0048 实施例3 0049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纳米碳0.6份、 -聚谷氨酸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9516838 A 6 0.3份、 羧甲基纤维素0.6份、 腐殖酸粉17份、 普通复合肥38份、 蒙脱土10份、 丙烯酸7份、 黄原 胶18份、 交联剂0.02份、 引发剂0.01份、 稻。
26、壳生物质炭15份、 含菌浓缩液5份、 淀粉胶黏剂8 份。 0050 进一步地, 所述普通复合肥为尿素35份、 磷酸一铵18份、 硫酸钾15份。 0051 进一步地, 所述生物质炭为稻壳在缺氧条件下500高温裂解制备得到, 粒径1.0 2.0mm。 0052 进一步地, 所述含菌浓缩液由质量分数为30的酵母废液与质量分数为2的复 合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得到, 其中, 复合微生物菌液为紫色光合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 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单独发酵, 将发酵后的菌液混合得到, 有效活菌数2 109cfu/g。 0053 进一步地, 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27、。 0054 一种保水增效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55 步骤一、 微生物的固定: 向含菌浓缩液中按照30g/L加入稻壳生物质炭, 30恒温 摇床中震荡培养至稳定期, 弃上清, 用无菌水洗涤, 尼龙纱布沥干, 即得物理吸附生物质炭; 将物理吸附生物质炭平铺成薄薄一层, 30密闭条件下, 在正硅酸甲酯气氛中孵育2h, 即得 硅凝胶生物质炭, 取出, 4静置备用; 0056 步骤二、 增效剂、 腐殖酸包裹: 将普通复合肥投入转鼓造粒机中, 升温至3035, 保持2050min,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将纳米碳、 -聚谷氨酸、 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均 匀后加入, 待包裹完毕后, 再。
28、次喷洒淀粉黏结剂, 加入腐殖酸粉, 直至包裹完毕即可; 0057 步骤三、 凝胶粉的制备: 将丙烯酸加入反应器中, 用碱液调节中合度为70, 加入 黄原胶, 搅拌下加热至75, 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再加入蒙脱土, 反应2h后即得产物, 除去 过量的引发剂和交联剂, 真空干燥, 粉碎即得凝胶粉; 0058 步骤四、 凝胶粉包裹: 将步骤二包裹完腐殖酸粉的复合肥及步骤一所得硅凝胶生 物质炭倒入转鼓造粒机中, 混合均匀, 启动转鼓, 喷淋淀粉黏结剂, 加入步骤三制得的凝胶 粉, 待包裹均匀即得增效复合肥。 0059 对所得保水增效复合肥进行吸水测试和养分释放测试, 测试结果吸蒸馏水倍率为 890g。
29、/g, 生理盐水倍率为204g/g。 氮肥初期释放率为8.7, 28d累积释放率70, 35d累积释 放率85; 磷肥初期释放率为7.2, 28d累积释放率68, 35d累积释放率83; 钾肥初期释 放率为10.2, 28d累积释放率69, 35d累积释放率84。 常温储藏6个月后, 可释放有效活 菌数3.9108cfu/g。 0060 对比例1 0061 除不含含菌浓缩液外, 即所用稻壳生物质炭上未固定微生物, 其余同实施例2。 0062 对比例2 0063 除不含腐殖酸外, 即步骤二中只用增效剂包裹, 其余同实施例2。 0064 对比例3 0065 除不含蒙脱土外, 即步骤三中凝胶粉制备过。
30、程不加蒙脱土, 其余同实施例2。 0066 黄瓜生长试验 0067 试验方法: 试验在河南农业大学蔬菜温室中进行。 设置六组处理, 每个处理设三个 重复, 共9个区域, 每个区域长10m、 宽2m。 CK为不施肥处理, T1为普通尿素处理, T2为实施例2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9516838 A 7 处理, T3为对比例1处理, T4为对比例2处理, T5为对比例3处理。 所有处理均折算为相同氮含 量, 供试黄瓜品种为 “中津优30号” , 生长周期95天, 其他农事操作均相同。 测量其形态指标, 收获后计算黄瓜亩产量, 重复区域取平均值, 结果如表1所示。 0068 表1不。
31、同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0069 处理茎粗(mm)株高(cm)产量(kg/亩) CK10.580.94107.560.6750244.62 T111.420.87115.841.3553494.90 T214.030.56105.161.2758673.85 T311.740.91107.730.8954063.67 T412.621.10110.481.4154134.81 T513.341.22114.521.1855685.03 0070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所有施肥处理的黄瓜茎粗和产量均高于没有施肥的处理CK, 而 施用实施例2保水增效复合肥的株高低于其他处理的各组。 与不施肥的CK相。
32、比, 普通尿素的 处理茎粗增加了1cm左右, 株高增加8cm左右, 产量提高了6.47; 与CK相比, 在处理T2、 T3、 T4、 T5中, 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16.78、 7.60、 7.74与10.83。 与施普通尿素的处理T1 相比而言, 实施例2、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均有效提高了黄瓜茎粗和黄瓜产量。 这是由 于后四种处理肥料相比单一尿素, 具有多种营养成分, 还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和缓释 性能, 这两者对促进黄瓜增产起到重要作用。 对比例1不含含菌浓缩液, 黄瓜茎粗和产量均 明显低于实施例2, 病害发生率也高于实施例2, 这是由于所添加的光合细菌能够增加生物 固氮作用。
33、, 提高根际固氮效应, 增进土壤肥力, 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 殖, 起到抑菌和防病效果, 还能加速养料腐殖化, 促进黄瓜根系生长, 保水保肥, 提高肥料利 用率, 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 具有很好的降解土壤中有机磷的功效。 对比例2不 含腐殖酸, 黄瓜茎粗和产量均低于实施例2, 而株高高于实施例2, 这是由于不含腐殖酸, 腐 殖酸包裹相应的缓释效应消失, 因此养分释放速率比实施例2快, 导致株高较高, 同时也缺 少了腐殖酸中所含的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 造成对比例2黄瓜长势和产量下降。 对比例3不含蒙脱土, 凝胶粉的缓释功效。
34、减弱, 黄瓜株高 明显高于实施例2, 而茎粗和产量比实施例2有所降低, 这是由于不含蒙脱土凝胶不能形成 空间网络结构, 吸水保水性及缓释功效均弱于实施例2。 0071 玉米大田试验 007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黄店镇大田进行。 选择光照充足、 地势平 整、 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块作为试验地, 将试验地均分为两块, 进行玉米种植, 一块施用市售 增效复合肥料, 另一块施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增效复合肥, 施肥量相同, 均为40kg/亩, 2017年6月15日播种, 其他种植条件相同, 2017年10月1日收获后, 比较两块地的玉米产量, 施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增效复合肥的地块亩产。
35、1308kg, 而施用市售增效复合肥料的地 块亩产1054kg, 相比增产24.1。 0073 综上, 本发明提供的增效复合肥, 微生物菌种数量多、 存活率高, 施用后能够迅速 在土壤中形成益生菌环境, 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增加土壤疏松度, 促进根系生长。 本发明能够实现肥效的多重可控释放, 所用各组分间存在协同作用, 提供与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9516838 A 8 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分需求量相应的养分, 提高肥料利用率, 吸水保水性好, 可减少 灌溉用水量, 降低投入成本, 与市售增效复合肥相比, 微生物菌种不易失活和流失, 肥效及 保水性好, 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还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007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9516838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