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涡旋压缩机.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6150399
  • 上传时间:2019-04-20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2.9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45747.8

    申请日:

    2012.09.27

    公开号:

    CN103827496A

    公开日:

    2014.05.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C 18/02申请日:20120927|||公开

    IPC分类号:

    F04C18/02

    主分类号:

    F04C18/02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川隆司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优先权:

    2011.09.30 JP 2011-21835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徐丹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抑制旋转时曲轴由于与动涡旋盘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从而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耐力下降。涡旋压缩机(1)包括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两个平衡重(81、82)旋转时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该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抑制曲轴(40)的由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与平衡重(81、82)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且彼此平衡。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压缩机构(20)、曲轴(40)以及驱动马达(50),该压缩机构(20)具有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31)且是流体的压缩机构,该曲轴(40)具有主轴(41)和偏心形成在该主轴(41)的一端且连结在所述动涡旋盘(31)的背面一侧的偏心部(42),该驱动马达(50)具有定子(51)和连结在所述曲轴(40)的主轴(41)上的转子(52),驱动所述动涡旋盘(31)旋转,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曲轴(40)的主轴(41)和所述驱动马达(50)的转子(52)中的至少一部件上设置有重(80),该重(80)在旋转时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并且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80)由平衡重(81、82)和挠曲抑制重(91、92、93)构成,
    所述平衡重(81、82)在旋转时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
    所述挠曲抑制重(91、92、93)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和所述平衡重(81、82)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
    所述平衡重(81、82)包括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
    所述第一平衡重(81)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二平衡重(82)位于比该第一平衡重(81)更远离所述偏心部(42)的位置,该第二平衡重(82)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
    所述挠曲抑制重(91、92、93)包括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
    所述上部挠曲抑制重(91)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上部,该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
    所述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中央部,该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
    所述下部挠曲抑制重(93)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下部,该下部挠曲抑制重(93)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
    所述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彼此平 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中的至少一个平衡重与所述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中的任一个挠曲抑制重形成为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80),在旋转时产生第一力和第二力、以及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
    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
    所述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与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且彼此平衡,
    所述重(80)包括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
    所述上部重(101)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上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三力,
    所述中央部重(102)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中央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一力和所述第四力的合力,
    所述下部重(103)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下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二力和所述第五力的合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80),在旋转时产生第一力和第二力、以及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
    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
    所述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与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且彼此平衡,
    所述重(80)包括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
    所述上部重(101)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上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一力和所述第三力的合力,
    所述中央部重(102)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中央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四力,
    所述下部重(103)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下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二力和所述第五力的合力。

    说明书

    说明书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特别涉及抑制曲轴高速旋转时轴承耐力下降的措施。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啮合形成压缩室的涡旋压缩机已为众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具有主轴和偏心形成该主轴一端的偏心部的曲轴,动涡旋盘连结在该曲轴的偏心部。当让曲轴旋转时,动涡旋盘就会偏心旋转,低压制冷剂被吸入压缩室并被压缩,成为高压制冷剂喷向外部。
    在该涡旋压缩机中,在曲轴的主轴上安装有平衡重(balance weight)和平衡锤(counter weight)。平衡重和平衡锤的布置和构成保证与旋转时的动涡旋盘的离心力达到平衡。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0-615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能够通过提高曲轴的转速来增大制冷剂的压缩流量。但是,如果曲轴的转速提高,动涡旋盘、平衡重和平衡锤的离心力都会增大,曲轴的挠曲量会增大。结果存在支承曲轴的轴承的磨损增大,轴承耐力下降这样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曲轴高速旋转时轴承耐力下降。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发明以一种涡旋压缩机为前提。其包括压缩机构20、曲轴40以及驱动马达50,该压缩机构20具有静涡旋盘21和动涡旋盘31且是流体的压缩机构,该曲轴40具有主轴41和偏心形成在该主轴41的一端且连结在所述动涡旋盘31的背面一侧的偏 心部42,该驱动马达50具有定子51和连结在所述曲轴40的主轴41上的转子52,驱动所述动涡旋盘31旋转。在所述曲轴40的主轴41和所述驱动马达50的转子52中的至少一部件上设置有重80,该重80在旋转时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并且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
    在上述第一方面发明中,旋转时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由于设置在主轴41和转子52中的至少一部件上的重80的离心力而平衡,并且抑制曲轴40由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因此,即使曲轴40的转速较高,曲轴40的挠曲量也不会增大。结果是,高速旋转时,能够抑制曲轴40与各轴承一端接触,在局部产生过大的接触面单位面积压力,从而能够抑制轴承磨损。
    第二方面发明这样的,在上述第一方面发明中,所述重80由平衡重81、82和挠曲抑制重91、92、93构成。所述平衡重81、82在旋转时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述挠曲抑制重91、92、93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和所述平衡重81、82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所述平衡重81、82包括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所述第一平衡重81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平衡重82位于比该第一平衡重81更远离所述偏心部42的位置、该第二平衡重82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所述挠曲抑制重91、92、93包括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所述上部挠曲抑制重91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上部,该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所述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中央部,该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所述下部挠曲抑制重93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下部,该下部挠曲抑制重93的重心位于以所述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所述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所述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彼此平衡。
    在上述第二方面发明中,作为上述重80设置有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让曲轴40旋转以后,就会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第一平衡重81的离心力,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如果这两个离心力作用于主轴41上,就会在偏心部42上产生方向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力,亦即方向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相反的力,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
    在涡旋压缩机1中,如果曲轴40的转速升高,动涡旋盘31、第一平衡重81以及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就都会增大。因此,曲轴40受到这些力就要大幅度地挠曲。但是,在上述第二方面发明中,作为上述重80除了设置有平衡重81、82以外,还设置有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若让曲轴40旋转,就会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离心力;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离心力;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下部挠曲抑制重93的离心力。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离心力和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的作用方向相反;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离心力和第一平衡重81的离心力的作用方向相反;下部挠曲抑制重93的离心力和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这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的离心力的作用是,抑制曲轴40由于动涡旋盘31、第一平衡重81以及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所产生的挠曲。
    第三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二方面发明中,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中的至少一个平衡重与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中之任一个挠曲抑制重形成为一体。
    在上述第三方面发明中,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和组装工序道数。
    第四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方面发明中,所述重80在旋转时产生第一力和第二力、以及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述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与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且彼此平衡。所述重80包括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所述上部重101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上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三力。所述中央部重102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中央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一力和所述第四力的合力。下部重103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下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二力和所述第五力的合力。
    在上述第四方面发明中,利用三个重101、102、103而在旋转时产生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的两个力和抑制曲轴40挠曲的三个力。该状态与将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设置在主轴41上让曲轴40旋转的状态相同。因此,在第四方面发明中,也会形成一种既能够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又能够抑制曲轴40挠曲的状态。
    第五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方面发明中,所述重80在旋转时产生第一力 和第二力、以及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述第三力、第四力和第五力抑制所述曲轴40由于所述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与所述第一力和第二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且彼此平衡。所述重80包括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所述上部重101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上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一力和所述第三力的合力,所述中央部重102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中央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四力,下部重103设置在所述主轴41的下部,产生作为离心力的所述第二力和所述第五力的合力。
    在上述第五方面发明中,利用三个重101、102、103在旋转时产生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的两个力和抑制曲轴40挠曲的三个力。该状态与将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设置在主轴41让曲轴40旋转的状态相同。因此,在第五方面发明中,也会形成一种既能够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又能够抑制曲轴40挠曲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旋转时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并且抑制曲轴40由于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所产生的挠曲的重80设置在曲轴40的主轴41和驱动马达50中的转子52中的至少一部件上,这样一来,在曲轴40的转速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曲轴40的挠曲量增大。其结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磨损,从而能够抑制磨损导致轴承耐力下降。
    根据第二方面发明,作为上述重80设置有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通过这样使平衡重81、82和挠曲抑制重91、92、93分别为单体,便能够可靠地形成一种既能够实现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又能够抑制曲轴40挠曲的状态。
    根据第三方面发明,让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中的至少一个平衡重和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中的任一个挠曲抑制重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和组装工序道数,从而能够将涡旋压缩机1低成本化。
    根据第四方面发明,作为上述重80设置有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旋转时产生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的两个力和抑制曲轴40挠曲的三个力。该状态与将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设置在主轴41上让曲轴40旋转的状态相同。因此,在第四方面发明中,也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磨损,从而 抑制轴承耐力下降。而且,因为与设置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重的总重量和总体积,所以既能够使涡旋压缩机1轻量化,又能够减小重的设置空间而将涡旋压缩机1小型化。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作为上述重80设置有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旋转时产生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平衡的两个力和抑制曲轴40挠曲的三个力。该状态与将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设置在主轴41上让曲轴40旋转的状态相同。因此,在第五方面发明中,也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磨损,从而抑制轴承耐力下降。而且,因为与设置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重的总重量和总体积,所以既能够使涡旋压缩机1轻量化,又能够减小重的设置空间而将涡旋压缩机1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概念图,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中动涡旋盘和平衡重的离心力与曲轴的由于该离心力所产生的挠曲之间的关系。
    图3是概念图,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中动涡旋盘、平衡重以及挠曲抑制重的离心力与曲轴的由于该离心力所产生的挠曲之间的关系。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概念图,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中动涡旋盘和各重的离心力与曲轴的由于该离心力所产生的挠曲之间的关系。
    图6是概念图,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中动涡旋盘和各重的离心力与曲轴的由于该离心力所产生的挠曲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定本发明、其适用对象或者其该用途范围的意图。
    (发明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涡旋压缩机1连接在例如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图示省略) 中,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包括机壳10、压缩机构20、固定部件(housing member)60、驱动马达50、下部轴承部70以及曲轴40。
    上述机壳10是轴线位于上下方向的圆筒状密闭容器。在机壳10的内部空间内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布置有压缩机构20、固定部件60、驱动马达50、下部轴承部70。曲轴40在机壳10内部顺着机壳10的轴线布置。
    将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引入压缩机构20的吸入管14贯穿并固定在机壳10的上方部。将机壳10内的制冷剂喷向制冷剂回路的喷出管15贯穿并固定在机壳10的中央部。贮存润滑油的贮油部16形成在机壳10的下部。
    上述曲轴40包括主轴41、偏心部42和吸油部44。主轴41被布置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其上端形成有突出部43,该突出部43的侧面绕一周朝径向突出。偏心部42偏心形成在该突出部43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说,主轴41的上端。该偏心部42形成为圆柱状,从突出部43的上表面朝着上方突出,其轴心偏心于主轴41的轴心。吸油部44形成为圆筒状,一端固定在主轴41的下端,另一端浸渍在贮油部16内。在曲轴40的内部形成有从下端的吸油部44贯通形成到上端的偏心部42的供油路45。
    上述压缩机构20包括固定在固定部件60的上表面的静涡旋盘21和与该静涡旋盘21啮合的动涡旋盘31。
    上述静涡旋盘21具有:端板22、形成在该端板22的前表面(图1中为下表面)的涡旋状(渐开线状)涡旋体23、位于该涡旋体23的外周侧接着该涡旋体23形成的外周壁部24。外周壁部24的顶端面与涡旋体23的顶端面大致齐平,与固定部件60的上表面相接并固定在其上。外周壁部24上设置有吸入口25,吸入管14气密性地与该吸入口25接合。在静涡旋盘21的端板22的中央部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端板22的喷出口26。端板22的背面(图1中上表面)一侧的喷出口26被盖部件27封口。喷出口26经由形成在静涡旋盘21的端板22和固定部件60上的通路(图示省略)与固定部件60下方的下部空间18连通。
    上述动涡旋盘31包括端板32、形成在该端板32的前表面(图1中上表面)的涡旋状(渐开线状)涡旋体33。动涡旋盘31的涡旋体33与静涡旋盘21的涡旋体23啮合,在静涡旋盘21的端板22和动涡旋盘31的端板32之间形成有压缩室30,该压缩室30由两个涡旋体23、33隔离出来的空间形成。在动涡旋盘31的端板32的背面一侧的中心部,圆筒状凸台(boss)部34与该端板32形成为一体。轴承35被压入凸台部34,该轴承35支承曲轴 40的偏心部42能够旋转。这样一来偏心部42便连结在动涡旋盘31的背面一侧。因此,如图2所示,曲轴40旋转以后,动涡旋盘31就会偏心旋转,该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就会沿着偏心方向作用于偏心部42。
    如图1所示,上述固定部件60形成为碟子状,具有环状的外周部和上表面上形成有凹状凹部61的中央部。固定部件60在外周部被压入并固定在机壳10内,与机壳10气密性地紧密接触。因此,由固定部件60将机壳10的内部空间隔离成上部空间17和下部空间18,上部空间17内安装有压缩机构20,下部空间18内安装有驱动马达50。
    上述固定部件60上形成有从凹部61的底面贯通形成到固定部件60下端面的通孔62。上部轴承63被压入并固定在通孔62内,该上部轴承63支承主轴41的上部能够旋转。
    上述固定部件60的上表面且凹部61的外周缘部设置有环状密封部件64。该密封部件64保持着紧顶在动涡旋盘31的端板32的背面一侧的状态,将动涡旋盘31背面一侧的空间隔离成密封部件64内周一侧的空间和外周一侧的空间。密封部件64内周一侧的空间由凹部61和与该凹部61连通的供油路45形成。另一方面,密封部件64外周一侧的空间由固定部件60的外周部和动涡旋盘31之间的间隙形成。在密封部件64外周一侧的空间内,形成在动涡旋盘31的端板32背面的键(图示省略)与形成在固定部件60的外周部上表面的键槽(图示省略)配合,在该空间内设置有防止动涡旋盘31自转的十字联轴节67。
    上述驱动马达50包括定子51和转子52。定子51利用热压配合等固定在机壳10上。转子52在定子51的内侧与定子51同轴布置,并利用热压配合等固定在曲轴40的主轴41上。
    上述下部轴承部70具有筒状的轴承保持部72和固定部73。该固定部73自该轴承保持部72的外周面朝外突出并固定在机壳10上。下部轴承71被压入轴承保持部72,由该下部轴承71支承主轴41的下部能够旋转。
    在上述曲轴40的主轴41上设置有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这两个平衡重81、82在旋转时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构成本发明中的重80的一部分。
    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分别形成为俯视时呈“C”字状。第一平衡重81安装在固定部件60和转子52之间(以下称为中央部)、主轴41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另一方面,第二平衡重82安装在转子52和下部轴承部70之间(以下称为下部)、主轴41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第一平衡重81相反一侧的侧面上。这样一来,第一平衡重81被设置成其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 42相反一侧的位置,第二平衡重82被设置成其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同一侧的位置。
    若在已安装上这两个平衡重81、82的状态下让曲轴40旋转,如图2所示,就会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第一平衡重81的离心力B,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C。如果这两个离心力B、C作用于主轴41,偏心部42上便会产生方向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力D,亦即方向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相反的力D,该力D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
    但是,如果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和两个平衡重81、82的离心力B、C平衡,那么例如在曲轴40的转速较高的情况下,离心力A、B、C都会增大,曲轴40就会大幅度地挠曲。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曲轴40的主轴41上设置有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这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抑制曲轴40由于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所产生的挠曲,构成本发明中的重80的一部分。
    这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形成为俯视时呈“C”字状。上部挠曲抑制重91设置在突出部43(以下称为上部)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一侧的侧面上;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设置在主轴41的中央部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上部挠曲抑制重91相反一侧的侧面上;下部挠曲抑制重93设置在主轴41下部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上部挠曲抑制重91相同一侧的侧面上。这样一来,上部挠曲抑制重91被设置成其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被设置成其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下部挠曲抑制重93被设置成其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
    如果在已安装上这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的状态下让曲轴40旋转,如图3所示,便会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离心力E;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离心力F;在与偏心部42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下部挠曲抑制重93的离心力G。这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的离心力E、F、G彼此平衡。离心力E和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的作用方向相反;离心力F和第一平衡重81的离心力B的作用方向相反;离心力G和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C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的离心力E、F、G 具有抑制曲轴40由于离心力A、B、C所产生的挠曲的作用。因此,即使在曲轴40的转速较高,动涡旋盘31和两个平衡重91、92的离心力A、B、C较大的情况下,曲轴40的挠曲也会受到抑制。其结果是,不会发生曲轴40与各轴承63、71一端接触,在局部产生过大的接触面单位面积压力这样的情况,能够抑制轴承63、71磨损。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曲轴40的主轴41上设置有重80,在旋转时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并且抑制曲轴40由于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所产生的挠曲。这样一来,即使在曲轴40的转速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曲轴40的挠曲量增大。其结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磨损,从而能够抑制磨损导致轴承耐力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重80设置有两个平衡重81、82和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这样一来,便能够可靠地形成既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又抑制了曲轴40的挠曲的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平衡重81和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都安装在主轴41的中央部(固定部件60和转子52之间)。但是,重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这两个重81、92中的至少一个重安装在转子52的上表面上也无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平衡重82和下部挠曲抑制重93分别安装在主轴41的下部(转子52和下部轴承部70之间)。但是,重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这两个重82、93中的至少一个重安装在转子52的下表面上也无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平衡重81和第二平衡重82分别形成为俯视时呈“C”字形并安装在主轴41的侧面上。但是,只要第一平衡重81的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第二平衡重82的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即可,其形状和布置并不限于此。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上部挠曲抑制重91、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以及下部挠曲抑制重93也分别形成为俯视时呈“C”字形并安装在主轴41的侧面上。但是,只要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同的一侧;下部挠曲抑制 重93的重心位于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相反的一侧即可,其形状和布置并不限于此。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平衡重81设置在主轴41的中央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将第一平衡重81设置在主轴41的上部,旋转时让离心力B起作用也无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平衡重81、82与三个挠曲抑制重91、92、93分别都是独立的单体,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平衡重81和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形成为一体也无妨。就这样,如果让平衡重81、82和挠曲抑制重91、92、93中之任一个形成为一体,则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和工序道数,从而能够将涡旋压缩机1低成本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改变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重的个数。也就是说,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主轴41上设置了五个重81、82、91-93。如图4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三个重101、102、103。
    在曲轴40的主轴41上设置有上部重101、中央部重102以及下部重103。这三个重101、102、103分别形成为俯视时呈“C”字形。上部重101设置在主轴41上部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偏心部42的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如图5所示,该上部重101构成为:旋转时产生大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部挠曲抑制重91的离心力E相等的离心力E;中央部重102安装在主轴41中央部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上部重101相反一侧的侧面上,该中央部重102构成为:旋转时产生大小与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2的离心力F减去第一平衡重81的离心力B所得的合力相等的离心力F-B;下部重103设置在主轴41下部的、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上部重101相同一侧的侧面上,该下部重103构成为:旋转时产生大小与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部挠曲抑制重93的离心力G减去第二平衡重82的离心力C后所得的合力相等的离心力G-C。这里,离心力B、离心力C、离心力E、离心力F、离心力G分别构成本发明中的第一力、第二力、第三力、第四力、第五力。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状态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体而言,该状态是,为了与动涡旋盘31的离心力A平衡两个离心力B和C作用,并且三个离心力E、F、G为抑制曲轴40挠曲而作用。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象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抑制高速旋转时轴承磨损,从而能够抑制轴承耐力下降。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 能够减少重的总重量和总体积,所以既能够使涡旋压缩机1轻量化,又能够减小重的设置空间而将涡旋压缩机1小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中央部重102安装在主轴41的中央部(固定部件60和转子52之间),但是将该中央部重102安装在转子52的上表面上也无妨;下部重103安装在主轴41的下部(转子52和下部轴承部70之间),但是将该下部重103安装在转子52的下表面上也无妨。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让三个重101、102、103分别形成为俯视时呈“C”字形,但是形状并不限于此。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离心力F大于离心力B、离心力G大于离心力C的情况做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在离心力F小于离心力B、离心力G小于离心力C的情况下,将中央部重102设置在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上部重101相同的一侧,将下部重103设置在以主轴41的轴心为基准与上部重101相反的一侧也无妨。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了旋转时产生离心力E的上部重101、和产生离心力F和离心力B的合力F-B的中央部重102。但是,上部重101和中央部重102并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设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B和离心力E的合力B+E的上部重101和产生离心力F的中央部重102也无妨。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连接在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压缩制冷剂的涡旋压缩机有用。
    -符号说明-
    1涡旋压缩机;20压缩机构;21静涡旋盘;31动涡旋盘;40曲轴;41主轴;42偏心部;50驱动马达;52转子;80重;81第一平衡重;82第二平衡重;91上部挠曲抑制重;92中央部挠曲抑制重;93下部挠曲抑制重;101上部重;102中央部重;103下部重。

    关 键  词:
    涡旋 压缩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涡旋压缩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503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