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组件.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67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CN 103836760 A (21)申请号 201210472543.4 (22)申请日 2012.11.21 F24F 11/00(2006.01) F24F 13/10(2006.01) F24F 11/02(2006.01) (71)申请人 杨红春 地址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 212 号体育大厦 1006 室 (72)发明人 杨红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33241 代理人 周豪靖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组件 (57) 。
2、摘要 本发明涉及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 种提高换风效率和换风效果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及控制组件。方法探测器检测室内空气适宜度的 步骤 ; 时间检测器检测新风系统持续换风时间的 步骤 ; 控制新风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器件控制步 骤 ; 驱动机构转换新风系统工作状态的步骤, 其 中, 当探测器检测到室内空气适宜度低于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转换驱动信号 ; 当时间 检测器测得新风系统工作时间持续至设定时间 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反向驱动信号 ; 重 复上述过程至探测器测得室内空气适宜度达到正 常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归位驱动信 号 ; 重复上述过程。本发明提高了新风系。
3、统的换 风效率和换风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6760 A CN 103836760 A 1/1 页 2 1.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探测器检测室内空气适宜度的步骤 ; 时间检测器检测新风系统持续换风时间的步骤 ; 控制新风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器件控制步骤 ; 驱动机构转换新风系统工作状态的步骤, 其中, 当探测器检测到室内空气适宜度低于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转换驱 动信号。
4、 ; 当时间检测器测得新风系统工作时间持续至设定时间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 出反向驱动信号 ; 重复上述过程至探测器测得室内空气适宜度达到正常标准时, 控制器件 向驱动机构发出归位驱动信号 ; 重复上述过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探测器为二氧化碳浓 度探测器或氧气浓度探测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设定时间为 0.510 分钟。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设定时间为 0.5 分钟、 1 分钟、 3 分钟、 6 分钟或 10 分钟。 5. 根据。
5、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机构设有手 动控制器件。 6.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组件,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与新风系统连接的外筒 (2) , 所述外筒 (2) 内部套设有顶端封口的内筒 (1) , 所述内筒筒壁上设有内筒进风口 (3) , 外筒桶壁上设 有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 所述内筒设有驱动机构 (6) , 以便控制内筒 进风口 (3) 分别与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连通, 所述驱动机构 (6) 配置 有控制器件 (7) 、 探测器 (8) 和时间检测器 (9)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
6、系统控制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探测器 (8) 为二氧化碳 浓度探测器或氧气浓度探测器。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筒 (1) 和外筒 (2) 均 为圆形筒, 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两个对称的外筒室内进风口 (5) 设置在外筒 (2) 的筒壁 上, 两个对称的内筒进风口 (3) 设置在与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相应高 度的内筒壁上, 所述驱动机构 (6) 为旋转驱动机构。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筒 (1) 和外筒 (2) 均 为方形筒, 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
7、筒室内进风口 (5) 垂直相错设置在外筒 (2) 相对的桶壁 上, 内筒进风口 (3) 为两个, 对称设置在内筒壁上, 所述驱动机构 (6) 为垂直驱动机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新风系统控制组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机构 (6) 还配置 有手动控制器件 (10)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6760 A 2 1/4 页 3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换风效率和换风效果的新风系 统控制方法及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
8、 越来越高, 尤其是室内空气的新鲜,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新风系统是应对室内空气污染 的一款电器产品。 分为中央系统和家用商用单机系统。 中央系统往往和中央空调一起安装, 大型商场、 超市必备。独立单机系统, 体积小, 安装方便, 适于家用。空气污染是个难以回避 的问题, 新风系统可以将室外新鲜空气处理后送入室内, 市场前景好。 但是现有新风系统的 换风模式采取 30 秒进风、 30 秒出风 (定时进风定时出风) 的室内外持续循环换风模式, 具有 以下缺点 : 不断进室外新风, 加快净化系统耗材消耗 ; 当出风时, 由于负压而进入室内的空 气是室外的脏空气, 极大地浪费了净化效果, 效率低。
9、。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换风效率和换风效果的的新风系统控 制方法及控制组件。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 包括 : 探测器检测室内空气适宜度的步骤 ; 时间检测器检测新风系统持续换风时间的步骤 ; 控制新风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器件控制步骤 ; 驱动机构转换新风系统工作状态的步骤, 其中, 当探测器检测到室内空气适宜度低于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转换驱 动信号 ; 当时间检测器测得新风系统工作时间持续至设定时间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 出反向驱动信号 ; 重复上述过程至探测器测得室内空气适宜度达到正常标准时, 控。
10、制器件 向驱动机构发出归位驱动信号 ; 重复上述过程。当室内空气干净、 适宜度达到标准时, 本新 风系统可作为常规的内循环空气净化器, 以节约耗材使用, 且可减少能耗 ; 当室内空气适宜 度达到启动临界值时, 连通室内外空气, 送入干净新风, 因此, 本发明提高了新风系统的换 风效率和换风效果。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探测器为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或氧气浓度探测器。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设定时间为 0.510 分钟。 0007 作为更优选, 所述设定时间为 0.5 分钟、 1 分钟、 3 分钟、 6 分钟或 10 分钟。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驱动机构设有手动控制器件。便于用户根据特。
11、殊需要强制调整换 风系统。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新风系统控制组件, 包括与新风系统连接的 外筒, 所述外筒内部套设有顶端封口的内筒, 所述内筒筒壁上设有内筒进风口, 外筒桶壁上 说 明 书 CN 103836760 A 3 2/4 页 4 设有外筒室外进风口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所述内筒设有驱动机构, 以便控制内筒进风口分 别与外筒室外进风口和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所述驱动机构配置有控制器件、 探测器和时 间检测器。当探测器检测到室内空气适宜度低于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转换驱 动信号, 使内筒进风口与外筒室外进风口连通 ; 当时间检测器测得新风系统工作时间持续 至。
12、设定时间时 (如 0.510 分钟) ,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反向驱动信号, 使内筒进风口与 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进行内部循环净化) ; 重复上述步骤至探测器测得空气适宜度达到标 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归位驱动信号, 使内筒进风口与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 重复 上述过程。 当室内空气干净、 适宜度达到标准时, 本新风系统可作为常规的内循环空气净化 器, 以节约耗材使用, 且可减少能耗 ; 当室内空气适宜度达到启动临界值时, 连通室内外空 气, 送入干净新风, 因此, 本发明提高了新风系统的换风效率和换风效果。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探测器为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或氧气浓度探测器。 。
13、0011 作为优选, 所述内筒和外筒均为圆形筒, 外筒室外进风口和两个对称的外筒室内 进风口设置在外筒的筒壁上, 两个对称的内筒进风口设置在与外筒室外进风口和外筒室内 进风口相应高度的内筒壁上, 所述驱动机构为旋转驱动机构。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内筒和外筒均为方形筒, 外筒室外进风口和外筒室内进风口垂直 相错设置在外筒相对的桶壁上, 内筒进风口为两个, 对称设置在内筒壁上, 所述驱动机构为 垂直驱动机构。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驱动机构还配置有手动控制器件。便于用户根据特殊需要强制调 整新风系统。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 1 为本发明一种新风系统控制组件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 。
14、0015 附图 2 为本发明一种新风系统控制组件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 0017 实施例 1 : 参见附图 1, 本发明一种新风系统控制组件, 使用该组件可完成本发明新风系统控制方 法, 包括与新风系统连接的外筒2, 所述外筒2内部套设有顶端封口的内筒1, 所述内筒筒壁 上设有内筒进风口 3, 外筒桶壁上设有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所述内筒设 有驱动机构 6, 以便控制内筒进风口 3 分别与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15、 5 连通, 所述驱动机构 6 配置有控制器件 7、 探测器 8 和时间检测器 9, 所述内筒 1 和外筒 2 均为圆 形筒, 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两个对称的外筒室内进风口 5 设置在外筒 2 的筒壁上, 两个对称 的内筒进风口 3 设置在与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相应高度的内筒壁上, 所 述驱动机构 6 为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探测器 8 为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 也可以是氧气浓度 探测器, 当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临界值或氧气浓度探测器 检测到氧气含量低于临界值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转换驱动信号, 旋转内筒, 使内筒 进风口与外筒室外进风口连通 。
16、; 当时间检测器测得新风系统工作时间持续至 0.510 分钟 说 明 书 CN 103836760 A 4 3/4 页 5 时, 比如0.5分钟、 1分钟、 3分钟、 6分钟或10分钟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反向驱动信 号, 旋转内筒, 使内筒进风口与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 重复上述步骤至探测器测得二氧化碳 浓度低于临界值或氧气含量达到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归位驱动信号, 使内筒 进风口与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 重复上述过程。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高或者氧气含量充 足时, 本新风系统可作为常规的内循环空气净化器, 以节约耗材使用, 且可减少能耗 ; 当二 氧化碳浓度或氧气浓度达到启。
17、动阈值时, 连通室内外空气, 吸入氧气含量高的新风并净化 送入室内, 因此, 本发明提高了新风系统的换风效率和换风效果。在手动模式下, 也可根据 特殊需要强制调整换风系统, 强制送入净化的新风。 0018 实施例 2 : 参见附图 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控制组件另一种实施例, 包括与新风系统连接 的外筒 2, 所述外筒 2 内部套设有顶端封口的内筒 1, 所述内筒筒壁上设有内筒进风口 3, 外 筒桶壁上设有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所述内筒设有驱动机构 6, 以便控制 内筒进风口 3 分别与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连通, 所述驱动机构 6 配置有 控。
18、制器件 7、 探测器 8 和时间检测器 9, 所述内筒 1 和外筒 2 均为方形筒, 外筒室外进风口 4 和外筒室内进风口 5 垂直相错设置在外筒 2 相对的桶壁上, 内筒进风口 3 为两个, 对称设置 在内筒壁上, 所述驱动机构 6 为垂直驱动机构。所述探测器 8 为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 也可 以是氧气浓度探测器, 当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临界值或氧 气浓度探测器检测到氧气含量低于临界值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转换驱动信号, 推 动内筒, 使内筒进风口与外筒室外进风口连通 ; 当时间检测器测得新风系统工作时间持续 至 0.510 分钟时, 比如 0.5 分钟、 1。
19、 分钟、 3 分钟、 6 分钟或 10 分钟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 发出反向驱动信号, 推动内筒, 使内筒进风口与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 重复上述步骤至探测 器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低于临界值或氧气含量达到标准时, 控制器件向驱动机构发出归位驱 动信号, 使内筒进风口与外筒室内进风口连通 ; 重复上述过程。 0019 当室内空气干净、 且二氧化碳浓度不高时, 本新风系统可作为常规的内循环空气 净化器, 以节约耗材使用, 且可减少无谓换气造成的能耗 ; 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启动临界值 时, 连通室内外空气, 送入含氧量高的新风, 因此, 本发明解决了由于负压使脏空气进如室 内的问题, 提高了新风系统的。
20、换风效率和换风效果。 0020 以下为新风系统在设定时间为如0.5分钟、 1分钟、 3分钟、 6分钟和10分钟时的实 验方法及效果 : 国内现有室内 CO2 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室内 CO2 含量与人口密度和通风条件直接相关。 相对较高的 CO2 含量水平一般都出现在人口密度大空间狭小的住房或人群聚集、 通风不良 的公共场所, 如学生自习室、 图书阅览室、 办公室等。而当人口密度减小 (如办公室下班) 或 通风得到改善, 室内 CO2 含量随之下降。 0021 CO2在正常空气中的含量为0.03%-0.04%,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7%以下时属于 清洁空气, 此时人体感觉良好 ; 当二氧化碳浓。
21、度在 0.07-0.1% 时属于普通空气, 个别敏感者 会感觉有不良气体 ; 当二氧化碳浓度在 0.1%-0.15% 时属于临界空气, 室内空气的其他性状 开始恶化, 人们开始有不舒适感。 0022 在三种面积 (19.2、 30.6、 60.4 ) 、 层高 2.5 米的室内空间进行了通气转换时间实 验。房间密闭条件一般, 未作特别处理, 室内无人。 说 明 书 CN 103836760 A 5 4/4 页 6 0023 人为将上述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 0.1%, 触发新风系统开始补充新风。触发 后的新风进气时间分别为 0.5、 1、 3、 6、 10 分钟, 观察转为室内循环的工作时间。
22、。当传感器检 测到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 0.07% 时, 重复上述步骤, 继续补充新风。 0024 实验结果 : 经过 60 分钟的实验运转, 19.2 的房间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 0.07% 阈值下限, 而其 余两个房间均未能达到该阈值。 0025 在实验期间, 室内循环工作时间见下表 : 从实验数据可知, 一般家庭公寓楼条件下, 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启动新 风系统工作时, 工作时间无论短至0.5分钟, 还是长至10分钟, 之后的内循环工作时间通常 不长于 1 分钟就会被传感器再次触发从而继续开启新风通道。 0026 为避免通道不必要地频繁转换, 宜将进新风、 内循环工作时间设定为一段时间, 该 时间可依据房间面积, 参照实验数据以及用户习惯等条件而设定。 0027 应理解,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 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836760 A 6 1/2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6760 A 7 2/2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676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