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太阳能聚热装置.pdf

  • 上传人:1****2
  • 文档编号:6127253
  • 上传时间:2019-04-14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2.3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59687.5

    申请日:

    2012.12.06

    公开号:

    CN103988029A

    公开日:

    2014.08.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4J 2/14申请日:20121206授权公告日:20160511终止日期:201712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J 2/14申请日:20121206|||公开

    IPC分类号:

    F24J2/14

    主分类号:

    F24J2/14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岛翼; 则武和人; 林裕人; 佐藤彰伦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1.12.06 JP 2011-26690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代理人:

    黄威;苏萌萌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为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所述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具有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的结构。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具备对在该外边缘部上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从而即使在对该装置要求更高的耐风速规格时,也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为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具备涡流控制单元,所述涡流控制单元对在该外边缘部上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所述涡流控制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两个外边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边缘部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所述涡流控制单元被形成为,能够对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所述涡流控制单元以具有凹凸结构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凹凸结构为,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上,沿着该外边缘部而被配置的凹凸结构,且所述凹凸结构被构成为,能够对在该外边缘部处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所述涡流控制单元以具有开口部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开口部为,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上,沿着该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且所述开口部被构成为,能够对在该外边缘部处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使用线材而被划分形成。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使用板材而被划分形成。

    说明书

    说明书太阳能聚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聚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在这种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需要高效地获取尽可能多的能量,而在聚热部中使用聚热效率较高的抛物面镜来作为曲面镜,并于抛物面镜的焦线的位置处安装聚热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08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气流中配置了结构物时,则有可能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其后流侧产生卡门涡流等涡流,并因通过该涡流而产生的涡激振动而对结构物造成破损。例如,在这种涡流的发生频率接近于结构物的固有振动频率时,存在产生共振而可能会对结构物造成破损的情况。
    由这种涡激振动造成的破损在如上所述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也可能产生。即,由于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曲面镜一般情况下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相同,而且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上下的边缘部被形成为直线,因此成为了在发生强风时,在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上下的边缘部上容易产生大规模的涡流的结构,由此可能存在因由该上下的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导致的涡激振动而对曲面镜造成破损的情况。
    近年来,在实现各种环境对策的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开发,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开发也引人注目,在朝向太阳能聚热装置的现实的实用化而针对该装置提出的规格例如耐风速和装置寿命等规格中,与现有技术的规格相比要求更进一步的高性能化。因此,在现有的耐风速规格中未被作为问题的、因如上所述的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在被要求了高性能化规格的高耐风速条件下,也产生了实施充分应对的必要性,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尤其需要提供一种如下的涡流控制单元,即,能够对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上下的边缘部上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为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并通过具有能够对在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上下的边缘部上可能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从而即使在针对该装置而被要求更高的耐风速规格时,也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
    顺便说明一下,虽然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中,公开了具备以能够抑制不规则的涡流的产生的方式而构成的弯曲成之字形的板状部件的内容,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并不是以具有本申请发明这种的曲面镜的方式而构成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为对象,而是以平面的立体形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为对象,而且,弯曲成上述之字形的板状部件的配置也以减轻风噪音为目的,在这些方面与本发明有所不同。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为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其中,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具备涡流控制单元,所述涡流控制单元对在该外边缘部上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
    即,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尤其是对于如上所述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而言,通过在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配置对该外边缘部上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从而即使在针对该装置而被要求更高的耐风速规格时,也能够避免 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所述涡流控制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两个外边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边缘部上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太阳能聚热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所述涡流控制单元被形成为,能够对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太阳能聚热装置。
    即,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中,通过以能够对在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方式形成涡流控制单元,从而能够使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产生频率高频化并使该涡流的产生频率与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之差增大,进而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反射镜面的破损。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所述涡流控制单元以具有凹凸结构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凹凸结构为,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上,沿着该外边缘部而被配置的凹凸结构,且所述凹凸结构被构成为,能够对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太阳能聚热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所述涡流控制单元以具有开口部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开口部为,在所述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上,沿着该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且所述开口部被构成为,能够对在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太阳能聚热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沿着所述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使用线材而被划分形成的、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太阳能聚热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而提供了一种沿着所述曲面镜的所述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使用板材而被划分形成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太阳能聚热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在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通过设置对在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从而实现了如下的共同效果,即,即使在针对该装置而被要求更高的耐风速规格时也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具备的凹凸结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具备的凹凸结构的放大图。在图1至图3的各个附图中,分别为1表示曲面镜、2表示聚热管、3表示支承框架、4表示背架结构件、5表示支撑管、6表示聚热管支撑件、7表示固定结构件、8表示涡流控制单元、9表示凹凸结构、10表示突起体。
    呈雨水槽状延伸的曲面镜1被构成为,将太阳光聚光于该曲面镜的焦线上的聚光反射镜,并使该呈雨水槽状延伸的曲面镜1延伸从而构成了一个聚光反射镜单元。为了提高呈雨水槽状延伸的曲面镜1的反射面的太阳能的反 射率,而在多种成套设备中使用了玻璃镜板。此外,在一部分的成套设备中,在金属或耐热树脂之上使用了电镀、蒸镀、抛光、涂覆等的方法。
    在作为曲面镜1而使用了玻璃镜板的情况下,可考虑到因飞石等而容易产生破裂或破损的情况。基于该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如下反射板来形成曲面镜1,所述反射板由具有挠性的金属板构成、且在表面上应用了反射皮膜。该情况下的镜面被设为,例如通过抛光面或者粘贴薄膜镜、金属蒸镀膜等而被形成。此外,作为反射板的材质,可以使用例如铁或不锈钢或者铝等。
    支承框架3具备卡合面的方式而构成,所述卡合面以具有预定的曲面形状并对曲面镜1进行支承的方式而被形成。根据以具有这种卡合面的方式而构成的支承框架3,通过将作为平板而形成的反射板适当地设置于支承框架3的卡合面上,从而能够形成具有预定的曲面形状的曲面镜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无需由冲压加工等而实施的用于形成镜本身的曲面形状的加工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从所要求的轻量性与刚度或加工性等的观点出发,支承框架3设为由具有コ字状的截面的部件形成。然而,只要是在确保了性能的基础上具有能够获得足够的刚度或强度等的剖面形状的部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截面形状的部件。另外,支承框架3的卡合面与反射板的组装或结合设为,通过铆钉接合或螺丝结合、或者焊接或粘合等的适当的处理来实施。此外,作为支承框架的材质可以使用例如铁或不锈钢或者铝等。
    背架结构件4被构成为,与支承框架3一体化且对该支承框架3进行加强。此外,作为背架结构件4的材质与支承框架3的材质相同,可以使用例如铁或不锈钢或者铝等。本实施方式中的背架结构件4从所要求的轻量性与刚度或者加工性等观点出发,也可以采用以对预先实施了薄化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的方式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架结构件4与支承框架3的一体化,是通过支承框架3的卡合面以外的侧面部与背架结构件4的侧面部在多处被螺丝结合而被实施的。然而,背架结构件4与支承框架3的一体化并不限定于螺丝结合,也可以通过铆钉或者焊接或粘合等而被一体化。
    而且,这些支承框架3与背架结构件4以如下方式而构成,即,进行协同工作而将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确保为预定的精度,并起到支承曲面镜1的自重且即使相对于风压力等的外部载荷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刚度的作用。
    支撑管5被构成为,在对背架结构件4进行支承的同时,对与背架结构件4一体化的支承框架3、和被结合在该支承框架3上的反射板进行支承的部件。此外,支撑管5被构成作为,与固定结构件7连结的部件,所述固定结构件7被配置在对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进行设置的设置面与曲面镜支承结构部之间且对曲面镜支承结构部进行支承。作为支撑管5的材质与支承框架3或背架结构件4相同,也可以使用例如铁或不锈钢或者铝等。
    但是,如上文所述,在实现近年来的各种环境对策的推进的过程中,在朝向如上所述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现实的实用化而针对该装置提出的耐风速规格等规格中,与现有技术的规格相比,被要求了更进一步的高性能,与之相伴地,在现有的耐风速规格中未被作为问题的、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在被要求高性能化规格的高耐风速规格中也产生了需要充分应对的必要性,因此,特别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对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上下的边缘部上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
    为了应对该情况,在本发明中,针对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通过在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设置涡流控制单元,从而即使在针对该装置而要求更高的耐风速规格时,也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的情况,其中,所述涡流控制单元对在该外边缘部上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
    在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对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8,被构成为具有突起体10。突起体10以形成凹凸结构9的方式而构成配置,所述凹凸结构9为,在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沿着该外边缘部而被配置的凹凸结构,且所述凹凸结构9被构成为,能够对在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通过以具有由这种突起体10形成的凹凸结构9的方式而构成涡流控制单元8,从而能够使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产生频率高频化,进而能够使该涡流的产生频率与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之差增大,由此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反射镜面的破损的情况。
    在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上由突起体10形成的凹凸结构9的具体形态,是根据风洞试验等的评价试验与解析评价等而被决定的,以满足所需的耐风速等的规格。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体10的形状被设为由鳍状的板材形成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形成为例如圆锥状,而且,即使在形成呈圆锥状的情况下,也只要在曲面镜的上述外边缘部上能够形成凹凸结构9即可,顶端无需特别被形成为锐角,也可以被形成为圆角。
    另外,关于凹凸结构9的高度与配置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人的专心研究发现,凹凸结构9的高度优选设为曲面镜1的开口宽度(W)的0.5%以上的高度,此外,凹凸的配置间隔优选设为相对于凹凸的高度10倍以下的配置间隔。然而,关于凹凸结构9的高度与配置间隔,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可以认为最佳结构会根据耐风速规格等的具体的规格而有所不同。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控制单元8被设成了如下单元,即,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上侧的外边缘部11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12的双方上的单元,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被构成为,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上侧的外边缘部11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12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边缘部上。
    图4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在图4以及图5的各个附图中,18表示涡流控制单元、19表示凹凸结构。另外,在图4以及图5所图示的结构件中,对于与图1至图3所图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件标记相同的参照号码。
    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对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18,以具有凹凸结构19的方式而被构成,所述凹凸结构19为,对于曲面镜1的该外边缘部直接进行凹凸加工而形成的凹凸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凹凸结构19也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而被构成配置为,能够对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处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由此,能够使所产生的涡流的产生频率高频化,从而能够使该涡流的产生频率与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之差增大,进而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1的破损的情况。
    关于对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直接进行凹凸加工而形成的凹凸结构19的具体的形态,是以满足所需的耐风速等规格的方式,根据风洞试验等评价试验与解析评价等而被决定的。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结构的凹凸分别被设为形成矩形形状,但并不被限定于此,只要被设为能够对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处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被设为凹凸加工的角部不是锐角而是圆角的形状。
    另外,关于凹凸结构19的高度与配置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凹凸结构的高度优选被设为,曲面镜的开口宽度(W)的0.5%以上的高度,而且,凹凸的配置间隔优选被设为,相对于凹凸的高度10倍以下的配置间隔。然而,关于凹凸结构19的高度与配置间隔,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可以认为最佳结构会根据耐风速规格等的具体的规格而有所不同。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控制单元18被设成了如下单元,即,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上侧的外边缘部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的双方上的单元,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被构成为,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上侧的外边缘部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边缘部上。
    图6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在图6以及图7的各个附图中,28表示涡流控制单元、29表示开口部、30表示线材。另外,在图6以及图7所图示的结构件中,对于与图1至图3所图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件标记相同的参照编号。
    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对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28,以具有如下的开口部29的方式而被形成,所述开口部29为,在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沿着该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29,且被构成为,能够对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而开口的该开口部29使用线材30而被划分形成。通过以具有这种开口部29的方式而构成涡流控制单元28,从而能够使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产生频率高频化并且使该涡流的产生频率与太阳能聚热 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之差扩大,进而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反射镜面的破损的情况。
    在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上通过线材30而被划分形成的开口部29的具体形态,是以满足期望的耐风速等规格的方式,根据风洞试验等的评价试验与解析评价等而被决定的。此外,关于所使用的线材,从对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观点出发,其表面粗糙度较粗糙时能够得到更大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使用被捆绑成螺旋状的线材或者呈编织绳状的线材。然而,即使在表面光滑的线材上也能够使所产生的涡流细化,并不被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被捆绑成螺旋状的线材或者呈编织绳状的线材。
    另外,关于线材30被配置的位置与粗细,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人的专心研究发现,线材30的配置优选被设为,以相对于曲面镜1的开口宽度(W)的0.5%~10%的距离而被配置于从镜面镜1的外缘平行分离的位置处,此外,关于线材的粗细优选被设为,相对于曲面镜1的开口宽度(W)的0.01%~5%的粗细。然而,关于线材30的配置以及粗细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可以认为最佳结构会根据耐风速规格等的具体的规格而有所不同。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控制单元28被设成了如下的单元,即,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上侧的外边缘部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的双方上的单元,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被构成为,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上侧的外边缘部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边缘部上。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而开口的开口部29、且被构成为能够对在所述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进行细化的开口部29,采用了通过线材30而被划分形成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代替线材30而使用板材来形成开口部29的这种结构。而且,也可以采用通过对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直接进行钻孔加工而形成开口部29的这种构成。
    图8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的曲面镜的外边缘部的局部放大图。在图8以及图9的各个附图中,38表示涡流控制单元、39表示凹凸结构、40表示开口部、41表示突起体、42表示线材。另外,在图8以及图9所图示的结构件中,对于与图1至图3所图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件标记相同的参照编号。
    在图8以及图9所图示的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对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38通过以如下方式进行结构配置,从而能够更切实地实现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细化并且使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产生频率高频化,并能够使该涡流的产生频率与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之差增大,进而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1的破损的情况,所述方式为,将由与图1至图3所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突起体相同的突起体41在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上所形成的凹凸结构39、和由与图6以及图7所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线材相同的线材42以沿着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的方式而形成的开口部40组合。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涡流控制单元38被设成了如下单元,即,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上侧的外边缘部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的双方上的单元,但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也可以被构成为,被设置于曲面镜1的上侧的外边缘部以及下侧的外边缘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边缘部上。
    图10为本发明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在图10中,48表示涡流控制单元、49表示布状构件。另外,在图10所图示的结构件中,对于与图1至图3所图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件标记相同的参照编号。
    在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对曲面镜1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制单元48,以具有被设置在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上的布状构件49的方式而被构成。该布状构件49被配置构成为,在曲面镜1被设置于气流中的情况下,在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上沿着气流的流动而拖长,从而实现了对曲面镜1的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整流,抑制了产生于该外边缘部上的涡流的产生,进而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1的破损的情况。
    以上,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使用曲面镜来使太阳光聚光于被配置在该曲面镜的前方的聚热管上,而对该聚热管之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槽式太阳能聚热装置中,于曲面镜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该曲面镜的外边缘部上,设置对在该外边缘部处所产生的涡流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涡流控 制单元,从而即使在对该装置要求更高的耐风速规格时也能够避免因涡激振动而造成的曲面镜的破损的情况。
    符号说明
    1、曲面镜;
    2、聚热管;
    3、支承框架;
    4、背架结构件;
    5、支撑管;
    6、聚热管支撑;
    7、固定结构件;
    8、涡流控制单元。

    关 键  词:
    太阳能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太阳能聚热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272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