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大师****2
  • 文档编号:612306
  • 上传时间:2018-02-2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85.7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19772.0

    申请日:

    2012.01.30

    公开号:

    CN102562091A

    公开日:

    2012.07.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21D11/00申请公开日:201207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11/00申请日:20120130|||公开

    IPC分类号:

    E21D11/00; E21D11/10

    主分类号:

    E21D11/00

    申请人: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学辉; 方竞; 董炬洪; 袁壮丽; 王立; 张军

    地址: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12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钟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在隧道拱部和边墙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缓冲层,内层为初期支护层,包括钢拱架和钢筋网片;外层为二次衬砌层;缓冲层为泡沫混凝土层,在初期支护层的外侧钢筋网片上焊接连接钢筋;连接钢筋沿隧道拱部和边墙按周向均布,连接钢筋的连接钢筋的长度设定为伸到泡沫混凝土层中。利用泡沫混凝土的低弹减震性,对地震产生的冲击载荷起到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隧道内围岩结合初期支护层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受力作用,二次衬砌层起到安全储备和美观的作用。同时,采用衬砌台车移位施

    权利要求书

    1.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在隧道拱部和边墙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缓冲层,内层为
    初期支护层,包括钢拱架和钢筋网片;外层为二次衬砌层;其特征在于:缓冲层为泡沫混凝
    土层,在初期支护层的外侧钢筋网片上焊接连接钢筋;连接钢筋沿隧道拱部和边墙按周向均
    布,沿隧道里程方向连接钢筋在钢筋网片上均匀间隔分布;连接钢筋的连接钢筋的长度设定
    为伸到泡沫混凝土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泡沫混凝土层厚度为20-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钢筋沿隧道拱部和边墙的周向
    间距为30-50mm;连接钢筋起始于钢筋网片,连接钢筋的长度设定为伸到泡沫混凝土层中10
    ±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期支护层中,连接钢筋与钢筋
    网片固定在一起后在初期支护层施工阶段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衬砌层在泡沫混凝
    土层成型后施工。
    6.上述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流程:
    第一步施工准备:根据洞内围岩类别,首先进行辅助施工,插打超前注浆小导管或者超
    前锚杆后将洞身开挖成型;同时制备钢筋网片,在钢筋网片上焊接连接钢筋;
    第二步洞身开挖成型后,进行初期支护层的施工,包括插打系统锚杆、钢拱架、安装钢
    筋网片,喷射混凝土施工形成初期支护层;
    第三步衬砌台车拼装;
    第四步隧道内铺设好衬砌台车走行轨道,将衬砌台车走行到泡沫混凝土层施工位置;
    第五步调试衬砌台车,将台车模板顶推到位,同时将原材料、制作泡沫混凝土的发泡机
    就位;
    第六步浇筑泡沫混凝土层:用发泡机制作泡沫混凝土,通过台车模板的预留孔,进行
    泡沫混凝土层的浇筑;
    第七步泡沫混凝土层施工完毕七天后进行脱模;
    第八步衬砌台车移位或进行走行到下一施工节段;
    第九步泡沫混凝土层施工完毕后,施工二次衬砌层。

    说明书

    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内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在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
    采用泡沫混凝土减震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隧道设计原理均为新奥法,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
    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手段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
    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地震时对岩层的冲击作用会使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瞬间受到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及
    其施工方法,采用该结构和方法,隧道坚固美观,在发生地震灾害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破坏
    程度,保障隧道及隧道通行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在隧道拱部和边墙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缓冲层,内层为初
    期支护层,包括钢拱架和钢筋网片;外层为二次衬砌层;其特征在于:缓冲层为泡沫混凝土
    层,在初期支护层的外侧钢筋网片上焊接连接钢筋;连接钢筋沿隧道拱部和边墙按周向均布,
    沿隧道里程方向连接钢筋在钢筋网片上均匀间隔分布;连接钢筋的连接钢筋的长度设定为伸
    到泡沫混凝土层中。

    按上述技术方案,泡沫混凝土层厚度为20-30cm。

    按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沿隧道拱部和边墙的周向间距为30-50mm;连接钢筋起始于
    钢筋网片,连接钢筋的长度设定为伸到泡沫混凝土层中10±c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初期支护层中,连接钢筋与钢筋网片固定在一起后在初期支护
    层施工阶段安装。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二次衬砌层在泡沫混凝土层成型后施工。

    上述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流程:

    第一步施工准备:

    根据洞内围岩类别,首先进行辅助施工,插打超前注浆小导管或者超前锚杆后将洞身开
    挖成型;同时制备钢筋网片,在钢筋网片上焊接连接钢筋;

    第二步洞身开挖成型后,进行初期支护层的施工,包括插打系统锚杆、钢拱架、安装钢
    筋网片,喷射混凝土施工形成初期支护层;

    第三步衬砌台车拼装;

    第四步隧道内铺设好衬砌台车走行轨道,将衬砌台车走行到泡沫混凝土层施工位置;

    第五步调试衬砌台车,将台车模板顶推到位,同时将原材料、制作泡沫混凝土的发泡机
    就位;

    第六步浇筑泡沫混凝土层:用发泡机制作泡沫混凝土,通过台车模板的预留孔,进行
    泡沫混凝土层的浇筑;

    第七步泡沫混凝土层施工完毕七天后进行脱模;

    第八步衬砌台车移位或进行走行到下一施工节段;

    第九步泡沫混凝土层施工完毕后,施工二次衬砌层。

    与传统的衬砌结构和施工方式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泡沫混凝土的低弹减震性,对地震产生的冲击载荷起到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
    在围岩结构遭到破坏后,能够重新形成一个稳定结构,在隧道内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

    2、采用衬砌台车移位施工,配合台车模板进行泡沫混凝土层浇筑,在施工工程中没有设
    备之间的更换协调,节省了时间。

    3、隧道内围岩结合初期支护层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受力作用,二次衬砌层起到安全储备和
    美观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的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示意图(断面图);

    图2是图1的隧道拱部部分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中1.初期支护层,2.钢筋网片,3.泡沫混凝土层,4.二次衬砌层,5.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实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2中所示的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隧道拱部和边墙的初期
    支护层和二次衬砌层之间增加泡沫混凝土层,利用泡沫混凝土的低弹减震性,对地震产生的
    冲击载荷起到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

    在隧道初期支护层1和隧道二次衬砌层4中间施工20-30cm厚度的泡沫混凝土层3。

    为增加泡沫混凝土层3与初期支护层1的连接力,在初期支护层1的钢筋网片2上焊接
    连接钢筋5;连接钢筋5沿隧道拱部和边墙按周向均布,且周向间距为30-50mm,优选40cm;
    同时,连接钢筋5沿隧道里程方向(垂直于周向)钢筋网片2上按间距1m均匀间隔分布;连
    接钢筋5起始于钢筋网片2的内侧环周,连接钢筋5的长度设定为伸到泡沫混凝土层3中10cm
    左右。

    如图3所示,上述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第一步施工准备:

    根据洞内围岩类别,首先进行辅助施工,插打超前注浆小导管或者超前锚杆后将洞身开
    挖成型;同时制备钢筋网片2,在钢筋网片2上焊接连接钢筋5;

    第二步洞身开挖成型后,进行初期支护层1的施工,包括插打系统锚杆、钢拱架、安装
    钢筋网片2,喷射混凝土施工形成初期支护层1;

    第三步衬砌台车拼装;

    第四步隧道内铺设好衬砌台车走行轨道,将衬砌台车走行到泡沫混凝土层3施工位置;

    第五步调试衬砌台车,将台车模板顶推到位,同时将原材料、制作泡沫混凝土的发泡机
    就位;

    第六步浇筑泡沫混凝土层3:用发泡机制作泡沫混凝土,通过台车模板的预留孔,进
    行泡沫混凝土层3的浇筑;

    第七步泡沫混凝土层3施工完毕七天后进行脱模;

    第八步衬砌台车移位或进行走行到下一施工节段;

    第九步泡沫混凝土层3施工完毕后,施工二次衬砌层4。

    上述方法形成的减震结构有如下优势:在围岩结构遭到破坏后,能够重新形成一个稳定
    结构,所以在隧道结构中增加泡沫混凝土层3作为缓冲层来减缓冲击是必要而可行的;由于
    隧道内围岩结合初期支护层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受力作用,二次衬砌层起到安全储备和美观的
    作用,故将缓冲层设置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是最恰当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利用泡沫混凝土的低弹
    减震性,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
    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隧道 泡沫 混凝土 减震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隧道泡沫混凝土减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230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