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05755A43申请公布日20120725CN102605755ACN102605755A21申请号201210100076222申请日20120331E02B15/1020060171申请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地址430010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九万方长江科学院72发明人蔡莹黄国兵段文刚杨文俊史德亮王才欢邢领航姜治兵陈端王思莹杨金波李利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42113代理人叶建民54发明名称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由若干个单槽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在迎漂一侧沿。
2、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浮槽一端与定位设施连接,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相接,在接近引流孔的浮槽内设清漂机械;浮槽设置在库区时,其出口端与泵站相连接。本治漂浮槽系统集拦漂、导漂和清漂功能于一体,可大幅度减轻水利工程坝前及库区清漂压力,有效缓解或消除漂浮物对发电的影响,改善坝前水面环境、水质等,实现可控清漂,治漂不排漂,促进相关技术的集成开发。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由若干个单槽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在迎漂。
3、一侧沿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浮槽一端与定位设施连接,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相接,在接近引流孔的浮槽内设清漂机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设置在库区时,其出口端与泵站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设置在电站前,可浮设在电厂前水面或者浮靠于电站坝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按与水流方向成角度的方式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设施与浮槽的连接侧设有滑槽。权利要求书CN102605。
4、755A1/2页3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中的漂浮物治理,尤其是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坝前或库区都存在漂浮物问题,大面积漂浮物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直接影响工程发电、航运、生态环境和水质等。目前主要的治漂方式有拦漂排拦漂、船及人工清漂和枢纽排漂,其中;0003拦漂排拦漂方式因电站引流和漂浮物牵挂容易积聚在拦漂排的迎漂一侧,大面积漂浮物在水力、风、浪等因素作用下,相互挤压会从上面或下面越过拦漂排影响机组运行,严重时还可能会损毁拦漂排;漂浮物积聚在拦漂排前长时间不能自由排泄会下沉潜浮,潜浮物流进入电站。
5、进水口可能大面积堵塞拦污栅,影响电站运行;为减轻拦漂排前漂浮物积聚需要经常性地进行清理,工作量大且操作麻烦。0004船舶及人工清漂方式一般在漂浮物大量集中爆发的大型河道型水库中采用,此时漂浮物多爆发在雨洪期,利用船舶及人工在气象恶劣、江面风雨交加、水流状态紊乱条件下清漂,工作效率低、管理困难,实际效果不好;众多船只在河面追击清漂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其他船只通行,夜晚及雾天捞漂都有障碍;人工和船舶清漂没有利用河流天然动力,分散清漂还要到各地寻找转运和处理场所,增加清漂成本。0005当库区内不能有效清漂,到坝前不断积聚后需要进行枢纽排漂。由于排漂孔泄流直接吸漂范围有限,对大面积漂浮物排漂作用不大,排。
6、漂孔被淹没时失去排漂功能;排漂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量如三峡水位在145155M单孔排漂流量约6001000M3/S,会减少工程发电效益;排漂没有改善水环境,在梯级开发的河流中对下游工程不利。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清漂治漂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漂浮物问题,不利于技术集成开发,难以形成长效的清漂机制。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清漂治漂问题,提出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0008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由若干个单槽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在迎漂一侧沿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浮槽一端与定位设施。
7、连接,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相接,在接近引流孔的浮槽内设清漂机械。0009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0010所述浮槽设置在库区时,其出口端与泵站相连接。0011所述浮槽设置在电站前,可浮设在电厂前水面或者浮靠于电站坝面。0012所述浮槽按与水流方向成角度的方式排列。说明书CN102605755A2/2页40013所述定位设施与浮槽的连接侧设有滑槽。0014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00151以简单措施改善治漂方式,可大幅度减轻目前坝前及库区清漂压力。00162有效缓解或消除漂浮物对发电的影响,改善坝前水面环境、水质等,清漂不排漂。00173坝前清漂可减少耗水量,清漂流量可用于发电,提。
8、高工程直接效益现状排漂流量约6001000M3/S,合理调度浮槽导漂流量可小于100M3/S。00184水库中治漂综合利用河流动力、河势、孤岛和半岛、石矶、支流、稳定风向等因素,可获得“以捞为主,以排为辅”的治漂效果。00195可改善清漂管理方式,实现可控清漂,促进相关技术集成开发。附图说明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治漂浮槽系统俯视示意图;0021图2是浮槽的剖面示意图;0022图3是治漂浮槽系统迎漂侧的示意图;0023图4是治漂浮槽系统背漂侧的示意图;0024图5是在库区或坝前设置治漂浮槽系统的示意图。0025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浮槽,2引流孔,3定位设施,4滑槽,5导漂闸门,6连接铰,。
9、7清漂机械,8空腔,9漂浮物,10泵站。具体实施方式0026如图图4所示,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主要包括浮槽1、定位设施3及清漂机械7组成,其中浮槽1由若干个单槽通过连接铰6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8,浮槽1的迎漂一侧沿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5,浮槽1的一端连接定位设施3,定位设施3与浮槽1的连接侧设有滑槽4,使浮槽1的连接点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当浮槽1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2相接,在接近引流孔2的浮槽1内设清漂机械7。一般情况下,浮槽1按与水流方向成角度的方式排列。0027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库区河道和坝前都可应用本治漂浮槽系统进行清漂。002。
10、8如图5所示在库区或坝前设置治漂浮槽系统的情况,当浮槽1设置在库区时,其出口端与泵站10相连接,通过采用泵站等措施提供辅助水力;当浮槽1设置在坝前,如浮设在电厂前水面或者浮靠于电站坝面,则可利用引流孔2的水流包括电站引流、泄水孔或排漂孔泄流等进行清漂。0029实际应用中,当漂浮物9在迎漂一侧聚集后,部分或全部开启导漂闸门5,控制引流孔2的开度设置在坝前或运行泵站10设置在库区,利用水流引导漂浮物经导漂闸门5进入浮槽1内,运行槽内清漂机械7进行连续清漂。系统运行时浮槽1内水位与库水位基本相同。说明书CN102605755A1/2页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605755A2/2页6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6057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