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610814
  • 上传时间:2018-02-2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504.2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28384.9

    申请日:

    2012.02.02

    公开号:

    CN102587706A

    公开日:

    2012.07.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H 6/18申请公布日:2012071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6/18申请日:20120202|||公开

    IPC分类号:

    E04H6/18

    主分类号:

    E04H6/18

    申请人:

    梁嘉麟

    发明人:

    梁嘉麟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优先权:

    2011.11.26 CN 201110391867.0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在结构上:升降井(7)位于库内车辆通道(3)的端部,该车辆通道(3)与停车位(6)采用硬质地面(水泥地面)来充当;电梯厢底部设置了能够承载并带动汽车(5)水平旋转的载车底板(P)。使用方法:在承载了汽车(5)并提升到欲停车的库内行车车辆通道(3)时,通过载车底板(P)让汽车(5)在电梯箱内自旋90°,并由驾驶员驾车顺着该库内行车车辆通道(3)驶往停车位(6)并将该汽车(5)停泊在其中。——拓展了立体车库在城市中的适用地理条件:在行车道路(2)的空中建造密集的钢构立体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它包括:分层排列的停车位
    (6),以及用于运载汽车(5)升降的电梯装置所需要的垂直升降井(7);
    其特征在于:
    A.立体车库是以横跨在道路上空的结构形体呈现的,并且又是采用钢构的
    型式来建造的;
    B.升降井(7)位于库内车辆通道(3)的端部,该车辆通道(3)采用硬质
    地面来充当,上述车辆通道(3)以及上述停车位(6)是用于让司机驾驶汽车(5)
    实施行车与停泊的。
    2.一种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电梯装置的电梯厢底部设置
    了能够承载并带动汽车(5)水平旋转的关键部件载车底板(P)。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涉及的
    在道路上的整体设置方案,
    其特征在于:
    升降井(7)设置在行车道路(2)两侧的慢车道上面,或者:行车道路(2)
    上的慢车道与快车道的交界位置上面。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涉及的
    存车运作方案,
    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升降井(7)底部的电梯厢内开进并承载了汽车(5)之后,当将该汽
    车(5)被提升到达欲停车的库内行车车辆通道(3)时或之前,能够在电梯厢内
    通过载车底板(P)旋转或无需通过载车底板(P)让汽车(5)的头部对准行车
    车辆通道(3),并由汽车(5)驾驶员将该汽车(5)顺着库内行车车辆通道(3)
    驶往停车位(6)并将该汽车(5)停泊在其中。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涉及到
    有关车辆受阻时的减缓矛盾的举措;
    其特征在于:
    若需要,就让受阻车辆绕道局部人行道(1)或/和行车道路(2)上的局部
    快车道行驶。

    说明书

    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了可以设置在城市中横跨道路(例如:八个车道及以上)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楼房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体车库,对于缓解上述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 

    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车辆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 

    此外,立体车库内采用的电技术均属于相当成熟的现有技术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立体车库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即在几乎不增加专用建造立体车库地皮以及几乎不影响现有交通状况的前提下,为妥善解决城市中停车难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造改进型立体车库的结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包括:叠加排列的停车位,以及用于运载汽车升降的电梯装置所需要的垂直升降井;其特征在于: 

    A.立体车库是以横跨在道路上空的结构形体呈现的,并且又是采用钢构的型式来建造的。——有利于减低地面承载压力于增加本发明的层次与车位有利。 

    B.升降井位于库内车辆通道的端部,该车辆通道采用硬质地面(例如:采用普通水泥道路)来充当,上述车辆通道以及上述停车位是用于让司机驾驶汽车实施行车与停泊的。 

    ——电梯装置的电梯厢底部设置了能够承载并带动汽车水平旋转(相当成熟的现有技术)的关键部件载车底板(当本发明设置的位置允许汽车进入电梯厢与离开电梯厢时的进出方向平行时就可以省略该载车底板及其驱动它旋转的机构——出现的概率不高)。 

    本发明的整体设置方案:升降井设置在行车道路两侧的慢车道上面,或者:行车道路上的慢车道与快车道的交界位置上面。 

    本发明的存车运作方案:在位于升降井底部的电梯厢内开进并承载了汽车之后,当将该汽车被提升到达欲停车的库内行车车辆通道时或之前,能够在电梯厢内通过载车底板旋转(例如:带动汽车旋转90度)或无需载车底板(例如:电梯厢面积很大汽车可自身完成旋转角度)让汽车的头部对准行车车辆通道,并由汽车驾驶员将该汽车顺着库内行车车辆通道驶往停车位并将该汽车停泊在其中。 

    本发明涉及到有关车辆受阻时的减缓矛盾的举措;若需要,就让受阻车辆绕道局部人行道或/和行车道路上的局部快车道行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一.由于采用了本发明上述的诸项举措,打破了城市窄小空间地理条件对于已经要求不高的建造立体车库的制约,再次大幅度拓宽了立体车库对于选择建造地点的适用范围(充分利用道路上空的可利用空间建造简易型且大规模的停车车位),进而为解决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由于本发明的立体车库内除了盛载汽车的升降与在垂直升降井内旋转需要机电技术的协助以外,汽车在立体车库内的“传动”均需汽车自行完成,即汽车在立体车库内的全部运行过程均需要驾驶员自行驾车来实现,这就为大幅度地降低本发明立体车库内的自动化机电传递设施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即为大幅度地提高立体车库的“性价比”又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横跨在约八个车道上空的本发明四层车库正面布局概况。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人行道;2:行车道路;3:库内车辆通道;4:中间支撑结构;5:作为服务对象的小型汽车(轿车);6:停车位;7:供电梯装置运载汽车时使用的垂直升降井;8:往返行车道路的中心线;P:位于电梯厢内底部关键的能够带动汽车水平旋转的载车底板。——当布局不需要旋转时可省略该载车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的是一种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立体车库的主体呈横跨道路(由八个或以上车道构成)的长条形钢构结构形式(例如:四层共40个车位),其两个端部设置了供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而该两个垂直升降井7都是设置在行车道路2两边的慢车道上面,由于跨度较大,可以在其中间位于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8的位置上增设常规的底部支撑结构4。 

    图2示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与行车道路2与人行道1有关系的平面俯视布局概况,显然,本发明是以车辆通道3居中而停车位6排列在两侧为主线、而两个垂直升降井7位于上述车辆通道3两端的的框架格局来实现本发明意图的。——不难看出,本发明的两个垂直升降井7是位于行车道路2两个边侧的两条慢车道上的,该两个垂直升降井7的地面投影均占用了属于行车道路2上的部分慢车道与属于人行道1的部分,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缓与慢车道上交通的矛盾,必要时,也可以在道路设计上允许以自行车为主的代步工具绕道人行道1来行驶,显然,该实施例的位置要求人行道1的宽度应该尽量大一些的为妥。 

    利用本发明存放汽车5的路线如下(以附图为例): 

    首先,司机驾驶汽车5从行车道路2的慢车道上进入升降井7内电梯厢的载车底板P上面,并将该汽车5提升到与某一层车辆通道3的衔接位置,通过载车底板P旋转90度让汽车5的车头部对准该层车辆通道3;然后,司机即可驾车在车辆通道3边侧找到指定的一个停车位6并将该汽车5停泊在该停车位6当中;最后,驾驶员离开汽车5并下楼再离开本发明。 

    利用本发明取出汽车5的路线如下(以附图为例): 

    其路线正好与上述的相反,这是非常显然的,具体说明从略。 

    显然,纵观本发明的技术整体,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进行的一种改进,即为了解决其建造“性价比”的问题(利用行车道路2的上空来建造本发明)而提出。 

    一个成熟的城市,尤其是包括省会在内的一线大城市中,符合建造本发明行车道路2的总数量或总长度是相当可观的,若能够实现在该道路上根据实际需要高密度地建造本发明,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不少需要大批量集中停车的大型商场,大型饭店,影剧院与众多的办公楼,等等公用设施都会开设在上述较宽敞的行车道路2的两侧。 

    此外,若能对本发明的外观进行精心设计,就有可能成为城市道路上空的一道或多道风景线。——对此若有异议,可以设想一下类似的问题:是首先解决人能够居住的问题重要还是首先解决住房外观漂亮的问题重要? 

    另外,前面已经谈及了本发明应该采用钢构的建筑型式(成本低建速快重量轻——于扩大车位库容量有利),而钢构少不了紧固件;最理想的紧固件是现有的铆钉(必须地面烧红锻打实施紧固“铆接”——高空现场“铆接”操作困难),其次是“螺栓防松型旋紧”(相比之下劣于“铆接”:抗振功能较差易于被振松脱),这里建议采用工程“性价比”最高且具有“四两拨千斤”力学放大机构的作为另一项简单发明专利的“螺栓型‘铆接’”技术(ZL200310108707.6),来实施本发明在高空(例如:50米以上的高度)利用专用工具徒手方便地实现“现场旋紧型‘铆接’”:只有强行破坏了该“螺栓型铆钉”结构之后才会失去其“铆接”功能。——“铆接”紧固性能这一点几乎同于现有的常规“铆接”技术(抗振功能极强不存在松脱的可能)。 

    如果,从现在起,就能够着手规划并实施涉及包括本发明在内的有关立体车库的诸个发明项目,那么,有条件的我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中的停车难问题,很可能就会在1至3年内逐步予以解决,尤其是在新兴的城市当中。——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建造城市公用停车库的规划及其拨款实施项目,很可能不属于政府的管辖范畴(谁都可以不管),是属于由政府审批的某个单位的自有项目(自筹资金),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希望政府能够为民承担起应该属于政府行为的这个责任,同时组织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共同投入到解决城市停车难的这个社会大问题当中。况且,经营停车事业还能够创造“停车收费利润”来抵消立体车库的初期建造费用,就如修建收费高速公路一样。 

    关 键  词:
    横跨 道路 上空 立体车库 结构 形式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081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