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pdf

  • 上传人:g****
  • 文档编号:6102755
  • 上传时间:2019-04-1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632.6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22337.2

    申请日:

    2016.08.25

    公开号:

    CN106305231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3/00申请日:20160825|||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3/00; A01M1/20; A01M1/02; A01N43/90; A01N43/22; A01N59/06; A01P7/02;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G13/00

    申请人:

    文山苗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中坚; 王勇; 魏富刚; 余育启

    地址:

    663000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砚文公路盘龙收费站旁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代理人:

    邓金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所述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第一阶段为三七出苗至展叶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虫采用诱虫板诱杀;第二阶段为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虫采用诱虫板诱杀以及在墒沟内撒石灰,将土壤酸碱度调整至pH5.6‑6.7。所述药剂防治的方法包括: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施加苦参碱等进行防治;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施加楝素等进行防治;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施加楝乙基多杀菌素等进行防治。本发明防治方法使得三七综合病虫发病率将至10‑20%,且农残率将至约0%。

    权利要求书

    1.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为三七出苗至展叶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虫采用诱虫
    板诱杀;
    第二阶段为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虫采
    用诱虫板诱杀以及在墒沟内撒石灰,将土壤酸碱度调整至pH5.6-6.7;
    所述药剂防治的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施加苦参碱、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杀菌素、石
    硫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行防治;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施加苦参碱、楝素、苦楝、印楝素、石硫合剂、桐油枯、印楝枯、
    球孢白僵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
    行防治;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施加楝素、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石硫合剂
    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行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毒饵放置于三
    七种植田地的田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虫害的药
    剂的施加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
    该时期出现的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虫害,通过施加苦参碱复配乙基多杀菌素进行防
    治;施加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
    量为7.5克-10.5克/公顷、乙基多杀菌素选用质量浓度为55-65克/升的药剂,施加量为9克-
    18克/公顷;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
    该时期出现的主要虫害为红蜘蛛、地老虎、蛾类害虫虫害;其中:
    针对红蜘蛛通过施加苦参碱或楝素复配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3-5天施用
    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0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量为7.5克-10.5克/公顷、楝素包
    括苦楝、印楝素,其中:楝素的施加量为9.375克-11.25克/公顷、印楝素的施加量为700公
    斤-800公斤/公顷、石硫合剂选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30%的药剂,施加量为0.5克-1克/公
    顷;
    针对地老虎通过施加桐油枯、印楝枯复配球孢白僵菌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3-5天
    施用一次,其中桐油枯和印楝枯交替使用,共施用4-6次;其中,桐油枯的施加量为700公斤-
    800公斤/公顷、印楝素的施加量为700公斤-800公斤/公顷、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为15-21亿
    孢子/平方米;
    针对蛾类害虫通过施加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其中,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选用280-320亿OB/毫升的
    药剂,施加量为375毫升-450毫升/公顷、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180-220亿PIB/克的
    药剂,施加量为45克-60克/公顷;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
    该时期的主要虫害为:蛞蝓、介壳虫虫害;其中:
    针对蛞蝓通过在墒沟撒石灰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将石灰撒于墒沟直至土壤pH为
    5.6-6.7;
    针对介壳虫通过施加苏云金杆菌复配苦参碱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
    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量为7.5克-10.5克/公顷、苏云金
    杆菌选用5500-6500IU/毫克的药剂,施加量为1500克-2250克/公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七病虫害无农残药剂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虫害的
    药剂的施加方法还包括: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
    针对地老虎通过施加球孢白僵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2-3次;其中,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为10-15亿孢子/平方
    米、土豆泥的施加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针对蛾类害虫通过施加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土豆泥和植物
    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方法: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用1-2次;其中,小菜蛾
    颗粒体病毒选用200-220亿OB/毫升的药剂,施加量为250毫升-280毫升/公顷、斜纹夜蛾核
    型多角体病毒选用130-160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30克-45克/公顷、土豆泥的施加量为
    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
    针对介壳虫通过施加苏云金杆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为: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加2-3次;其中,苏云金杆菌选用4500-5500IU/毫克的药
    剂,施加量为1500克-2250克/公顷、土豆泥的施加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
    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病虫害无农残药剂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虫害的
    药剂施加方法还包括:
    针对线虫施加淡紫拟青霉进行防治;所述淡紫拟青霉的施加量为37.5克-45克/公顷;
    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
    针对蝶、蛾类幼虫施加多杀霉素、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多杀霉素选用质量质
    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药剂,施加量为18.75克-26.25克/公顷、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
    8-12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1200克-1500克/公顷;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三七病虫害无农残药剂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虫害的
    药剂施加方法还包括:
    针对线虫施加淡紫拟青霉、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所述淡紫拟
    青霉的施加量为25克-35克/公顷;每7-10天施加一次,共施加1-2次;
    针对蝶、蛾类幼虫施加多杀霉素、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
    浮液进行防治;多杀霉素选用质量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药剂,施加量为18.75克-
    26.25克/公顷、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5-8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800克-1000克/公
    顷;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2-3次。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
    用物理防治方法针对虫害进行防治;当施加物理防治48小时后虫害密度大于3只/m2时启动
    药剂防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采用自上
    而下喷施和自下而上喷施同时进行的方式对三七植株进行喷施;其中,自上而下喷施的药
    液中药剂含量为药剂总量的30-45%;自下而上喷施的药液中药剂含量为药剂总量的55-
    70%;所述自下而上喷施的喷施位置为三七植株的叶片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施完药剂后3-4
    小时后需要检查三七植株的叶片的上下面是否残留有液态溶液,如残留有液态溶液需要用
    柔性物质扫去叶片上的残留液态溶液。

    说明书

    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材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根、茎、叶、花等部位中
    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行业。由于三七药材在人体的血液
    系统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成为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料药材,其产品
    剂型极为丰富,在国家基本药剂中成药目录中占了7%,是一种大宗型中药材。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血液系统性疾病发生呈增长的趋势,三七药材的社会需求量也
    在不断增加。

    三七性喜温暖阴湿,易诱发多种虫害,其栽培管理所需技术水平较高,然而随着近
    几年全省三七种植规模扩大、民间游资的盲目注入、从业者对农药的无序使用,使得三七质
    量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针对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防治的药剂成分几乎涵
    盖了目前的所有化学农药成分种类,其残留问题已受到社会及研究者的关注,势必成为未
    来限制三七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三七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治虫害而导致的化学农药残
    留问题,提供了一种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使用的药剂
    包括:植物和动物来源类、微生物来源类、生物化学产物类和矿物来源类药剂。所述综合防
    治方法:优先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对主要虫害进行防治,其次选用药剂防治方法对主要虫害
    进行补充防治。

    所述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为三七出苗至展叶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虫采用诱虫
    板诱杀。

    第二阶段为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
    虫采用诱虫板诱杀以及在墒沟内撒石灰,将土壤酸碱度调整至pH5.6-6.7。

    所述药剂防治的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施加苦参碱、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杀菌素、石
    硫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行防治。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施加苦参碱、楝素、苦楝、印楝素、石硫合剂、桐油枯、印楝
    枯、球孢白僵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
    进行防治。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施加楝素、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石硫
    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行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毒饵放置于三七种植田地的田边。

    进一步的,所述针对虫害的药剂的施加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

    该时期出现的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虫害,通过施加苦参碱复配乙基多杀菌素进行防
    治。施加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
    量为7.5克-10.5克/公顷、乙基多杀菌素选用质量浓度为55-65克/升的药剂,施加量为9克-
    18克/公顷。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

    该时期出现的主要虫害为红蜘蛛、地老虎、蛾类害虫虫害。其中:

    针对红蜘蛛通过施加苦参碱或楝素复配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3-5天施用
    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0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量为7.5克-10.5克/公顷、楝素包
    括苦楝、印楝素,其中:楝素的施加量为9.375克-11.25克/公顷、印楝素的施加量为700公
    斤-800公斤/公顷、石硫合剂选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30%的药剂,施加量为0.5克-1克/公
    顷。

    针对地老虎通过施加桐油枯、印楝枯复配球孢白僵菌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3-
    5天施用一次,其中桐油枯和印楝枯交替使用,共施用4-6次。其中,桐油枯的施加量为700公
    斤-800公斤/公顷、印楝素的施加量为700公斤-800公斤/公顷、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为15-
    21亿孢子/平方米。所述亿孢子/平方米为施加每平方米药剂中的有效孢子数量。

    针对蛾类害虫通过施加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
    施加方法: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其中,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选用280-320亿OB/毫
    升的药剂,所述亿OB/毫升为每毫升制剂中有效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数量,施加量为375毫升-
    450毫升/公顷、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180-220亿PIB/克的药剂,所述亿PIB/克为每
    克制剂中有效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含量,施加量为45克-60克/公顷。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

    该时期的主要虫害为:蛞蝓、介壳虫虫害。其中:

    针对蛞蝓通过在墒沟撒石灰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将石灰撒于墒沟直至土壤pH为
    5.6-6.7。

    针对介壳虫通过施加苏云金杆菌复配苦参碱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7-10天施
    用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量为7.5克-10.5克/公顷、苏
    云金杆菌选用5500-6500IU/毫克的药剂,所述IU/毫克为每毫克制剂中有效苏云金杆菌数
    量,施加量为1500克-2250克/公顷。

    优选的,所述针对虫害的药剂的施加方法还包括: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

    针对地老虎通过施加球孢白僵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2-3次。其中,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为10-15亿孢子/平方
    米、土豆泥的施加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针对蛾类害虫通过施加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土豆泥和
    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方法: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用1-2次。其中,小
    菜蛾颗粒体病毒选用200-220亿OB/毫升的药剂,施加量为250毫升-280毫升/公顷、斜纹夜
    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130-160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30克-45克/公顷、土豆泥的施加
    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

    针对介壳虫通过施加苏云金杆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为: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加2-3次。其中,苏云金杆菌选用4500-5500IU/毫克的药
    剂,施加量为1500克-2250克/公顷、土豆泥的施加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
    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进一步的,所述针对虫害的药剂施加方法还包括:

    针对线虫施加淡紫拟青霉进行防治。所述淡紫拟青霉的施加量为37.5克-45克/公顷。
    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

    针对蝶、蛾类幼虫施加多杀霉素、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多杀霉素选用质
    量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药剂,施加量为18.75克-26.25克/公顷、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
    选用8-12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1200克-1500克/公顷。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
    次。

    优选的,所述针对虫害的药剂施加方法还包括:

    针对线虫施加淡紫拟青霉、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所述淡紫拟
    青霉的施加量为25克-35克/公顷。每7-10天施加一次,共施加1-2次。

    针对蝶、蛾类幼虫施加多杀霉素、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
    合悬浮液进行防治。多杀霉素选用质量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药剂,施加量为18.75克-
    26.25克/公顷、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5-8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800克-1000克/公
    顷。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2-3次。

    进一步的,首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针对虫害进行防治。当施加物理防治48小时后
    虫害密度大于3只/m2时启动药剂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药剂采用自上而下喷施和自下而上喷施同时进行的方式对三七植
    株进行喷施。其中,自上而下喷施的药液中药剂含量为药剂总量的30-45%。自下而上喷施的
    药液中药剂含量为药剂总量的55-70%。所述自下而上喷施的喷施位置为三七植株的叶片下
    方。

    优选的,喷施完药剂后3-4小时后需要检查三七植株的叶片的上下面是否残留有
    液态溶液,如残留有液态溶液需要用柔性物质扫去叶片上的残留液态溶液。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本发明针对三七不同条件、不同生长时期的虫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治,使得三七
    综合病虫发病率将至10-20%。

    2. 本发明施药量少,采用背施结合正面喷洒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药剂的施加量,
    降低三七作物的农残含量。

    3. 本发明所选用的药剂为植物和动物来源类、微生物来源类、生物化学产物类和
    矿物来源类药剂,均为无毒、无害或易降解、分解的药剂,使得最终得到的三七产品不存在
    化学药剂残留,即在保证三七健康生长的条件下实现了三七的无农残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方法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
    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三七的虫害防治技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原因在于:
    1.化学药剂见效快。2.施加化学药剂后虫害的发病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抑制。3.鉴于三七对
    生长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很容易因为不当的施药导致三七生长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
    三七大面积死亡,在现有化学药剂可以起到明显效果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特别是直
    接从事三七种植的技术人员缺乏尝试其他类型药剂的动机。由于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导
    致了目前三七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药剂,使得三七产品的农残率逐年提升,有的地方
    种植得到的三七,其农残率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
    药剂防治。该方法,首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针对虫害进行防治。当施加物理防治48小时后虫
    害密度大于3只/m2时启动药剂防治。

    所述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为三七出苗至展叶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虫采用诱虫
    板诱杀。

    第二阶段为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对于地下害虫采用毒饵诱杀。对于地上害
    虫采用诱虫板诱杀以及在墒沟内撒石灰,将土壤酸碱度调整至pH5.6-6.7。

    所述毒饵放置于三七种植田地的田边。

    所述药剂防治的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施加苦参碱、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杀菌素、石
    硫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行防治。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施加苦参碱、楝素、苦楝、印楝素、石硫合剂、桐油枯、印楝
    枯、球孢白僵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
    进行防治。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施加楝素、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石硫
    合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对虫害进行防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针对虫害的药剂的施加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叶期:

    该时期出现的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虫害,通过施加苦参碱复配乙基多杀菌素进行防
    治。施加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
    量为7.5克-10.5克/公顷、乙基多杀菌素选用质量浓度为55-65克/升的药剂,施加量为9克-
    18克/公顷。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

    该时期出现的主要虫害为红蜘蛛、地老虎、蛾类害虫虫害。其中:

    针对红蜘蛛通过施加苦参碱或楝素复配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3-5天施用
    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0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量为7.5克-10.5克/公顷、楝素包
    括苦楝、印楝素,其中:楝素的施加量为9.375克-11.25克/公顷、印楝素的施加量为700公
    斤-800公斤/公顷、石硫合剂选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30%的药剂,施加量为0.5克-1克/公
    顷。

    针对地老虎通过施加桐油枯、印楝枯复配球孢白僵菌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3-
    5天施用一次,其中桐油枯和印楝枯交替使用,共施用4-6次。其中,桐油枯的施加量为700公
    斤-800公斤/公顷、印楝素的施加量为700公斤-800公斤/公顷、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为15-
    21亿孢子/平方米。

    针对蛾类害虫通过施加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
    施加方法: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其中,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选用280-320亿OB/毫
    升的药剂,施加量为375毫升-450毫升/公顷、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180-220亿PIB/
    克的药剂,施加量为45克-60克/公顷。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

    该时期的主要虫害为:蛞蝓、介壳虫虫害。其中:

    针对蛞蝓通过在墒沟撒石灰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将石灰撒于墒沟直至土壤pH为
    5.6-6.7。

    针对介壳虫通过施加苏云金杆菌复配苦参碱进行防治。施加方法为:每7-10天施
    用一次,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其中,苦参碱的施加量为7.5克-10.5克/公顷、苏
    云金杆菌选用5500-6500IU/毫克的药剂,施加量为1500克-2250克/公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针对虫害的药剂的施加方法还包括:

    在三七营养生长中后期:

    针对地老虎通过施加球孢白僵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为: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2-3次。其中,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为10-15亿孢子/平方
    米、土豆泥的施加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针对蛾类害虫通过施加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土豆泥和
    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方法: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用1-2次。其中,小
    菜蛾颗粒体病毒选用200-220亿OB/毫升的药剂,施加量为250毫升-280毫升/公顷、斜纹夜
    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130-160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30克-45克/公顷、土豆泥的施加
    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在三七现蕾期至开花结果期:

    针对介壳虫通过施加苏云金杆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施加
    方法为: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加2-3次。其中,苏云金杆菌选用4500-5500IU/毫克的药
    剂,施加量为1500克-2250克/公顷、土豆泥的施加量为2000克-2500克/公顷、植物蛋白胨的
    施加量为1500克-2000克/公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针对虫害的药剂施加方法还包括:

    针对线虫施加淡紫拟青霉进行防治。所述淡紫拟青霉的施加量为37.5克-45克/公顷。
    直至虫口密度降到1-2只/m2为止。

    针对蝶、蛾类幼虫施加多杀霉素、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多杀霉素选用质
    量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药剂,施加量为18.75克-26.25克/公顷、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
    选用8-12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1200克-1500克/公顷。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
    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针对虫害的药剂施加方法还包括:

    针对线虫施加淡紫拟青霉、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悬浮液进行防治。所述淡紫拟
    青霉的施加量为25克-35克/公顷。每7-10天施加一次,共施加1-2次。

    针对蝶、蛾类幼虫施加多杀霉素、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
    合悬浮液进行防治。多杀霉素选用质量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药剂,施加量为18.75克-
    26.25克/公顷、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选用5-8亿PIB/克的药剂,施加量为800克-1000克/公
    顷。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2-3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药剂采用自上而下喷施和自下而上喷施同时进行
    的方式对三七植株进行喷施。其中,自上而下喷施的药液中药剂含量为药剂总量的30-45%。
    自下而上喷施的药液中药剂含量为药剂总量的55-70%。所述自下而上喷施的喷施位置为三
    七植株的叶片下方。喷施完药剂后3-4小时后需要检查三七植株的叶片的上下面是否残留
    有液态溶液,如残留有液态溶液需要用柔性物质扫去叶片上的残留液态溶液。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本发明针对三七不同条件、不同生长时期的虫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治,使得三七
    综合病虫发病率将至10-20%。

    2. 本发明施药量少,采用背施结合正面喷洒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药剂的施加量,
    降低三七作物的农残含量。

    3. 本发明所选用的药剂为植物和动物来源类、微生物来源类、生物化学产物类和
    矿物来源类药剂,均为无毒、无害或易降解、分解的药剂,使得最终得到的三七产品不存在
    化学药剂残留,即在保证三七健康生长的条件下实现了三七的无农残防治。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
    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方法方案的范围不受
    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关 键  词:
    三七 虫害 无农残 综合防治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三七虫害无农残综合防治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10275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