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益气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胃益气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保健养生有着密切的联
系。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的,由于许
多野生水果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它对人体
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高度的纯粮酒具有促进人体胃肠分泌,
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的作用,所以适量饮酒能疏通
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疏肝解郁、宣情畅意。酒是谷物酿造的精华,适量少饮,还能补益
肠胃。中药养生酒用药讲究配伍,以养生健体为主,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
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中药养生酒,以前统称药酒,近年来有了区分,可以算作传统药酒的分支,也是普
通白酒的延伸。虽然两者都是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药材,但两者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同根同
源,中药养生酒源于药酒,脱胎于药酒,又不同于药酒。首先,两者所属范畴不同,中药养生
酒属于饮料酒的范畴,而药酒属于“药”的范畴。中药养生酒一般由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由食
品管理部门监管;药酒由一般药厂生产,由药品管理部门监管;其次,功能作用也不同。中药
养生酒对年龄和性别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主要使用对象是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用于调节
生理机能,以保健、养生、健体为目的,满足消费者的保健需要。药酒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
性,使用对象主要是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处方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用于治病疗
疾,有特定的医疗作用,有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一般不可乱用。
中国拥有悠久的保健酒酿造及饮用历史,保健酒文化源远流长。保健酒行业发展
到今天,产业、市场、管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
国家内需政策的加强以及中国白领骨干精英“亚健康”趋势越来越严重,都极大地促进了保
健酒行业的发展。
传统的保健酒,其营养价值成分也是单一有限,保健功能更为有限,而药酒的滋补
养生作用,很早就被人们知晓,但是传统药酒以单味或多味药材浸泡于酒中而成,属配制酒
类,而这类酒皆是饮用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随意配制的,原料配伍缺乏科学性,也很难起到
养生的作用,满足不了人们对养生酒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健胃益气保健酒及其生产方
法,本组方严谨,配伍刚柔得当,具有健胃、益气、活血、滋阴、强壮机体等功效,是一种环保、
绿色的健胃益气保健酒。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健胃益气保健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生产而成:余甘子90~100、山黄皮果
50~60、胡桃肉30~40、龙眼肉5~25、仙茅15~25、川芎15~28、山药15~30、锁阳10~25、
芡实15~20、红枣15~20、白芍5~25、巴戟天5~15、莪术3~25、甘草5~25、枸杞子13~25、
菟丝子5~20、陈皮13~30、丁香5~25、天然香料15~30、活化酵母10~12。
所述的活化酵母选用安琪活性干酵母,在35~42℃条件下用温水或质量含量5%的
蔗糖水活化30min,添加量为水量的10%。
所述天然香料为桂花、贡菊、玫瑰、薄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所述健胃益气保健酒,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出余甘子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清水洗净后沥干,在余甘子的表面用小刀
纵剖一裂痕即可剔出果核,分离果肉和果核后分开放置;
(2)将余甘子果核打碎后,放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再加53%VOL的双蒸酒浸
泡3-5个月,得到果核酒;
(3)挑选出山黄皮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将山黄皮果用80℃~100℃热水烫5分钟
捞上来滴干水,即可脱去小枝和果柄,然后捻压种核出来,分离出山黄皮果皮和果肉备用;
(4)取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
杞子、菟丝子、陈皮和丁香,分别洗净去除异物、杂物,自然晾干后粉碎,过100目筛;
(5)将步骤(1)所得余甘子果肉和步骤(3)山黄皮果皮和果肉用搅拌机搅成果泥,再放
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80~85℃巴氏杀菌后,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4)处理后的
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杞子、菟丝
子、陈皮和丁香,再按重量份数加入活化酵母、重量百分比0.1~0.3%的酒曲、重量百分比1
~3%的冰糖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在25~30℃下发酵60~72小时,过滤后得到发酵酒液;
(6)重量比按发酵酒液:果核酒=2~4:1混合均匀,再加处理软水稀释成12~18%VOL的
酒液,加入天然香料,用柠檬酸调节pH值在4.7~5.3,然后进行检测、过滤、灌装,即得产品。
所述米酒是以糙米为原料,以糖化酶、酵母为酵剂,经无辅料蒸煮培菌发酵、蒸馏
加浆而成,酒精含量为40~55%。
所述的健胃益气保健酒在于健胃、益气、活血、滋阴、强壮机体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选取的中药食材原料中,有效成份分析如下:
余甘子(拉丁学名:Phyllanthus embica Linn)又称余甘果、油甘子、牛甘果、橄榄果
等。余甘果营养丰富,每100g鲜果肉含维生素C多达500~1814mg,有“维生素C之王”美称,比
弥猴桃高5倍,是苹果的100倍,柑桔的25~5O倍,还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
维生素,其保健价值甚高。余甘果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我国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
药品”的行列,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果
中维生素C的高含量、高稳定性和对人体内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所含具类
似SOD活性物质的耐热、耐贮藏和小分子透皮性以及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特性在
果蔬中较为罕见。以余甘果为主要原料酿酒,常饮用此酒可以清除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能
美容肌肤,防癌抗癌,防治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腰膝腿软等症,产品保健功能显著。
山黄皮俗称"鸡皮果",芸香科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Willd.)Roem.,高1-2米
的灌木。小枝及叶轴均密被向上弯的短柔毛且散生微凸起的油点。叶有小叶21-27片,幼龄
植株的多达41片,花序邻近的有时仅15片,小叶甚不对称,斜卵形,斜披针形或斜四边形,长
2-9厘米,宽1-3厘米,很少较大或较小,边缘波浪状,两面被毛或仅叶脉有毛,老叶几无毛;
小叶柄长2-5毫米.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苞片对生,细小;花瓣白或淡黄白色,卵形或倒卵
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雄蕊8枚,长短相间,花蕾时贴附于花瓣内侧,盛花时伸出于花瓣
外,花丝中部以上线形,中部曲膝状,下部宽,花药在药隔上方有1油点;子房上角四周各有1
油点,密被灰白色长柔毛,花柱短而粗。果椭圆形,长12-18毫米,宽8-15毫米,初时被毛,成
熟时由暗黄色转为淡红至朱红色,毛尽脱落,有种子1-2颗。花期4-5及7-8月,稀至10月仍开
花(海南)。盛果期8-10月。果实、树叶均具有特殊香味。果实含有18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
多种矿物营养,具消暑、消炎、化滞、祛湿、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鲜食、调味、入药。果实经过腌
制加工,可成为调味上品,有独特香味。晒干亦可做饼馅。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边陲少数民
族聚居的石山地区。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治感
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
胡桃肉(拉丁学名:Juglans regia),核桃仁。本品为胡桃的种仁。于白露前后果实
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开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
藏于冷室内。生于较湿润的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或丘陵地带。[性味、归经] 甘温,入
肾、肺、大肠经。[功用]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用于肾虚腰酸足软,阳痿遗精,虚寒
咳喘,肺虚久咳,肠燥便秘等症。
龙眼肉(拉丁学名:Dried Longan Pulp),龙眼是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主
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此外台湾、云南和贵州南部也有出产。其中福建产量占全
国总产量的50%。一般是利用果小的龙眼品种,但要肉厚、核小、糖分含量高。加工方法,如选
果整理、剪果、洗果这些工序跟龙眼干加工方法一样。然后把鲜果放在太阳下曝晒,或放在
焙灶、烘房中烘干。烘晒到半干程度,用手工剥去果壳,再用手指将果肉从果蒂处撕开成梅
花状,摊放在竹匾上,继续在太阳下晒干果肉,或者在烘房里烘干果肉,温度控制在60℃左
右,但不能在焙灶上焙干,否则肉色容易焦黄且有烟焦味。龙眼肉干燥适度的肉质浓甜,脆
韧,色泽黄亮,含水量达15%—19%。龙眼肉味甘,性温;有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长智之
功效;治疗贫血和因缺乏尼克酸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同时对癌细胞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
仙茅(拉丁学名: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又名地棕(四川、贵州),独茅
(四川),山党参(福建),仙茅参(云南),海南参(海南),茅爪子,婆罗门参,属仙茅科,花期4~
9月。药用植物,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
川芎(拉丁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
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
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
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山药(拉丁学名:Dioscorea opposita)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
山药,山药,人类自古食用,是人类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山药块茎肥厚多汁,又甜又绵,且
带粘性,生食热食都是美味。根据山东省农科院对山药的化验结果,其块茎中平均含粗蛋白
质14.48%,粗纤维3.48%,淀粉43.7%,糖1.14%,钾2.62%,磷0.2%,钙0.2%,镁0.14%,灰分5.
51%,铁53.57ppm,锌29.22ppm,铜10.58ppm,锰5.38ppm。人类所需的18种氨基酸中,山药中
含有16种。山药 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益脑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
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肺功能、兴奋
制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妇女脾虚带下;肺虚
久咳咽干;肾虚遗精、尿频;消渴多饮。煎汤,煮食,作丸、散等。对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
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遗精、遗尿、带下等症有非常好的疗效。
锁阳(拉丁学名: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锁阳科、锁阳属多年生肉质寄
生草本,无叶绿素,全株红棕色,大部分埋于沙中。寄生根根上着生大小不等的锁阳芽体,初
近球形,后变椭圆形或长柱形,具多数须根与脱落的鳞片叶。茎圆柱状,直立、棕褐色,埋于
沙中的茎具有细小须根,茎基部略增粗或膨大。茎上着生螺旋状排列脱落性鳞片叶,向上渐
疏;鳞片叶卵状三角形,花丝极短,花药同雄花;雌蕊也同雌花。果为小坚果状,多数非常小,
近球形或椭圆形,果皮白色,顶端有宿存浅黄色花柱。种子近球形,深红色,种皮坚硬而厚。
花期5-7月,果期6-7月。 分布于中国多省区,中亚、伊朗、蒙古也有分布。生于荒漠草原,草
原化荒漠与荒漠地带的河边、湖边、池边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长的盐碱地区。锁阳能
补肾、益精、润燥,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肠燥便秘,对瘫痪和改善性机能衰弱有一定的
作用。
芡实(拉丁学名:Euryale ferox),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
形,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
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花长约5厘米;萼片披针形,内面
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
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厘米,污紫红色,外面密生硬刺;
种子球形,直径10余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性味:味甘、涩,性平。归经:归脾、肾
经。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主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
带下。
红枣(外文名 jujube),又名大枣。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
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
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
载到,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
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 、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
等丰富的营养成份。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
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 ,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
白芍(拉丁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
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
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功效与作用: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
汗。
巴戟天(拉丁学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长3~13cm,
宽1.5~5cm,前端短渐尖,基部钝形或圆形。巴戟天的干燥根,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主产于
广东、广西等地。药用植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
痿软。
莪术,别称蒁药、莪荗、青姜、黑心姜、姜黄,拉丁文学名: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
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
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株高约1米;根茎圆柱
形,肉质,具樟脑般香味,淡黄色或白色;根细长或末端膨大成块根。栽培或野生于林荫下,
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各地。能治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作用。
甘草,(拉丁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
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
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
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
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
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功能主
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
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枸杞子(外文名 FRUCTUS LYCII),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
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
用微火烘干。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是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食物。枸杞子的功效:健胃益精,
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
劳咳嗽,消渴,遗精。
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
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
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
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
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
糙。分布于中国及伊朗、阿富汗、日本、朝鲜、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生于海拔
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
植物上。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
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
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
味苦、辛,性温。归经: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
泻,咳嗽痰多。
丁香,中药名。出《药性论》。又名雄丁香、公丁香、丁子香、支解香、瘦香娇、如宇香、
索瞿香、百里馨。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拉丁名:Eugeniacaryophyllata Thunb[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et Perry])的花蕾。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我国
广东、海南有栽培。丁香味辛,性温。入胃、脾、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暖肾助阳,杀虫之功效。
治脘腹冷痛,呃逆,反胃,呕吐,泻利,疝瘕,痃癖,阳痿,子宫虚冷,寒湿带下,癣症。煎服:1.5
~4.5g。3.治体癣,足癣,跌打损伤。酒浸涂擦。畏郁金。忌见火。丁香树皮:亦治脘腹冷气诸
病,可代丁香。花蕾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和乙酰丁香油酚,还含苯甲酸
乙酯、齐墩果酸、山柰酚、丁香色酮苷、丁香鞣质等。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增强消化能力,刺
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保护受损胃黏膜。其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体外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及肺炎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表皮真菌也能抑制。丁香油口服有驱蛔
作用,但转阴率低。丁香水提物等可抑制血栓形成,抗诱变。丁香还可镇痛、抗凝血、抗缺氧。
本申请的配方参考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方中以川芎、红枣补气,以巴戟天、
胡桃肉、仙茅、锁阳、菟丝子、芡实补肾壮阳;以枸杞子、莪术滋阴养血,以山药、陈皮、山黄皮
健脾消食;以丁香行气散寒;以白芍、龙眼肉养心安神,开窍益智;以甘草、余甘子养阴生津,
诸药相伍,共收益气壮阳,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健脾消食之功。对气血两虚,肝肾虚损,脾胃
虚弱的患者尤为适宜。
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中医视为人体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既是构成机体和维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器,又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只有当肾藏之精充足,肾之
“元阳”或“真火”才能发挥温润营养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衍生后代的作用。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诸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前列腺肥大、肾衰竭、高血压、中
风后遗症、眩晕症、神经性耳聋、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症、老年性痴呆、再生障碍性贫血、肾
病性贫血、慢性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慢性结肠炎、肝硬化、不育症、不孕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可运用健胃壮
阳、健胃填精、健胃益气等方法调养、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发明健胃益气保健酒具有健胃、益气、活血、滋阴、强壮机体等功效,其饮用方法
是:每天2次,每次15-30ML。
本发明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1、本发明的健胃益气保健酒,本组方严谨,配伍刚柔得当,具有健胃、益气、活血、滋阴、
强壮机体等功效,是一种环保、绿色的保健酒;
2、本申请提出利用余甘子果核酿酒,再与发酵后酒液混合,加上山黄皮特有的香味,开
发出来的保健酒,营养丰富,产品无副作用,无不良气味,口感清新、自然、香醇,对人体全方
位进行调理,具有无脂、低热能等特点,一般人群均可饮用;
3、本发明的健胃益气保健酒“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
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本发明保健酒中选用的原料均根据中医治疗肾虚的理论,因
此更加安全可靠;
4、本申请保健酒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适量的硒及多酚类物质,对动物和人体内致癌物
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其阻断率比同浓度的结晶维生素C高3~5倍,同
时测出保健酒中含有活性较高的延缓衰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ZnSOD、CuSOD);
5、本发明的健胃益气保健酒,其采用药食同源的原料浸泡而成,饮用后无残留药物,保
障了保健酒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
6、本发明的健胃益气保健酒,酒香醇和、口味甘醇,每天2次,每次15-30ML为宜,对于强
心健胃,增强新陈代谢、抗衰老、抗疲劳、益气固表,对于气虚乏力,中气不足具有明显的改
善效果;
7、现在环境恶化严重,各种疾病也是层出不穷,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很多人都选择从
饮食上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本发明的健胃益气保健酒,采用纯天然药食同源的原料,配以
纯粮米酒浸泡精制而成,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各个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健胃益气保健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生产而成:余甘子90、山黄皮果50、胡
桃肉30、龙眼肉5、仙茅15、川芎15、山药15、锁阳10、芡实15、红枣15、白芍5、巴戟天5、莪术3、
甘草5、枸杞子13、菟丝子5、陈皮13、丁香5、桂花15、活化酵母10。
所述的活化酵母选用安琪活性干酵母,在35~42℃条件下用温水活化30min,添加
量为水量的10%。
所述健胃益气保健酒,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出余甘子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清水洗净后沥干,在余甘子的表面用小刀
纵剖一裂痕即可剔出果核,分离果肉和果核后分开放置;
(2)将余甘子果核打碎后,放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再加53%VOL的双蒸酒浸
泡3-5个月,得到果核酒;
(3)挑选出山黄皮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将山黄皮果用80℃~100℃热水烫5分钟
捞上来滴干水,即可脱去小枝和果柄,然后捻压种核出来,分离出山黄皮果皮和果肉备用;
(4)取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
杞子、菟丝子、陈皮和丁香,分别洗净去除异物、杂物,自然晾干后粉碎,过100目筛;
(5)将步骤(1)所得余甘子果肉和步骤(3)山黄皮果皮和果肉用搅拌机搅成果泥,再放
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80~85℃巴氏杀菌后,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4)处理后的
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杞子、菟丝
子、陈皮和丁香,再按重量份数加入活化酵母、重量百分比0.1~0.3%的酒曲、重量百分比1
~3%的冰糖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在25~30℃下发酵60~72小时,过滤后得到发酵酒液;
(6)重量比按发酵酒液:果核酒=2:1混合均匀,再加处理软水稀释成12~18%VOL的酒
液,加入天然香料,用柠檬酸调节pH值在4.7~5.3,然后进行检测、过滤、灌装,即得产品。
所述米酒是以糙米为原料,以糖化酶、酵母为酵剂,经无辅料蒸煮培菌发酵、蒸馏
加浆而成,酒精含量为40~55%。
实施例2:
一种健胃益气保健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生产而成:余甘子95、山黄皮果55、胡
桃肉35、龙眼肉15、仙茅20、川芎22、山药23、锁阳18、芡实17、红枣17、白芍15、巴戟天10、莪
术14、甘草15、枸杞子19、菟丝子12、陈皮21、丁香15、贡菊22、活化酵母11。
所述的活化酵母选用安琪活性干酵母,在35~42℃条件下用质量含量5%的蔗糖水
活化30min,添加量为水量的10%。
所述健胃益气保健酒,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出余甘子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清水洗净后沥干,在余甘子的表面用小刀
纵剖一裂痕即可剔出果核,分离果肉和果核后分开放置;
(2)将余甘子果核打碎后,放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再加53%VOL的双蒸酒浸
泡3-5个月,得到果核酒;
(3)挑选出山黄皮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将山黄皮果用80℃~100℃热水烫5分钟
捞上来滴干水,即可脱去小枝和果柄,然后捻压种核出来,分离出山黄皮果皮和果肉备用;
(4)取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
杞子、菟丝子、陈皮和丁香,分别洗净去除异物、杂物,自然晾干后粉碎,过100目筛;
(5)将步骤(1)所得余甘子果肉和步骤(3)山黄皮果皮和果肉用搅拌机搅成果泥,再放
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80~85℃巴氏杀菌后,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4)处理后的
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杞子、菟丝
子、陈皮和丁香,再按重量份数加入活化酵母、重量百分比0.1~0.3%的酒曲、重量百分比1
~3%的冰糖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在25~30℃下发酵60~72小时,过滤后得到发酵酒液;
(6)重量比按发酵酒液:果核酒=3:1混合均匀,再加处理软水稀释成12~18%VOL的酒
液,加入天然香料,用柠檬酸调节pH值在4.7~5.3,然后进行检测、过滤、灌装,即得产品。
所述米酒是以糙米为原料,以糖化酶、酵母为酵剂,经无辅料蒸煮培菌发酵、蒸馏
加浆而成,酒精含量为40~55%。
实施例3:
一种健胃益气保健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生产而成:余甘子100、山黄皮果60、胡
桃肉40、龙眼肉25、仙茅25、川芎28、山药30、锁阳25、芡实20、红枣20、白芍25、巴戟天15、莪
术25、甘草25、枸杞子25、菟丝子20、陈皮30、丁香25、玫瑰15、薄荷15、活化酵母12。
所述的活化酵母选用安琪活性干酵母,在35~42℃条件下用质量含量5%的蔗糖水
活化30min,添加量为水量的10%。
所述健胃益气保健酒,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出余甘子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清水洗净后沥干,在余甘子的表面用小刀
纵剖一裂痕即可剔出果核,分离果肉和果核后分开放置;
(2)将余甘子果核打碎后,放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再加53%VOL的双蒸酒浸
泡3-5个月,得到果核酒;
(3)挑选出山黄皮原料果中的腐烂果和杂质,将山黄皮果用80℃~100℃热水烫5分钟
捞上来滴干水,即可脱去小枝和果柄,然后捻压种核出来,分离出山黄皮果皮和果肉备用;
(4)取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
杞子、菟丝子、陈皮和丁香,分别洗净去除异物、杂物,自然晾干后粉碎,过100目筛;
(5)将步骤(1)所得余甘子果肉和步骤(3)山黄皮果皮和果肉用搅拌机搅成果泥,再放
到木桶、有色玻璃缸或陶瓷罐中,80~85℃巴氏杀菌后,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4)处理后的
胡桃肉、龙眼肉、仙茅、川芎、山药、锁阳、芡实、红枣、白芍、巴戟天、莪术、甘草、枸杞子、菟丝
子、陈皮和丁香,再按重量份数加入活化酵母、重量百分比0.1~0.3%的酒曲、重量百分比1
~3%的冰糖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在25~30℃下发酵60~72小时,过滤后得到发酵酒液;
(6)重量比按发酵酒液:果核酒=4:1混合均匀,再加处理软水稀释成12~18%VOL的酒
液,加入天然香料,用柠檬酸调节pH值在4.7~5.3,然后进行检测、过滤、灌装,即得产品。
所述米酒是以糙米为原料,以糖化酶、酵母为酵剂,经无辅料蒸煮培菌发酵、蒸馏
加浆而成,酒精含量为40~55%。
本发明健胃益气保健酒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的健胃益气保健酒的临床应用:2014年4月-2016年8月,在3所医院筛选 200 例
患者,其中女性82例,男性118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有精
力不足,疲惫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食欲不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病后体虚等症状。
试验之前3周,对该人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
实验组服用本发明健胃益气保健酒,饮用方法为:每天2次,饭后或睡前饮用,每次15-30ML。
对照组服用其它药品(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玉女煎、壮腰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服用
方法为:每日1次,随午饭同食,15天一个疗程。疗效情况判定标准:
治愈:饮用本品一个疗程,不适症状完全消失,体力增强,精神状态改善;有效:饮用本
品一个疗程,不适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精力及体力有所增强;无效:饮用本品一个疗程,不
适症状无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服用健胃益气保健酒的效果验证
治疗效果 :可见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高,而且实验组无效例中的1人在继续
使用一段时间后,不适症状也均有所改善,因此不排除因使用时间短而使结果有所偏差。使
用期间,无一人出现不适症状或副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案例一:雷某,男性,48岁,建筑工程师,由于经常熬夜工作,加上抽烟喝酒应酬。每天总
是感觉疲乏无力,工作上很容易健忘,晚上还失眠。后来慢慢的发展到经常腰酸、出虚汗、还
尿频繁。经人介绍每天饮用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出来的健胃益气保健酒进行治疗调理,每天
2次,饭后半个小时饮用,每次20ML,一个礼拜后感觉症状减轻,继续饮用,15天后,所有症状
消失,人也精神多了。
案例二:龙某,女性,32岁,普通职员,由于肠胃不好,加上经常失眠,经常感到神疲
乏力、精神不振、身体沉重、手足冰冷、畏寒怕风、易受凉腹泻。每天饮用本发明实施例2生产
出来的健胃益气保健酒进行治疗调理,每天2次,饭后半个小时饮用,每次15ML,三天后感觉
症状减轻,继续饮用,15天后,所有症状消失。
案例三:叶某,女性,28岁,工人,多年伴有月经推迟,黑色血块,痛经、失眠多梦、腰
膝酸软,脱发掉发,腰部肩部总是感觉冷,满脸色斑。每天饮用本发明实施例3生产出来的健
胃益气保健酒进行治疗调理,每天2次,饭后半个小时饮用,每次30ML,一个礼拜后感觉症状
减轻,继续饮用,一个月后,所有症状消失,之后观察巩固,饮用三个月后,色斑也减少了,脸
色红润,人也显得精神饱满了。
案例四:钟某,男性,48岁,教导主任,坐骨神经痛5年,自觉腰酸、腰痛、腰无力,经
临床诊断为肝肾阴虚导致,经人介绍每天饮用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出来的健胃益气保健酒
进行治疗调理,每天2次,饭后半个小时饮用,每次25ML,一个礼拜后感觉症状减轻,继续饮
用,15天后,坐骨神经痛好转,精神面貌得到改善。
案例五:吴某,女性,33岁,业务员,长期肾脉不足、睡眠不佳、月经不调,畏寒,每天
饮用本发明实施例2生产出来的健胃益气保健酒进行治疗调理,每天2次,饭后半个小时饮
用,每次30ML,一个礼拜后睡眠不佳和畏寒的状况得到改善,继续饮用,一个疗程后,月经不
调和痛经的状况也有所好转,且气血通畅、脸色红润,睡眠佳。
案例六:陈某,27岁,女性,公司职员,自从生完小孩之后,感觉体质开始变差,少气
懒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多梦、头晕目眩,月经也断断续续的量特别少,脸上还开始
长斑了。每天饮用本发明实施例3生产出来的健胃益气保健酒进行治疗调理,每天2次,饭后
半个小时饮用,每次25ML,一个礼拜后感觉症状减轻,继续饮用,一个月后,所有症状消失,
色斑也不见了,且气血通畅、脸色红润,睡眠佳,人也显得精神饱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