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指有一定开采境界的采掘矿石的独立生产经营单位。矿山主要包括一个或多
个采矿车间(或称坑口、矿井、露天采场等)和一些辅助车间,大部分矿山还包括选矿场(洗
煤厂)。矿山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等。矿山规模(也称生产能力)
通常用年产量或日产量表示。年产量即矿山每年生产的矿石数量。按产量的大小,分为大
型、中型、小型3种类型。矿山规模的大小,要与矿山经济合理的服务年限相适应,只有这样,
才能节省基建费用,降低成本。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采掘作业既是消耗人力、物力最多,占用
资金最多,又是降低采矿成本潜力最大的生产环节。降低采掘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动
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在矿井下工作,需要设立多个应急避免硐室,现有的硐
室结构功能单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包括硐
室,所述硐室左侧铰接有安全门,所述硐室侧壁包括外墙面、钢丝网和砂浆层,所述外墙面、
钢丝网和砂浆层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硐室顶部设有照明灯,所述硐室内底部左侧设有
备用蓄电池组,所述备用蓄电池组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备用蓄电池组顶部设有隔室,所述
隔室顶部设有氧气瓶,所述氧气瓶通过卡环固定在硐室侧壁,所述硐室底部右侧设有床板,
所述床板顶部设有急救电话,所述急救电话顶部位于硐室侧壁上设有总管,所述总管顶部
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端部位于硐室内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总管包括进水管和进料管,所
述进水管端部位于硐室内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硐室和安全门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硐室和安全门顶部均为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安全门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有钢化玻璃,所述安
全门内外边沿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硐室内部的深度不小于2m,宽度不小于2.5m,高度不小于1.8m。
优选的,所述隔室顶部设有上盖,所述隔室内部设有工具箱、急救包和食品放置
盒。
优选的,所述氧气瓶顶部设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端部设有吸氧罩。
优选的,所述安全门外侧表面四周设有气垫,所述观察窗右侧底部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总管和进风管均延伸至井外地平基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结构
新颖,操作方便,硐室内设置钢丝网和砂浆层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内部设置照明灯用来
提供照明,隔室内的工具箱和急救包可以用来处理受伤人员,隔室内部还可以提供食品,氧
气瓶用来应急供氧,设置急救电话方便与外界沟通,总管分为进水管和进料管,可以为硐室
内提供水源、食物和急救工具,进风管保证硐室内空气流通,安全门上设置的观察窗方便观
察了解外界情况,安全门外表面设置气垫结构,可以有效的减轻外界的冲击,保证硐室内的
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
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硐室、2安全门、3铰链、4观察窗、5密封垫、6外墙面、7钢丝网、8砂浆层、9照
明灯、10备用蓄电池组、11充电接口、12隔室、13上盖、14氧气瓶、15卡环、16输氧管、17床板、
18急救电话、19总管、20第二阀门、21进风管、22第一阀门、23进水管、24进料管、25把手、26
气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包括硐室
1,所述硐室1左侧铰接有安全门2,所述硐室1侧壁包括外墙面6、钢丝网7和砂浆层8,所述外
墙面6、钢丝网7和砂浆层8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硐室1顶部设有照明灯9,所述硐室1内底
部左侧设有备用蓄电池组10,所述备用蓄电池组10上设有充电接口11,所述备用蓄电池组
10顶部设有隔室12,所述隔室12顶部设有氧气瓶14,所述氧气瓶14通过卡环15固定在硐室1
侧壁,所述硐室1底部右侧设有床板17,所述床板17顶部设有急救电话18,所述急救电话18
顶部位于硐室1侧壁上设有总管19,所述总管19顶部设有进风管21,所述进风管21端部位于
硐室1内设有第一阀门22,所述总管19包括进水管23和进料管24,所述进水管23端部位于硐
室1内设有第二阀门20,所述硐室1和安全门2通过铰链3铰接,所述硐室1和安全门2顶部均
为圆弧状,所述安全门2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窗4,所述观察窗4上设有钢化玻璃,所述安全
门2内外边沿设有密封垫5,所述硐室1内部的深度不小于2m,宽度不小于2.5m,高度不小于
1.8m,所述隔室12顶部设有上盖13,所述隔室12内部设有工具箱、急救包和食品放置盒,所
述氧气瓶14顶部设有输氧管16,所述输氧管16端部设有吸氧罩,所述安全门1外侧表面四周
设有气垫26,所述观察窗4右侧底部设有把手25,所述总管19和进风管21均延伸至井外地平
基面。
工作原理:本发明一种矿井下用应急避难装置,使用时,硐室1内设置钢丝网7和砂
浆层8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内部设置照明灯9用来提供照明,隔室12内的工具箱和急救
包可以用来处理受伤人员,隔室12内部还可以提供食品,氧气瓶14用来应急供氧,设置急救
电话18方便与外界沟通,总管19分为进水管23和进料管24,可以为硐室1内提供水源、食物
和急救工具,进风管21保证硐室1内空气流通,安全门2上设置的观察窗4方便观察了解外界
情况,安全门2外表面设置气垫26结构,可以有效的减轻外界的冲击,保证硐室1内的安全,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