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软管泵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蠕动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软管泵。
背景技术
软管泵属于蠕动泵的范畴,用于输送强研磨性介质。蠕动泵是转子式容积泵的一
种,因其工作原理类似消化道以蠕动方式输送气、固、液三相介质而得名。目前市场上的软
管泵的使用寿命一般是7-10年,而软管是软管泵的核心部件,其直接决定了软管泵使用寿
命的长短。实际上,除了软管本身的胶种及制造质量外,决定软管寿命的首要因素是压缩软
管的次数;第二位因素是压缩软管的方式、力度和由此产生的磨擦热。
如图1所示,传统软管泵的转子体是椭圆型结构的,旋转时其依靠突出的两端对软
管进行挤压,这样会对软管外表面造成很大的摩擦损坏,并且不能对软管的固定,可能导致
流体介质的输送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软管泵,该软管泵采用新型的转子
体结构,解决了传统软管泵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并作出了一些改进地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软管泵,包括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泵壳,所述泵壳内设有软管和转
子体,所述转子体由两块圆盘和中间的连接轴拼接而成,所述两块圆盘之间设有若干根转
轴,所述转子体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滚压轮和若干个导轮,所述两个滚压轮都呈圆柱
形且相互对立设置,所述导轮上开有弧形凹槽;当转子体转动时,所述滚压轮会沿着泵壳内
的软管滚动,形成对软管的挤压,所述导轮也沿着软管滚动,用于对软管的固定导向作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轮有四个,且和滚压轮一起均匀的分布于转子体的边缘。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泵壳内还设有支撑轴承座,所述支撑轴承座内安装动力输
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于所述转子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转子体转动时,滚压轮会沿着软管滚动,将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
了对软管外表的损坏,大大延长了软管泵的使用寿命;
2)同时导轮起到对软管的固定导向作用,避免了软管出现脱离的情况;
3)圆盘型的转子体使流体介质输送起来更加顺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转子体的平面图;
图4为转子体的A-A剖面图;
图5为转子体的B-B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其中,10-机座,20-泵壳,30-软管,40-转子体,41-圆盘,42-连接轴,43-转轴,44-
滚压轮,45-导轮,50-支撑轴承座,60-动力输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软管泵,包括机座10,以及设置在机座10上的泵壳20,泵壳20
内设有软管30和转子体40。软管30在泵壳20内的部分呈“U”型,且套在转子体40上。
结合图3至5所示说明,转子体40由两块圆盘41和中间的连接轴42拼接而成,两块
圆盘41之间设有若干根转轴43,转轴43位于两块圆盘41之间的间隙内,转子体40通过转轴
43活动连接有两个滚压轮44和若干个导轮45,两个滚压轮44都呈圆柱形且相互对立设置,
导轮45上开有弧形凹槽46;当转子体40转动时,滚压轮44会沿着泵壳20内的软管30滚动,形
成对软管30的挤压,导轮45也沿着软管30滚动,用于对软管30的固定导向作用,且不会产生
挤压力。
作为优选案例,导轮45有四个,且和滚压轮44一起均匀的分布于转子体40的边缘。
作为优选案例,如图6所示,泵壳20内还设有支撑轴承座50,支撑轴承座50内安装
动力输入轴60,动力输入轴60连接于转子体40。
本发明将传统的对软管施加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了对软管外表的
损坏,大大延长了软管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导轮弧形凹槽的设计,起到对软管的固定导向作
用,避免了软管出现脱离的情况;圆盘型的转子体使流体介质输送起来更加顺畅,提高了生
产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
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