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DOC后NO2%预估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发动机废气后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SCR的转换效率与所述SCR转化器内的氮氧化物被还原成氮气(N2)的含量相对应,
SCR转化器的效率取决于多个参数。其当然取决于引入系统的氨或其等效物的量。其也取决
于排气的流量,其直接影响排气在SCR转化器内的停留时间。排气的温度也影响SCR转化器
的效率。
在SCR转化器的入口处,发现氮氧化物主要由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组
成。NO的还原和NO2的还原不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最优。因此,在SCR转化器的入口处的排气中
NO和NO2的比例也影响SCR效率。
当前,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发动机原排中NO2所占
比例是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的重要输入,现有基于MAP的标定的控制策略,根据DOC氧化
原理及特性,DOC温度上升的时候,催化剂表面生成一层NO2,NO2占领活性位,影响NO被进一
步氧化的可能性。因此NO2比例从高温降到低温与从低温升到高温,相同工况点比例不同,
用同一张MAP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存在NO2%在同一工况下来回波动,影响SCR模型的输入,
使模型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使得DOC后NO2%的数值
相比采用MAP更加准确、稳定。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所述方法为将DOC径向均分为若干单元模块,
对每个单元模块应用DOC反应模型来计算废气中NO浓度、NO2的浓度;废气中每一单元的NO
和NO2的浓度相加得到DOC下游的NO和NO2浓度;从而可以预估DOC后NO2%;其中所述DOC反应
模型包括NO吸附模型,NO脱附模型,NO2吸附模型、NO2脱附模型,NO氧化为NO2模型和NO2还原
为NO模型。
进一步,根据DOC温度设定NO与NO2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的平衡曲线,对根据DOC反应
模型计算NO2%的计算结果进行限定;当计算结果未超出该平衡曲线限定时,以计算结果作
为预估NO2%,当超出曲线限定时,以曲线限定结果作为预估NO2%。
进一步,所述NO吸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S->NO(S)计算NO吸附速率,其中,S代
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rad(NO):NO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NO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NO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NO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脱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S)->NO+S计算NO脱附速率,其中,S代
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NO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NO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NO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2吸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2+S->NO2(S)计算NO2吸附速率,其中,
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ad(NO2):NO2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2):NO2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2):NO2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2:NO2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2脱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2(S)->NO2+S计算NO脱附速率,其中,S
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2):NO2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2):NO2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2):NO2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氧化为NO2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2NO+O2->2NO2计算NO2的氧化速率,
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2:氧化反应速率
KNO2:NO2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2:NO2氧化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2: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2还原为NO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2NO2->2NO+O2计算NO的还原速率,
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还原反应速率
KNO:NO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NO还原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上述模型中,考虑废气和载体的热交换过程、载体和环境的散热过程,其中的Tc采
用如下的温度模型计算得出: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Ccat:催化剂比热容,单位:J/kg/K
Mcat:催化剂质量,单位:kg
Tc:催化剂温度,单位:K
CEG:废气比热容,单位:J/kg/K
MEG:废气质量流量,单位:kg/h
TEG:废气温度,单位:K
f(Veh):基于车速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Tamb:环境温度,单位:K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为基于模型的NO2比例预估控制策略,通过模型能精确计算DOC后NO2及NO
的含量,提高精确度,满足SCR模型需求,适用于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
2.避免现有采用单一MAP因DOC特性导致工况变换时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DOC反应模型输入输出示意图。
附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根据DOC温度的NO和NO2平衡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
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
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
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所述方法根据
DOC的特性及氧化原理,将DOC径向均分为一定数据的单元模块,对每个单元应用能量守恒
方程、化学平衡方程及质量守恒方程,从而计算出每个单元内NO存储量、NO2存储量、废气中
NO、NO2的浓度及和温度。废气中每一单元的NO和NO2的浓度相加得到DOC下游的NO和NO2浓
度,通过模型的方式能很好的满足SCR模型需求。
DOC内反应原理:
根据反应原理,可将NO氧化为NO2部分进行模型化,参考图1,由于CO和HC的氧化极
少,不影响活性位的整体转化效率,故忽略这两部分的反应,仅对DOC氧化NO的特性进行公
式模型化。
所述模型包括三个子模型:
A温度模型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Ccat:催化剂比热容,单位:J/kg/K
Mcat:催化剂质量,单位:kg
Tc:催化剂温度,单位:K
CEG:废气比热容,单位:J/kg/K
MEG:废气质量流量,单位:kg/h
TEG:废气温度,单位:K
f(Veh):基于车速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Tamb:环境温度,单位:K
该公式考虑到废气和载体的热交换过程、载体和环境的散热过程。
B NO与NO2热平衡模型
根据DOC温度,NO与NO2存在平衡,参考图2,即不会无限制的氧化或者还原,其比例
受平衡的限制,通过DOC温度,设定平衡曲线,反应后的比例值经此曲线限制后为最终NO2所
占比例。即,当计算结果未超出该平衡曲线限定时,以计算结果作为预估NO2%,当超出曲线
限定时,以曲线限定结果作为预估NO2%。
C DOC反应模型
所述DOC反应模型包括六个子模型,分别为:
1)NO吸附:NO+S->NO(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rad(NO):NO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NO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NO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NO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2)NO脱附:NO(S)->NO+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NO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NO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NO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3)NO2吸附:NO2+S->NO2(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ad(NO2):NO2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2):NO2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2):NO2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2:NO2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4)NO2脱附:NO2(S)->NO2+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2):NO2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2):NO2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2):NO2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5)NO氧化为NO2:2NO+O2->2NO2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2:氧化反应速率
KNO2:NO2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2:NO2氧化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2: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6)NO2还原为NO:2NO2->2NO+O2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还原反应速率
KNO:NO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NO还原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根据上述六个模型,可以对获得的单位时间内NO2与NO相互转化速率、进而对转化
速率进行常规的数学处理,即可获得DOC后NO和NO2的浓度,进而获得NO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