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基于模型的DOC后NOSUB2/SUB预估方法.pdf

  • 上传人:1****2
  • 文档编号:6054548
  • 上传时间:2019-04-04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552.6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218254.6

    申请日:

    2016.12.26

    公开号:

    CN106837495A

    公开日:

    2017.06.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N 9/00申请日:20161226|||公开

    IPC分类号:

    F01N9/00

    主分类号:

    F01N9/00

    申请人: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振涛; 王晓华; 张军; 曹庆和; 张瑜

    地址: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寿东街197号甲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代理人:

    付晓青;杨玉荣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根据DOC的特性及氧化原理,将DOC径向均分为一定数据的单元模块,对每个单元应用能量守恒方程、化学平衡方程及质量守恒方程,对DOC氧化NO的特性进行公式模型化。从而计算出每个单元内废气中NO、NO2的浓度及和温度;废气中每一单元的NO和NO2的浓度相加得到DOC下游的NO和NO2浓度,从而获得NO2%,通过模型能精确计算DOC后NO2及NO的含量,适用于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

    权利要求书

    1.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DOC径向均分为若干
    单元模块,对每个单元模块应用DOC反应模型来计算废气中NO浓度、NO2的浓度;废气中每一
    单元的NO和NO2的浓度相加得到DOC下游的NO和NO2浓度;从而可以预估DOC后NO2%;其中所
    述DOC反应模型包括NO吸附模型,NO脱附模型,NO2吸附模型、NO2脱附模型,NO氧化为NO2模型
    和NO2还原为NO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DOC温度
    设定NO与NO2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的平衡曲线,对根据DOC反应模型计算NO2%的计算结果进行
    限定;当计算结果未超出该平衡曲线限定时,以计算结果作为预估NO2%,当超出曲线限定
    时,以曲线限定结果作为预估NO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吸附
    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S->NO(S)计算NO吸附速率,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该NO吸
    附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rad(NO):NO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NO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NO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NO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脱附
    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S)->NO+S计算NO脱附速率,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该NO脱
    附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NO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NO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NO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2吸附
    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2+S->NO2(S)计算NO2吸附速率,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该
    NO2吸附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ad(NO2):NO2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2):NO2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2):NO2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2:NO2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2脱附
    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2(S)->NO2+S计算NO脱附速率,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该NO2
    脱附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2):NO2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2):NO2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2):NO2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氧化
    为NO2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2NO+O2->2NO2计算NO2的氧化速率,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2:氧化反应速率
    KNO2:NO2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2:NO2氧化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2: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O2还原
    为NO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2NO2->2NO+O2计算NO的还原速率,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还原反应速率
    KNO:NO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NO还原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
    于,考虑废气和载体的热交换过程、载体和环境的散热过程,其中的Tc采用如下的温度模型
    计算得出:
    <mrow> <msub> <mi>C</mi> <mrow> <mi>c</mi> <mi>a</mi> <mi>t</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c</mi> <mi>a</mi> <mi>t</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dT</mi> <mi>c</mi> </msub> </mrow> <mrow> <mi>d</mi> <mi>t</mi> </mrow> </mfrac> <mo>=</mo> <msub> <mi>C</mi> <mrow> <mi>E</mi> <mi>G</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M</mi> <mrow> <mi>E</mi> <mi>G</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T</mi> <mrow> <mi>E</mi> <mi>G</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T</mi> <mi>c</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f</mi> <mrow> <mo>(</mo> <mi>V</mi> <mi>e</mi> <mi>h</mi>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sub> <mi>T</mi> <mi>c</mi> </msub> <mo>-</mo> <msub> <mi>T</mi> <mrow> <mi>a</mi> <mi>m</mi> <mi>b</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Ccat:催化剂比热容,单位:J/kg/K
    Mcat:催化剂质量,单位:kg
    Tc:催化剂温度,单位:K
    CEG:废气比热容,单位:J/kg/K
    MEG:废气质量流量,单位:kg/h
    TEG:废气温度,单位:K
    f(Veh):基于车速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Tamb:环境温度,单位:K。

    说明书

    基于模型的DOC后NO2%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发动机废气后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SCR的转换效率与所述SCR转化器内的氮氧化物被还原成氮气(N2)的含量相对应,
    SCR转化器的效率取决于多个参数。其当然取决于引入系统的氨或其等效物的量。其也取决
    于排气的流量,其直接影响排气在SCR转化器内的停留时间。排气的温度也影响SCR转化器
    的效率。

    在SCR转化器的入口处,发现氮氧化物主要由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组
    成。NO的还原和NO2的还原不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最优。因此,在SCR转化器的入口处的排气中
    NO和NO2的比例也影响SCR效率。

    当前,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发动机原排中NO2所占
    比例是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的重要输入,现有基于MAP的标定的控制策略,根据DOC氧化
    原理及特性,DOC温度上升的时候,催化剂表面生成一层NO2,NO2占领活性位,影响NO被进一
    步氧化的可能性。因此NO2比例从高温降到低温与从低温升到高温,相同工况点比例不同,
    用同一张MAP不能解决现有问题,存在NO2%在同一工况下来回波动,影响SCR模型的输入,
    使模型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使得DOC后NO2%的数值
    相比采用MAP更加准确、稳定。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所述方法为将DOC径向均分为若干单元模块,
    对每个单元模块应用DOC反应模型来计算废气中NO浓度、NO2的浓度;废气中每一单元的NO
    和NO2的浓度相加得到DOC下游的NO和NO2浓度;从而可以预估DOC后NO2%;其中所述DOC反应
    模型包括NO吸附模型,NO脱附模型,NO2吸附模型、NO2脱附模型,NO氧化为NO2模型和NO2还原
    为NO模型。

    进一步,根据DOC温度设定NO与NO2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的平衡曲线,对根据DOC反应
    模型计算NO2%的计算结果进行限定;当计算结果未超出该平衡曲线限定时,以计算结果作
    为预估NO2%,当超出曲线限定时,以曲线限定结果作为预估NO2%。

    进一步,所述NO吸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S->NO(S)计算NO吸附速率,其中,S代
    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rad(NO):NO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NO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NO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NO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脱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S)->NO+S计算NO脱附速率,其中,S代
    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NO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NO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NO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2吸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2+S->NO2(S)计算NO2吸附速率,其中,
    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ad(NO2):NO2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2):NO2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2):NO2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2:NO2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2脱附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NO2(S)->NO2+S计算NO脱附速率,其中,S
    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2):NO2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2):NO2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2):NO2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氧化为NO2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2NO+O2->2NO2计算NO2的氧化速率,
    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2:氧化反应速率

    KNO2:NO2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2:NO2氧化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2: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进一步,所述NO2还原为NO模型为根据反应原理2NO2->2NO+O2计算NO的还原速率,
    计算公式为: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还原反应速率

    KNO:NO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NO还原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上述模型中,考虑废气和载体的热交换过程、载体和环境的散热过程,其中的Tc采
    用如下的温度模型计算得出: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Ccat:催化剂比热容,单位:J/kg/K

    Mcat:催化剂质量,单位:kg

    Tc:催化剂温度,单位:K

    CEG:废气比热容,单位:J/kg/K

    MEG:废气质量流量,单位:kg/h

    TEG:废气温度,单位:K

    f(Veh):基于车速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Tamb:环境温度,单位:K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为基于模型的NO2比例预估控制策略,通过模型能精确计算DOC后NO2及NO
    的含量,提高精确度,满足SCR模型需求,适用于基于模型的SCR控制策略。

    2.避免现有采用单一MAP因DOC特性导致工况变换时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DOC反应模型输入输出示意图。

    附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根据DOC温度的NO和NO2平衡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
    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
    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
    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基于模型的DOC后NO2%的预估方法,所述方法根据
    DOC的特性及氧化原理,将DOC径向均分为一定数据的单元模块,对每个单元应用能量守恒
    方程、化学平衡方程及质量守恒方程,从而计算出每个单元内NO存储量、NO2存储量、废气中
    NO、NO2的浓度及和温度。废气中每一单元的NO和NO2的浓度相加得到DOC下游的NO和NO2浓
    度,通过模型的方式能很好的满足SCR模型需求。

    DOC内反应原理:





    根据反应原理,可将NO氧化为NO2部分进行模型化,参考图1,由于CO和HC的氧化极
    少,不影响活性位的整体转化效率,故忽略这两部分的反应,仅对DOC氧化NO的特性进行公
    式模型化。

    所述模型包括三个子模型:

    A温度模型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Ccat:催化剂比热容,单位:J/kg/K

    Mcat:催化剂质量,单位:kg

    Tc:催化剂温度,单位:K

    CEG:废气比热容,单位:J/kg/K

    MEG:废气质量流量,单位:kg/h

    TEG:废气温度,单位:K

    f(Veh):基于车速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Tamb:环境温度,单位:K

    该公式考虑到废气和载体的热交换过程、载体和环境的散热过程。

    B NO与NO2热平衡模型

    根据DOC温度,NO与NO2存在平衡,参考图2,即不会无限制的氧化或者还原,其比例
    受平衡的限制,通过DOC温度,设定平衡曲线,反应后的比例值经此曲线限制后为最终NO2所
    占比例。即,当计算结果未超出该平衡曲线限定时,以计算结果作为预估NO2%,当超出曲线
    限定时,以曲线限定结果作为预估NO2%。

    C DOC反应模型

    所述DOC反应模型包括六个子模型,分别为:

    1)NO吸附:NO+S->NO(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rad(NO):NO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NO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NO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NO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2)NO脱附:NO(S)->NO+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NO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NO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NO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3)NO2吸附:NO2+S->NO2(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ad(NO2):NO2吸附速率,单位:mol/m2/s;

    Kad(NO2):NO2吸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s;

    Ead(NO2):NO2吸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CNO2:NO2浓度,单位:mol/m3;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4)NO2脱附:NO2(S)->NO2+S,其中,S代表催化剂中的活性位:

    速率:

    式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rde(NO2):NO2脱附速率,单位:mol/m2/s

    ε:覆盖度依赖因子,催化剂常数,无单位

    Kde(NO2):NO2脱附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de(NO2):NO2脱附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5)NO氧化为NO2:2NO+O2->2NO2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2:氧化反应速率

    KNO2:NO2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2:NO2氧化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2: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6)NO2还原为NO:2NO2->2NO+O2

    速率: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为:

    rNO:还原反应速率

    KNO:NO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特性,单位:mol/m2/s

    ENO:NO还原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特性,单位:K

    Tc:当前催化剂温度,单位:K;

    θNO:催化剂NO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θNO2:催化剂NO2吸附量,比值,无单位;

    pNO:指数因子,催化剂特性,无单位;

    f(CO2):基于O2的修正函数,无单位。

    根据上述六个模型,可以对获得的单位时间内NO2与NO相互转化速率、进而对转化
    速率进行常规的数学处理,即可获得DOC后NO和NO2的浓度,进而获得NO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为准。

    关 键  词:
    基于 模型 DOC NOSUB2 SUB 预估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模型的DOC后NOSUB2/SUB预估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05454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