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齿轮噪音或异响的修形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齿轮传动噪音的齿轮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渐开线圆柱齿轮能有效地传递运动和载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传动中,齿轮
啮合的正确条件是配对齿轮基节相等,为保证轮齿能连续啮合要求重合度大于1.0,当重合
度为1.0<ε<2.0时,在实际啮合线上,为一对齿啮合与两对齿啮合交替进行,当重合度为2.0
<ε<3.0时,为两对齿啮合与三对齿啮合交替进行,当一对齿啮合时,基节偏差不影响啮合性
能,当两对或两对以上齿同时啮合时,如基节偏差为零理论上是不存在干涉的,实际上,加
工后轮齿必然存在基节偏差(正或负值)以及载荷作用下轮齿变形产生的基节变化,因此齿
面进入啮合的时间就会有早或晚,较早进入啮合的轮齿则处于干涉和挤压状态—即啮合干
涉,齿轮运转尤其是高速运转时,这种干涉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异响,为此需要解决此问
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齿轮运转时产生噪音和异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齿轮噪音或
异响的修形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齿轮噪音或异响的修形方
法:
(A)、从动齿轮2修缘起始点的确定,齿轮1和齿轮2的重合度为1.0-2.0,主动齿轮1与从
动齿轮2即将进入单齿啮合的瞬间,b点脱啮前为两对齿啮合,此时对从动齿轮2修形,修缘
起始点为啮合点a,修缘范围为啮合点a到从动齿轮2齿顶区域;
(B)、主动齿轮1修缘起始点的确定,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即将进入两齿啮合瞬间,c
点为两齿啮合的极限点,c点到主动齿轮齿顶区域参与了两对齿啮合,主动齿轮1的修缘起
始点为c点,修缘范围为c点至主动齿轮的齿顶区域。
本发明的降低齿轮噪音或异响的修形方法,通过准确的确定修缘点和修缘半径对
齿轮进行修形,能够实现两对及两对以上齿啮合时消除噪音和异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即将进入单齿啮合的瞬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即将进入两齿啮合瞬间示意图。
图3是齿侧视断面图。
图中:1、主动齿轮,2、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降低齿轮噪音或异响的修形方法,参看图1和图2,其中:L—理论啮合线
长度;L1—展长;L2—展长;Pb—基节长度;Ra1—主动齿轮1顶圆半径;Ra2—从动齿轮2顶圆
半径;Rb1—主动齿轮1基圆半径;Rb2—从动齿轮2基圆半径。
图1所示为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即将进入单齿啮合的瞬间,b点脱啮前为两对齿
啮合,假设齿轮1和齿轮2的重合度为1.0-2.0,此时对从动齿轮2修形即可,修形起始点为啮
合点a到从动齿轮2齿顶区域,Ødx1为主动齿轮1渐开线修缘起始点直径。修形见图3,其中:Ø
dnf max为渐开线起始点直径最大值;Ødx为齿形修缘起始点直径,Ødna为渐开线终止点直
径;k为齿形修缘量;e为齿宽。
同样,图2 为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即将进入两齿啮合瞬间,c点为两齿啮合的极
限点,c点到主动齿轮齿顶区域参与了两对齿啮合,因此主动齿轮的修形点从c点至主动齿
轮的齿顶区域,Ødx2为从动齿轮2渐开线修缘起始点直径,修形见图3。
如图3所示修形齿轮的加工,目前,高精度齿轮以剃齿氮化和渗碳淬火为主,对于
氮化齿轮,可通过修磨剃齿刀刀形来实现齿轮齿形的加工,对于渗碳淬火齿轮,可利用金刚
石滚轮修磨砂轮来实现设计齿形的加工。
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
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
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