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送风组件和空调器.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6047892
  • 上传时间:2019-04-04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859.5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36031.8

    申请日:

    2016.11.15

    公开号:

    CN106766045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3/06申请日:20161115|||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06; F24F13/24

    主分类号:

    F24F13/06

    申请人: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愉太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美的工业城东区制冷综合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送风组件。送风组件包括导风圈、轴流风轮和导流块。导风圈包括同轴线设置的第一导风环和第二导风环,第一导风环形成有入风口,第一导风环以第一半径向远离轴线的方向弯折,第二导风环以第二半径向远离轴线的方向弯折,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轴流风轮包括多个叶片,轴流风轮从入风口介入导风圈,轴流风轮介入导风圈的深度与导风圈的轴向高度的比为0.3??0.4。导流块设置在叶片的压力面上,导流块位于导风圈外且与入风口相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上述送风组件中,导流块可增加叶片的强度,避免叶片变形过大而产生噪声,通过设置轴流风轮与导风圈的位置关系,使得由导流块分流的空气被导风圈包裹,进而增大了送风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包括同轴线设置的第一导风环和第二导风环,所述第一导风环形
    成有入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环以第一半径向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导风环以
    第二半径向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半径;
    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包括多个叶片,所述轴流风轮从所述入风口伸入所述导风圈,
    所述轴流风轮伸入所述导风圈的深度与所述导风圈的轴向高度的比为0.3-0.4;和
    设置在所述叶片的压力面上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位于所述导风圈外且与所述入风口
    相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环
    和所述第二导风环的第三导风环,以穿过所述轴线的平面截取所述导风圈得到的所述第三
    导风环的截面长度与所述第一导风环的截面长度的比为1.8-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径与所述第二半径的比为
    1.25-1.7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轮与所述导风圈同轴设置,
    所述轴流风轮与所述导风圈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7-1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轮还包括轮毂,所述多个叶
    片设置在所述轮毂的侧面,所述叶片包括形成在所述叶片的迎风端的叶前缘和形成在所述
    叶片的背风端的叶后缘,所述叶后缘形成有向所述叶前缘延伸的缺口,所述导流块与所述
    缺口的位置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与所述轮毂连接的叶根和
    远离所述轮毂的叶外缘,所述叶片的厚度沿从所述叶外缘至所述叶根的方向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后缘包括:
    内后缘,所述内后缘连接所述叶根与所述缺口;和
    外后缘,所述外后缘连接所述缺口与所述叶外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外缘与所述叶后缘的交点为叶外
    点,所述导流块上最靠近所述叶前缘的点为前端,所述导流块在所述叶外缘上沿所述前端
    与所述轮毂的中心的连线的投影的端点分别为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与所述叶外点
    之间的长度与所述叶外缘的长度的比为0.13-0.17,所述第二点与所述叶外点之间的长度
    与所述叶外缘的长度的比为0.28-0.32。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包括最靠近所述叶根的内端和
    最远离所述叶根的外端,所述内端到所述叶根的距离与所述叶外缘到所述叶根的距离的比
    为0.45-0.55,所述外端到所述叶根的距离与所述叶外缘到所述叶根的距离的比为0.75-
    0.85。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沿从所述叶根至所述叶外
    缘的方向逐渐增大。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加强区,所述加强区与所
    述导流块的位置对应,所述导流块的厚度与所述加强区的厚度的比为0.4-0.6。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呈月牙形且凸向所述叶前
    缘。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轮毂的侧面呈周
    向等角度间隔设置。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圆弧形。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组件。

    说明书

    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外机包括风轮,风轮转动产生定向流动的空气以穿过换
    热器,空气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为了使换热器有较好的换热效率,通常需要增大风轮的送
    风量,如此,可能导致风轮工作时的噪声加大,用户体验不佳。因此,如何使风轮能提高送风
    量又不增加噪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
    施方式需要提供一种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包括导风圈、轴流风轮和导流块。所述导风圈包括同
    轴线设置的第一导风环和第二导风环。所述第一导风环形成有入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环以
    第一半径向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导风环以第二半径向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
    弯折,所述第一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半径。

    所述轴流风轮包括多个叶片,所述轴流风轮从所述入风口伸入所述导风圈,所述
    轴流风轮伸入所述导风圈的深度与所述导风圈的轴向高度的比为0.3-0.4。

    所述导流块设置在所述叶片的压力面上,所述导流块位于所述导风圈外且与所述
    入风口相切。

    上述送风组件中,导流块设置在叶片上,导流块可增加叶片的强度,避免叶片变形
    过大而产生噪声,同时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通过设置轴流风轮与导风圈的位置关系,使
    得由导流块分流的空气被导风圈包裹,进而增大了送风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圈还包括第三导风环,所述第三导风环连接所述第
    一导风环和所述第二导风环,以穿过所述轴线的平面截取所述导风圈得到的所述第三导风
    环的截面长度与所述第一导风环的截面长度的比为1.8-2.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径与所述第二半径的比为1.25-1.7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流风轮与所述导风圈同轴设置,所述轴流风轮与所述
    导风圈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7-10毫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流风轮还包括轮毂,所述多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轮毂的
    侧面。所述叶片包括形成在所述叶片的迎风端的叶前缘和形成在所述叶片的背风端的叶后
    缘。所述叶后缘形成有向所述叶前缘延伸的缺口,所述导流块与所述制品的位置对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包括与所述轮毂连接的叶根和远离所述轮毂的叶外
    缘,所述叶片的厚度沿从所述叶外缘到所述叶根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后缘包括内后缘和外后缘。所述内后缘连接所述叶根
    与所述缺口。所述叶后缘连接所述缺口与所述叶外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外缘与所述叶后缘的交点为叶外点,所述导流块上最
    靠近所述叶前缘的点为前端。所述导流块在所述叶外缘上沿所述前端与所述轮毂的中心的
    连线的投影的端点分别为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述第一点与所述叶外点之间的长度与所述叶
    外缘的长度的比为0.13-0.17,所述第二点与所述叶外点之间的长度与所述叶外缘的长度
    的比为0.28-0.3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包括最靠近所述叶根的内端和最远离所述叶根的外
    端。所述内端到所述叶根的距离与所述叶外缘到所述叶根的距离的比为0.45-0.55。所述外
    端到所述叶根的距离与所述叶外缘到所述叶根的距离的比为0.75-0.8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块沿从所述叶根到所述叶外缘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包括加强区,所述加强区与所述导流块的位置对应,
    所述导流块的厚度与所述加强区的厚度的比为0.4-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块呈月牙形且凸向所述叶前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轮毂的侧面呈周向等角度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呈圆弧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送风组件。

    上述空调器的送风组件中,导流块设置在叶片上,导流块可增加叶片的强度,避免
    叶片变形过大而产生噪声,同时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通过设置轴流风轮与导风圈的位
    置关系,使得由导流块分流的空气被导风圈包裹,进而增大了进风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
    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送风组件沿Ⅲ—Ⅲ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送风组件的Ⅳ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流风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流风轮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及符号说明:

    送风组件100、导风圈10、第一导风环12、入风口122、第二导风环14、出风口142、第
    三导风环16、轴流风轮20、叶片22、压力面221、叶前缘222、吸力面223、叶后缘224、内后缘
    2242、外后缘2244、缺口25、内端252、外端254、叶根226、叶外缘227、加强区228、轮毂24、导
    流块30、前端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
    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
    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
    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
    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
    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
    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
    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
    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包括送风组件。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00包括导风圈10、轴流风轮20和导
    流块30。

    导风圈10包括第一导风环12和第二导风环14,第一导风环12与第二导风环14同轴
    线Z设置。第一导风环12形成有入风口122,第一导风环12以第一半径R1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
    弯折,第二导风环14以第二半径R2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弯折。第一半径R1大于第二半径R2。

    轴流风轮20包括多个叶片22。轴流风轮20从入风口122伸入导风圈10,所述轴流风
    轮20伸入导风圈10的深度h与导风圈10的轴向高度H的比为h/H=0.3-0.4。

    导流块30设置在叶片22的压力面221上,导流块30位于导风圈10外且与入风口122
    相切。

    如此,导流块30设置在叶片22上,导流块30可增加叶片22的强度,避免叶片22变形
    过大而产生噪声,同时第一半径R1大于第二半径R2,通过设置轴流风轮20与导风圈10的位
    置关系,使得导流块30分流的空气被导风圈10包裹,进而增大了送风量。

    在实际使用中,送风组件100可以是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中,室外机还包括换热
    器和收容换热器的外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圈10可以与外壳一体成型,轴流风轮20可
    以设置在换热器与导风圈10之间,第二导风环14形成出风口142。轮流风轮由电机驱动,轴
    流风轮20转动以驱动空气穿过换热器后从入风口122流入导风圈10,再从出风口142流出导
    风圈10。

    需要说明的是,叶片22的压力面221是在叶片22转动时挤压空气的面,压力面221
    增大局部的空气压力,将空气往送风方向推动。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轴流风轮20伸入导风圈10的深度h与导风圈10的轴向高度H
    的比为0.3-0.4,优选地,h/H为0.33。如此,避免轴流风轮20与导风圈10距离过远而导致被
    导流块30分流的气流不能流入进风口,同时也避免轴流风轮20伸入过多而导致轴流风轮20
    的进风量受到导风圈10的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风圈10还包括第三导风环16,第三导风环16连接第一导风
    环12和第二导风环14。请参阅图3和图4,以穿过轴线的平面截取导风圈10得到的第三导风
    环16的截面长度L3与第一导风环12的截面长度L1的比为L3/L1=1.8-2.2。

    具体地,第三导风环16可以是以轴线Z为轴,且横截面与轴线Z平行的圆环。第三导
    风环16可以是与第一导风环12和第二导风环14相切。如此,减小导风圈10的内壁与空气的
    摩擦,空气流出顺畅且减少噪声。

    优选地,在图3和图4所示的截面中,第三导风环16的长度L3与第一导风环12的截
    面长度L1的比为2.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半径R1与第二半径R2的比为R1/R2=1.25-1.75。优选地,
    第一半径R1与第二半径R2的比为1.5。

    可以理解,第一导风环12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弯折,增大了入风口122的面积以允
    许更多的空气进入导风圈10。第二导风环14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弯折,一来增大了出风口
    142的面积以使得空气更容易从出风口142流出导风圈10,二来空气可以顺着第二导风环14
    的流线形的内壁逐渐地与外界空气混合,减少了空气流出时产生的涡流,进而减少噪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轴流风轮20与导风圈10同轴设置,轴流风轮20与导风圈10的
    内壁之间的距离为7-10毫米。

    如此,防止在使用中导风圈10干涉到轴流风轮20转动,同时由轴流风轮20边缘产
    生的气流能被导风圈10包裹以增加送风量。

    在一个对比实验中,比较在不同电压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00与对照组
    的送风组件(第一导风环与第二导风环的弯折半径相同,轴流风轮未设置有导流块)的噪声
    及风量,得到如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

    表1:





    从上表可得出,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风组件100与对照组的
    送风组件相比,在提高风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噪声。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流风轮20还包括轮毂24,多个叶片22设置
    在轮毂24的侧面。

    叶片22包括叶前缘222和叶后缘224。叶前缘222形成在叶片22的迎风端,叶后缘
    224形成在叶片22的背风端。叶后缘224形成有缺口25,缺口25向叶前缘222延伸。导流块30
    与缺口25的位置对应设置。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叶片22在轮毂24的侧面呈周向等角度间隔设置。

    如此,轴流风轮20转动较稳定,且轴流风轮20送风量的波动性较小。

    在实际使用中,叶片22可以采用弯掠形结构设计,轴流风轮20转动时,处在叶片22
    的迎风端的叶前缘222切割空气,叶片22将空气分割成两部分,叶片22的压力面221将空气
    的局部压力增大并将空气往送风方向推送。叶片22上与压力面221相背的面为吸力面223,
    吸力面223将空气的局部压力减小并将空气往送风方向吸引。压力面221与吸力面223的空
    气在叶后缘224处相混合。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导流块30设置在压力面221上,导流块30可将压力面221的
    空气分流,以防止叶片22在空气的压力下变形。且导流块30防止压力面221的空气在叶后缘
    224的某些位置过于集中地与吸力面223的空气混合,减少涡流的产生进而减少噪声。

    缺口25与导流块30的位置对应设置,且缺口25向叶前缘222的方向延伸,使得部分
    压力面221的空气与吸力面223的空气在缺口25处提前混合,可减少产生的涡流。

    在另一个对比实验中,比较在不同转速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流风轮20对照组
    的轴流风轮(未设置导流块和缺口)的噪声,得到如表2所示的实验数据。

    表2:



    从上表可得出,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流风轮20与对照组的
    轴流风轮相比,能减少噪声量。

    在某些某些实施方式中,叶片22包括与轮毂24连接的叶根226和远离轮毂24的叶
    外缘227,叶片22的厚度沿从叶外缘227至叶根226的方向逐渐增大。

    如此,提高叶片22的强度和刚度,增加叶片22的固有频率以免产生共振,且可增强
    叶片22的导流效果,避免叶前缘222出现涡流。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叶根226与轮毂24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光滑过度,以增加叶
    根226与轮毂24连接的强度,避免出现应力集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叶后缘224包括内后缘2242和外后缘2244。内后缘2242连接叶
    根226与缺口25。外后缘2244连接缺口25与叶外缘227。

    如此,压力面221与吸力面223的空气可分别在内后缘2242和外后缘2244混合,通
    过设置内后缘2242和外后缘2244的不同形状,可使压力面221与吸力面223的空气以不同的
    梯度进行混合,以满足轴流风轮20不同的送风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叶前缘222呈圆弧形,内后缘2242和外后缘2244也呈圆弧
    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叶外缘227与叶后缘224的交点为叶外点C,导流块30上最靠近
    叶前缘222的点为前端32,导流块30在叶外缘227上沿前端32与轮毂24的中心Z的连线的投
    影的端点分别为第一点B和第二点A。第一点B与叶外点C之间的长度S2与叶外缘227的长S3
    的比为S2/S3=0.13-0.17,优选为0.15。第二点A与叶外点C之间的长度S1与叶外缘227的长
    度S3的比为S1/S3=0.28-0.32,优选为0.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缺口25包括最靠近叶根226的内端252和最远离叶根226的外
    端254。内端252到叶根226的距离D1与叶外缘227到叶根226的距离D3的比为D1/D3=0.45-
    0.55,优选为0.50。外端254到叶根226的距离D2与叶外缘227到叶根226的距离D3的比为D2/
    D3=0.75-0.85,优选为0.80。

    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导流块30的位置与缺口25的位置对应设置,故导
    流块30到叶根226的距离也与缺口25到叶根226的距离对应。

    如此,导流块30所处的区域刚好位于叶片22上空气压力较大的区域,导流块30能
    有效地分流该区域的气流,进而减少该区域受到的压力,防止叶片22上的应力集中而出现
    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导流块30和缺口25的位置的描述,均是在从轮毂24的轴线Z
    方向为正视的方向得到的轴流风轮20的正视图而言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流块30沿从叶根226到叶外缘227的方向逐渐增大。

    如此,导流块30能有效地增加叶片22靠近叶外缘227区域的强度,使叶片22不易发
    生共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叶片22包括加强区228,加强区228与导流块30的位置对应,导
    流块30的厚度与加强区228的厚度的比为0.4-0.6,优选为0.5。

    如此,导流块30有足够的厚度对压力面221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分流并增加叶片22
    的强度,同时导流块30的厚度不会太大,避免影响轴流风轮20转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区228的厚度可以不是处处相等的,例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
    中,加强区228的厚度沿从叶外缘227向叶根226的方向逐渐增大,对应地,导流块30的厚度
    也可以不是处处相等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流块30呈月牙形且凸向叶前缘222。

    如此,月牙形的导流块30将空气逐渐地导引到导流块30的两边,空气与导流块30
    碰撞产生的涡流较少,以更有效地分流空气并减少噪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缺口25呈圆弧形。

    如此,缺口25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点,避免叶片22在缺口25处开裂,且在缺口25
    处,压力面221的空气与吸力面223的空气逐渐混合,减少涡流的产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
    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
    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
    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
    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
    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关 键  词:
    送风 组件 空调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送风组件和空调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04789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