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高密度少浆量少段量注浆加固的地基及其注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高密度少浆量少段量注浆加固的地基及其注浆方法。适用于水利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领域。
背景技术
注浆法可用于地基加固,也可用于建构筑物纠倾。在软弱地层中,实施注浆时,往往先将注浆管分段压入加固地层并在同孔中分段注浆,而且注浆孔间距较大,一般均1米以上。注浆的原理表现为,劈裂注浆为主的脉状加固。由于同孔中分段,常常出现孔口冒浆而影响加固效果,又由于间距较大,往往加固效果较差或不均匀,浆量因土层劈裂过远而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高密度少浆量少段量注浆加固的地基及其注浆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或在需要进行加固的软土层的外圈,先用这种方法形成帷幕,而后在帷幕内用通常的工艺实施注浆达到加固软土或同时顶升结构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目是基本上避免或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孔口冒浆;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通过布置高密度地注浆孔以提高加固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高密度少浆量少段量注浆加固的地基,具有基础,其特征是在基础的周围布置一圈高密度的注浆孔以形成帷幕。
所述注浆孔只设竖向注浆孔。
所述注浆孔包括竖向注浆孔和斜向注浆孔。
相邻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200~600cm。
本发明高密度少浆量少段量的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布置高密度的注浆孔,采用简便的平板振动器成孔,相邻两个注浆孔的间距在200~600cm之间;
2)采用先外围后中间的注浆工序,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中直至底部,先在最底一段注浆,形成一个浆液影响范围;
3)将注浆管上拔400~600cm,进行第二段注浆,在该段又形成一个浆液影响范围;
4)重复步骤2)和3),当注浆孔一旦出现孔口冒浆,即停止该孔注浆,拔出注浆管;每段注浆量不宜过大,一般不以压力控制,而以浆量控制;
5)当最后一个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就在基础的周围形成一圈坚固的帷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高密度的注浆孔布置和同孔少段量注浆的方法,基本上避免了或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孔口冒浆,在基础的周围形成了一圈坚固的帷幕,有效地提高了地基的处理或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注浆管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注浆方法步骤1)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注浆方法步骤2)的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发明注浆方法步骤3)的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发明注浆方法步骤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采用简便的平板振动器成孔,布置高密度的注浆孔,注浆孔包括竖向注浆孔2和斜向基础1下方的斜向注浆孔3。相邻两个注浆孔的间距为200cm。
2)、采用先外围后中间的注浆工序,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中直至底部,先在最底一段注浆,形一个浆液影响范围4。
3)、将注浆管上拔400cm,进行第二段注浆,在该段又形一个浆液影响范围4。
4)、重复步骤2)和3),当注浆孔一旦出现孔口冒浆,即停止该孔注浆,拔出注浆管;同时每段注浆量不宜过大,一般不以压力控制,而以浆量控制。
5)、当最后一个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就在基础1的周围形一圈坚固的帷幕。
实施例2、
1)、采用简便的平板振动器成孔,布置高密度的注浆孔,注浆孔包括竖向注浆孔2和斜向基础1下方的斜向注浆孔3。相邻两个注浆孔的间距为600cm。
2)、采用先外围后中间的注浆工序,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中直至底部,先在最底一段注浆,形一个浆液影响范围4。
3)、将注浆管上拔600cm,进行第二段注浆,在该段又形一个浆液影响范围4。
4)、重复步骤2)和3),当注浆孔一旦出现孔口冒浆,即停止该孔注浆,拔出注浆管;同时每段注浆量不宜过大,一般不以压力控制,而以浆量控制。
5)、当最后一个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就在基础1的周围形一圈坚固的帷幕。
实施例3、
1)、采用简便的平板振动器成孔,布置高密度的注浆孔,注浆孔包括竖向注浆孔2和斜向基础1下方的斜向注浆孔3。相邻两个注浆孔的间距为400cm。
2)、采用先外围后中间的注浆工序,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中直至底部,先在最底一段注浆,形一个浆液影响范围4。
3)、将注浆管上拔500cm,进行第二段注浆,在该段又形一个浆液影响范围4。
4)、重复步骤2)和3),当注浆孔一旦出现孔口冒浆,即停止该孔注浆,拔出注浆管;同时每段注浆量不宜过大,一般不以压力控制,而以浆量控制。
5)、当最后一个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就在基础1的周围形一圈坚固的帷幕。
上述3个实施例都是针对已存在建构筑物的地基进行加固的,先在基础外围布置间距小的注浆孔,并在一定压力下按浆量控制分段实施注浆以形成帷幕,而后通过斜孔在基础下实施注浆,以加固地基或顶升基础,或两方面兼有。
实施例4、本例是针对待建建构筑物的地基进行加固,这时不设斜向注浆孔3,只设竖向注浆孔2,注浆工序与上述3个实施例相同。
上面实施例所描述的都是从下而上地分段注浆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从上而下地分段注浆,如:要注浆一个5米深的孔,先打1米深的孔,插入注浆管注浆,在1米处形成一个浆液影响范围,将孔再往下打1米,进行第二段注浆,在该段又形成一个浆液影响范围,如此重复,直至在5米深的地方形成一个浆液影响范围。
在注浆过程中,要设置监测点并在施工过程中持续观测以控制施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