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液压挖掘机、轮胎式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特别是在框架上具有驾驶室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一般由可自行的下部行走体、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上可旋转的上部旋转体、以及设在该上部旋转体的前侧可仰俯动作的作业装置构成。
此外,在构成上部旋转体的旋转框架上,在其左前侧搭载有驾驶室。该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具有呈空心结构体的驾驶室箱、封闭该驾驶室箱下侧的地板,在该地板上设有操作者乘坐的驾驶席、各种操纵杆等。并且,驾驶室介由多个防振座而支撑在旋转框架上。这样,通过各防振座的工作来缓和传到驾驶室的振动,从而能使感觉良好。
此外,在旋转框架上支撑驾驶室的各防振座大致由内部装有例如衰减力产生机构地主体部、下侧与该主体部内的衰减力产生机构连接而上侧从主体部突出的安装弹簧构成,上述安装弹簧在上述主体部内与衰减力产生机构连接的同时,介由具有弹性的橡胶部件安装成可以相对于上述主体部移动。
并且,防振座的主体安装在旋转框架上,安装弹簧安装在驾驶室的下侧。这样,防振座通过使安装弹簧相对于主体部变位,用衰减力产生机构减弱行走时、作业时从旋转框架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缓和传递给驾驶室的振动。
在此,液压挖掘机在例如倾斜度大的斜面上以不适的姿势进行作业的场合有翻倒的可能性,在液压挖掘机翻倒的场合,很大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一侧。并且,很大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的话,由于该驾驶室抬向上方产生很大的变位,因此有各防振座的衰减力产生机构、橡胶部件等受到损坏的可能。因此,对液压挖掘机来说,在旋转框架和驾驶室之间设置对该驾驶室的翻倒进行规制的加强部件,以使得即使发生了翻倒之类的情况,各防振座也不会有超过通常冲程的很大的变位。
在此,对设在旋转框架和驾驶室之间的加强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加强部件采用的结构为,为了安装地板而在设于驾驶箱内下侧的连结部件上安装截面呈U字型的加强部件,使该加强部件的下侧通过设在地板上的开口而配置在可以与地板下的旋转框架配合的位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3940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原有技术中,为了设置对驾驶室的变位进行规制的加强部件,而需要在驾驶室的地板上形成通过加强部件的开口。另外,需要将加强部件加工成截面呈U字型。为此,由于为了设置加强部件而需要大量的加工作业,从而存在导致作业效率低、制造成本上升之类的问题。
而且,原有技术的加强部件由于配置在驾驶室内的后端部,在为了维修和保养而取下驾驶室时,不得不在作业困难的驾驶室内的后端部用扳手等工具取出安装加强部件的螺栓,有作业效率低下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原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廉价地设置对驾驶室的变位进行规制的翻倒规制装置、能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工程机械。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从框架取下驾驶室时能够从驾驶室外部取下翻倒规制装置、能够提高维修作业和保养作业等的作业效率的工程机械。
本方案1的发明的工程机械具备:成为支撑结构体的框架、配置于该框架上而在内部构成操作室并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具有出入口的驾驶室、设在上述框架和驾驶室之间以减缓相对于框架的振动的状态支撑上述驾驶室的防振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1的发明采用的结构为,上述驾驶室由框结构体组成的底座框体、设在该框体上的中空的驾驶厢构成,在上述底座框体的后角部位置和上述框架之间设有上述防振座,同时设置对超过上述防振座的常用冲程而对上述驾驶室很大地变位进行规制的翻倒规制装置。
根据本方案2的发明,上述翻倒规制装置设在上述驾驶室的出入口所处的上述一侧的后角部位置。
根据本方案3的发明,上述底座框体由配置在左前、左后、右后的角部位置的4个安装底座和连接各安装底座之间的4个连接框架构成,上述翻倒规制装置设置在构成上述底座框体的4个安装底座之中配置于上述一侧的后角部的安装底座和上述框架之间。
根据本方案4的发明,上述翻倒规制装置由位于上述驾驶室的下侧而设在上述框架上的上下方向的通孔、上侧固定在上述底座框体的后角部位置、下侧贯穿该通孔内而延伸的螺栓、设在该螺栓的下端部、使抬起上述驾驶室的移动接触到上述通孔的周围而进行规制的止动块构成。
根据本方案5的发明,在构成上述翻倒规制装置的上述止动块和上述通孔周围的框架之间,设置当上述驾驶室在上述防振座的常用冲程的范围内变位时使上述止动块和上述框架离开间隔、当超过常用冲程的范围时使上述止动块和上述框架接触的缓冲用间隙。
本方案6的发明的工程机械,具备:成为支撑结构体的框架、配置于该框架上而在内部构成操作室并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具有出入口的驾驶室、设在上述框架和驾驶室之间以减缓相对于框架的振动的状态支撑上述驾驶室的防振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方案4的发明所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驾驶室由框结构体组成的底座框体、设在该框体上而在左右方向的一个侧面具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柱的中空的驾驶厢、安装在上述底座框体上堵塞该驾驶厢下侧的地板、设在该地板和上述驾驶厢的中心柱之间并从内部加强上述中心柱的加强装置构成,在上述加强装置和上述框架之间设置对超过上述防振座的常用冲程上述驾驶室很大地变位进行规制的翻倒规制装置。
根据本方案7的发明,上述加强装置由在上述地板上向左、右方向延伸而设置的地板加强部件、连结该地板加强部件的一端和上述驾驶厢的中心柱的连结部件构成,上述翻倒规制装置设在上述加强装置的连结部件和上述框架之间。
根据本方案8的发明,上述翻倒规制装置由位于上述驾驶室的下侧而设在上述框架上的上下方向的通孔、上侧固定在上述加强装置上、下侧贯穿该通孔内而延伸的螺栓、设在该螺栓的下端部侧、使抬起上述驾驶室的移动接触到上述通孔的周围而进行规制的止动块构成。
根据本方案9的发明,在构成上述翻倒规制装置的上述止动块和上述通孔周围的框架之间,设置当上述驾驶室在上述防振座的常用冲程的范围内变位时使上述止动块和上述框架离开间隔、当超过常用冲程的范围时使上述止动块和上述框架接触的缓冲用间隙。
发明效果
采用方案1的发明,工程机械在例如倾斜度高的斜面等上一边以不适的姿势行走一边进行作业时会有翻倒的可能,在该工程机械翻倒时,对驾驶室挥作用很大的荷重。但是,由于在构成驾驶室的底座框体的后角部位置和框架之间设置翻倒规制装置,从而能够对驾驶室超过防振座的常用冲程的很大的变位进行规制,能够防止防振座的损伤。
在此,翻倒规制装置由于是利用构成驾驶室的底座框体而设置,从而能够容易从例如驾驶室的下侧设置翻倒规制装置。另外,在为了维修或保养而从框架上取下驾驶室的场合,能够很容易地取下翻倒规制装置。结果,能够提高驾驶室的安装作业、取出作业的作业效率,此外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本方案2的发明,在工程机械翻倒的场合,从出入口所处的驾驶室的一侧作用一个与工程机械的重量相应的很大的荷重,因该荷重,驾驶室发生变位而使其一侧向上翘起。对此,翻倒规制装置由于设在驾驶室的出入口所处的一侧的后角部位置,因此即使工程机械翻倒荷重作用使得驾驶室的一侧向上翘起,也能够将驾驶室的变位规制在防振座的常用冲程的范围内,能够可靠地保护防振座。
采用本方案3的发明,由于能够利用作为安装防振座的强度部件而形成的底座框体的安装底座来安装翻倒规制装置,从而能够加强翻倒规制装置相对于驾驶室的安装强度,能够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采用本方案4的发明,在驾驶室发生超过防振座的常用冲程的很大的变位时,翻倒规制装置通过在通孔周围与设在螺栓下端部的止动块接触,能够在该位置防止驾驶室的变位,从而能够防止防振座的损伤。
此外,翻倒规制装置通过从下侧穿过设在框架上的通孔,安装在底座的后角部位置而能够很容易地设置。另一方面,为了维修或保养而从框架上取下驾驶室时,通过从驾驶室的外部取下螺栓,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取下驾驶室。结果,能够提高驾驶室的安装作业和取出作业的作业效率,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本方案5的发明,在防振座在常用冲程的范围内变位时,由于止动块和框架离开间隔,从而能够使防振座发挥作用而减缓从框架传到驾驶室的振动。另一方面,在防振座超过常用冲程而变位时,通过使止动块和通孔周围的框架接触,对更大的变位进行规制,能够防止防振座的损伤于未然。
采用本方案6的发明,工程机械在例如倾斜度高的斜面等上一边以不适的姿势行走一边进行作业时会有翻倒的可能,在该工程机械翻倒时,从出入口所处的驾驶室的一侧作用与工程机械的重量相应的很大的荷重。因此,在驾驶厢的一个侧面,由于设置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柱的同时,还从内侧利用加强装置从内侧对中心柱进行加强,从而对很大的荷重也能够将驾驶厢的变位抑制到很小。另外,来自驾驶室的一侧的荷重作用使得该驾驶室的一侧翘起而翻倒。但是,由于在加强中心柱的加强装置和框架之间设有翻倒规制装置,从而能够利用该翻倒规制装置对驾驶室很大的变位进行规制。
在此,翻倒规制装置由于利用由加强中心柱的强度部件组成的加强装置而设置,从而能够在驾驶室侧高强度地安装该翻倒规制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驾驶室的翻倒。另外,加强中心柱的加强装置由于配置在出入口的附近,所以既能够准备安装翻倒规制装置,又能够准备取出的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采用本方案8的发明,在驾驶室超过防振座的常用冲程而很大地变位时,翻倒规制装置通过在通孔周围与设在螺栓下端部的止动块接触,而在该位置能够防止驾驶室的变位,能够防止防振座的损伤。
此外,翻倒规制装置通过从下侧穿过设在框架上的通孔,安装在加强装置的下侧而容易设置。另一方面,为了维修或保养而从框架上取下驾驶室时,通过从驾驶室的外部取下螺栓,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取下驾驶室。结果,能够提高驾驶室的安装作业和取出作业的作业效率,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本方案9的发明,在防振座在常用冲程的范围内变位时,由于止动块和框架离开间隔,从而能够使防振座发挥作用而减缓从框架传到驾驶室的振动。另一方面,在防振座超过常用冲程而变位时,通过使止动块和通孔周围的框架接触,对更大的变位进行规制,能够防止防振座损伤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正视图。
图2是以单体放大旋转框架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3是放大图1中的驾驶室来表示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驾驶室的后视图。
图5是以省略门的状态从图3中箭头所示的V-V方向表示驾驶室的结构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6是将底座框体、驾驶厢、地板、加强装置搭载在驾驶室支撑部上的状态从右前侧放大来表示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放大底座框体来表示的附视图。
图8是表示左后安装底座等的重要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地板、中心柱上安装加强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以分解地板、中心柱、地板加强部件、连结部件、翻倒规制装置的一部分来表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以单体放大连结部件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图11中的箭头所示的XII-XII方向所见的连结部件的局部截断的左侧视图。
图13是从图5中的箭头所示的XIII-XIII方向所见的设在驾驶室支撑部和底座框体之间的翻倒规制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从图5中的箭头所示的XIV-XIV方向所见的设在驾驶室支撑部和连结部件之间的翻倒规制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从与图13同样的位置所见的本发明的第1变型例的翻倒规制装置的重要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从与图13同样的位置所见的本发明的第2变型例的翻倒规制装置的重要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中
1—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5—旋转框架,6—驾驶室支撑部,6A—中间横梁,6B—后横梁,6C—纵梁,6D—前框,6E、6F—座安装孔,7—驾驶室,8—底座框体,9—左前安装底座,10—右前安装底座,11—左后安装底座,12—右后安装底座,13—左连接框架,14—右连接框架,15—前连接框架,16—后连接框架,17—驾驶厢,17A—前面部,17B—后面部,17C—左侧面部,17D—右侧面部,17E—顶面部,18—左前柱,19—右前柱,20—左后柱,21—右后柱,24—中心柱,28—出入口,30—地板,31—操作室,32—加强装置,33—地板加强部件,35—连结部件,38—驾驶员席,41—防振座,42、47、61、71—翻倒规制装置,43、48—通孔,44、49、62、72—止动螺栓,44A、49A、72A—头部(止动块)、45、50—垫片(止动块),46、51—套管,G—缓冲用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以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为例,参照图1至图14来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中,1是作为工程机械的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1大致由可自由行走的下部行走体2、可旋转地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可仰俯地设在该上部旋转体3的前侧来进行土沙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构成。
另外,上部旋转体3具备:可旋转地设在下部行走体2上的后述的旋转框架5、搭载在该旋转框架5的左前侧的后述的驾驶室7、以相对于上述旋转框架5缓冲振动的状态支撑该驾驶室7的后述的防振座41、抑制驾驶室7很大地变位的翻倒规制装置42、47。
5是作为成为上部旋转体3的底座的支撑结构体而形成的旋转框架,如图2所示,该旋转框架5大致由向前后方向延伸而设置的厚底板5A;在该底板5A上向前后方向延伸而竖立设置的、在前侧安装有作业装置4的左、右纵板5B、5B;从上述底板5A、各纵板5B向左、右方向拉伸的多根拉伸臂5C;在各拉伸臂5C的前端部向前后方向延伸而设置的左、右边框5D、5D;设在左前侧的后述的驾驶室支撑部6所构成。
6是成为旋转框架5的一部分而设在该旋转框架5的左前侧的驾驶室支撑部,该驾驶室支撑部6大致由,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两端固定在底板5A、左纵板5B和左边框5D上的中间横梁6A;在该中间横梁的后侧间隔开一定距离而配置的、两端固定在底板5A、左纵板5B和左边框5D上的后横梁6B;从上述中间横梁6A的右端部与左边框5D平行地向前侧延伸的纵梁6C;在上述中间横梁6A的前侧间隔开一定距离而向左右方向延伸来连结上述左边框5D和纵梁6C的前框6D构成。
在此,构成驾驶室支撑部6的后横梁6B由上板6B1和前板6B2形成截面L字型,在上述上板6B1上形成2个在左右方向间隔开的座安装孔6E,用于安装后述的防振座41的主体部41A。另外,驾驶室支撑部6的前框6D由上板6D1和前板6D2形成截面L字型,在上述上板6D1上形成2个在左右方向间隔开的座安装孔6F,用于安装后述的防振座41的主体部41A。
再有,在后横梁6B的上板6B1上位于左侧的座安装孔6E前侧设有后述的翻倒规制装置42的通孔43。另外,中间横梁6A由上板6A1和前板6A2形成截面L字型,在上述上板6A1上位于前侧设有后述的翻倒规制装置47的通孔48。
其次,7是搭载在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上的液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该驾驶室7通过后述的防振座41而设在驾驶室支撑部6上,构成操作者乘坐的后述操作室31。并且,如图3至图6所示,驾驶室7大致由后述的底座框体8、驾驶厢17、地板30、加强装置32、驾驶席38等构成。
8是设在驾驶室7下侧的底座框体,该底座框体8与后述的驾驶厢17、地板30等一起构成驾驶室7。并且,如图5、图6所示,底座框体8由后述的左前安装底座9、右前安装底座10、左后安装底座11、右后安装底座12、左连接框架13、右连接框架14、前连接框架15、后连接框架16,形成前后方向长的长方形框构造体。
另外,底座框体8固定形成驾驶厢17的骨架的左前柱18、右前柱19、左后柱20、右后柱21、中心柱24等,并成为在把驾驶室7搭载在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上时提高后述的防振座41的强度的重要部件。因此,底座框体8即使在假设例如液压挖掘机1的翻倒等很大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7的场合,也能够具有充分高的强度而形成以使得驾驶厢17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对此,对在驾驶室7的下部作为该驾驶室7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底座框体8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9是配置在底座框体8左前的角部位置的左前安装底座,该左前安装底座9通过例如使用了铸钢等材料的铸造手段或缎造手段,由单一的块体组成的铸造部件或铸造部件成型。并且,如图7所示,左前安装底座9大致由形成大致三角状的基板9A、从该基板9A向上突出的支撑突起9B、设在上述基板9A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座安装孔9C构成。另外,后述防振座41的安装螺丝41B穿过左前安装底座9的座安装孔9C。
10是配置在底座框体8的角部位置的右前安装底座,该右前安装底座10与左前安装底座9同样,作为例如单一的块体组成的铸造部件或锻造部件形成。并且,右前安装底座10由形成大致三角状的基板10A、从该基板10A向上突出的支撑突起10B、位于上述基板10A的右端部从支撑突起10B向后侧延伸的框架安装部10C、设在上述基板10A的大致中央位置并被防振座41的安装螺丝41B穿过的座安装孔10D构成。
11是配置在底座框体8的左后的角部位置的左后安装底座,该左后安装底座11与左前安装底座9同样,作为例如单一的块体组成的铸造部件或锻造部件形成。这样,左后安装底座11与其它安装底座9、10、12一起,把驾驶室7连结到防振座41上而具有足够的强度。
并且,如图8所示,左后安装底座11大致由从左侧朝向右侧弯曲同时向后侧倾斜延伸的助肋11A、在该助肋11A的左端部向前向前形成的框架安装部11B、在上述助肋11A的右端部向右形成的框架安装部11C、从上述助肋11A向前侧拉伸的前拉伸部11D、从上述助肋11A向后侧拉伸的后拉伸部11E、设在上述前拉伸部11D的大致中央位置的止动块安装孔11F、设在上述后拉伸部11E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座安装孔11G构成。
在此,设在左后安装底座11的前拉伸部11D的止动块安装孔11F例如作为刻有螺纹的螺纹孔而形成,后述的反转规制装置42的止动螺栓44从下侧与该止动块安装孔11F螺合。另外,防振座41的安装螺钉41B穿过左后安装底座11的座安装孔11G,此时,座安装孔11G由于在操作室31的外部配置在左后角部位置,从而能够从驾驶室7外部以简单的作业来安装防振座41。
12是配置在底座框体8的右后角部位置的右后安装底座,该右后安装底座12与左前安装底座9同样,作为例如单一的块体组成的铸造部件或锻造部件形成。并且,如图7所示,右后安装底座12大致由从右侧朝向左侧弯曲同时向后侧倾斜延伸的助肋12A、在该助肋12A的右端部向前形成的框架安装部12B、在上述助肋12A的左端部向左形成的框架安装部12C、从上述助肋12A向后侧拉伸的拉伸部12D、设在该拉伸部12D的靠右的位置的座安装孔12E构成。
再有,右后安装底座12的座安装孔12E与上述左后安装底座11的座安装孔11G同样,由于在操作室31的外部配置在右后的角部位置,从而能够从驾驶室7外部以简单作业来安装防振座41。
13表示位于底座框体8的左侧向前后方向延伸而设置的左连接框架。该左连接框架13大致例如由连接左前安装底座9和左后安装底座11的板状框架13A、设在后述中心柱24和左后安装底座11之间的筒状框架13B构成。
在此,左连接框架13的板状框架13A用例如截面呈J字型、L字型等的弯曲板形成,其前端部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左前安装底座9的基板9A下面,后端部固定在左后安装底座11的助肋11A下面。
另外,左连接框架13的筒状框架13B用例如横截面为方筒状的管部件形成。这样,筒状框架13B能够提高左后安装底座11、板状框架13B、中心柱24之间的强度。并且,筒状框架13B其前侧被螺栓固定在板状框架13A等上,后端部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左后安装底座11的框架安装部11B上。
14是位于底座框体8的右侧向前后方向延伸而设置的右连接框架,该右连接框架14用例如横截面为方筒状的管部件形成。并且,其前端部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右前安装底座10的框架安装部10C上,后端部固定在右后安装底座12的框架安装部12B上。
15是位于底座框体8的前侧并向左右方向延伸而设置的前连接框架,该前连接框架由弯曲成所需形状的几个面板部件15A、15B等组成,各左侧部分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左前安装底座9上,右侧部分固定在右前安装底座10上。
16是位于底座框体8的后侧并向左右方向延伸而设的后连接框架,该后连接框架16用例如横截面为方筒状的管部件形成。并且,后连接框架16其左端部分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左后安装底座11的框架安装部11C上,右端部固定在右后安装底座12的框架安装部12C上。
17是设在底座框体8上的驾驶厢,该驾驶厢17构成驾驶室7的外形。并且,如图3、图4、图5所示,驾驶厢17由被从底座框体8向上侧延伸的后述的柱子18~24支撑的前面部17A、后面部17B、左侧面部17C、右侧面部17D这4个面和顶面部17E做成箱状体。另外,前窗(未图示出)安装在前面部17A上,在左侧面部17C,门29可开闭地设在后述的出入口28处。
并且,驾驶厢17覆盖住后述的驾驶席38的周围,大致由左前柱18、右前柱19、左后柱20、右后柱21、左顶柱22、右顶柱23、中心柱24、出入口28、后面板25、侧面板26、顶面板27等构成。另外,构成驾驶厢17的左前柱18、右前柱19、左后柱20、右后柱21的下端部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底座框体8的各安装底座9、10、11、12上。
在此,对作为驾驶室7的一部分而设置的驾驶厢17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18是在驾驶厢17的左前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前柱,该左前柱18形成驾驶厢17的前面部17A和左侧面部17C之间的棱线。另外,左前柱18例如由管部件构成,其下端部用焊接方法固定在底座框体8的左前安装底座9上。
19是在驾驶厢17的右前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右前柱,该右前柱19形成驾驶厢17的前面部17A和右侧面部17D之间的棱线。另外,右前柱19与左前柱18一样,例如由管部件组成,其下端部焊接在底座框体8的右前安装底座10上。
另一方面,20是在驾驶厢17的左后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后柱,该左后柱20形成驾驶厢17的后面部17B和左侧面部17C之间的棱线。另外,左后柱20与左前柱18一样,例如由管部件构成,其下端部焊接在底座框体8的左后安装底座11上。
21是在驾驶厢17的右后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右后柱,该右后柱21形成驾驶厢17的后面部17B和右侧面部17D之间的棱线。另外,右后柱21与左前柱18一样,例如由管部件构成,其下端部焊接在底座框体8的右后安装底座12上。
再有,22是在驾驶厢17的左上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顶柱,该左顶柱22形成驾驶厢17的左侧面部17C和顶面部17E之间的棱线。另外,左顶柱22与左前柱18一样由管部件构成,焊接在左前柱18的上部和左后柱20的上部。
23是在驾驶厢17的右上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右顶柱,该右顶柱23形成驾驶厢17的右侧面部17D和顶面部17E之间的棱线。另外,右顶柱23与左前柱18一样由管部件构成,焊接在右前柱19的上部和右后柱21的上部。另外,左、右的顶柱22、23由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几根连接框架(未图示出)连结起来。
24是设在构成驾驶厢17的左面侧面17C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的中心柱,该中心柱24通过焊接而固定被冲压加工成例如L字型的内侧和外侧的面板部件而作为空心板体形成。另外,中心柱24位于左侧面部17C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由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部24A、一体设在该柱部24A的下部侧的侧面板24B构成。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构成柱部24A的内侧的面板部件上,在作为基干部分的下侧位置上下隔开间隔而设有例如2个连结部件安装孔24C,该连结部件安装孔24C用于安装后述的加强装置32的连结部件35,例如焊接螺母而形成。
并且,中心柱24的柱部24A其下端部固定在底座框体8的左连接框架13上,上端部固定在左顶柱22上。另外,中心柱24的侧面板部24B其下端部固定在底座框体8的左连接框架13上,后端部固定在左后柱20上。这样,中心柱24在例如液压挖掘机1翻倒,重量物体冲击时,起到抑制驾驶室7的变形的支柱的作用。
25是形成驾驶厢17的后面部17B的前面板,26是形成驾驶厢17的右侧面部17D的侧面板,27是形成驾驶厢17的顶面部17E的顶面板。
28是位于驾驶厢17的左侧面部17C设在比中心柱24更前侧的出入口(参照图4、图6),该出入口28是驾驶员出入操作室31时通过的地方。另外,门29可开闭地安装在出入口28上。
其次,30是堵塞驾驶厢17下侧的地板,该地板30构成驾驶室7的一部分,作为向前后方向纵长的长方形板体形成以收入底座框体8中。并且,地板30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角部位置具有4个螺钉穿通孔(都未图示出),通过把防振座41的安装螺钉41B穿过该螺钉穿通孔,与构成底座8的各安装底座9、10、11、12一起被固定。另外,地板30其周围被螺栓固定在底座框体8的各连接框架13~16等上。
再有,如图10所示,在地板30上,与中心柱24的柱部24A相同,在前后方向形成几个螺钉孔30A,该螺孔30A固定后述的地板加强部件33,例如以4个为一列前后设有4列(仅图示了2列)。
在此,31是在驾驶室7内划分出的操作室,该操作室31作为由底座框体8、驾驶厢17、地板30等包围的空间而形成。并且,驾驶员乘坐在操作室31内进行液压挖掘机1的操作。
32是位于地板30的前后方向的途中而设置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32除提高地板30的强度之外,还从内侧(操作室31内)加强构成位于旋转框架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驾驶厢17的左侧面部17C的中心柱24,提高驾驶室7的刚性。另外,加强装置32还兼作与后述的台座36一起支撑驾驶席38的支撑台。并且,加强装置32大致由后述的地板加强部件33和连结部件35构成,位于地板30的前后方向的中途并向左右方向延伸。
33是设在地板30上的地板加强部件,如图5、图6等所示,该地板加强部件33与中心柱24的柱部24A同样位于前后方向的中途并向左右方向延伸而设置。另外,地板加强部件33由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而平行配置的前纵面部33A、后纵面部33B、横跨各纵面部33A、33B的上部而设置的上横面部33C而形成具有U字型截面形状的刚体。这样,地板加强部件33对弯曲、扭曲等具有很高的刚性。
另外,在地板加强部件33的各纵面部33A、33B上,设有从其下部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凸缘部33D,如图10所示,在各凸缘部33D上,与地板30的螺孔30A对应地设有4个从上下方向穿过的螺栓穿通孔33E。另外,在前纵面部33A上,位于作为中心柱24侧的左侧而形成螺孔33F。再有,在上横面部33C上,位于左侧形成有螺孔33G。
并且,如图9所示,地板加强部件33通过使螺栓34穿过设在各凸缘部33D上的各螺栓穿通孔33E,使各螺栓34与地板30的螺孔30A螺合,而能够与该地板30一体地安装。另外,在把地板加强部件33安装在地板30上的状态下,具有刚性的地板加强部件33能够抑制地板30的弯曲和扭曲等,能够提高该地板30的强度。
35是设在地板加强部件33和驾驶厢17的中心柱24之间的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35以很高的强度连结地板加强部件33的左端部和形成中心柱24的柱部24A的下侧部分。另外,连结部件35形成用于安装后述的翻倒规制装置47的止动螺栓49的驾驶室7侧的强度部件。
并且,如图10至图12所示,连结部件35大致由沿地板加强部件33的上横面部33C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安装部35A、从该加强部件安装板部35A的左端部沿中心柱24的柱部24A向上侧延伸的柱安装板部35B、横跨上述加强部件安装板部35A的前端边缘部和柱安装板部35B的前端边缘部而固定的前侧板部35C、与该前侧板部35C平行地横跨上述加强部件安装板部35A的后端边缘部和柱安装部35B的后端边缘部而固定的后侧板部35D、从上述前侧板部35C向前侧突出并向下侧延伸的2块纵板部35E、连结各纵板部35E的下端部而向横方向延伸的底板部35F构成。
另外,在加强部件安装板部35A上,形成有与设在地板加强部件33的上横面部33C上的螺孔33G对应的螺栓穿通孔35G。另外,在柱安装板部35B上,形成有与设在中心柱24上的2个连结部件安装孔24C对应的2个螺栓穿通孔35H。再有,前侧板部35C向比加强部件安装板部35A更下侧延伸而形成,形成有与设在地板加强部件33的前纵面部33A上的螺孔33F对应的螺栓穿通孔35J。
在此,设在前侧板部35C前侧的各纵板部35E和地板部35F,用于安装后述的翻倒规制装置47的止动螺栓49,螺合上述止动螺栓49的螺母35K焊接在上述底板部35F上。
并且,连结部件35把加强部件安装板部35A压接到地板加强部件33的上横面部33C上,在该状态下使通过了螺栓穿通孔33E的螺栓34与地板加强部件33的上横面部33C的螺孔33G螺合。另外,使通过了前侧板部35C的螺栓穿通孔35G的螺栓34与设在地板加强部件33的前纵面部33A的螺孔33F螺合。这样,连结部件35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地板加强部件33上。
另一方面,连结部件35压接在中心柱24的柱部24A上,以该状态使通过了螺栓穿通孔35H的螺栓34与中心柱24的连结部件安装孔24C螺合。这样,连结部件35能够安装在中心柱24的柱部24A上。
这样,在利用连结部件35连结地板加强部件33和驾驶厢17的中心柱24的状态下,加强装置32即使在很大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7的场合,也能够支撑中心柱24的基干部分而将该中心柱24的变形、即驾驶厢17的变形抑制到很小。
36是位于地板加强部件33的前侧而设在地板30上的台座(参照图5、图6),该台座36例如具有与地板加强部件33几乎相同的形状。这样,台座36与地板加强部件33一样能够提高地板30的强度。
37表示配置在地板加强部件33和台座36上侧的台座垫(图5中所示),38表示设在该台座垫37上侧的驾驶席(图5中两点虚线所示)。另外,驾驶席38是驾驶员落座的席位,在驾驶席38的左右两侧设有操作作业装置4等的作业杆39。再有,在驾驶席38的前侧,位于地板30的前部设有使下部行走体2行走的行走杆·踏板40。
41是设在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和驾驶室7之间的例如4个防振座(参照图5、图6),各防振座41配置在驾驶室7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4个地方,以减缓对驾驶室支撑部6的冲击的状态支撑驾驶室7。并且,各防振座41由密封进了例如粘性液体的主体部41A、从该主体部41A向上侧突出而延伸的安装螺钉41B组成,上述安装螺钉41B通过圆环状的橡胶部件而一体安装在主体部41A上。
另外,4个防振座41之中位于左前和右前的2个防振座41,其主体部41A安装在形成于驾驶室支撑部6的前框6D的座安装孔6F,位于左后和右后的2个防振座41,其主体部41A安装在形成于驾驶室支撑部6的后横梁6B的座安装孔6E上。
并且,各防振座41使主体部41A安装在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上,通过从下侧使向上侧突出的安装螺钉41B与地板30的螺钉穿通孔、形成底座框体8的各安装底座9、10、11、12的座安装孔9C、10D、11G、12E螺合,而安装在驾驶室7上。
其次,对设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的防止驾驶室7很大地变位的2个翻倒规制装置42、47进行说明。在此,液压挖掘机1在例如倾斜度很大的斜面上以不适的姿势一边行走一边作业时有翻倒的可能,在翻倒的场合从左侧面对驾驶室7作用很大的荷重。此时,会有连结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的各防振座41超过常用的冲程而损坏的可能。在此,翻倒规制装置42、47防止防振座41超过常用冲程驾驶室7很大地变位,防止各防振座41损伤之类的事态于未然。
即,42是位于驾驶室7的左后侧的拐角部而设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的后侧的翻倒规制装置,该翻倒规制装置42大致由设在旋转框架5侧的后述的通孔42、安装在驾驶室7侧的后述的止动螺栓44、垫片45、套管46构成。
43是设在构成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的后横梁6B的通孔(图2、图13中所示),该通孔43作为向上下方向穿过后横梁6B的上板6B1的圆形孔而形成。另外,通孔43具有比后述的套管46更大比垫片45更小的直径尺寸。
44是安装在构成驾驶室7的底座框体8的左后安装底座11上的止动螺栓,该止动螺栓44将构成止动块的头部44A配置于下侧,上侧与左后安装底座11的止动安装孔11F螺合。另外,止动螺栓44的下侧穿过通孔42而延伸,头部44A配置在比通孔43更下侧的位置。
45是配置在止动螺栓44头部44A上的构成止动块的垫片,该垫片45其外径尺寸设定成比通孔43的内径尺寸更大。这样,垫片45在驾驶室7的左侧部分向上侧发生很大的变位时,能够从下侧与通孔43(后横梁6B的上板6B1)接触。因此,垫片45与止动螺栓44的头部一起起止动块的作用。
另外,46是设在止动螺栓44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套管,该套管46夹持在左后安装底座11的前伸出部11D和垫片45之间而设置。这样,套管46在将止动螺栓44与左后安装底座11的止动安装孔11F螺合时,起到在横后梁6B的上板6B1和垫片45之间形成缓冲用间隙G的空间的作用。
在此,形成于横后梁6B的上板6B1和垫片45之间的缓冲用间隙G设定为,防振座41在常用的冲程范围内变位的状态下,使垫片45与通孔43(后横梁6B)离开间隔,在超过常用冲程的范围时,即,在防振座41有损伤之虞时使垫片45和后横梁6B接触的间隙尺寸。
这样所构成的后侧翻倒规制装置42在驾驶室7向右侧翻倒而变位时,使垫片45与设有通孔43的驾驶室支撑部6的后横梁6B接触。这样,翻倒规制装置42利用止动螺栓44使驾驶室7的左侧部分与旋转框架5连结,能够规制驾驶室7翻倒。
其次,47是位于驾驶室7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设于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的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该翻倒规制装置47与上述的后侧翻倒规制装置42一样,大致由设在旋转框架5侧的后述的通孔48、安装在7侧的后述的止动螺栓49、垫片50、套管51构成。
48是设在构成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的中间横梁6A上的通孔(图2、图14中所示),该通孔48作为在上下方向穿过中间横梁6A的上板6A1的圆形孔而形成。另外。通孔48的尺寸比后述的套管51的尺寸更大比垫片50的尺寸更小。
49是安装在构成驾驶室7的加强装置32的连结部件35上的止动螺栓,该止动螺栓49与上述的止动螺栓44同样,使构成止动块的头部49A在下侧与连结部件35的螺母35K螺合。另外,止动螺栓49的下侧穿过通孔48,头部49A配置在比通孔43更下侧的位置。
50是配置在止动螺栓49的头部49A上的构成止动块的垫片,该垫片50与上述垫片45同样,与止动螺栓49的头部49A一起构成止动块。即,垫片50其外径尺寸设定成比通孔48的内径尺寸更大,在驾驶室7的左侧部分向上侧发生很大的变位时,能够从下侧与通孔43(后横梁6B的上板6B1)接触。因此,垫片50与止动螺栓49的头部49A一起起止动块的作用。
另外,51是设在止动螺栓49外周侧的圆筒状的套管,该套管51夹持在中间横梁6A的上板6A1和垫片50之间而设置。这样,套管51在使止动螺栓49与连结部件35的螺母35K螺合时,在中间横梁6A的上板6A1和垫片50之间起形成缓冲用间隙G的空间的作用。
这样所构成的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47与后侧的翻倒规制装置42同样,在驾驶室7向右侧翻倒而变位时,使垫片50与设有通孔48的驾驶室支撑部6的中间横梁6A接触。这样,翻倒规制装置47利用止动螺栓49使驾驶室7的左侧部分与旋转框架5连结,能够规制驾驶室7的翻倒。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其次,对组装驾驶室7并搭载在旋转框架5上的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组装形成液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7下部的底座框体8,在该底座框体8上组装驾驶厢17。另外,在底座框体8下侧安装地板30并形成驾驶室7的外形部分后,在地板30上安装驾驶席38、作业杆39、行走杆·踏板40等。
然后,组装好驾驶室7之后,把驾驶室7搬运到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上,通过把预先安装在驾驶室支撑部6上的各防振座41的安装螺钉41B固定在底座框体8的安装底座9~12上,以防振状态将驾驶室7安装在驾驶室支撑部6上。
其次,对在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和驾驶室7之间组装翻倒规制装置42、47时的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在组装位于驾驶室7左后侧的翻倒规制装置42时,在止动螺栓44上安装垫片45、套管46,使该止动螺栓44从下侧穿过设在驾驶室支撑部6的后横梁6B上的通孔43,通过使该止动螺栓44与左后安装底座11的止动块安装孔11F螺合,就能够组装翻倒规制装置。
另外,在组装位于驾驶室7左侧的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47时,与左后侧的翻倒规制装置42同样,使安装了垫片50、套管51的止动螺栓49从下侧穿过设在驾驶室支撑部6的横梁6A上的通孔48,通过使该止动螺栓49与构成加强装置32的连结部件35的螺母35K螺合,就能够组装翻倒规制装置47。
这样,各翻倒规制装置42、47仅使止动螺栓44、49从旋转框架5的下侧与驾驶室7螺合就可以简单地组装。另外,在为了进行维修作业或保养作业而从旋转框架5上取下驾驶室7时,仅松开止动螺栓44、49就能够简单地取下驾驶室7。
其次,对操作如上那样在旋转框架5上搭载了驾驶室7的液压挖掘机1来进行作业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驾驶员搭乘在驾驶室7内的操作室31并落座在驾驶席38上。通过以该状态操作行走杆·踏板40,驱动下部行走体2的履带就能够使液压挖掘机1前进或者后退。另外,落座在驾驶席38上的驾驶员通过操作左、右的作业杆39,使作业装置4仰俯动作就能够进行土方的挖掘作业。
在此,液压挖掘机1在以不适的姿势一边行走一边作业时会有翻倒之虞,在翻倒时从驾驶室7的左侧作用很大的荷重。这时,驾驶室7向右侧翻倒而产生很大的变位。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设有翻倒规制装置42、47。因此,在驾驶室7向右侧很大地变位时,翻倒规制装置42、47的止动螺栓44、49的头部44A、49A和垫片45、50与旋转框架5侧的通孔43、48的周围接触,能够制止驾驶室7的变位。这样,就能够防止各防振座41损伤之类的事态。
再有,由于为了提高地板30的强度而在驾驶室7上设置了从操作室31侧支撑并加强中心柱24的加强装置32,所以,即使因液压挖掘机1的翻倒等而使很大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7的左侧时,也能够将驾驶厢17的变形抑制得很小。
并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话,采用的结构为,在构成驾驶室7的底座框体8的左后安装底座11与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之间设置翻转桂枝装置42,在构成驾驶室7的加强装置32的连结部件35与旋转框架5的驾驶室支撑部6之间设置翻转规制装置47。这样,在例如在倾斜度大的斜面等上以不适的姿势一边行走一边作业时,即使在液压挖掘机1翻倒时,对驾驶室7作用很大的荷重的场合,翻倒规制装置42、47也能够规制超过防振座41的常用冲程、驾驶室7产生很大的变位并翻倒,能够防止防振座41的损伤并提高耐久性、可靠性。
另外,翻倒规制装置42的止动螺栓44安装在作为安装防振座41的强度部件而形成的底座框体8的左后安装底座11上,翻倒规制装置47的止动螺栓49采用的结构是安装在作为加强中心柱24等的强度部件而形成的加强装置32的连结部件35上。因此,由于能够提高止动螺栓44、49相对于驾驶室7的安装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翻倒规制装置32、47的耐久性、可靠性。
在此,在液压挖掘机1翻倒的场合,由于从出入口28所处的驾驶室7的左侧作用一个与液压挖掘机1的重量相应的大的荷重,所以该荷重使该驾驶室7翻倒(变位)而使驾驶室7的左侧部分翘起。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翻倒规制装置42、47位于驾驶室7的左侧而设,因此,相对于因液压挖掘机1的翻倒而产生的大的荷重,能够把驾驶室7的变位规制在防振座41的常用冲程的范围,能够可靠地保护防振座41。
安装有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47的止动螺栓49的加强装置32的连结部件35与安装在地板30上成为驾驶席38的台座的地板加强部件33为不同的部件。这样,液压挖掘机1为小型的,在翻倒时也只有很小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7时,能够省略连结部件35和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47,能够根据机种来最佳地设定驾驶室7的翻倒规制能力。
并且,翻倒规制装置42、47以仅从旋转框架5的下侧使止动螺栓44、49通过通孔43、48与驾驶室7侧螺合的简单作业就能够组装。另外,在为了进行维修作业或保养作业而从旋转框架5取下驾驶室7时,仅松开止动螺栓44、49以简单的作业就能够取下驾驶室7。结果,能够提高驾驶室7的安装作业和取下作业的作业效率,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在构成翻倒规制装置42、47的垫片45、50和通孔43、48(驾驶室支撑部)之间设有缓冲用间隙,在驾驶室7以防振座41的常用冲程变位时,通过使垫片45、50与通孔43、48离开间隔,就能够使各防振座41起作用而缓和从旋转框架5传送到驾驶室7的振动,能够使乘坐的心情舒适。
另外,由于对翻倒规制装置42、47的止动螺栓44、49可以使用市场销售的螺栓,从而能够降低翻倒规制装置42、47的制造成本。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设置了2个翻倒规制装置42、47,所以,对总重量大,在翻倒时很大的荷重作用于驾驶室7的中型以上的液压挖掘机1来说,能够可靠地规制驾驶室7的大的变位,能够保护防振座41并提高可靠性等。
还有,在实施方式中,是以后侧的翻倒规制装置42例如大致由旋转框架5侧的通孔43、穿过该通孔43而与左后安装底座11螺合的止动螺栓44、与成为通孔43周围的后横梁6B的上板6B 1接触的垫片45、将该垫片45和后横梁6B的上板6B 1的间隙设定为缓冲用间隙G的套管46构成的例子来表示的。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1变型例的翻倒规制装置61那样,在用螺母63以固定的状态来使两螺钉62的一方(上侧)与左后安装底座11螺合,使两螺钉62的另一方(下侧)与比通孔43直径更大的螺母64螺合,再由另一个螺母65把大直径的螺母64固定在离开后横梁6B的上板6B1仅缓冲用间隙G的位置。该结构也能够同样应用于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47。
另外,在上述第1变型例以外,还可以如图16所示的第2变型例的翻倒规制装置71那样,在使止动螺栓72的头部72A比通孔43的直径更大的同时,在该止动螺栓72的前端侧设置在从后横梁6B的上板6B1离开仅缓冲用间隙G的位置固定头部72A的台阶部72B。因此,在该场合,止动螺栓72的头部72A直接构成止动块。该结构同样能够应用于中间部的翻倒规制装置47。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中,以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设置2个翻倒规制装置42、4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总重量小的小型液压挖掘机1的场合,由于在翻倒时作用于驾驶室1的荷重小,所以2个翻倒规制装置42、47中仅设置其中之一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把翻倒规制装置42、47仅设在驾驶室7的左侧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使翻倒规制装置42、47设在驾驶室7的左、右两侧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采用将从驾驶室7的外部安装位于后侧的2个防振座41的结构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例如采用例如从驾驶室7的内部安装位于后侧的2个防振座41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在位于驾驶室7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4个地方的拐角位置设置防振座4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在旋转框架5和驾驶室7之间设置5个以上防振座41的结构。
再有,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工程机械,以履带式液压挖掘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例如具备滚轮式下部行走体的液压挖掘机。再有,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例如液压起重机、轮胎式装载机、拖拉机等其他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