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两片连续无纺布之间夹入连续弹性构件并利用粘合剂将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
彼此粘合而生成沿腰围方向延伸的腰围构件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若将所述粘合剂涂敷至
所述连续无纺布的搬运方向的一对侧缘部,则所述粘合剂有时从所述连续无纺布溢出。另
一方面,若不向连续无纺布的侧缘部涂敷粘合剂,则该侧缘部的外观变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05/013871 A1
专利文献2:JP2007-181543A
在所述文献1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在两片无纺布之间夹入弹性构件而形成
沿腰围方向伸缩的腰围构件。另外,将构成腰围构件的一方的无纺布的腰部折回,使外观变
好。在该情况下,由于折回腰部的无纺布,因此需要与之相应的无纺布,产生材料的浪费。
另一方面,在所述文献2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中,没有折回腰部的无纺布。但是,
在为了提高腰围的透气性而在所述两缘部也借助涂敷于弹性构件的粘合剂将两片无纺布
接合起来的情况下,在腰围构件的两缘部因弹性构件的收缩而形成褶皱,使外观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材料的成本、进一步能够期待外观的改善
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具备:
涂敷工序,在该工序中,向沿搬运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涂敷粘合剂;
生成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具有沿所述搬运方向延伸的一对侧缘部的两片连续无
纺布之间夹入所述弹性构件,并且借助涂敷于所述弹性构件的粘合剂,以使所述两片连续
无纺布相互重叠的方式在所述一对侧缘部之间的中间部的一部分粘合所述两片连续无纺
布而生成连续体;以及
热熔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所述连续体中的比由所述粘合剂粘合的所述中间部
靠边缘的所述一对侧缘部,使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相互热熔接。
根据本发明,在两片连续无纺布夹住弹性构件的状态下,在一对侧缘部之间的中
间部相互粘合。另一方面,在比所述中间部靠边缘的一对侧缘部,将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相
互热熔接。
因此,在腰围构件的成为上端的所述侧缘部不易产生弹性构件的收缩所引起的褶
皱,外观改善。另外,不需要将所述侧缘部折回,也能够降低材料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概念
图。
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优选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中还具备如下工序:
在沿所述搬运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中间部沿与所述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一
分为二的中央区域不利用所述粘合剂使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粘合,执行所述生成工序,
除了所述一对侧缘部之外,还在所述中央区域将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相互热熔
接,执行所述热熔接工序,
在所述中央区域沿着在所述搬运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切断线将所述连续体切开
并分割成第一分割无纺布与第二分割无纺布。
在该情况下,从相互重叠的两片连续无纺布得到一对腰围构件。另外,在被切开的
第一分割无纺布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中的沿切断线的切断缘,使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对
齐,进一步改善外观。
在更优选的制造方法中,具有以下工序:
变更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与第二分割无纺布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配置关系,以便将
所述一对侧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中的沿所述切断线的第一切断缘与所述第二
分割无纺布中的沿所述切断线的第二切断缘之间,并使所述一对侧缘部相互对置;以及
在进行所述变更后,一边将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相互大体平
行地沿所述搬运方向搬运,一边将所述吸收性主体配置为横跨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以及第
二分割无纺布并在局部重叠,从而生成连续层叠体。
在该情况下,外观良好的所述切断缘成为腰围构件的上端,进一步改善外观。
优选的是,在所述一对侧缘部将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断续地相互熔接,执行所述
热熔接的工序。
断续地熔接的所述侧缘部与连续熔接的情况相比,刚性较小,穿着感提高。
与各所述实施方式之一或者下述的实施例关联说明以及/或者图示的特征能够在
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它实施方式或者其它实施例中以相同或者类似的形式、以及/或者
与其它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特征组合或者取而代之地利用。
实施例
根据参考了附图的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更明确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实施
例以及附图仅用于图示以及说明,不应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
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元件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穿着物品1的构造。
图1A~图1B示出第一实施例。
如图1B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穿着物品1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以及构造,具备吸收性
主体2以及一对腰围构件3。所述吸收性主体2具有覆盖穿着者的前躯体且沿腰围方向X延伸
的躯体部、覆盖穿着者的后躯体且沿腰围方向X延伸的躯体部、以及覆盖所述两躯体部之间
的胯裆的裆部22。
所述裆部22沿与所述腰围方向X正交的纵向Y延伸。所述吸收性主体2构成裆部22
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穿着时,将所述裆部22在与所述腰围方向X平行的线上对折。由此,所述一对腰
围构件3的腰围方向X的端部彼此相互重叠。
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吸收芯,该吸收芯吸收体液。所述吸收芯夹
在顶片与底片之间,并且各片材以及吸收芯相互层叠。
所述顶片由透液性的薄无纺布构成,覆盖吸收芯的肌肤面。也可以在该顶片的上
方设置罗口(cuff)25。
所述底片覆盖吸收芯的非肌肤面,由非透液性的树脂片材构成。在所述吸收性主
体2的所述纵向Y的各端部粘贴有各所述腰围构件3。
各所述腰围构件3从所述吸收性主体2沿腰围方向X突出,并且构成前后的腰围部
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所述腰围构件3比裆部22朝腰围方向X突出,从吸收性主体2的两缘部
(腰围方向的端部)E1沿腰围方向X延伸。
在各腰围构件3上设置有用于使穿着物品1贴合穿着者的弹性构件32。作为该弹性
构件32,例如能够采用多根橡胶线、橡胶带、至少一张薄膜或者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材料等。
另外,弹性构件32也可以在躯体部的中央被无效化(形成无收缩力的状态)。例如,
也可以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纵向Y的各端部与各腰围构件3重叠配置的区域中,使所
述弹性构件32无效化。
也可以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上形成沿穿着者的腿部收紧的腿围部。也可以在所述
腿围部、所述腰围构件3的与腿围部相连的部位,以沿着穿着者的腿围的方式例如设置由橡
胶线等构成的其它弹性构件。
在穿着物品为尿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方的腰围构件3的各侧翼31的肌肤面固
定未图示的雄面接合件,在另一方的腰围构件3的非肌肤面固定雌面接合件。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雄面接合件而使用涂敷有粘着剂的胶带,在该情况下,
需要将所述粘着剂容易粘着的表面形成于前腰围构件3等。
另外,在穿着物品为短裤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前腰围构件3与后腰围构件3的腰
围方向X的端部彼此相互熔接。
所述吸收性主体2附着于所述腰围构件3的肌肤面。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面”是指在穿着有穿着物品1时直接或者间接与穿着者的肌
肤面对的面,“非肌肤面”是指与所述肌肤面相反的面。
接下来,根据图1A~图1B来说明本穿着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A所示,将沿搬运方向L延伸的多根连续弹性构件F以在搬运方向L上伸长的
状态沿搬运方向L搬运。将粘合剂沿搬运方向L连续地涂敷在所述连续弹性构件F上。
在进行所述涂敷后,在具有沿所述搬运方向L延伸的一对侧缘部4E的两片连续无
纺布W4之间夹住所述连续弹性构件F,并且借助涂敷于所述连续弹性构件F的粘合剂使所述
两片连续无纺布W4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粘合,从而生成连续体W40。
所述连续弹性构件F在连续无纺布W4的所述一对侧缘部4E以及大体中央的中央区
域4C以外的中间部4M连续配置。所述中央区域4C是指沿所述搬运方向L延伸、并且在与所述
搬运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将所述中间部4M一分为二的带状的区域。具体来说,一分为
二的所述中间部中的一个中间部4M位于所述中央区域4C与一方的侧缘部4E之间,并且另一
个中间部4M位于所述中央区域4C与另一方的侧缘部4E之间。换言之,在所述宽度方向W上,
所述中央区域4C被两个中间部4M夹持。
即,无需使两片连续无纺布W4在所述一对侧缘部4E利用所述粘合剂相互粘合,并
且无需在中央区域4C利用所述粘合剂相互粘合,即可生成所述连续体W40。
在进行所述粘合后,在所述连续体W40中的比由所述粘合剂粘合的所述中间部4M
靠边缘的所述一对侧缘部4E,将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W4连续地相互热熔接。同时,在本实施
例的情况下,在所述一对侧缘部4E之外,在所述中央区域4C中也使所述两片连续无纺布W4
连续地相互热熔接。
在各图中,在进行了所述热熔接的部位标注有网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熔接可以
是基于所谓的超声波能量的熔接,也可以是基于热封等的熔接。
如图1B所示,一边将具有所述一对侧缘部4E的连续体W40沿搬运方向L搬运,一边
沿着直线状的切断线CL切割该连续体W40。
所述连续体W40在所述中央区域4C被切割。通过该切割将所述中央区域4C沿所述
宽度方向一分为二。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所述连续体W40切割为,使所述连续体W40在所
述宽度方向W上二等分。
由此,将所述连续体W40分割成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与第二分割无纺布W42。各分割
无纺布W41、W42分别形成一方或者另一方的腰围构件3。
在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中,在切割出的一方的所述中央区域4C与一方的侧缘
部4E之间配置有所述连续弹性构件F。另外,在所述第二分割无纺布W42中,在切割出的另一
方的所述中央区域4C与另一方的侧缘部4E之间配置有所述连续弹性构件F。
接下来,使所述两个分割无纺布W41、W42在所述宽度方向W上相对移动,使得图1B
的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与第二分割无纺布W42在与所述搬运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
相互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变更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与第二分割无纺布W42的所述宽度方
向W的配置关系,以便在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41的沿所述切断线CL的第一切断缘C1与所述
第二分割无纺布W42的沿所述切断线CL的第二切断缘C2之间配置所述一对侧缘部4E,使所
述一对侧缘4E相互对置。
即,变更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W42的配置关系,使得所述
第一切断缘C1与所述第二切断缘C2在所述宽度方向W上相互分离,并且在分离的所述第一
切断缘C1以及第二切断缘C2之间配置所述一对侧缘部4E。所述一对侧缘部4E在所述宽度方
向W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对置。
之后,一边将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W42相互大体平行地沿
所述搬运方向L搬运,一边将所述吸收性主体2配置(架设)为,所述吸收性主体2横跨所述第
一分割无纺布W41与所述第二分割无纺布W42,并且与各所述分割无纺布W41、W42局部重叠,
从而生成连续层叠体W1。
之后,将所述连续层叠体W1沿双点划线所示的假想的切断线CL2切割成单个穿着
物品1的大小(单位)。即,在进行所述架设后,以使所述腰围构件3成为与单个穿着物品1相
应的长度的方式,在吸收性主体2彼此之间沿宽度方向W切断。由此,得到图1B所示的单个穿
着物品1。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切割成单个穿着物品1之前的连续状态下将连续层叠体
W1对折。即,也可以是,以使所述第一分割无纺布W1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W2相互重叠的方式
将连续层叠体W1对折。
接下来,说明其它实施例。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以及工序而省略说明,主
要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造以及工序。
图2A-图2B示出第二实施例。
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一对侧缘部4E以及中央区域4C将所述两片连续无纺
布W4不连续且断续地相互熔接,由此执行使图2A的一对连续无纺布W4彼此相互熔接的工
序。
在本制造方法中,在中央区域4C也配置连续弹性构件F,在所述中央区域4C中也在
一对连续无纺布W4之间夹入连续弹性构件F,连续无纺布W4彼此也可以通过粘合剂而相互
粘合。
另外,对于第一分割无纺布W41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W42,无需以使一对侧缘部相
互对置的方式改变配置关系,也可以在沿宽度方向W扩大第一切断缘C1与第二切断缘C2之
间的距离之后,配置吸收性主体2。即,也可以是,使第一切断缘C1与第二切断缘C2彼此沿宽
度方向W分离,并且在分离的该第一切断缘C1以及第二切断缘C2之间不配置一对侧缘部,而
是配置吸收性主体2。
无需将连续体W40沿直线状的切断线CL切断,也可以沿波形的切断线切断。另外,
切断线CL无需将连续体W40二等分,只要将连续体W40分割成两个分割无纺布W41、W42即可。
另外,穿着物品也可以不是H型、而是所谓的T型的尿布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由
两片连续无纺布W4生成一对腰围构件,但不需要进行所述分割工序。
如上,参照附图说明了优选的实施例,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
的基础上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容易想到各种变更以及修正。
例如,通过本制造方法来制造的穿着物品也可以不具有罗口等。另外,也可以在腰
围构件中的与吸收性主体搭接的部位的一部分使弹性构件的张力无效化。
另外,第一分割无纺布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的宽度方向的配置关系的变更也可以
通过使第一分割无纺布以及第二分割无纺布分别翻转来进行。
因而,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正被解释为包含于根据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短裤型以及尿布型的穿着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穿着物品
2:吸收性主体
22:裆部
25:罗口
3:腰围构件
31:侧翼
32:弹性构件
E1:缘部
F:连续弹性构件
C1:第一切断缘
C2:第二切断缘
CL:切断线
CL2:切断线
W1:连续层叠体
W4:连续无纺布
4E:侧缘部
W40:连续体
W41、W42:分割无纺布
L:搬运方向
W:宽度方向
X:腰围方向
Y: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