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消毒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消毒机,即为对空气消毒杀菌的机器,除了杀灭细菌、病毒、孢子等,而且还可
以过滤花粉、烟雾等。众所周知的是,这种设备在医院中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有效的避免各
种恶性病毒的滋生和传播,但是传统的空气消毒剂,消毒方式单一,且消毒效果不佳,长期
的循环消毒容易造成医院室内空气的过度干燥,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中国专利CN205515677U揭示了一种医用空气消毒装置,其包括消毒装置外壳、臭
氧发生器和出风端口,消毒装置外壳的前方设有液晶显示屏,出风端口安装在消毒装置外
壳的前端,臭氧发生器安装在消毒装置外壳的内部左端,臭氧发生器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电
机的上方设置有空气加湿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初效光催化过滤网,初效光
催化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小型吸风泵,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对消毒净化之后的空气进行加
湿,彻底避免了长时间空气消毒净化之后的干燥现象出现,有利于病患者的身体康复。然而
其无法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有效的清除,除尘效果较差;同时仅能通过臭氧进行杀菌,杀菌
方式单一且杀菌效果不佳;并且过滤方式单一,过滤效果较差,对医院的空气除尘消毒效果
较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包括抽气装置、第一消
毒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二消毒装置、第二管道装置、第一壳体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二
壳体装置及第二过滤装置,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抽气管、第一风机、第一阀
门、第一支架,第一消毒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三框体、玻璃罩、紫外线灯、第一弹簧、第一横
板、第一过滤网、第二弹簧,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第二阀门及第二支架,本发明能够
对医院的空气进行有效的杀菌除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包括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抽气装置下方的第一消毒
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消毒装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消
毒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消毒装置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右侧的第一
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内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右侧的第
二壳体装置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的第二过滤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框体、
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方的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
上的第一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消毒装置包括第一
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三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玻璃罩、收容于所述玻
璃罩内的紫外线灯、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第
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左右两侧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
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消毒装置包括第四框体、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第五框
体、位于所述第五框体左侧的挡块、收容于所述第五框体内左右两侧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
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散热框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三
弹簧、位于所述挡块左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左侧的第一竖板及位于所述第一
竖板上方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
阀门、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右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右侧的第三支架,所述第
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右侧的第四管道、位于所述第四管道右侧的
第五管道、位于所述第五管道上方的进水斗、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四阀门、位于所述
第五管道下方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下方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
杆左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右侧的第四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的
排水管及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第五阀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
第四过滤网右侧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下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六弹簧下
方的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第五过
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下方的第七弹簧、位于所述第七弹簧下方的海绵环、位于所述海
绵环下方的斜板、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第七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右侧的第八弹
簧,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六管道、设置于所述第六
管道上的第六阀门、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下方的第
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右侧的排气管、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上的第七阀门,所述第二过滤
装置包括弯曲板、位于所述弯曲板上方的第九弹簧、位于所述弯曲板下方的第八过滤网、位
于所述第八过滤网右侧的第九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右侧的第十弹簧、位于所述第
十弹簧右侧的第二竖板、位于所述第二竖板右侧的第七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七管道上的第
三竖板、位于所述第七管道右侧的第十一弹簧、位于所述第十一弹簧右侧的第十过滤网,所
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框体
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其
左表面的第八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九通孔、第十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十一通孔,所
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圆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圆孔。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框体的
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
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
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球状,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
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玻璃罩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玻璃罩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
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
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框体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板上
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
一过滤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
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
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侧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四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
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五框体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五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框体的
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框体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
方,所述第五框体的左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挡块呈竖直状,所述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
四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框设有两个,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散热框
的侧面与所述第五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柱
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五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
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
簧的一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通孔位于所述
第三过滤网的下方。
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
所述第四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框
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八通
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呈水平
状,所述第四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四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道呈L型,
所述第五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
道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进水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与所述进水斗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管道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
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
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
所述第三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
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呈竖直状,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十一通孔且与所述
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
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的右端
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固定连接,所
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
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板的侧面
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所
述第一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圆孔的下方,所述第五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
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
述第五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
五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海绵环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呈横截面为
圆环的柱体,所述海绵环顶靠在所述斜板上,所述斜板呈倾斜状,所述斜板的侧面与所述第
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七过滤网
呈竖直状,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的
上端与所述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八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壳体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
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
五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
放置,所述第六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圆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排气管呈水平状,所述排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圆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
接。
所述弯曲板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三圆孔的下方,所述第九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的上端与所述
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弯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呈竖直
状,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上端与
所述弯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九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九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
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十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十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十弹簧的左端与所述
第九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十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
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圆孔,所述第七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七管道的左端对准
所述第五圆孔且与所述第二竖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管道贯穿所述第三竖板的左
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板与所述第二壳
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十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十一弹
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七管道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十过滤网固定
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十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呈长方体且水
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
端与所述第十过滤网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医院的空气进行有效
的杀菌除尘,杀菌除尘效果好。首先可以对吸入的空气通过紫外线进行消毒,杀死其中大部
分的细菌病毒,然后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当气压较大时,对高气压的空气可以进行降压,
防止对过滤网造成损坏,然后可以对空气进行高温消毒,以便杀灭空气中的细菌,杀菌方式
多样化,能够很好的满足杀菌需求,然后可以通过喷洒净化液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清除,清
除空气中大部分的粉尘,除尘效果显著,然后可以对空气再次进行多重过滤,以便使得排出
的空气环保无污染,杀灭医院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且清除其中的粉尘等污染物,提高医院空
气的质量,保护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抽气装置;11-第一框体;111-第一通孔;12-第二框体;121-第二通孔;13-
第一支架;14-抽气管;15-第一阀门;16-第一风机;2-第一消毒装置;21-第一管道;22-第三
框体;221-第三通孔;212-第四通孔;23-玻璃罩;24-紫外线灯;25-第一弹簧;26-第一过滤
网;27-第一横板;28-第二弹簧;3-第一管道装置;31-第二支架;32-第二阀门;33-第二管
道;4-第二消毒装置;41-第四框体;411-第五通孔;412-第六通孔;42-第二框体;421-第一
凹槽;43-挡块;44-散热框;45-加热棒;46-第二过滤网;47-第三弹簧;48-第一弹簧;49-第
一竖板;40-第三过滤网;5-第二管道装置;51-第三管道;52-第三阀门;53-第一固定杆;54-
第三支架;541-第七通孔;6-第一壳体装置;61-第一壳体;611-第八通孔;612-第九通孔;
613-第十一通孔;62-第四管道;63-第五管道;64-进水斗;65-第四阀门;66-第二固定杆;
67-第三固定杆;68-第一连接杆;69-第四固定杆;60-排水管;601-第五阀门;7-第一过滤装
置;71-第四过滤网;72-第五弹簧;73-第六弹簧;74-第二横板;741-第一圆孔;75-第一海绵
块;76-第五过滤网;77-第七弹簧;78-海绵环;79-斜板;791-第二圆孔;70-第八弹簧;8-第
二壳体装置;81-第四支架;82-第六管道;83-第六阀门;84-第五固定杆;85-第二壳体;851-
第三圆孔;852-第四圆孔;86-排气管;87-第七阀门;9-第二过滤装置;91-弯曲板;92-第九
弹簧;93-第八过滤网;94-第九过滤网;95-第十弹簧;961-第五圆孔;96-第二竖板;97-第七
管道;98-第三竖板;99-第十一弹簧;90-第十过滤网;901-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包括抽气装置1、位于所述抽气装置1下
方的第一消毒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消毒装置2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
置3下方的第二消毒装置4、位于所述第二消毒装置4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
管道装置5右侧的第一壳体装置6、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6内的第一过滤装置7、位于所
述第一壳体装置6右侧的第二壳体装置8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8内的第二过滤装置9。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抽气装置1包括第一框体1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下方的第
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方的抽气管14、设置于所述抽气管14上的第一风机16、第
一阀门15、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6下方的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
第一框体11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
一通孔111呈圆形。所述第二框体12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二框体12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
孔121,所述第二通孔12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1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
面与所述第二框体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12的内部
相通。所述抽气管14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抽气管14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风机16与电源连接。所述第
一支架1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风机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下
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消毒装置2包括第一管道21、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下方
的第三框体22、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22内的玻璃罩23、收容于所述玻璃罩23内的紫外线灯
24、位于所述第三框体22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25、位于所述第三框体22下方的第一横板27、
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7左右两侧的第一过滤网26、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6下方的第二弹簧
28。所述第一管道2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第一
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框体22呈空心的球状,所述第三框体22上设有第三通
孔221及第四通孔212,所述第三通孔221及第四通孔212与所述第三框体22的内部相通,所
述第一管道2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22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22的内部相通。所述玻璃罩23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玻
璃罩23与所述第三框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罩23采用玻璃材料制成。所述紫外
线灯24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发出紫外线,进而可以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消毒杀菌。所述第
一弹簧2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弹簧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22固定连接,对所述第三框体2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
一横板27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框体22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板27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从而对所
述第三框体2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横板27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过滤网26设有
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过滤网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7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6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框体12的内表面上,从而其不仅可
以对空气进行过滤,还可以对所述第一横板2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弹簧28设有两个,所
述第二弹簧28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2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弹簧2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6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26起到支撑作
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3包括第二管道3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3上的第
二阀门32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3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31。所述第二管道33的上端对准所述
第二通孔12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3的内部与所述第二
框体1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31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1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1的
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1的下端呈竖直状。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消毒装置4包括第四框体41、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41内
的第五框体42、位于所述第五框体42左侧的挡块43、收容于所述第五框体42内左右两侧的
散热框44、收容于所述散热框44内的加热棒45、位于所述散热框44下方的第二过滤网46、位
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6下方的第三弹簧47、位于所述挡块43左侧的第四弹簧48、位于所述第
四弹簧48左侧的第一竖板49及位于所述第一竖板49上方的第三过滤网40。所述第四框体41
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411及位于
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412,所述第五通孔411、第六通孔4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内
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3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411且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3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31的下端与所
述第四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框体42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五框体
42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框体42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
框体42位于所述第五通孔411的下方,所述第五框体42的左表面设有第一凹槽421,所述第
一凹槽421与所述第五框体42的内部相通。所述挡块43呈竖直状,所述挡块43的下表面与所
述第四框体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挡块43挡住所述第一凹槽421。所述散热框44设有两
个,所述散热框44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散热框44的侧面与所述第五框体42的内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散热框44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传递热量。所述加热棒45设有两个,所述
加热棒45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6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46的侧面
与所述第五框体4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过滤网46可以在所述第五框体42内上
下移动。所述第三弹簧47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47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47的下端与所
述第四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46固定连接,
从而对所述第二过滤网4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弹簧48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48的一
端与所述挡块4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49固定连接,从而对
所述挡块4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挡块43紧紧的顶靠在所述第五框体42的侧面上,进而
可以堵住所述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一竖板4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49的下端
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0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
过滤网40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49的上端与所述第三
过滤网4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通孔412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40的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装置5包括第三管道51、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51上的第
三阀门52、位于所述第三管道51右侧的第一固定杆5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3右侧的第三
支架54。所述第三管道5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412且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51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杆53设有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5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5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框体
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4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4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框体41的
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4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七通孔541,所述第七通孔
541呈圆形。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装置6包括第一壳体6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61右侧的第
四管道62、位于所述第四管道62右侧的第五管道63、位于所述第五管道63上方的进水斗64、
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63上的第四阀门65、位于所述第五管道63下方的第二固定杆66、位于
所述第二固定杆66下方的第三固定杆67、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67左侧的第一连接杆68、位
于所述第三固定杆67右侧的第四固定杆69、位于所述第一壳体61下方的排水管60及设置于
所述排水管60上的第五阀门601。所述第一壳体6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壳
体6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八通孔6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九通孔612、第十通孔、位于其
下表面的第十一通孔613,所述第八通孔611、第九通孔612、第十通孔、第十一通孔613呈圆
形且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5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611且与所
述第一壳体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5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部相
通,所述第一固定杆5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4的下
端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62呈水平状,所述第四管道62的左
端对准所述第十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62的内部
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6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541且与所述第
三支架54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七通孔541与所述第四管道6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
管道63呈L型,所述第五管道6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541且与所述第三支架54的右表面
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七通孔541的内部与所述第五管道6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63的
上端呈竖直状。所述进水斗64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五管道63的上端与所述进水斗64的
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斗64的内部与所述第五管道6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固定杆66
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66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管道6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66的下
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6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
67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
连接杆6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8的右端与所述第
三固定杆6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69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69的上端与所述第三
固定杆67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60呈竖直状,所述排水管60的上端对准所述第第十一通孔
613且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60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
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7包括第四过滤网71、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71右侧
的第五弹簧72、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71下方的第六弹簧73、位于所述第六弹簧73下方的第
二横板74、位于所述第二横板74下方的第一海绵块75、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75下方的第五
过滤网76、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76下方的第七弹簧77、位于所述第七弹簧77下方的海绵环
78、位于所述海绵环78下方的斜板79、位于所述斜板79下方的第七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七
过滤网右侧的第八弹簧70。所述第四过滤网7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71的
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71挡住所述第八通孔611。所
述第五弹簧72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72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7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壳
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2的左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7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
第四过滤网71可以紧紧的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六弹簧73呈竖直状,
所述第六弹簧7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7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
横板74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四过滤网7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横板74呈长方体且水
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板74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74上
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741。所述第一海绵块7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
绵块7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7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75位于所述第一圆
孔741的下方。所述第五过滤网7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76的侧面与所述第
一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7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五过滤网76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77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77的上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7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七弹簧77的下端与所述海绵环78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环78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
所述海绵环78顶靠在所述斜板79上。所述斜板79呈倾斜状,所述斜板79的侧面与所述第一
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79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圆孔791。所述第七过
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
滤网的上端与所述斜板79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斜板79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八弹簧
70呈水平状,所述第八弹簧70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
70的左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七过滤网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壳体装置8包括第四支架81、位于所述第四支架81下方的第
六管道82、设置于所述第六管道82上的第六阀门8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81右侧的第五固定
杆84、位于所述第五固定杆84下方的第二壳体85、位于所述第二壳体85右侧的排气管86、设
置于所述排气管86上的第七阀门87。所述第四支架81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上端与所述
第三固定杆6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8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69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82的上端对准
所述第九通孔612且与所述第一壳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82的内部与所述
第一壳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固定杆84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84的上端与所述第
四支架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8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壳体85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壳体85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圆孔
85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圆孔852,所述第三圆孔851、第四圆孔85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
壳体85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六管道8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圆孔851且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
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8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气管86呈
水平状,所述排气管86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圆孔852且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右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排气管86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9包括弯曲板91、位于所述弯曲板91上方的第九弹
簧92、位于所述弯曲板91下方的第八过滤网93、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93右侧的第九过滤网
94、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94右侧的第十弹簧95、位于所述第十弹簧95右侧的第二竖板96、位
于所述第二竖板96右侧的第七管道97、设置于所述第七管道97上的第三竖板98、位于所述
第七管道97右侧的第十一弹簧99、位于所述第十一弹簧99右侧的第十过滤网90。所述弯曲
板91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9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91
位于所述第三圆孔851的下方。所述第九弹簧92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92的上端与所述第
二壳体85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92的下端与所述弯曲板9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弯曲板
9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八过滤网93呈竖直状,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
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上端与所述弯曲板9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弯
曲板9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九过滤网94呈弯曲状,所述第九过滤网94与所述第二壳体85
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十弹簧95设有两个,所述第十弹簧95呈水平状,所述第十弹簧95
的左端与所述第九过滤网94固定连接,所述第十弹簧9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板96的左表面
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九过滤网94起到支撑。所述第二竖板9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
第二竖板96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板96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
的第五圆孔961。所述第七管道97呈水平状,所述第七管道97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圆孔961
且与所述第二竖板9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圆孔961与所述第七管道97的内部
相通,所述第七管道97贯穿所述第三竖板98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板98
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板98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
弹簧99设有两个,所述第十一弹簧99呈水平状,所述第十一弹簧99的左端与所述第七管道
9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弹簧99的右端与所述第十过滤网90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
滤网90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十过滤网90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十过滤网90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二连接杆901,所述第二连接杆901呈长方体且水平
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90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
901的左端与所述第十过滤网9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医院内,
当医院内的空气粉尘及细菌较多时,手动启动第一风机16、紫外线灯24、加热棒45,同时往
所述进水斗64内倒入净化水,使得进水斗64内存储一定量的净化水。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5,
使得医院内的空气进入到所述抽气管14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1
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22内,然后与紫外线灯24发出的紫外线接触,紫外线可以杀死
空气中大部分的细菌。然后空气经过第四通孔212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板27上,使得所述第一
横板27向下弯曲,然后滑过所述第一横板27的上表面向第一横板27上方的四周散去,此时
可以对高气压的空气起到降压的作用。然后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26的过滤进入到所述第一
过滤网26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网26可以过滤掉空气中大部分的粒径较大的固体杂质。进
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6下方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33内,然后手动打开第二阀门32,
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3内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五框体42内。由于加热棒45可以产生热量,使
得所述第五框体42内的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对空气中的细菌杀死,防止细
菌对人体的感染。然后经过第二过滤网46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当气压较大时,所述第二
过滤网46向下移动,防止高气压对所述第二过滤网46造成损坏。然后空气经过第一凹槽421
向左推动挡块43,使得所述挡块43向左侧移动,然后空气进入到所述挡块43的上方,然后经
过所述第三过滤网40的过滤后经过所述第六通孔412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51内,打开第三
阀门52,使得所述第三管道51内的空气经过所述第四过滤网71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壳
体61内,此时手动打开第四阀门65,使得所述进水斗64内的净化水进入到所述第五管道63
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七通孔541进入到所述第四管道6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壳体61内,
然后向左侧喷出,进而可以与经过第四过滤网71过滤后的空气接触,清除空气中大部分的
粉尘颗粒杂质,改善空气的净化效果。然后空气与水经过所述第一圆孔741与所述第一海绵
块75接触,此时所述第一海绵块75被浸湿,其对空气的过滤效果更好,然后第五过滤网76对
所述第一海绵块75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76可以被浸湿,使得所述第五过滤
网76可以对空气进行有效的过滤作用。然后空气经过海绵环78的过滤且穿过所述第二圆孔
791进入到所述斜板79的右侧,然后经过所述第七过滤网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六管道82
内,打开第六阀门83,使得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二壳体85内,然后经过弯曲板91的集中作用,
从所述弯曲板91的下方向右侧移动,且经过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过滤后且经过第九过滤网
94的过滤后,当气压较大时,所述第九过滤网94向右侧移动,对气压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
空气得到降压的作用。然后空气经过所述第五圆孔961进入到所述第七管道97内,然后经过
第十过滤网90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排气管86内,打开第七阀门87,使得净化后的空气排出,
对医院的空气起到净化消毒的作用,当所述第一壳体61内的净化水较多时,手动打开第五
阀门601,使得净化水从所述排水管60排出。至此,本发明医用空气消毒灭菌装置使用过程
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