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居产品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
计系统。
背景技术
木质工艺品的设计通常需要经历的阶段可以系统地归结为四个阶段:“设计规
划”、“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在这四个阶段中,需要多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每
一阶段的解决方案都有技术文件的产出,并为下一阶段提出了新的问题,针对产出的技术
文件,需要及时检查与审批。至于提出的新问题,则需要指明决策依据、并描述当前阶段的
工作成果。这四个阶段是个闭环过程,当审批不满意或测试不满意时,需经历多次的循环。
根据木质工艺品产品的结构和设计特点,采用选型法和变型设计法是缩短产品开
发周期的有效手段,针对这两种设计方法分别提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选型法来说,主要是外
购件、通用件以及其他非自制件所采用,对此类零部件只需基于供应商或者其他机型所用
实例进行匹配即可。问题是这些外购件的建模是十分繁琐并且重复却又是不得不做的工
作。企业通常的做法是绘制示意图来代替,或者索性直接复制别的机型上实例模型来对应。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①示意图不能很好的描述产品的结构布局,并且所呈现的产品整机效
果不理想,它只适合用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②所复制进来的模型未必满足当前机型,可
能会引起装配的干涉。工程师在此类非自制零部件的设计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无疑是得不偿
失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
化设计系统。
一种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包括:
用于直接面向设计人员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应用层;
用于给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提供程序调用的模型信
息、供设计人员检查所需的模型的数据层;
用于根据服务层设定的规则从数据层提取模型信息的服务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包括设计知识库模块、参数化设计系统、项目文档创建与
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PDM管理模块;服务层包括知识查询/检索模块、知识库管理模
块、实例库管理模块、数字化设计/建模模块、模板文件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库管
理模块、系统设计和管理模块;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模板库、文档库、实例库和文件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设计知识库模块用于向设计人员提供设计
知识,设计知识包括:木质工艺品通用设计标准、机械零部件参数的设计计算及校核方法、
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及材料特性、产品设计规则和选型规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参数化设计系统可以根据内置的尺寸驱动
模块快速生成所需的模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项目文档创建与管理模块能够生成固定格
式的WORD或EXCEL格式的文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PDM管理模块中设有模板管理模块,模板管
理模块用于装配模型,并对装配的模型进行干涉检查、自动生成零件图、力学性能分析、零
件加工工艺分析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将PDM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知识库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家居设计行业,通过建立
相关模型的参数化模板,基于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技术,建立木质工艺品参数化设计系统,
从而实现基于模板的快速参数化设计。基于PDM系统及其管理工具,完成面向企业的产品数
据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定制开发工作,实现已有产品数据、新项目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及应用。
因此,应用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家居产品的设计效率和产
品数据的管理规范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基于PDM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包括:
用于直接面向设计人员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应用层;
用于给木质工艺品数字化设计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提供程序调用的模型信
息、供设计人员检查所需的模型的数据层;
用于根据服务层设定的规则从数据层提取模型信息的服务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包括设计知识库模块、参数化设计系统、项目文档创建与
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PDM管理模块;服务层包括知识查询/检索模块、知识库管理模
块、实例库管理模块、数字化设计/建模模块、模板文件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库管
理模块、系统设计和管理模块;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模板库、文档库、实例库和文件系统。
其中,设计知识库模块用于向设计人员提供设计知识,设计知识包括:木质工艺品
通用设计标准、机械零部件参数的设计计算及校核方法、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及材料特
性、产品设计规则和选型规则。
其中,参数化设计系统可以根据内置的尺寸驱动模块快速生成所需的模型。
其中,项目文档创建与管理模块能够生成固定格式的WORD或EXCEL格式的文档。
其中,PDM管理模块中设有模板管理模块,模板管理模块用于装配模型,并对装配
的模型进行干涉检查、自动生成零件图、力学性能分析、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