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6009080
  • 上传时间:2019-04-02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853.1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68025.0

    申请日:

    2016.11.29

    公开号:

    CN106371249A

    公开日:

    2017.02.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日:20161129|||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尧; 区可坚; 王超; 翟玉帅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代理人:

    邵新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如何减少膜片起皱的问题。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膜片和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位于所述膜片下层的折边,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部、在所述第一部下表面上有用于连接所述背板的第二部以及在所述第一部上表面有用于固定所述膜片的限位部,所述第二部设置在所述折边上的固定孔内,其中,所述固定孔为呈远离折边中心方向上增大的梯形状开口,且所述第二部在置于所述固定孔内时,与所述固定孔的两倾斜边紧贴,以及与所述固定孔的平行边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二部膨胀时可在所述间隙内移动。本发明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膜片和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位于边缘上且向外平行延伸
    的折边,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部、在所述第一部下表面
    上有用于连接所述背板的第二部以及在所述第一部上表面有用于固定所述膜片的限位部,
    所述第二部设置在所述折边上的固定孔内,其中,所述固定孔为呈远离折边中心方向上增
    大的梯形状开口,且所述第二部在置于所述固定孔内时,与所述固定孔的两倾斜边紧贴,以
    及与所述固定孔的平行边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二部膨胀时可在所述间隙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背板的热膨胀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边上表面还包括沉槽,所述固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沉槽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置于所述所述沉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边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沉槽的长度,且大于所述固定孔
    的外边缘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膨胀时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膜片的热膨胀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向所述折边的外边缘移动时,移动距离小于所述预留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挂孔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部的宽度。
    10.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层叠加组装在一起的扩散板、胶框和液
    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任一上述权利要求1至9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扩
    散板平铺在所述膜片出光面上,所述胶框在与所述限位部顶端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对位槽,
    所述对位槽用于填平所述限位部凸出在所述扩散板上表面的部分。

    说明书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包括液晶面板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直
    下式背光模100包括按一定顺序叠合的背板10、反射片20、扩散板30、光学膜片40、胶框50和
    前框70。

    如图2至图4所示,背板10包括折边11和固定在折边11上的凸起部12,膜片40包括
    挂耳42和挂耳42上开设的挂孔41,位于折边11中部的凸起部12套设在挂孔41中,以将膜片
    40连接在背板10上。

    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温度在其工作时升高,停止工作时逐渐降低,相应地,膜片和
    背板会受热膨胀和冷却收缩,由于膜片的热膨胀系数(\℃数量级)大于背板的热膨胀系
    数(\℃数量级),所以膜片热胀或冷缩形变的程度更大,也就是膜片边缘向其周边延伸
    或收缩的位移量更多,造成与背板保持相同位移量的凸起部对膜片具有阻碍作用,缩小了
    膜片形变所需要的位移空间,从而引起膜片起皱的问题,进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品
    质和显示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在将膜片连接到背
    板的基础上,能够克服膜片起皱问题,进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品质和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在将膜片连接到背
    板的基础上,能够为膜片热胀冷缩形变提供足够的形变空间,以减少膜片起皱现象,进而提
    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品质和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膜片和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位于边缘上且向外平
    行延伸的折边,所述多个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部、在所述第一部下表面上有用于连接所述背
    板的第二部以及在所述第一部上表面有用于固定所述膜片的限位部,所述第二部设置在所
    述折边上的固定孔内,其中,所述固定孔为呈远离折边中心方向上增大的梯形状开口,且所
    述第二部在置于所述固定孔内时,与所述固定孔的两倾斜边紧贴,以及与所述固定孔的平
    行边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二部膨胀时可在所述间隙内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背板的热膨胀系数。

    优选地,所述折边上表面还包括沉槽,所述固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沉槽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置于所述所述沉槽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折边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沉槽的长度,且
    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外边缘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膨胀时的形状变化量大于所述膜片的形状变化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向所述折边的外边缘移动时,移动距离小于所述预设的间
    距。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挂孔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部的宽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层叠加组装在一起的扩散
    板、胶框和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扩散板平铺
    在所述膜片出光面上,所述胶框在与所述限位部顶端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对位槽,所述对位
    槽用于填平所述限位部凸出在所述扩散板上表面的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增设了连接部
    件和固定孔,用于实现将膜片连接在背板上,同时,当受热膨胀时,连接部件受到固定孔内
    侧壁的挤压力作用而向背板的外边缘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拉动膜片向其周边延伸,当
    冷却收缩时,连接部件受到膜片的拉力作用而向背板的内边缘移动,正是连接部件在背板
    上的移动距离为膜片提供足够的位移空间,有利于减少膜片起皱。

    本发明提及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内”、“外”等,仅是用于更好的说明和
    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
    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要地说明,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可能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以下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分解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膜片和背板局部截面图

    图3为图2中A区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背板上的凸起部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背板局部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独立连接部件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固定孔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连接部件和固定孔卡位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连接部件与固定孔开始膨胀形变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连接部件与固定始膨胀形变的作用力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装置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

    10-背板,20-反射片,30-扩散板,40-光学膜片,50-胶框,60-液晶面板,70-前框,80-连
    接部件;

    11-折边,12-凸起部,210-固定孔,211-孔口,212-倾斜内壁,213-平行内壁,220-沉槽,
    41-挂孔,42-挂耳,51-对位槽,81-第一部,82-第二部,821-连接端,83-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列举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前提下所获得
    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
    合。

    实施例一

    为了更加简洁、方便描述地描述,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相同的部件,本发明实
    施例一延用相同标记和名称。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膜片40、多个连
    接部件80和背板10,其中,背板10包括位于边缘上且向外平行延伸的折边11,可用于支撑膜
    片40,连接部件80包括第一部81,在第一部81下表面上有用于连接背板10的第二部82以及
    在第一部81上表面有用于固定膜片40的限位部83,第二部82可设置在折边11上的固定孔
    210内,且置于固定孔210时,第二部82可沿折边11宽度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连接部80采用插拔连接方式设置在固
    定孔210中,固定在折边11上的凸起部12大多采用直接冲压成型的方式,在折边11宽度方
    向,连接体80可移动而凸起部12不可移动,在热涨或冷缩形变的过程中,连接体80和膜片40
    之间产生一定的拉力作用,以拉动连接部件80或膜片40移动,从而减少膜片40起皱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6所示,多个连接部件80是用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度的材料冲压制
    成,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或SUS 301,限位部83垂直连接在第一部81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且其
    下端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部81上表面的长度和宽度,以防止限位部83延伸出
    第一部81上表面而缩小可移动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部8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限位部83的长度和宽度时,两部件重合,
    也就是第二部82直接延伸于限位部83下表面,可节省第一部81上延伸在限位部83周边的材
    料,此时,第二部82受限于较小的限位部83,可将其加工为长条状,在穿过固定孔210后将下
    端弯曲,以卡位在折边11下表面。

    优选地,第一部8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限位部83的长度和宽度,如此可以确保
    在挂孔41小于固定孔210时,限位部83不会受限于固定孔210的长度和宽度,与挂孔42能够
    更好地配合。

    为了进一步减少与膜片40组装中的不匹配问题,限位体82的边角经过圆弧处理,
    且底端的延伸位置应该靠近第一部81外边缘。

    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部82可相向弹压,在相对位置之间设有用于第二部82被弹压
    时能够相互靠近的垂直间距,第二部82与第一部81之间也预留有一定的水平间距,即:连接
    端821凸出于第二部82上表面的倾斜长度,该长度大于折边11的厚度,以防止连接部件80膨
    胀时,因卡位过紧而阻碍移动。

    如图7所示,折边11上直接冲压成型的多个与折边11形成一体的固定孔210,固定
    孔210为呈远离折边中心方向上增大的梯形状开口,固定孔210有两个上下相对的孔口211,
    孔口211周边位于折边11表面上,孔口211的形状包括但不仅限于梯形或三角形或弧形,示
    范的,本实施例仅采用梯形进行说明。

    呈梯形结构的固定孔210包括两个倾斜内壁212和两个平行内壁213,连接部件80
    插接在固定孔210的预设位置时,可以是第二部82与靠近折边11外边缘的平行内壁213刚好
    接触的位置,如此既可以保证连接部件80具有尽可能大的移动间距,也能够适应折边11的
    窄边化,也可以在两个平行内壁213的中部。

    可选地,背板10长度方向的折边11和宽度方向的折边11上可以各冲压出三个和两
    个固定孔210,以确保膜片40限位卡接在背板10上具有一定的牢固性,固定孔12的个数与背
    板10的尺寸和牢固性成正相关关系,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减少在组装或运输过程中膜
    片40向折边11周边随意移动。

    如图8所示,连接部件80与背板10装配完成后,第二部82置于固定孔210内,与孔口
    211的两倾斜边紧贴,以及与靠近折边11外边缘的平行内壁213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使第二
    部82膨胀时可在间隙内移动。

    具体地,第一部81下表面贴合在固定孔210的上孔口211,相应地,第二部82上表面
    贴合在固定孔210的下孔口211,两个倾斜内壁212伸入到第一部81和第二部82之间的水平
    间距中,如此保证第二部82发生膨胀形变时孔口211能够对其产生应力,以驱动连接部件80
    向折边211外边缘靠近。

    装配过程中,首先施加给第二部82相向的外压力,使其垂直间隙减小而相互靠近,
    当底端间距小于上孔口211的最小间距时,将第二部82底端放置到固定孔210内,之后施加
    垂直于第一部81表面的外压力,或者推动第一部81向折边11的外边缘移动一定距离,以使
    第二部82底端在固定孔210中滑落,直至下孔口211逐渐释放形变,最终卡位在平行内壁213
    的中部且靠近折边11内边缘的适应位置。

    在上述装配完成后,将膜片40的挂孔41套放在限位部83上,并且膜片40的入光面
    紧贴在第一部81上表面,限位部83上端凸出于膜片40的出光面。

    拆卸时,只需要施加给第二部82相对的外压力,以压缩垂直间隙,同时推动第二部
    82底端向折边11上表面移动,直至第二部82底端脱离上孔口211,因此拆卸操作具有简捷方
    便的特点。

    优选地,在折边11上表面直接冲压出用于放置第一部81的沉槽220,孔口121周边
    位于沉槽220底部,在折边11的宽度方向上沉槽22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孔口211的开口间距,
    在折边11的长度方向上沉槽220的长度大于孔口211的开口边缘的最大距离,该最大距离
    即:靠近折边11外边缘的平行内壁213的长度。

    具体地,第一部81可设置在沉槽220的槽底且横置于孔口121上,第一部81长度小
    于沉槽220的长度且大于靠近折边11外边缘的平行内壁213的长度,同时,第一部81的宽度
    小于沉槽220的宽度,厚度小于或等于沉槽220的深度。

    优选地,第一部81的厚度等于沉槽220的深度,如此既可以保证第一部81与折边11
    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有利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窄边化,也可以避免限位部83下端伸入
    沉槽220,以增加可用于套设在挂孔41的部分而节省材料。

    膜片40产生位移变化可以源于形变导致其周边延伸或收缩,也可以是保持体积不
    改变但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中,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是导致膜片40发生热胀和冷缩
    形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形变会造成膜片40起皱,而本发明主要用于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
    的起皱问题。

    图9为连接部件80膨胀前的预设效果图,图10为膨胀形变时的力学作用分解图,下
    面在膜片40通过连接部件80在背板10的情况下,结合图9及图10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部件均是由可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和冷缩形变,其中,连接部件80的热
    膨胀系数大于背板10的热膨胀系数,受限于热膨胀系数,连接部件80的位移量大于背板10
    的位移量,由于形状变化量等于热膨胀系数、形变的位移量和温度差三者乘积,所以连接部
    件80的形状变化量大于背板10的形状变化量。

    当温度升高超过一定限度时,各部件周边向折边11的外边缘延伸而产生正向位
    移,第二部82膨胀会使其受到与倾斜内壁212垂直的挤压力Fx,与此同时,倾斜内壁212对第
    二部82作用反挤压力Fx´,该反挤压力可分解为与平行内壁213平行的推力Fx1′和垂直的推力
    Fx2′,其中,推力Fx2′会驱动第二部82向折边210的外边缘靠近,如此为膜片40延展提供位移
    空间,以减少膜片40起皱问题。

    相反地,当温度降低超过一定限度时,各部件周边向折边11的内边缘收缩而产生
    负向位移,第二部82受到膜片40冷缩形变产生的拉力作用而移动,恢复至组装时的预设位
    置附近。

    具体地,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当温度在-20℃至60℃时,膜片40发生热胀冷缩形变
    一般不会出现起皱问题,但是温度高于60℃或低于-20℃能够大大增加膜片40起皱问题。

    优选地,连接部件80的热膨胀系数大于膜片40的热膨胀系数,用于保证受热膨胀
    的过程中,连接部件80的形状变化量大于膜片40的形状变化量,膜片40除了自身膨胀形变
    产生位移变化量之外,还受到第二部82的拉力作用而向折边11的外边缘方向延伸,并且第
    二部82形状变化量越大,对膜片40的拉力作用越大,如此更有利于膜片40减少起皱问题。

    为了更好的与倾斜内壁212配合,减少第二部82的连接端821只与其接触线或点,
    造成在移动中会产生较大摩擦力的问题,优选地,连接端821平行于倾斜内壁212,并且与倾
    斜内壁212的形状相匹配,例如:连接端821和倾斜内壁212的边角进行相同的圆弧处理。

    实施例二

    为了更加简洁、方便地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部件,在实施例二中同样延用相同标
    记和名称,并且省略相应部件地具体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
    的扩散板30、胶框50、液晶面板60和前框70,:还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
    扩散板30平铺在膜片40出光面,胶框50上与限位部83顶端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对位槽51,
    对位槽51用于填补限位部83凸出在扩散板30上表面的部分。

    具体地,限位部83顶端伸入到对位槽51内,对位槽51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限位部
    83的长度和宽度,对位槽51深度大于或等于限位部83凸出于扩散板30上表面的高度。

    优选地,对位槽51深度略大于凸出在扩散板30上表面的限位部83高度,以在膨胀
    形变的过程中,连接部件80移动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

    本实施例二中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形变过程,以及膜片连接在背板的情况下,连接
    部件的移动方向及其与膜片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具体内容与实施例一类似,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再者,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反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一种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600908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