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住宅连接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指一种建筑板装配式住宅连接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中低层装配式建筑体系中,装配连接方式多采用螺栓、自攻螺丝等机械方式,此类连接方式安装速度快,操作简单。但还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如:连接部位不封闭;连接材料出现锈蚀难以修复;由于连接部位间断设置,使结构传力分散,对抗震级别有明显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板装配式住宅连接建造方法,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等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板装配式住宅的连接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在建筑板安装时,将相邻的建筑板之间拉开距离;在建筑板四周设置的箍筋内穿入主筋;再其内浇注混凝土,以形成与建筑板四周钢结构复合受力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和/或复合混凝土构造梁,通过建筑板四周箍筋、主筋,使得混凝土牢固地与建筑板固接在一起,并使构成建筑主体的建筑板与基础固接在一起共同受力,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等级。
另一种由建筑板装配式住宅的连接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在建筑板安装时,将相邻的建筑板之间拉开距离,且该距离的尺寸与形状经结构计算确定;在建筑板四周设置的箍筋内穿入主筋;在其内再浇注混凝土,以形成与建筑板四周钢结构复合受力的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和/或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通过建筑板四周箍筋、主筋,使混凝土牢固地与建筑板连接在一起,使得构成建筑主体的建筑板与基础固接在一起共同受力,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等级。
其中,所述的建筑板,它包括:外墙板、隔墙板、楼板、屋面板。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调整相邻之间建筑板板缝的距离,达到不同的混凝土截面尺寸与配筋,使其满足不同的结构受力要求,如建筑物所需的混凝土柱、混凝土构造柱、混凝土梁、混凝土圈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施工快捷;并通过后浇注的混凝土,将建筑板四周裸露的钢结构包裹住,不仅提高了建筑板的防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等级。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承重能力的建筑板装配式住宅建造,也可适用于非承重建筑板装配式住宅建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立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立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块墙板阳角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块墙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块墙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墙板与屋面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楼墙板、二楼墙板、楼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块楼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楼墙板、二楼墙板、二块楼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墙板与混凝土基础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块墙板阳角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块墙板阳角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块墙板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墙板与屋面板的沿口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楼与二楼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号是:外墙板1;隔墙板2;楼板3;屋面板4;复合混凝土构造柱5-1;复合混凝土构造梁5-2;混凝土5-3;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地面混凝土层5-5;混凝土基础5-6;箍筋6;主筋7;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5-7;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装配式住宅结构,它主要由外墙板1、隔墙板2、楼板3、屋面板4、复合混凝土构造柱5-1、复合混凝土构造梁5-2以及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构成。建筑板装配式住宅的连接建造方法是:
在建筑板安装时,将相邻的建筑板(外墙板1、隔墙板2、楼板3、屋面板4)之间拉开距离;在建筑板需要连接部位设置的箍筋6内穿入主筋7;再浇注混凝土5-3,以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柱5-1和复合混凝土构造梁5-2;通过建筑板(外墙板1、隔墙板2、楼板3、屋面板4)四周箍筋6、主筋7、混凝土5-3与建筑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并使得构成建筑主体的外墙板1、隔墙板2、楼板3、屋面板4与混凝土基础5-6固接在一起共同受力,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等级;并通过在板缝内浇注混凝土5-3所形成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5-1与复合混凝土构造梁5-2,使建筑板连接在一起而共同受力,建造成完整的装配式住宅建筑物。
图4是二块墙板阳角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二块外墙板1;然后在二块外墙板1形成的阳角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外墙板1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阴阳角部的两块外墙板1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柱。
图5是三块墙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隔墙板2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隔墙板2;再安装两块外墙板1并按要求拉开一定距离;然后在外墙板1、隔墙板2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外墙板1、隔墙板2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块外墙板1、一块隔墙板2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柱。
图6是二块墙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柱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两块外墙板1并按要求拉开一定距离;然后在两块外墙板1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外墙板1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块外墙板1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柱。
图7是墙板与屋面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屋面板4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外墙板1;再安装屋面板4;然后在外墙板1屋面板4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地间距与外墙板1屋面板4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外墙板1、屋面板4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梁。
图8是一楼墙板、二楼墙板、楼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楼板3、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一楼外墙板1;再安装楼板3与二楼外墙板1;然后在一、二层外墙板1、楼板3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外墙板1、楼板3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一、二层外墙板1、楼板3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梁与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
图9是二块楼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它是由楼板3、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两块楼板3并按要求拉开一定距离;然后在两块楼板3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楼板3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块楼板3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梁与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
图10是一楼墙板、二楼墙板与二块楼板的复合混凝土构造梁连接示意图,它是由隔墙板2、楼板3、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一楼隔墙板2;再安装两块楼板3并按要求拉开一定距离;再安装二楼隔墙板2;然后在一、二楼隔墙板2与两块楼板3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一、二楼隔墙板2、两块楼板3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块楼板3与两块隔墙板2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构造梁与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
图11是墙板与混凝土基础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混凝土5-3、地面混凝土层5-5、箍筋6、混凝土基础5-6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将外墙板1安装在混凝土基础5-6上;并按要求抬高一定距离;然后在外墙板1与混凝土基础5-6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外墙板1进行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与箍筋6与混凝土基础5-6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地面混凝土层5-5。
图12是二块墙板阳角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二块外墙板1,并应按照结构计算的要求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二块外墙板1形成的阳角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外墙板1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阴阳角部的两块外墙板1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
图13是三块墙板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隔墙板2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隔墙板2;再安装两块外墙板1,并应按照结构计算的要求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外墙板1、隔墙板2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外墙板1隔墙板2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块外墙板1、一块隔墙板2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结构受力的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
图14是二块墙板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两块外墙板1,并应按照结构计算的要求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两块外墙板1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外墙板1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通过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块外墙板1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结构受力的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柱。
图15是墙板与屋面板的沿口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的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屋面板4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外墙板1;再安装屋面板4;外墙板1、屋面板4应按照结构计算的要求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外墙板1、屋面板4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外墙板1、屋面板4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外墙板1、屋面板4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结构受力的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
图16是一楼与二楼部位,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的连接示意图,它是由外墙板1、楼板3、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混凝土5-3、箍筋6、主筋7构成。其安装连接方法是:先安装一楼外墙板1;再安装楼板3与二楼外墙板1;二楼外墙板1应按照结构计算的要求与一楼外墙板1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一、二外墙板1、楼板3形成的空间内,箍筋6按照一定的间距与两块外墙板1、楼板3进行连接;再将主筋7穿入箍筋6内并与其连接;通过浇筑混凝土5-3,将主筋7与箍筋6、以及两层外墙板1、楼板3牢固的连接一起,并形成结构受力的复合混凝土结构受力梁与楼板混凝土叠合层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