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及系统.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5997673
  • 上传时间:2019-04-02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849.0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33790.9

    申请日:

    2016.11.14

    公开号:

    CN106780207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Q 50/20申请日:20161114|||公开

    IPC分类号:

    G06Q50/20(2012.01)I; G06F3/05

    主分类号:

    G06Q50/20

    申请人:

    东莞优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康; 袁野; 单江涛; 郑志强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路5号一楼109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代理人:

    赵永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以及课堂习题的试题总数n;S2: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S3: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不同的答题者;S4: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步骤S1中对答题者的答题笔迹的采样步骤如下:步骤S11: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间隔;步骤S12: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步骤S13: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步骤S14: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压力信息。本发明可以根据答题完成时间和完成度进行互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以及课堂习题的
    试题总数n;
    步骤S2: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
    步骤S3: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不同的答题者;
    步骤S4: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答题
    者的答题笔迹的采样步骤如下:
    步骤S11: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间隔;
    步骤S12: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
    步骤S13: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
    步骤S14: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压力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答题者的答卷分
    类前,计算答题者的运笔速率以及判定答题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其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和答题者的笔迹输入的各样点信息计算每个答题者的运笔速
    率;
    根据所述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以及答题者在所述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笔迹
    输入的样点信息,判定每个答题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者答卷的分
    类步骤包括:
    步骤S21:获取m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信息集合A以及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信息集
    合B,其中A={a1,a2...ai...am},a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值,B={b1,
    b2...bi...bm},b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的值;
    步骤S22:定义集合C={c1,c2...ci...cm}为m份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并计算
    集合C中各元素的值,其中Ci=ai×bi;
    步骤S23:将集合C中的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由高到低排列,并按所述综合完
    成效率值的高低将其分成高层次答卷、中层次答卷、低层次答卷三等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对答题者答
    卷的分发过程如下:
    步骤S31:将任意一份所述的高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中层次答卷的答题者,
    直至所有高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步骤S32:将任意一份所述的中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低层次答卷的答题者,
    直至所有中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步骤S33:将任意一份所述的低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高层次答卷的答题者,
    直至所有高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答题者答卷的完
    成度信息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取值范围为0≤bi≤1;当bi的值为0时表示该答题者的
    答卷中没有答题笔迹,其课堂习题完成度为最低值,当bi的值为1时表示该答题者的课堂习
    题完成度为最高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判定所述bi值的步骤
    为:
    根据获取的课堂习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计算所述每道试题的答题区域
    大小得到答题者答卷中所有n道试题的答题区域集合D{d1,d2…di…dn},定义所述n道试题
    的答题区域之和即d1+d2+…di+…dn的值;
    根据采集的答题者笔记输入的样点信息,计算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迹输
    入区域大小,得到集合E{e1,e2…ei…en};
    计算答题者答卷的n道试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区域之和的占比,得
    到集合F{f1,f2…fi…fn};
    计算每道试题答题区域大小与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区域之和的占比的
    乘积即d1×f1+d2×f2+…di×fi+…dn×fn的取值;
    计算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迹输入区域的大小乘以所述试题的占比的乘
    积即e1×f1+e2×f2+…ei×fi+…+en×fn的取值;
    最终得出该答卷中所有试题的完成度bi的值;即bi=(e1×f1+e2×f2+…ei×fi+…+en×
    fn)/(d1×f1+d2×f2+…di×fi+…dn×fn)。
    8.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模块、分类模块、分发模块以及评
    判模块;
    所述采样模块用于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以及
    课堂习题的试题总数n;
    所述分类模块用于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
    所述分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不同的
    答题者;
    所述评判模块用于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包括:
    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一采样单元、第二采样单元;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间
    隔;
    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
    所述第一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
    所述第二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压力
    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模块包括
    数值获取单元、数值计算单元、数值排列及分类单元;
    所述数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m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信息集合A以及答题者答卷的
    完成度信息集合B,其中A={a1,a2…ai…am},a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值,B={b1,
    b2…bi…bm},b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的值;
    所述数值计算单元用于定义集合C={c1,c2…ci…cm}为m份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
    值并计算集合C中各元素的值,其中Ci=ai×bi;
    所述数值排列及分类单元用于将集合C中的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由高到低排
    列,并按所述综合完成效率值的高低将其分成高层次答卷、中层次答卷、低层次答卷三等
    份。

    说明书

    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学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答卷的方式进行测试,无纸化、电子化是教育领
    域未来的趋势。针对答卷中的客观题,传统的自动批改技术包括机读卡形式和电子试题录
    入形式,价格昂贵,使用过程复杂。当前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改革已提上日程,课堂教学的改
    革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改
    革的焦点,习题互改对于互动课堂快速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针对电子试题录入
    形式,目前市场上产品无习题互改功能,或虽具有习题互改功能,但多是采用随机分发学生
    的作业进行互改,无法根据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策略分发批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及系统,可以根
    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和完成度完成互改,能达到学习较差学生修改学习较好学生作业的
    目的,使得学习较差学生在课堂即可得到学习较好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以及课堂习
    题的试题总数n;

    步骤S2: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

    步骤S3: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不同的答题
    者;

    步骤S4: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

    进一步地,所述S1中对答题者的答题笔迹的采样步骤如下:

    步骤S11: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间隔;

    步骤S12: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

    步骤S13: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

    步骤S14: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压力信息。

    进一步地,在将答题者的答卷分类前,计算答题者的运笔速率以及判定答题者的
    课堂习题完成度,其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和答题者的笔迹输入的各样点信息计算每个答题者的运
    笔速率;

    根据所述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以及答题者在所述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
    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判定每个答题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

    进一步地,所述答题者答卷的分类步骤包括:

    步骤S21:获取m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信息集合A以及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信
    息集合B,其中A={a1,a2…ai…am},a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值,B={b1,b2…bi…
    bm},b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的值;

    步骤S22:定义集合C={c1,c2…ci…cm}为m份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并计
    算集合C中各元素的值,其中Ci=ai×bi;

    步骤S23:将集合C中的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由高到低排列,并按所述综
    合完成效率值的高低将其分成高层次答卷、中层次答卷、低层次答卷三等份。

    进一步地,所述S3中对答题者答卷的分发过程如下:

    步骤S31:将任意一份所述的高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中层次答卷的答
    题者,直至所有高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步骤S32:将任意一份所述的中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低层次答卷的答
    题者,直至所有中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步骤S33:将任意一份所述的低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高层次答卷的答
    题者,直至所有高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信息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取值范围为0
    ≤bi≤1;当bi的值为0时表示该答题者的答卷中没有答题笔迹,其课堂习题完成度为最低
    值,当bi的值为1时表示该答题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为最高值。

    进一步地,判定所述bi值的步骤为:

    根据获取的课堂习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计算所述每道试题的答题
    区域大小得到答题者答卷中所有n道试题的答题区域集合D{d1,d2…di…dn},定义所述n道
    试题的答题区域之和即d1+d2+…di+…dn的值;

    根据采集的答题者笔记输入的样点信息,计算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
    迹输入区域大小,得到集合E{e1,e2…ei…en};

    计算答题者答卷的n道试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区域之和的占
    比,得到集合F{f1,f2…fi…fn};

    计算每道试题答题区域大小与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区域之和的占
    比的乘积即d1×f1+d2×f2+…di×fi+…dn×fn的取值;

    计算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迹输入区域的大小乘以所述试题的占比
    的乘积即e1×f1+e2×f2+…ei×fi+…+en×fn的取值;

    最终得出该答卷中所有试题的完成度bi的值;即bi=(e1×f1+e2×f2+…ei×fi+…+
    en×fn)/(d1×f1+d2×f2+…di×fi+…dn×fn)。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互改方法可以采样答题者的答
    题笔迹,从而了解答题者的答题速度和以及课堂习题的完成度。并据此将答题者分类,并使
    不同类型的答题者收到其他类型的答题者的试卷完成互改,从而达到学习较差学生修改学
    习较好学生的试卷的目的,使得学习较差学生在课堂习题的练习中得到学习较好学生的思
    路和方法。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包括采样模块、分类模块、分
    发模块以及评判模块;

    所述采样模块用于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
    以及课堂习题的试题总数n;

    所述分类模块用于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

    所述分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不
    同的答题者;

    所述评判模块用于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模块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一采样单元、第二
    采样单元;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
    间隔;

    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

    所述第一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
    息;

    所述第二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
    压力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分类模块包括数值获取单元、数值计算单元、数值排列及分类单
    元;

    所述数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m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信息集合A以及答题者答
    卷的完成度信息集合B,其中A={a1,a2...ai…am},a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值,B=
    {b1,b2...bi...bm},b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的值;

    所述数值计算单元用于定义集合C={c1,c2...ci...cm}为m份答题者答卷的综合
    完成效率值并计算集合C中各元素的值,其中Ci=ai×bi;

    所述数值排列及分类单元用于将集合C中的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由高到
    低排列,并按所述综合完成效率值的高低将其分成高层次答卷、中层次答卷、低层次答卷三
    等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互改系统设置有采样模块,可
    以采样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从而了解答题者的答题速度和以及课堂习题的完成度;分类模
    块,根据采样的答题者的答题速度以及课堂习题的完成度将答题者分类;分发模块,使不同
    类型的答题者收到其他类型的答题者的试卷;互改模块,使答题者针对其他类型的答题者
    的试卷完成互改。本系统可以使学习较差学生修改学习较好学生的试卷的目的,使得学习
    较差学生在课堂习题的练习中得到学习较好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
    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的采样步骤的流程
    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采样模块的结构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
    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
    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具体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S1: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以及课堂习
    题的试题总数n;

    步骤S2: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

    步骤S3: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不同的答题
    者;

    步骤S4: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S1中对答题者的答题笔迹的采样步骤如下:

    步骤S11: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间隔;

    步骤S12: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

    步骤S13: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

    步骤S14: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压力信息。

    具体地,所述步骤S11及步骤S12中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或定
    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时,需根据不同平台(例如Android系统或iOS
    系统)的坐标轴方向及标识方法的不同而变化。本实施例中应用Android系统的坐标轴,即X
    轴正方向向右,Y轴正方向向下。

    具体地,所述步骤S13及步骤S14中的采样时间间隔设置为100ms,即每隔100ms采
    集一次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坐标)信息。

    具体地,所述步骤S14中采集答题者输入样点压力信息的时间间隔也设置为
    100ms,依据答题者运笔的压力信息,可模拟出答题者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可使试卷中体
    现出答题者真实的笔迹。给判卷者提供真实的感官信息,提高其判卷工作的代入感。

    本实施例一中,在将答题者的答卷分类前,计算答题者的运笔速率以及判定答题
    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其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和答题者的笔迹输入的各样点信息计算每个答题者的运
    笔速率;

    根据所述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以及答题者在所述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
    笔迹输入的样点信息,判定每个答题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

    具体地,所述运笔速率的计算流程如下:在所述每道试题的答题区域中选取任意
    样点的坐标信息,根据所述样点间的距离及采样时间,计算出每道试题中答题者的运笔速
    率,最后根据试题总数量n的取值,确定所述答题者运笔速率的平均值,该值即为本实施例
    中的答题者运笔速率。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答题者答卷的分类步骤包括:

    步骤S21:获取m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信息集合A以及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信
    息集合B,其中A={a1,a2...ai...am},a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值,B={b1,
    b2...bi...bm},b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的值;

    步骤S22:定义集合C={c1,c2...ci...cm}为m份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并
    计算集合C中各元素的值,其中Ci=ai×bi;

    步骤S23:将集合C中的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由高到低排列,并按所述综
    合完成效率值的高低将其分成高层次答卷、中层次答卷、低层次答卷三等份。

    具体地,当答题者答卷数量为6时,即m=6。其中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集合A各元
    素的值为{4,5,6,9,7,3},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信息集合B的各元素的值为{0.4,0.5,0.8,
    0.9,0.6,0.8}。在所述步骤S22中可根据集合A和集合B的取值计算出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
    成效率值集合C{0.16,0.25,0.48,0.81,0.42,0.24}。将集合C的各元素由大到小排列即为
    {0.81,0.48,0.42,0.25,0.24,0.16}。在所述步骤S23中,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81和
    0.48的答卷划分为高层次答卷,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42和0.25的答卷划分为中层次答
    卷,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24和0.16的答卷划分为低层次答卷。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S3中对答题者答卷的分发过程如下:

    步骤S31:将任意一份所述的高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中层次答卷的答
    题者,直至所有高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步骤S32:将任意一份所述的中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低层次答卷的答
    题者,直至所有中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步骤S33:将任意一份所述的低层次答卷分发至任意一个所述的高层次答卷的答
    题者,直至所有高层次答卷分发完毕为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81的答卷分发至答题者答题效率值
    为0.42的答题者处;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48的答卷分发至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25的
    答题者处。使所有高层次的答卷分别发送至任意中层次答卷的答题者处。

    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42的答卷分发至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24的答题者处;
    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25的答卷分发至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16的答题者处;使所有中
    层次的答卷分别发送至任意低层次答卷的答题者处。

    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24的答卷分发至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81的答题者处;
    将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16的答卷分发至答题者答题效率值为0.48的答题者处。使所有低
    层次的答卷分别发送至任意高层次答卷的答题者处。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如此处理是基于答题笔迹轨迹判定习题完成度以及答题速度
    为因子计算出的答题效率值判定的答卷层次,并设定低层次批改中层次,中层次批改高层
    次,高层次批改低层次的分层批改策略,并以此策略进行分发互改。本发明实施例在完成作
    业互改的基础上,加入根据学生答题结果进行的分层并根据分层结果将答卷分发,使低层
    次学生通过改卷的过程,可以参考到高一层次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效率。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信息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取值范
    围为0≤bi≤1;当bi的值为0时表示该答题者的答卷中没有答题笔迹,其课堂习题完成度为
    最低值,当bi的值为1时表示该答题者的课堂习题完成度为最高值。

    本实施例一中,判定所述bi值的步骤为:

    根据获取的课堂习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计算所述每道试题的答题
    区域大小得到答题者答卷中所有n道试题的答题区域集合D{d1,d2…di…dn},定义所述n道
    试题的答题区域之和即d1+d2+…di+…dn的值;

    根据采集的答题者笔记输入的样点信息,计算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
    迹输入区域大小,得到集合E{e1,e2…ei…en};

    计算答题者答卷的n道试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区域之和的占
    比,得到集合F{f1,f2…fi…fn};

    计算每道试题答题区域大小与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区域之和的占
    比的乘积即d1×f1+d2×f2+…di×fi+…dn×fn的取值;

    计算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迹输入区域的大小乘以所述试题的占比
    的乘积即e1×f1+e2×f2+…ei×fi+…+en×fn的取值;

    最终得出该答卷中所有试题的完成度bi的值;即bi=(e1×f1+e2×f2+…ei×fi+…+
    en×fn)/(d1×f1+d2×f2+…di×fi+…dn×fn)。

    具体地,当本实施例中答卷试题数量为5时(即n=5),答题者答卷中的答题区域集
    合D的各元素取值为{20,15,25,20,20},其所有5道试题的答题区域之和d1+d2+…di+…dn的
    值为20+15+25+20+20=100。

    本实施例一中,所述任意答题者用于解答所述5道试题中的每道试题的区域大小
    集合E的各元素取值为{10,15,15,18,20}。

    本实施例一中,计算答题者答卷的n道试题中每道试题答题区域与所有试题答题
    区域之和的占比,得到集合F。本实施例中,集合F中各元素的取值为{0.2,0.15,0.3,0.4,
    0.2}。

    本实施例一中,依据所述答题者用于解答每道试题的笔迹输入区域的大小乘以所
    述试题的占比,最终得出该答卷中所有试题的完成度bi的值;bi=(10×0.2+15×0.15+15×
    0.3+18×0.4+20×0.2)/(20×0.2+15×0.15+25×0.3+20×0.4+20×0.2)。

    本实施例一中计算可得bi的值为0.77。

    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互改方法可以采样答题者的答题笔迹,从
    而了解答题者的答题速度和以及课堂习题的完成度。并据此将答题者分类,并使不同类型
    的答题者收到其他类型的答题者的试卷完成互改,从而达到学习较差学生修改学习较好学
    生的试卷的目的,使得学习较差学生在课堂习题的练习中得到学习较好学生的思路和方
    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系统,包括采样模
    块1、分类模块2、分发模块3以及评判模块4;

    所述采样模块1用于在答题者的答卷中采样答题者的姓名ID、答题者的答题笔迹、
    以及课堂习题的试题总数n;

    所述分类模块2用于将所述答题者的答卷分类;

    所述分发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答题者的答卷的分类结果,将答题者的答卷分发至
    不同的答题者;

    所述评判模块4用于答题者根据接收到的答卷对其进行评判。

    实施例二中,所述采样模块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第一采样单元、第
    二采样单元;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定位答题者选取进行笔迹输入的坐标信息,设定采样时间
    间隔;

    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定位课堂习题的每道试题答题区域的坐标信息;

    所述第一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答题者笔迹输入的样点信
    息;

    所述第二采样单元用于在所述采样时间间隔内,采集所述答题者笔迹输入样点的
    压力信息。

    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分类模块包括数值获取单元、数值计算单元、数值排列及分类
    单元;

    所述数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m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信息集合A以及答题者答
    卷的完成度信息集合B,其中A={a1,a2…ai…am},a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运笔速率值,B=
    {b1,b2...bi...bm},bi为第i份答题者答卷的完成度的值;

    所述数值计算单元用于定义集合C={c1,c2…ci…cm}为m份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
    成效率值并计算集合C中各元素的值,其中Ci=ai×bi;

    所述数值排列及分类单元用于将集合C中的答题者答卷的综合完成效率值由高到
    低排列,并按所述综合完成效率值的高低将其分成高层次答卷、中层次答卷、低层次答卷三
    等份。

    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课堂习题互改系统设置有采样模块,可以采样答题
    者的答题笔迹,从而了解答题者的答题速度和以及课堂习题的完成度;分类模块,根据采样
    的答题者的答题速度以及课堂习题的完成度将答题者分类;分发模块,使不同类型的答题
    者收到其他类型的答题者的试卷;互改模块,使答题者针对其他类型的答题者的试卷完成
    互改。本系统可以使学习较差学生修改学习较好学生的试卷的目的,使得学习较差学生在
    课堂习题的练习中得到学习较好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关 键  词:
    一种 课堂 习题 方法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课堂习题的互改方法及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9976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