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5995053
  • 上传时间:2019-04-02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1.3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94480.5

    申请日:

    2016.08.19

    公开号:

    CN106483811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21/12申请日:20160819|||公开

    IPC分类号:

    G03G21/12; G03G21/10

    主分类号:

    G03G21/12

    申请人: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水谷尚树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5.08.26 JP 2015-16720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鹿屹;李雪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收容从像载体排出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和具备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具备容器主体、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能旋转地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通过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旋转,将所述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输送。所述第二输送部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且在比所述第一输送部靠向下侧与所述第一输送部平行设置。所述容器主体上形成的多个装入口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输送部针对在所述容器主体中与位于最靠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一方侧的侧端装入口对应的侧端收容部中收容的所述废调色剂,不具备输送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具有装入分别从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多个像载体排出的废调色剂的多个装
    入口,并收容从所述装入口送入的所述废调色剂;
    第一输送部,能旋转地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通过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图像
    形成动作时旋转,将所述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输送;以及
    第二输送部,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且在比所述第一输送部靠向下侧与所述第一输送
    部平行设置,通过在进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时旋转,将所述废调色剂向和所述一方侧相反
    的另一方侧输送,
    所述多个装入口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并列设置,
    所述第二输送部针对在所述容器主体中与位于最靠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的侧端装入口对应的侧端收容部中收容的所述废调色剂,不具备输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壁部,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中比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靠中央侧设置,并从所
    述容器主体的底面向上方伸出,形成从收容所述废调色剂的收容空间隔开的内部空间;
    检测部,能检测所述收容空间中收容的所述废调色剂从所述隔壁部的上部开口进入了
    由所述隔壁部形成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第三输送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一方侧邻接设置,向所述
    另一方侧输送所述废调色剂,
    所述第一输送部朝向所述隔壁部将所述废调色剂向所述一方侧输送,
    所述第三输送部朝向所述隔壁部将所述废调色剂向所述另一方侧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部在所述侧端
    收容部附近的部分不具有输送力,所述第二输送部在所述隔壁部附近的部分的输送力大于
    比所述隔壁部靠向所述另一方侧的部分的输送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旋转轴的
    周围具有螺旋状的叶片,所述旋转轴上的所述侧端收容部附近的部分未设置所述叶片,所
    述旋转轴上的所述隔壁部附近的所述叶片在尺寸上或相对所述旋转轴的角度上大于、或者
    在相对所述旋转轴的配置间隔上短于比所述隔壁部靠向所述另一方侧的部分的所述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的上端位置
    设定在与所述容器主体中能收容的所述废调色剂的极限高度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与在所述旋
    转轴线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所述容器主体的侧壁邻接设置,所述隔壁部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
    所述内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旋转
    轴的周围具有螺旋状的叶片,所述旋转轴上的所述侧端收容部附近的部分未设置所述叶
    片,比所述侧端收容部靠所述另一方侧的部分设有所述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装入口用于装
    入在进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时从承载转印的彩色调色剂像的转印带排出的废调色剂,其他
    所述装入口用于装入在进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时从承载显影的调色剂像的感光鼓排出的
    废调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对调色
    剂的输送力比所述第二输送部对调色剂的输送力大。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
    承载调色剂像的多个像载体;以及
    多个废调色剂除去部,从所述多个像载体各自的表面除去废调色剂并向所述废调色剂
    收容容器排出。

    说明书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容从像载体排出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和具备废调色剂
    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感光鼓(像
    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可视化,其显现的图像转印到打印纸等
    记录介质上。此时,未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的表面。因此,由清洁装置
    把所述残留调色剂从感光鼓的表面除去,并作为废调色剂回收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

    清洁装置具有临时收容所述废调色剂的收容部,收容部中设有推进器。所述收容
    部中收容的废调色剂,由推进器向一个方向输送,并从收容部上设置的排出部向与所述排
    出部连接的废调色剂收容部排出。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废调色剂流入废调色剂收容容器,
    并收容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内。

    可是,具有多个感光鼓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针对每个感光鼓设置的清
    洁装置。此外,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承载从各感光鼓转印的彩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
    (像载体)。中间转印带的彩色调色剂像由转印装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此时,中间转印带表
    面残留有未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因此,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用于除去中间转印
    带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为收容从多个清洁装置排出的废
    调色剂,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形成为在多个清洁装置的排列方向上长的形状。此外,以往的废
    调色剂收容容器中,为使收容的废调色剂的堆积均衡,设有将收容的废调色剂向废调色剂
    收容容器的长边方向输送的输送推进器。

    可是,以往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结构,由于输送推进器将废调色剂向一个方向
    输送,所以存在废调色剂难以滞留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收容部中的问题。例如,在彩色图像
    形成装置中通过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驱动力使所述输送推进器旋转的结构中,图像形成
    动作时进行的所谓空驱动时输送推进器也旋转。此时,尽管未收容废调色剂,但输送推进器
    旋转,所以废调色剂以偏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收容,存在不能有效利用废调色
    剂收容容器内的收容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不浪费容器内的空间且能在容器内有效贮存废调色剂的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和具备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装入分别从图像形
    成装置具备的多个像载体排出的废调色剂的多个装入口,并收容从所述装入口送入的所述
    废调色剂;第一输送部,能旋转地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通过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
    图像形成动作时旋转,将所述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方侧输送;以及第二输送部,在
    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且在比所述第一输送部靠向下侧与所述第一输送部平行设置,通过在
    进行所述图像形成动作时旋转,将所述废调色剂向和所述一方侧相反的另一方侧输送,所
    述多个装入口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输送部针对在所述容器主体中与位
    于最靠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一方侧的侧端装入口对应的侧端收容部中收容的所述废
    调色剂,不具备输送力。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承载调色剂像
    的多个像载体;以及多个废调色剂除去部,从所述多个像载体的各自的表面除去废调色剂
    并向所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排出。

    按照本发明,通过使容器内收容的废调色剂的堆积均匀,能不浪费容器内的空间
    且能在容器内有效贮存废调色剂。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方式
    来进行说明。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
    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
    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由清洁装置从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除去的废调色剂流入废调色剂收容
    容器为止的调色剂流道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7是图5和图6中的剖切面VII-VII的断面图。

    图8A-图8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内贮存废调色剂的状
    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
    方式只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以下,采用以图像形成
    装置1的正常的使用状态作为基准的在图1中定义的上下方向D1、前后方向D2和左右方向
    D3,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调色剂把输入的图像印
    刷到印刷薄片体上。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不限于打印机,可以是传真机、复印机或者具有上
    述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

    图像形成装置1是所谓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包含
    外框的盖和内部框架的框体2。此外,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多个图像形成部3、中
    间转印单元4、第二转印装置5、定影装置6、曝光装置7、供给部8、出纸部9、控制部10、带清洁
    装置16(本发明的废调色剂除去部的一例)和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

    多个图像形成部3(3A~3D)在前后方向D2并列设置。多个图像形成部3形成颜色彼
    此不同的调色剂像。在图2中,位于最后侧的图像形成部3A用黑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
    从后数第二个图像形成部3B用黄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从后数第三个图像形成部3C用
    青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位于最前侧的图像形成部3D用品红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
    像。图像形成部3分别具备感光鼓11(本发明的像载体的一例)、带电装置12、显影装置13、第
    一转印装置14、鼓清洁装置15(本发明的废调色剂除去部的一例)。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具
    备多个感光鼓11、显影装置13、鼓清洁装置15等。

    中间转印单元4具有中间转印带4A(本发明的像载体、转印带的一例)、驱动辊4B和
    从动辊4C。中间转印带4A承载多种颜色的调色剂(本实施方式中为四色)构成的调色剂像。
    中间转印带4A被驱动辊4B和从动辊4C支承成能旋转驱动,因此中间转印带4A的表面能在和
    各感光鼓1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移动(行走)。中间转印带4A被旋转驱动时,其表面通过感
    光鼓11和第一转印装置14之间。此时,多个感光鼓11上承载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以重合的方
    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A上。

    第二转印装置5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A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给部8输送来的
    印刷薄片体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薄片体向定影装置6输送。定影装置6具有加热辊6A
    和加压辊6B。定影装置6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薄片体边进行加热和加压、边进行输送。
    这样,调色剂像熔化并定影在印刷薄片体上。调色剂像定影后的印刷薄片体,进一步向下游
    侧输送,向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4的上方的盘状的出纸部9排出。

    带清洁装置16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4的前方侧。带清洁装置16具备作为清洁构件
    的清洁辊24、推进器构件25和调色剂盒26。清洁辊24与从动辊4C相对配置,其表面和中间转
    印带4A接触。清洁辊24能旋转地支承在调色剂盒26内。通过对清洁辊24的旋转轴输入旋转
    驱动力,使清洁辊24旋转。清洁辊24具有和中间转印带4A的宽度大体相同的长度。清洁辊24
    以与中间转印带4A接触的状态旋转,由此把由第二转印装置5进行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
    带4A的表面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4A除掉。所述被除去的调色剂(以下称“废调色剂”),因
    重力的作用或清洁辊24的旋转力,被放入调色剂盒26内。放入调色剂盒26内的废调色剂,由
    推进器构件25输送。调色剂盒26的底面的右端部侧形成有排出口27(参照图4)。推进器构件
    25的圆柱状的轴构件的周围具有螺旋状的叶片。通过推进器构件25的旋转,受到所述叶片
    的作用,所述废调色剂在调色剂盒26内朝向所述排出口27输送。随后,废调色剂从排出口27
    向外部排出。即,中间转印带4A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被带清洁装置16除去并作为废调色剂
    从中间转印带4A排出。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部3中的感光鼓11、显影装置13和鼓清洁装置15的断面图。除
    了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这一点,多个图像形成部3的结构分别相同。

    感光鼓11是表面形成感光层的筒状的旋转体。感光鼓11能旋转地支承在框体2的
    内部,通过输入旋转驱动力向规定方向旋转。感光鼓11的表面承载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像。具
    体在通过带电装置12使感光鼓11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带电的状态下,曝光装置7对感光鼓
    11的表面曝光后,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通过由后述的显影装置13将所述静电
    潜影显影,在感光鼓11的表面承载调色剂像。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由第一转印装置14转
    印到中间转印带4A上。

    显影装置13利用显影剂使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图像显现。显影装置13
    具有显影外罩37和磁铁辊38。显影外罩37内收容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磁铁辊38用于显影,
    能旋转地支承在显影外罩37内。显影外罩37中设有搅拌推进器构件33,通过搅拌推进器构
    件33的旋转,显影剂被搅拌,调色剂以规定的电位带电。此外,利用磁铁辊38,所述带电的调
    色剂被输送到和感光鼓11相对的位置,调色剂从所述相对位置飞向感光鼓11的表面的静电
    潜影。这样,感光鼓11上的所述静电潜影显影。显影外罩37上设有调色剂供给口40,借助所
    述调色剂供给口40从调色剂容器(未图示)向显影外罩37补充调色剂。

    如图4所示,显影装置13的显影外罩37具有隔板35。隔板35沿显影外罩37的长边方
    向(和左右方向D3一致的方向)直立设置在显影外罩37的底面。显影外罩37的内部空间由隔
    板35划分为两个空间。两个空间分别由处于所述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连通部31、32连通。此
    外,设有分别在两个空间中对显影剂边进行搅拌边输送的搅拌推进器构件33(参照图3)。通
    过搅拌推进器构件33的旋转,显影外罩37内的显影剂在各空间之间沿循环路径30(参照图4
    的双点划线)循环并输送。

    鼓清洁装置15配置在感光鼓11的后方侧。每个感光鼓11上设有鼓清洁装置15。鼓
    清洁装置15具备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板41、清洁辊42、推进器构件43和调色剂盒44。清洁
    刮板41和清洁辊42与感光鼓11具有大体相同长度。清洁刮板41的前端与感光鼓11的表面接
    触或接近配置。清洁辊42能旋转地支承在调色剂盒44内。通过对清洁辊42的旋转轴输入旋
    转驱动力,使清洁辊42旋转。感光鼓11旋转时,清洁刮板41将由第一转印装置14进行转印后
    残留在感光鼓11的表面的调色剂除掉。所述除掉的调色剂(以下称“废调色剂”),通过重力
    的作用或清洁辊42的旋转力被放入调色剂盒44内。放入调色剂盒44内的废调色剂,由推进
    器构件43向图4中的箭头47所示的排出方向输送。调色剂盒44的右端部的侧壁上形成有排
    出口45(参照图4)。推进器构件43的圆柱状的轴构件的周围具有螺旋状的叶片。通过推进器
    构件43的旋转,受到所述叶片的作用,所述废调色剂在调色剂盒44内朝向排出口45输送。随
    后,废调色剂从排出口45向外部排出。即,感光鼓11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被鼓清洁装置15
    除去并作为废调色剂从感光鼓11排出。

    感光鼓11和鼓清洁装置15单元化为鼓单元17(参照图4)。鼓清洁装置15所具备的
    排出口45,从鼓单元17的框体(未图示)向外部突出,并与后述的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的装
    入口65(65A~65D)连接。

    图4是由鼓清洁装置15从感光鼓11除去的废调色剂以及由带清洁装置16从中间转
    印带4A除去的废调色剂,排出到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为止的排出流道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被鼓清洁装置15从感光鼓11除去的废调色剂,在调色剂盒44(参照图
    3)内由推进器构件43朝向排出方向(参照箭头47)输送,所述排出方向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
    的左右方向D3的右侧。输送到调色剂盒44的右端部的所述废调色剂,从排出口45经过废调
    色剂收容容器50的装入口65(65A~65D)排出到后述的容器主体52的内部。

    此外,被带清洁装置16从中间转印带4A除去的废调色剂,在调色剂盒26内由推进
    器构件25朝向排出方向(参照箭头48)输送,所述排出方向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
    D3的右侧。输送到调色剂盒26的右端部侧的所述废调色剂,从调色剂盒26的底面的排出口
    27经过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的装入口65(65E)排出到后述的容器主体52的内部。

    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设在框体2内。如图2所示,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配置在中间
    转印带4A的下方。此外,如图4所示,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配置在比鼓清洁装置15和带清洁
    装置16的右端部还靠右侧。

    如图5至图7所示,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具备容器主体52、上段输送推进器61(本发
    明的第一输送部,第三输送部的一例)、下段输送推进器62(本发明的第二输送部的一例)。
    这里,图5是从右侧观察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的立体图。图6是从右侧观察废调色剂收容容
    器50的侧视图。图7是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的断面图。另外,为便于说明,图5省略了构成容
    器主体52的盖部52B的图示。

    容器主体52由主体外罩52A和盖部52B(参照图7)构成。容器主体52形成为在前后
    方向D2上长的形状。主体外罩52A构成容器主体52中左侧(图像形成部3一侧)的部分,盖部
    52B构成容器主体52中右侧的部分。

    容器主体52的内部,收容从鼓清洁装置15和带清洁装置16排出的废调色剂。具体
    如图5所示,主体外罩52A的左侧面设有五个装入口65(65A~65E),废调色剂从各装入口65
    流入。各装入口65在容器主体52的长边方向并列设置。另外,容器主体52的长边方向是和下
    段输送推进器62的旋转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向。

    如图5所示,主体外罩52A的左侧面设有相同形状的四个装入口65(65A~65D)。从
    各鼓清洁装置15排出的废调色剂流入各装入口65A~65D。各装入口65A~65D在前后方向D2
    上隔开均等间隔,并配置在大体相同高度位置。装入口65A位于最后方侧。所述装入口65A设
    置在与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3A对应的位置,并与图像形成部3A的鼓清洁装置
    15的排出口45连接。即,由图像形成部3A的鼓清洁装置15从感光鼓11除去并排出的黑色的
    废调色剂,从装入口65A流入容器主体52。同样,装入口65B设在与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的图
    像形成部3B对应的位置。装入口65C设在与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3C对应的位
    置。装入口65D设在与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3D对应的位置。装入口65A~65D
    形成在从主体外罩52A的左侧面向左方突出的筒部66的前端。筒部66承担着输送通道的作
    用,将进入装入口65A~65D的废调色剂向容器主体52的内部引导。

    此外,主体外罩52A的左侧面的最前方侧设有装入口65E(本发明的侧端装入口的
    一例)。装入口65E使从带清洁装置16排出的废调色剂流入容器主体52的内部。主体外罩52A
    的左侧面的最前方侧,设有从左侧面向左侧突出的导向部67。导向部67的上表面67A形成水
    平的平坦面,所述上表面67A的突出侧的端部形成有装入口65E。装入口65E是朝上打开的开
    口。导向部67的内部成为空洞,从装入口65E连通至容器主体52的内部。导向部67的底侧成
    为从装入口65E朝向容器主体52的内部、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67B。装入口65E形成在和带
    清洁装置16对应的位置,具体形成在能与调色剂盒26的排出口27连接的位置。排出口27和
    装入口65E直接连接或者通过未图示的输送引导部件等间接连接。因此,从排出口27排出的
    废调色剂,能流入装入口65E。因此,由带清洁装置16从中间转印带4A除去并排出的废调色
    剂,从装入口65E通过导向部67的内部,以沿倾斜面67B滑动的方式下降移动并流入容器主
    体52。

    可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第一转印装置14和第二转印装置5的调色剂像的转印
    率大体相同。因此,转印后感光鼓11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残留量和转印后中间转印带4A上残
    留的调色剂的残留量相比,多色调色剂像重合的中间转印带4A上的残留量更多。例如,假定
    各色的调色剂的使用量相同时,设第一转印和第二转印各自的转印率为90%,相对从各感
    光鼓11分别排出的废调色剂的量、从中间转印带4A排出的废调色剂的量则高达3.6倍。即,
    五个装入口65(65A~65E)中,废调色剂的流入量最多的是配置在最前方侧的装入口65E。换
    句话说,多个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4A中,废调色剂的排出量最多的像载体是中间转印带
    4A。因此,从五个装入口65流入废调色剂时,由于流入量存在偏差,在容器主体52的内部,废
    调色剂的体积在容器主体52的长边方向并不均匀。即,仅有从装入口65E流入废调色剂的部
    分比其他部分体积更大。此时,容器主体52的其他部分即使存在可用空间,但装入口65E被
    废调色剂堵塞,所以不能从装入口65E向容器主体52流入废调色剂。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
    消除流入量的偏差导致的不利情况,在容器主体52上设有上段输送推进器61,而且在其下
    方设有下段输送推进器62。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利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驱动力使下段输送推进器
    62旋转时,图像形成动作时进行的所谓空驱动时下段输送推进器62也旋转。此时,尽管废调
    色剂未流入容器主体52,但下段输送推进器62旋转,所以在容器主体52中,通过下段输送推
    进器62的输送,废调色剂以偏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收容,由此存在不能有效利
    用容器主体52内的收容空间的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对下段输送推进器62实施了和以
    往不同的改进。另外,所述空驱动是图像形成动作所含的动作,是在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曝
    光扫描和显影处理等)前驱动中间转印带4A以除去粉尘或者让感光鼓11旋转以使其圆周面
    均匀带电的动作。

    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能旋转地设在容器主体52的内部。

    上段输送推进器61能旋转地设置在容器主体52中上下方向D1的中间附近。上段输
    送推进器61贯穿位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侧壁54、55,在架设于侧壁54、55上的状态下能旋
    转地被轴承101、102支承。上段输送推进器61借助后述驱动传递机构110,被图像形成装置1
    中的图像形成动作所采用的驱动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所述驱动马达例如用于旋转驱动
    中间转印带4A和感光鼓11等,也兼用于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旋转驱
    动。上段输送推进器61通过旋转,将容器主体52内的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向输送。

    本实施方式的上段输送推进器61具有后侧输送部61A和前侧输送部61B。在上段输
    送推进器61中,后侧输送部61A和前侧输送部61B配置在同轴上。即,后侧输送部61A位于上
    段输送推进器61的后方侧。后侧输送部61A是本发明的第一输送部的一例,通过旋转将所述
    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前方侧(相当于本发明的一方侧)输送。此外,前侧输送部61B设
    置在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前方侧,即在后侧输送部61A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在前方侧邻接设
    置。前侧输送部61B是本发明的第三输送部的一例,通过旋转将所述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
    向的后方侧(相当于本发明的另一方侧)输送。废调色剂的输送通过上段输送推进器61上形
    成的螺旋形状的叶片实现。本实施方式中后侧输送部61A的叶片和前侧输送部61B的叶片以
    彼此不同的角度形成。这样,上段输送推进器61旋转时,后侧输送部61A和前侧输送部61B分
    别将废调色剂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相反方向)输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段输送推进器61具有后侧输送部61A和前侧输送部
    61B的结构,上段输送推进器61可以是不具备前侧输送部61B的结构,即仅仅由后侧输送部
    61A构成。

    下段输送推进器62能旋转地设在容器主体52中的上下方向D1的下方侧。具体下段
    输送推进器62在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下侧,与上段输送推进器61平行设置。下段输送推进
    器62贯穿位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侧壁54、55,在架设于侧壁54、55上的状态下能旋转地被
    轴承103、104支承。下段输送推进器62借助后述驱动传递机构110,由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
    像形成动作所采用的所述驱动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下段输送推进器62通过旋转,将容
    器主体52内的底侧的废调色剂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后方侧输送。所述下段输送推进器62以使
    从装入口65E流入的废调色剂向远离装入口65E的后方输送的方式旋转。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前方侧的部分,即下段输送推进器
    62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部分上未设置叶片。具体在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旋转轴64中,相
    当于从装入口65E至邻接的装入口65D部分的轴部分64A上未设置叶片。因此,下段输送推进
    器62针对收容在容器主体52中的和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装入口65E对应的侧端收容
    部53的底部的所述废调色剂不具有输送力。因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形成动作时
    进行所述空驱动而使下段输送推进器62旋转,侧端收容部53的底部收容的废调色剂也不会
    向后方输送。另一方面,在旋转轴64上,在比侧端收容部53靠后方侧的部分上设有产生废调
    色剂的输送力的叶片62A、62B。

    可是,容器主体52中收容的废调色剂,受到其重力的影响,相比下层的废调色剂、
    上层的废调色剂一方调色剂密度更低。因此,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输送力和下段输送推进
    器62的输送力设为相同输送力时,实际输送的废调色剂的输送量产生偏差。具体下段输送
    推进器62输送的废调色剂的输送量一方更多。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上段输送推进器61对废
    调色剂的输送力,比下段输送推进器62对废调色剂的输送力加大设定。具体可以通过使上
    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所具备的叶片的大小不同或叶片的倾斜角不同,从而
    使输送力不同。此外,还可以使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各自的旋转速度不
    同。这样,能减轻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废调色剂的输送量的偏差。另
    外,输送力可以用每单位时间废调色剂的移动量(输送量)表示。

    侧壁54上设有驱动传递机构110。驱动传递机构110具有齿轮111和齿轮112。齿轮
    111与向外侧贯穿侧壁54的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旋转轴63的端部连接,和上段输送推进器
    61设置在同轴上。齿轮112与向外侧贯穿侧壁54的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旋转轴64的端部连
    接,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设置在同轴上。而且,这些齿轮111和齿轮112彼此啮合。齿轮111借
    助惰轮与所述驱动马达以能传递驱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
    传递机构110后,齿轮111向箭头71的方向旋转,上段输送推进器61也向同方向旋转。这样,
    后侧输送部61A可以将废调色剂向前方侧输送,前侧输送部61B将废调色剂向后方侧输送。
    另一方面,齿轮112向和齿轮111相反的方向(箭头72所示的方向)旋转,下段输送推进器62
    也向同方向旋转。这样,下段输送推进器62可以将废调色剂向后方侧输送。

    这样,由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中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送推进器62设置在
    上下分隔的位置上,所以在容器主体52的底侧,从装入口65A~65D流入的废调色剂被下段
    输送推进器62向后方输送。此外,由于和侧端收容部53对应的、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轴部分
    64A上未设置叶片,因此从装入口65E流入废调色剂时,侧端收容部53的底部收容的废调色
    剂不会向后方输送,而是如图8A虚线所示,废调色剂直至到达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高度位
    置为止,存留在侧端收容部53中。而后,废调色剂积攒到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位置后,在容
    器主体52的上层,后方侧的废调色剂被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后侧输送部61A向前方输送,前
    方侧的废调色剂被前侧输送部61B向后方输送(参照图8B)。进而,即使因废调色剂的流入逐
    渐持续而废调色剂的收容量增加的情况下,如图8C虚线所示,通过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
    段输送推进器62的双方向的输送,废调色剂的堆积变平坦。即,废调色剂的堆积成为均匀高
    度。其结果,容器主体52内不存在浪费的空间,可以在容器主体52内的空间有效地贮存废调
    色剂。

    特别是在容器主体52的底部,下段输送推进器62经常将废调色剂向后方输送,所
    以即使从装入口65E向侧端收容部53的底部流入大量的废调色剂时,也能够输送废调色剂,
    使废调色剂在容器主体52整体中均匀。此外,排除了在进行所述空驱动时侧端收容部53的
    底部的废调色剂因被过量输送而在侧端收容部53形成浪费的可用空间的情况,因而可以更
    有效地贮存废调色剂。

    可是,在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中,废调色剂的收容量达到盛满时,需要更换废调色
    剂收容容器50。因此,本实施方式在容器主体52的内部设有检测废调色剂盛满的检测机构
    80。如图6所示,检测机构80具有隔壁部81和检测部87。

    隔壁部81设置在容器主体52的内部,并形成与容器主体52的内部的废调色剂收容
    空间隔开的内部空间82。具体隔壁部81形成从容器主体52的底面向上方伸出的矩形。如图7
    所示,隔壁部81的上端是开放的开口部83。开口部83中的右侧的端部上形成切口84。所述切
    口84是在容器主体52的内部收容废调色剂的过程中当超过一定的收容量时使废调色剂流
    入隔壁部81内部的内部空间82的入口。本实施方式中隔壁部81的上端的位置,设定在与容
    器主体52中能收容的废调色剂的极限高度对应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切口84形成在隔壁部
    81中与所述极限高度一致的位置。所述极限高度是评价容器主体52盛满时的废调色剂的堆
    积的高度位置。所述极限高度根据容器主体52的收容容积和装入口65的高度位置等主要因
    素设定。

    如图7所示,隔壁部81配置在容器主体52的左侧且比上段输送推进器61和下段输
    送推进器62靠左侧。具体隔壁部81与构成在所述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容器主体52的左侧面
    的左侧壁56邻接设置。隔壁部81与容器主体52的左侧壁56之间形成内部空间82。

    检测部87设在隔壁部81上。检测部87当容器主体52中的废调色剂的收容空间收容
    了被评价为盛满的量的废调色剂时,检测出所述盛满状态。检测部87例如由发光元件88和
    受光元件89构成。在隔壁部81中,以隔着内部空间82的方式,在一方的侧壁上设置发光元件
    88,在另一方的侧壁上设置受光元件89。因此,容器主体52内收容了盛满的废调色剂、所述
    废调色剂从切口84进入内部空间82时,所述进入的废调色剂将从发光元件88至受光元件89
    的光通道遮蔽。受光元件89连接控制部10,控制部10根据来自受光元件89的信号电平的变
    化,判断内部空间82中是否进入了废调色剂。

    这样,如图8C所示,由于废调色剂收容容器50中设有检测机构80,所以不会在容器
    主体52内形成浪费的空间,能准确检测废调色剂的收容量达到盛满。

    本实施方式的隔壁部81在容器主体52中,设置在比容器主体52的长边方向(和上
    段输送推进器61中的旋转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向)的端部靠向中央侧。具体如图6所示,配置
    在装入口65D和装入口65C之间且靠近装入口65D的位置上。当以容器主体52的长边方向的
    长度为基准时,所述位置是大体从前方端三分之一的位置。如上所述,从装入口65E流入的
    废调色剂的量比从其他装入口65A~65D流入的废调色剂的量多。即,从各个装入口65的流
    入量存在偏差。因此,隔壁部81设置在将容器主体52在前向后方D2分开时从各装入口65的
    流入量成为均等的量的位置。即,以隔壁部81为界、来自位于后方的装入口65A~65C的废调
    色剂的流入量的合计与来自位于前方的装入口65D、65E的废调色剂的流入量的合计大体相
    同。

    这种位置上设有隔壁部81时,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后侧输送部61A,把来自装入口
    65A~65C的废调色剂朝向隔壁部81向前方输送。此外,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前侧输送部
    61B,把来自装入口65D、65E的废调色剂朝向隔壁部81向后方输送。这样,在容器主体52内废
    调色剂以平坦的状态收容,此外,废调色剂的收容量盛满时能尽早检测出盛满。此外,在侧
    端收容部53中废调色剂积攒到上段输送推进器61的高度位置后,由前侧输送部61B将所述
    废调色剂向废调色剂的贮存量较少的后方侧输送。

    此外,在设有隔壁部81的结构中,优选下段输送推进器62设定为,根据旋转轴线方
    向的位置、废调色剂的输送力不同。本实施方式中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和侧端收容部53对
    应的轴部分64A上未设置叶片,对侧端收容部53不具有废调色剂的输送力。另一方面,侧端
    收容部53的后方侧且隔壁部81的附近的部分设有叶片62A,比隔壁部81靠向后方侧的部分
    设有叶片62B。此外,下段输送推进器62的叶片62A的输送力,比叶片62B的输送力大。具体叶
    片62A比叶片62B加大形成,此外,叶片62A相对旋转轴64的角度比叶片62B相对旋转轴64的
    角度大。这样,即使废调色剂过量输送到隔壁部81的附近,废调色剂也会向远离隔壁部81的
    方向(后方)平滑输送。另外,为了使叶片62A的输送力比叶片62B的输送力大,可以使叶片
    62A的配置间隔比叶片62B的配置间隔短。此外,也可以仅仅使叶片62A的尺寸或叶片62A的
    角度中任意一方比叶片62B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64中最后方侧的轴部分64B即和
    装入口65A对应的部分的轴部分64B上未设置叶片。因此,即使在容器主体52的底部中通过
    叶片62A和叶片62B向后方输送了大量的废调色剂,也能防止废调色剂过量偏向容器主体52
    内部的后端侧的收容部。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例示了具备多个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4A的图像形成装置
    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中间转印带4A而具备多个感光鼓11,从
    多个感光鼓11直接向印刷薄片体转印调色剂像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此时,一般在多个
    色的调色剂中,由于使用量最多的是黑色的调色剂,四个装入口65(65A~65D)中,废调色剂
    的流入量最多的是配置在最后方侧的装入口65A。换句话说多个感光鼓11中,废调色剂的排
    出量最多的像载体是图像形成部3A的感光鼓11。在所述结构中,上段输送推进器61将容器
    主体52内的废调色剂朝向前方侧输送,下段输送推进器62将容器主体52内的废调色剂朝向
    后方侧输送。即,上段输送推进器61以使废调色剂远离装入口65A的方式、将废调色剂朝向
    前方侧输送。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多个感光鼓11和中间转印带4A等多个像载体
    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不限于多个像载体的结构的组合。即,具有一个感光鼓11和一个中
    间转印带4A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具有至少两个感光鼓11的图像形成装置等也能应用本发
    明。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本说明书
    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
    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关 键  词:
    调色 收容 容器 图像 形成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废调色剂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9950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