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BOC支付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金融IC卡是采用集成电路(IC)技术和金融行业标准,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和
现金存取等功能的金融支付工具。金融IC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问世以来,逐步被
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PBOC3.0规范升级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①行业拓展。适
应公共服务领域对电子现金分时、分段计费支付方式、电子现金冻结等功能的行业需求,促
进金融IC卡在高铁、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②创新支付。实现金融IC卡应用与
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创新型应用的整合,促进线下线上渠道融合。③跨境使用。满足中
国持卡人特别是在港澳地区使用金融IC卡进行电子现金支付的需求。
按照PBOC3.0规定,系统设备必须能够实现以下功能:密钥分散功能,从保存在加
密设备中的发卡行主密钥分散出唯一的IC卡子密钥:过程密钥生成功能,根据子密钥和输
入数据,分散出过程密钥;数据加密功能,根据子密钥或过程密钥进行数据加、解密;MAC产
生功能,根据MAC过程密钥和欲进行计算的数据,产生数据的校验码。PBOC3.0规范了数据传
输过程的安全性,但数据存储尤其是终端数据安全未充分进行规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本
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包括:
A通过控制读卡模块读取IC卡上用户信息与发卡行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卡行信
息及POS终端生成的订单号和订单信息传输至可信密码模块中;
B根据发卡行信息检索得到可信密码模块中的发卡行主密钥,结合用户信息,分散
发卡行主密钥得到IC卡子密钥;基于发卡行主密钥与IC卡子密钥,并结合本次交易的订单
信息、商户信息、用户信息与订单号,经过程密钥分散算法分散发卡行主密钥与IC卡子密钥
得到一次性过程密钥;
C利用过程密钥,加密订单信息、商户信息与用户信息,形成加密数据;利用校验码
生成算法,将过程密钥、订单信息、商户信息与用户信息生成与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数据校
验码;
D将加密数据与数据校验码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数据校验码验证加密数据
完整性,并利用解密算法结合服务器端生成的过程密钥、解密数据获得交易的订单信息、商
户信息、用户信息与订单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本方法基于可信密码模块,将密钥分散、数据加密、数据保存等过程都在可信密码
模块中进行,能有效提高离线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窃取。
附图说明
图1是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流程图;
图2是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程序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
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PBOC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通过控制读卡模块读取IC卡上用户信息与发卡行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
卡行信息及POS终端生成的订单号和订单信息传输至可信密码模块中;
步骤20根据发卡行信息检索得到可信密码模块中的发卡行主密钥,结合用户信
息,分散发卡行主密钥得到IC卡子密钥;基于发卡行主密钥与IC卡子密钥,并结合本次交易
的订单信息、商户信息、用户信息与订单号,经过程密钥分散算法分散发卡行主密钥与IC卡
子密钥得到一次性过程密钥;
步骤30利用过程密钥,加密订单信息、商户信息与用户信息,形成加密数据;利用
校验码生成算法,将过程密钥、订单信息、商户信息与用户信息生成与所述加密数据对应的
数据校验码;
步骤40将加密数据与数据校验码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数据校验码验证加密
数据完整性,并利用解密算法结合服务器端生成的过程密钥、解密数据获得交易的订单信
息、商户信息、用户信息与订单号。
如图2所述,上述步骤10中订单信息包括:订单金额、订单生成时间、商品内容、商
品数量;所述用户信息包括:银行卡号、银行卡发卡日期、银行卡持卡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
码;所述商户信息包括:商户名、商户营业执照编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商户法
人名。
上述步骤20中,分散得到IC卡子密钥、分散得到一次性过程密钥等计算过程都在
可信密码模块中进行。
上述步骤30中,生成加密的订单信息、商户信息与用户信息数据、生成与本次加密
数据对应的数据校验码均在可信密码模块中进行;并且订单信息、商户信息、用户信息与订
单号在输出传输之后,将保存在可信密码模块中。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是基于PBOC3.0小额支付安全提升方法。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
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
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
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