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
背景技术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
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技术,将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
段获得反映地面形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建筑物的测绘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地面及地下的地质环境
和建筑物相对较为复杂,存在测绘难度较大、测绘不够精确、测绘死角多的问题,给市政工
程的测绘带来了较大难度,限制了测绘精度的提高;因此,提供一种提高市政工程测绘的全
面性和精度,减少测绘死角,减小误差,操作简单、效率高的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是十
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市政工程测绘的全面性
和精度,减少测绘死角,减小误差,操作简单、效率高的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基准面和基准点:根据已有建筑物分布方位、距离、高程的情况,进行实地
测量,确定地面建筑物的大致位置外形及尺寸,再根据实地测量的结果,绘制出地面建筑物
的分布图和三维模型范围,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绘制出地下管线的
分布图和三维模型范围,结合地面建筑物三维模型范围和地下管线三维模型范围,以它们
相接触的中值水平面为基准面,并选取此水平面的一点为基准点;
步骤二: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结构
材料、规格、埋设年代的数据信息,并在地面设置管线特征点标志,通过地下管线测量、明显
管线特征点的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特征点的物探调查和开挖调查,绘制地下管线平面图和
断面图,采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并在地面建筑物分布图上确定管线特征点对的平面
和高程坐标,得到地下三维测绘图;
步骤三:地面静态激光测绘:在测绘区域设置多个离散的校正点,在校正点设置激光测
距仪,以校正点为原点,激光测距仪将周边环境的信号收集,绘制各个校正点激光测距仪测
量的图片,结合各个校正点的坐标参考,将所得到的图片进行总体解析,获取测绘区域内各
建筑物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几何位置信息;
步骤四:地面动态激光测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测绘区域内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
数据和地质对象的信息,获取的完整的三维模型,对比步骤三各个校正点的得到的图片数
据信息,对于误差较核定值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步骤三的复测,得到的地面三维测绘图;
步骤五:绘制测绘区域的测绘模型图:包括以下步骤:1)对不同步骤获取的相同数据进
行对比,对于符合要求但误差较大的区域进行相同方法的重复测量,对于误差较大的单个
数据进行单独测量;2)修正数据、图片和图像信息,分别以校正点和管线特征点进行数据、
图片和图像匹配,得到最终的地面三维测绘图和地下三维测绘图;3)结合步骤一的基准点
和基准面,组合绘制获得测绘模型图。
优选地,步骤二中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用全站仪测定管线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
高程,并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双频接收机快速测定管线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优选地,步骤四中三维扫描仪采用旋翼无人机携带的方式进行三维扫描,且所述
的旋翼无人机顶部设置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相
连。
优选地,步骤四中的复测采用不同激光测距仪、设置在不同校正点且共同覆盖误
差数据的测量。
优选地,步骤三中的校正点的数量不少于10个,且相邻校正点激光测距仪覆盖区
域的重叠部分为单个校正点激光测距仪覆盖区域的35%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适于地面和地下的地质环境均较为复杂的市政工程
的测绘中,提高了市政工程测绘的全面性和精度,减少测绘死角,减小误差,操作简单、效率
高。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基准面和基准点:根据已有建筑物分布方位、距离、高程的情况,进行实地
测量,确定地面建筑物的大致位置外形及尺寸,再根据实地测量的结果,绘制出地面建筑物
的分布图和三维模型范围,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绘制出地下管线的
分布图和三维模型范围,结合地面建筑物三维模型范围和地下管线三维模型范围,以它们
相接触的中值水平面为基准面,并选取此水平面的一点为基准点;
步骤二: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结构
材料、规格、埋设年代的数据信息,并在地面设置管线特征点标志,通过地下管线测量、明显
管线特征点的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特征点的物探调查和开挖调查,绘制地下管线平面图和
断面图,采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并在地面建筑物分布图上确定管线特征点对的平面
和高程坐标,得到地下三维测绘图;
步骤三:地面静态激光测绘:在测绘区域设置多个离散的校正点,在校正点设置激光测
距仪,以校正点为原点,激光测距仪将周边环境的信号收集,绘制各个校正点激光测距仪测
量的图片,结合各个校正点的坐标参考,将所得到的图片进行总体解析,获取测绘区域内各
建筑物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几何位置信息;
步骤四:地面动态激光测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测绘区域内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
数据和地质对象的信息,获取的完整的三维模型,对比步骤三各个校正点的得到的图片数
据信息,对于误差较核定值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步骤三的复测,得到的地面三维测绘图;
步骤五:绘制测绘区域的测绘模型图:包括以下步骤:1)对不同步骤获取的相同数据进
行对比,对于符合要求但误差较大的区域进行相同方法的重复测量,对于误差较大的单个
数据进行单独测量;2)修正数据、图片和图像信息,分别以校正点和管线特征点进行数据、
图片和图像匹配,得到最终的地面三维测绘图和地下三维测绘图;3)结合步骤一的基准点
和基准面,组合绘制获得测绘模型图。
本发明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地质及建筑物对象海量的高精度坐标点云,精度
高,速度快,大大减小测绘工作量。
实施例2
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的测绘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基准面和基准点:根据已有建筑物分布方位、距离、高程的情况,进行实地
测量,确定地面建筑物的大致位置外形及尺寸,再根据实地测量的结果,绘制出地面建筑物
的分布图和三维模型范围,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绘制出地下管线的
分布图和三维模型范围,结合地面建筑物三维模型范围和地下管线三维模型范围,以它们
相接触的中值水平面为基准面,并选取此水平面的一点为基准点;
步骤二: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结构
材料、规格、埋设年代的数据信息,并在地面设置管线特征点标志,通过地下管线测量、明显
管线特征点的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特征点的物探调查和开挖调查,绘制地下管线平面图和
断面图,采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并在地面建筑物分布图上确定管线特征点对的平面
和高程坐标,得到地下三维测绘图;
步骤三:地面静态激光测绘:在测绘区域设置多个离散的校正点,在校正点设置激光测
距仪,以校正点为原点,激光测距仪将周边环境的信号收集,绘制各个校正点激光测距仪测
量的图片,结合各个校正点的坐标参考,将所得到的图片进行总体解析,获取测绘区域内各
建筑物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几何位置信息;
步骤四:地面动态激光测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测绘区域内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
数据和地质对象的信息,获取的完整的三维模型,对比步骤三各个校正点的得到的图片数
据信息,对于误差较核定值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步骤三的复测,得到的地面三维测绘图;
步骤五:绘制测绘区域的测绘模型图:包括以下步骤:1)对不同步骤获取的相同数据进
行对比,对于符合要求但误差较大的区域进行相同方法的重复测量,对于误差较大的单个
数据进行单独测量;2)修正数据、图片和图像信息,分别以校正点和管线特征点进行数据、
图片和图像匹配,得到最终的地面三维测绘图和地下三维测绘图;3)结合步骤一的基准点
和基准面,组合绘制获得测绘模型图。
优选地,步骤二中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用全站仪测定管线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
高程,并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双频接收机快速测定管线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优选地,步骤
四中三维扫描仪采用旋翼无人机携带的方式进行三维扫描,且所述的旋翼无人机顶部设置
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优选地,步骤四中的
复测采用不同激光测距仪、设置在不同校正点且共同覆盖误差数据的测量;优选地,步骤三
中的校正点的数量不少于10个,且相邻校正点激光测距仪覆盖区域的重叠部分为单个校正
点激光测距仪覆盖区域的35%以上。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
体,说明书中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
下,也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
施方式,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