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5884576
  • 上传时间:2019-03-28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680.9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31411.7

    申请日:

    2015.12.15

    公开号:

    CN105494349A

    公开日:

    2016.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43/54申请公布日:201604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54申请日:20151215|||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54; A01N63/00; A01N25/02; A01N25/04; A01P3/00; A01G17/00; A01G7/06

    主分类号:

    A01N43/54

    申请人:

    北京林业大学

    发明人:

    游崇娟; 田呈明; 梁英梅; 曹晶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代理人:

    喻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采用树干注药即吊针注射的方法将抗黄栌枯萎病的药剂注射到黄栌植株树干内,依靠植物的蒸腾拉力使药物在植物体内传导,并完全被黄栌吸收。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对黄栌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显著降低,提高了黄栌的观赏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药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
    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
    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
    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
    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溶解、分散均
    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
    4.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
    病药剂,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
    药剂的注射位置为黄栌树干基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
    萎病药剂的过程中,所述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剂量为1.5-6.0ml/cm(树干
    地径)。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
    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
    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
    1:150-700;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溶
    解、分散均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对黄栌植
    株进行所述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
    萎病药剂是对黄栌植株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3-4次,其中,每次注射的剂量为
    0.5-1.5ml/cm(树干地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
    病药剂的相邻两次注射处理之间间隔时间为12-17天。

    说明书

    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林业植物的病原真菌的防治方
    法,特别涉及一种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黄栌(CotinuscoggygriaScop.)又名红叶、黄道栌,漆树科黄栌属植物。落
    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5m,秋季叶色经霜后艳红,是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
    价值的树种,尤其作为北京香山红叶景观的主体,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然
    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感染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Kleb.),
    北京、山东等地黄栌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现象,其中北京香山公园内黄栌枯萎病
    发病率高达46.2%,严重影响了香山的红叶景观。到目前,黄栌枯萎病已成为为
    害黄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了广泛关注。

    黄栌枯萎病是黄栌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为害轻者影响红叶景观,重者很
    快死亡造成毁灭性破坏。黄栌枯萎病的症状形式多样,与寄主种类、寄主抗性
    以及环境条件有关。感病叶片表现为2种萎蔫类型。黄色萎蔫型:在生长旺盛
    的夏季,感病叶片自叶缘起向内逐渐变黄扩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
    绿色,最终大部分叶片脱落;绿色萎蔫型: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失水萎蔫,自
    叶缘向里逐渐干缩并卷曲,初期绿色干枯,后期变焦枯,通常不脱落,叶柄皮
    下可见黄褐色病线。根、枝横切面的边材部分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的褐色条纹,
    剥皮后可见褐色病线,重病枝条皮下水渍状。

    目前,对黄栌枯萎病菌的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农业措施、物理方
    法等。由于病菌产生微菌核,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然没有其解决防治技术问题。
    如今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集中在选择无菌地栽培、种植抗病品种以及
    土壤熏蒸、土壤暴晒、土壤漫灌以及生物土壤消毒等栽培管理措施。但是,选
    择无菌地栽培的可操作性不高;在抗病育种方面,至今尚未出现较理想的抗病
    品种;另外,土壤熏蒸因需要很高的经济投资,只适用于高产值的林木,并且
    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壤曝晒和土壤漫灌只在部分地区适用。而
    在室内与野外的药效试验中,发现萎菌净、多菌灵以及碧护等药剂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减轻发病,但野外防效仅为22.4%~66.2%,防治效果均不是很理想。综上
    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来防控该病害。

    树干注药法是将药剂注入到深达树干木质部位置的施药方法,是非常理想
    的环境相容性的无公害施药技术。采用树干注药法,药剂被直接注入树体内,
    不与周围环境发生接触,避免对环境污染,具有施药量少、防效高、见效快、
    节水省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林木钻蛀性害虫和其他林木病害中。将
    树干注药法(又称吊针治疗法)应用到黄栌枯萎病的防治上是一个新的尝试,
    将为最终建立黄栌枯萎病综合防治体系,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和技术支撑。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有效、无环境化学药剂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
    物病害的防治中。对植物树干注射生防菌药剂的方法时将生防菌药剂注入到深
    达树干木质部位置,生防菌药剂直接注入树干内部,即避免了于环境接触,减
    少施药量,又利用生防菌高效防治植物病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时针对现有黄栌植物的枯萎病防治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
    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的生防菌药剂,
    可以有效防控黄栌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黄栌发病率低,
    病情指数低,防治效果好,提高了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率;并且应用本发明
    方法解决了目前黄栌枯萎病化学农药、农业措施、物理方法防治难,黄栌枯萎
    病蔓延快,防治难,防治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生物防治现有技术空
    白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包
    括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药剂。

    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
    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
    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优选为1:200-600;进一步
    有选为1:400;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
    溶解、分散均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优选
    为1:400-600,进一步优选为1:400。

    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有效成分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1000
    亿/克。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1.4亿/克,优
    选为≥1.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亿/克。

    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为1.4-6.7亿/克,
    优选为1.7-6.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6.7亿/克。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
    注射抗枯萎病药剂,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
    水悬液。

    其中,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位置为黄栌树干基
    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优选为黄栌树干基部或树干1m处,进一
    步优选为黄栌树干1m处。

    特别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过程中,所述注射的
    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剂量为1.5-6.0ml/cm(树干地径),优选为3-4mL/cm(树干
    地径);即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1.5-6.0ml;
    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5cm,则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7.5-30.0ml;如果黄
    栌树干的地经为1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22.5-90.0ml。

    其中,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是对黄栌植株树干注射抗
    枯萎病药剂3-4次,其中,每次注射的剂量为0.5-1.5ml/cm(树干地径),优选为
    1mL/cm(树干地径),即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黄栌植株的树干地经注射,如果黄
    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0.5-1.5ml;如果黄栌
    树干的地经为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2.5-7.5ml;如果黄栌树
    干的地经为1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7.5-22.5ml。

    尤其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相邻两次注射处理之
    间间隔时间为12-17天,优选为15天。

    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
    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
    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优选为1:200-600;进一步有
    选为1:400;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溶
    解、分散均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优选为
    1:400-600,进一步优选为1:400。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有效成分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1000
    亿/克。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1.4亿/克,优
    选为≥1.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亿/克。

    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为1.4-6.7亿/克,
    优选为1.7-6.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6.7亿/克。

    特别是,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对黄栌植株进行所述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
    药剂。

    本发明的抗黄栌枯萎病的方法于春季解冻至发芽前,在黄栌种植地周围土壤
    中施用渝峰99植保,促进黄栌长枝长叶,增强其生长势。6月中旬,待黄栌长
    出叶片之后,采用树干注药即吊针注射的方法,将抗黄栌枯萎病药剂注入树干
    距离基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的树干体内,依靠植物的蒸腾拉力使
    药物在植物体内传导,并完全被黄栌吸收,起到防治枯萎病的效果。

    本发明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于每年6月中旬,待黄栌长出叶片之后,采
    用树干注药即吊针注射的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有效成分:菌含量≥1000
    亿/克;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稀释400倍后于距离树干根部1m处注入树
    干体内,依靠植物的蒸腾拉力使药物在植物体内传导,并完全被黄栌吸收。相
    比较传统的喷药防治方法,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对黄栌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
    果,防效提高了近10%,使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显著降低,并筛选出了防
    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和药剂最佳浓度,同时,树干注药方法首次应用在黄栌枯萎
    病的防治领域,有效解决了在防治过程中药剂充分吸收,以及容易造成环境污
    染等问题,提高了黄栌的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
    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
    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选用的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又称阿米西达)为英国先
    正达公司生产;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为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产,有效
    成分:枯草芽孢杆菌含量≥1000亿/克;复合甲壳素(粉末状,主要成分:壳聚
    糖)为济南阿波罗甲壳素肥业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地点位于北京市香山公园内的黄栌种植区:老松林景区和看云起景区。
    看云起景区样地海拔约125~180m,坡向西北,坡度3°,林分类型为黄栌疏林,
    树龄为幼龄;老松林景区样地海拔约160~200m,坡向东,坡度33°,林分类
    型为黄栌疏林,树龄为幼龄。

    在春季解冻至发芽前,在黄栌种植地周围土壤中施用渝峰99植保(除了施
    用渝峰99植保之外,其他能增加黄栌植株生长势的肥料均适用于本发明,其作
    用是提高植株的生长势),促进黄栌长枝长叶,增强其生长势。6月中旬,待黄
    栌长出叶片之后,对黄栌植株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进行黄栌枯萎病的防治
    处理。

    实施例1:施药方式的筛选

    1、配制抗枯萎病药剂溶液

    1-1)将嘧菌酯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嘧菌
    酯溶液,即配制成嘧菌酯400倍水溶液,其中,嘧菌酯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1-2)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
    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其中,枯
    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1-3)将复合甲壳素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
    复合甲壳素溶液,即配制成复合甲壳素400倍水溶液,其中,复合甲壳素与水
    的重量配比为1:400。

    2、药剂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8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
    组,每组2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对3个处理组分别注射三种不同药剂:嘧菌
    酯400倍水溶液、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复合甲壳素400倍水溶液,每
    个处理组中,药剂分别以叶面喷洒和树干注药两种方式进行施药,分别处理10
    株;叶面喷洒时,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以及植株土壤表层;树干注药时,注射的
    高度为树干基部(距地面约12cm,通常选择在10-15cm处注射药剂均可)。每
    半个月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树干地径每厘米注射1ml
    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即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经),也就是说如果
    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步骤1配制的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嘧菌酯水
    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或复合甲壳素水溶液)的量为1ml;如果黄栌树干的
    地经为10cm,则每次注射步骤1配制的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嘧菌酯水溶液或枯
    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或复合甲壳素水溶液)的量为10ml;

    以既不叶面喷洒给药,也不注射药剂的黄栌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

    黄栌枯萎病的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表1黄栌枯萎病分级标准


    第三次施药10天后,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其中,并计算发病
    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发病率、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调查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种类药剂采用不同给药方式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效果



    由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树干注药方式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叶面喷洒方
    式。

    实施例2:可有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药剂种类和最佳浓度的筛选

    1、配制抗枯萎病药剂溶液

    1-1)配制不同浓度的嘧菌酯水溶液

    将嘧菌酯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不同浓度
    的嘧菌酯溶液,即配制成嘧菌酯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其中,嘧菌酯
    200倍水溶液中嘧菌酯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200;嘧菌酯400倍水溶液中嘧菌酯
    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嘧菌酯600倍水溶液中嘧菌酯与水的重量配比为
    1:600。

    1-2)配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
    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200倍、400倍、600
    倍水悬液;其中,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重量配比
    为1:200;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枯草芽孢杆菌6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600。

    1-3)配制不同浓度的复合甲壳素溶液水溶液

    将复合甲壳素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复合甲
    壳素溶液,即配制成复合甲壳素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其中,复合甲
    壳素200倍水溶液中复合甲壳素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200;复合甲壳素400倍水
    溶液中复合甲壳素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复合甲壳素600倍水溶液中复合甲
    壳素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600。

    2、注射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10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嘧菌酯
    组、枯草芽孢杆菌组、甲壳素组)和1个对照组,各处理组每组30棵树,对照
    组1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对嘧菌酯处理组分别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嘧
    菌酯药剂:嘧菌酯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分别注
    射三种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200倍,400倍,
    600倍水悬液;甲壳素处理组分别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复合甲壳素水溶液:复合
    甲壳素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不同浓度的各药剂分别注射给药10株,
    即每个浓度的药剂处理10株;注射的高度为树干基部(距地面约10-15cm处),
    每半个月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树干地径每厘米注射
    1ml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即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经),也就是说如
    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步骤1制备的抗枯萎病药剂溶液的量为
    1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0cm,则每次注射步骤1制备的抗枯萎病药剂溶
    液的量为10ml。

    以不注射给药的黄栌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

    于第三次注射给药10天后,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发病
    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和计算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药剂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表3的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处理防治效果最佳,防
    治效果为76.2%,平均发病率最低,仅为8.7%,平均病情指数为2.49。

    实施例3:树干注药的最佳施药高度的筛选

    1、配制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与水混合并分散均匀,配制成
    稀释4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其
    中,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2、注射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8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即树干基
    部组、树干0.5m组、树干1m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分别在三个处理组的不同树高位置进行树干
    注射药剂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注射的高度分别为树干基部(距地面约
    10-15cm处,15cm)、树干0.5米和树干1米处。以不注射药剂的黄栌植株作为
    空白对照。每半个月注射药剂一次,连续注射三次,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树干
    地径每厘米注射1ml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即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
    经),也就是说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
    悬液的量为1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0cm,则每次注射枯草芽孢杆菌400
    倍水悬液的量为10ml。

    于第三次注射给药后10天后,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发
    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和计
    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高度施药对黄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注药高度为距离黄栌根部1米处时,防治效果最好。

    实施例4:树干注射给药的最佳施药剂量筛选

    1、配制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与水混合并分散均匀,配制成
    稀释4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其
    中,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2、注射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8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即低、中、
    高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分别对三个处理组的黄栌植株进行树干注射
    药剂,低剂量组:注射时每株黄栌植株注射的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的量
    为0.5ml/cm(树干地径)/次;中剂量组:注射时每株黄栌植株注射的枯草芽孢
    杆菌400倍水悬液的量为1ml/cm(树干地径)/次;高剂量组:注射时每株黄栌
    植株注射的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的量为1.5ml/cm(树干地径)/次;以不
    注射药剂的黄栌植株作为空白对照。每半个月注射药剂一次,连续注射三次。

    于第三次注射给药后10天开始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发
    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和计
    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不同注射药剂剂量对黄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注射药剂的不同剂量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因
    此选择适中剂量获得最佳防效,选择本发明防治黄栌植株枯萎病的抗枯萎病药
    剂的每次的注射剂量为0.5-1.5ml/cm(树干地径),最终选择本发明防治黄栌植
    株枯萎病的抗枯萎病药剂的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径);对黄栌植株
    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3-4次。

    关 键  词:
    一种 防治 黄栌 枯萎病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88457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