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林业植物的病原真菌的防治方
法,特别涉及一种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黄栌(CotinuscoggygriaScop.)又名红叶、黄道栌,漆树科黄栌属植物。落
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5m,秋季叶色经霜后艳红,是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
价值的树种,尤其作为北京香山红叶景观的主体,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然
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感染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Kleb.),
北京、山东等地黄栌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现象,其中北京香山公园内黄栌枯萎病
发病率高达46.2%,严重影响了香山的红叶景观。到目前,黄栌枯萎病已成为为
害黄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了广泛关注。
黄栌枯萎病是黄栌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为害轻者影响红叶景观,重者很
快死亡造成毁灭性破坏。黄栌枯萎病的症状形式多样,与寄主种类、寄主抗性
以及环境条件有关。感病叶片表现为2种萎蔫类型。黄色萎蔫型:在生长旺盛
的夏季,感病叶片自叶缘起向内逐渐变黄扩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
绿色,最终大部分叶片脱落;绿色萎蔫型:发病初期,感病叶片失水萎蔫,自
叶缘向里逐渐干缩并卷曲,初期绿色干枯,后期变焦枯,通常不脱落,叶柄皮
下可见黄褐色病线。根、枝横切面的边材部分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的褐色条纹,
剥皮后可见褐色病线,重病枝条皮下水渍状。
目前,对黄栌枯萎病菌的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农业措施、物理方
法等。由于病菌产生微菌核,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然没有其解决防治技术问题。
如今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集中在选择无菌地栽培、种植抗病品种以及
土壤熏蒸、土壤暴晒、土壤漫灌以及生物土壤消毒等栽培管理措施。但是,选
择无菌地栽培的可操作性不高;在抗病育种方面,至今尚未出现较理想的抗病
品种;另外,土壤熏蒸因需要很高的经济投资,只适用于高产值的林木,并且
其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壤曝晒和土壤漫灌只在部分地区适用。而
在室内与野外的药效试验中,发现萎菌净、多菌灵以及碧护等药剂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减轻发病,但野外防效仅为22.4%~66.2%,防治效果均不是很理想。综上
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来防控该病害。
树干注药法是将药剂注入到深达树干木质部位置的施药方法,是非常理想
的环境相容性的无公害施药技术。采用树干注药法,药剂被直接注入树体内,
不与周围环境发生接触,避免对环境污染,具有施药量少、防效高、见效快、
节水省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林木钻蛀性害虫和其他林木病害中。将
树干注药法(又称吊针治疗法)应用到黄栌枯萎病的防治上是一个新的尝试,
将为最终建立黄栌枯萎病综合防治体系,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和技术支撑。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有效、无环境化学药剂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植
物病害的防治中。对植物树干注射生防菌药剂的方法时将生防菌药剂注入到深
达树干木质部位置,生防菌药剂直接注入树干内部,即避免了于环境接触,减
少施药量,又利用生防菌高效防治植物病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时针对现有黄栌植物的枯萎病防治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
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的生防菌药剂,
可以有效防控黄栌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黄栌发病率低,
病情指数低,防治效果好,提高了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率;并且应用本发明
方法解决了目前黄栌枯萎病化学农药、农业措施、物理方法防治难,黄栌枯萎
病蔓延快,防治难,防治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生物防治现有技术空
白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包
括对黄栌植株注射抗枯萎病药剂。
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
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
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优选为1:200-600;进一步
有选为1:400;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
溶解、分散均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优选
为1:400-600,进一步优选为1:400。
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有效成分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1000
亿/克。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1.4亿/克,优
选为≥1.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亿/克。
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为1.4-6.7亿/克,
优选为1.7-6.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6.7亿/克。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包括对黄栌植株的树干
注射抗枯萎病药剂,其中所述抗枯萎病药剂选择嘧菌酯水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
水悬液。
其中,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位置为黄栌树干基
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优选为黄栌树干基部或树干1m处,进一
步优选为黄栌树干1m处。
特别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过程中,所述注射的
抗枯萎病药剂的注射剂量为1.5-6.0ml/cm(树干地径),优选为3-4mL/cm(树干
地径);即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1.5-6.0ml;
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5cm,则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7.5-30.0ml;如果黄
栌树干的地经为1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22.5-90.0ml。
其中,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是对黄栌植株树干注射抗
枯萎病药剂3-4次,其中,每次注射的剂量为0.5-1.5ml/cm(树干地径),优选为
1mL/cm(树干地径),即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黄栌植株的树干地经注射,如果黄
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0.5-1.5ml;如果黄栌
树干的地经为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2.5-7.5ml;如果黄栌树
干的地经为15cm,则每次注射的抗枯萎病药剂的量为7.5-22.5ml。
尤其是,所述对黄栌植株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的相邻两次注射处理之
间间隔时间为12-17天,优选为15天。
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枯草芽孢杆菌
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均匀,稀释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其中所述枯
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150-700,优选为1:200-600;进一步有
选为1:400;所述嘧菌酯水溶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嘧菌酯与水混合,溶
解、分散均匀,即得,其中所述嘧菌酯与水的重量份配比为1:200-600,优选为
1:400-600,进一步优选为1:400。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有效成分枯草芽孢杆菌的含量≥1000
亿/克。
特别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1.4亿/克,优
选为≥1.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亿/克。
尤其是,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含量为1.4-6.7亿/克,
优选为1.7-6.7亿/克,进一步优选为2.5-6.7亿/克。
特别是,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对黄栌植株进行所述的树干注射抗枯萎病
药剂。
本发明的抗黄栌枯萎病的方法于春季解冻至发芽前,在黄栌种植地周围土壤
中施用渝峰99植保,促进黄栌长枝长叶,增强其生长势。6月中旬,待黄栌长
出叶片之后,采用树干注药即吊针注射的方法,将抗黄栌枯萎病药剂注入树干
距离基部至距离黄栌树干基部以上1.5m处的树干体内,依靠植物的蒸腾拉力使
药物在植物体内传导,并完全被黄栌吸收,起到防治枯萎病的效果。
本发明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方法于每年6月中旬,待黄栌长出叶片之后,采
用树干注药即吊针注射的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有效成分:菌含量≥1000
亿/克;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稀释400倍后于距离树干根部1m处注入树
干体内,依靠植物的蒸腾拉力使药物在植物体内传导,并完全被黄栌吸收。相
比较传统的喷药防治方法,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对黄栌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
果,防效提高了近10%,使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显著降低,并筛选出了防
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和药剂最佳浓度,同时,树干注药方法首次应用在黄栌枯萎
病的防治领域,有效解决了在防治过程中药剂充分吸收,以及容易造成环境污
染等问题,提高了黄栌的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
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
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选用的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又称阿米西达)为英国先
正达公司生产;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为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产,有效
成分:枯草芽孢杆菌含量≥1000亿/克;复合甲壳素(粉末状,主要成分:壳聚
糖)为济南阿波罗甲壳素肥业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地点位于北京市香山公园内的黄栌种植区:老松林景区和看云起景区。
看云起景区样地海拔约125~180m,坡向西北,坡度3°,林分类型为黄栌疏林,
树龄为幼龄;老松林景区样地海拔约160~200m,坡向东,坡度33°,林分类
型为黄栌疏林,树龄为幼龄。
在春季解冻至发芽前,在黄栌种植地周围土壤中施用渝峰99植保(除了施
用渝峰99植保之外,其他能增加黄栌植株生长势的肥料均适用于本发明,其作
用是提高植株的生长势),促进黄栌长枝长叶,增强其生长势。6月中旬,待黄
栌长出叶片之后,对黄栌植株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进行黄栌枯萎病的防治
处理。
实施例1:施药方式的筛选
1、配制抗枯萎病药剂溶液
1-1)将嘧菌酯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嘧菌
酯溶液,即配制成嘧菌酯400倍水溶液,其中,嘧菌酯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1-2)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
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其中,枯
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1-3)将复合甲壳素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
复合甲壳素溶液,即配制成复合甲壳素400倍水溶液,其中,复合甲壳素与水
的重量配比为1:400。
2、药剂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8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
组,每组2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对3个处理组分别注射三种不同药剂:嘧菌
酯400倍水溶液、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复合甲壳素400倍水溶液,每
个处理组中,药剂分别以叶面喷洒和树干注药两种方式进行施药,分别处理10
株;叶面喷洒时,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以及植株土壤表层;树干注药时,注射的
高度为树干基部(距地面约12cm,通常选择在10-15cm处注射药剂均可)。每
半个月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树干地径每厘米注射1ml
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即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经),也就是说如果
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步骤1配制的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嘧菌酯水
溶液或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或复合甲壳素水溶液)的量为1ml;如果黄栌树干的
地经为10cm,则每次注射步骤1配制的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嘧菌酯水溶液或枯
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或复合甲壳素水溶液)的量为10ml;
以既不叶面喷洒给药,也不注射药剂的黄栌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
黄栌枯萎病的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表1黄栌枯萎病分级标准
第三次施药10天后,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其中,并计算发病
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发病率、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调查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种类药剂采用不同给药方式防治黄栌枯萎病的效果
由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树干注药方式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叶面喷洒方
式。
实施例2:可有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药剂种类和最佳浓度的筛选
1、配制抗枯萎病药剂溶液
1-1)配制不同浓度的嘧菌酯水溶液
将嘧菌酯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不同浓度
的嘧菌酯溶液,即配制成嘧菌酯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其中,嘧菌酯
200倍水溶液中嘧菌酯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200;嘧菌酯400倍水溶液中嘧菌酯
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嘧菌酯600倍水溶液中嘧菌酯与水的重量配比为
1:600。
1-2)配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与水混合,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
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200倍、400倍、600
倍水悬液;其中,枯草芽孢杆菌2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重量配比
为1:200;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枯草芽孢杆菌6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600。
1-3)配制不同浓度的复合甲壳素溶液水溶液
将复合甲壳素与水混合,搅拌溶解、分散均匀,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复合甲
壳素溶液,即配制成复合甲壳素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其中,复合甲
壳素200倍水溶液中复合甲壳素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200;复合甲壳素400倍水
溶液中复合甲壳素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复合甲壳素600倍水溶液中复合甲
壳素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600。
2、注射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10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嘧菌酯
组、枯草芽孢杆菌组、甲壳素组)和1个对照组,各处理组每组30棵树,对照
组1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对嘧菌酯处理组分别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嘧
菌酯药剂:嘧菌酯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分别注
射三种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200倍,400倍,
600倍水悬液;甲壳素处理组分别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复合甲壳素水溶液:复合
甲壳素200倍,400倍,600倍水溶液;不同浓度的各药剂分别注射给药10株,
即每个浓度的药剂处理10株;注射的高度为树干基部(距地面约10-15cm处),
每半个月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树干地径每厘米注射
1ml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即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经),也就是说如
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步骤1制备的抗枯萎病药剂溶液的量为
1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0cm,则每次注射步骤1制备的抗枯萎病药剂溶
液的量为10ml。
以不注射给药的黄栌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
于第三次注射给药10天后,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发病
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和计算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药剂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表3的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处理防治效果最佳,防
治效果为76.2%,平均发病率最低,仅为8.7%,平均病情指数为2.49。
实施例3:树干注药的最佳施药高度的筛选
1、配制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与水混合并分散均匀,配制成
稀释4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其
中,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2、注射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8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即树干基
部组、树干0.5m组、树干1m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分别在三个处理组的不同树高位置进行树干
注射药剂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注射的高度分别为树干基部(距地面约
10-15cm处,15cm)、树干0.5米和树干1米处。以不注射药剂的黄栌植株作为
空白对照。每半个月注射药剂一次,连续注射三次,每次的注射剂量按照树干
地径每厘米注射1ml抗枯萎病药剂溶液,即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
经),也就是说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cm,则每次注射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
悬液的量为1ml;如果黄栌树干的地经为10cm,则每次注射枯草芽孢杆菌400
倍水悬液的量为10ml。
于第三次注射给药后10天后,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发
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和计
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高度施药对黄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注药高度为距离黄栌根部1米处时,防治效果最好。
实施例4:树干注射给药的最佳施药剂量筛选
1、配制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加入到水中,搅拌,与水混合并分散均匀,配制成
稀释4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水悬液,即配制成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其
中,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400;
2、注射处理
选取树高、树龄、长势相似的80棵感病黄栌,分为3个处理组(即低、中、
高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棵树;
于2014年6月初-8月中旬开始分别对三个处理组的黄栌植株进行树干注射
药剂,低剂量组:注射时每株黄栌植株注射的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的量
为0.5ml/cm(树干地径)/次;中剂量组:注射时每株黄栌植株注射的枯草芽孢
杆菌400倍水悬液的量为1ml/cm(树干地径)/次;高剂量组:注射时每株黄栌
植株注射的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水悬液的量为1.5ml/cm(树干地径)/次;以不
注射药剂的黄栌植株作为空白对照。每半个月注射药剂一次,连续注射三次。
于第三次注射给药后10天开始调查并记录黄栌发病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发
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防治效果,并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和计
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不同注射药剂剂量对黄栌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注射药剂的不同剂量对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因
此选择适中剂量获得最佳防效,选择本发明防治黄栌植株枯萎病的抗枯萎病药
剂的每次的注射剂量为0.5-1.5ml/cm(树干地径),最终选择本发明防治黄栌植
株枯萎病的抗枯萎病药剂的每次的注射剂量为1ml/cm(树干地径);对黄栌植株
树干注射抗枯萎病药剂3-4次。